真正的战地摄影,47集团军摄影干事柳军拍摄于老山前线的系列作品《不要忘记他们》。
拍摄背景:1987年1月5日7时7分至7时50分,老山前线陆军第47集团军步兵第421团7连(加强特务连侦察排-4班、喷火排10班、工兵连地爆排-4班、通信连4班、1、3营炮兵连直瞄炮兵各一个排)出击310号阵地,代号“北虎行动”。由139师副师长常万全(现任国防部长,上将)坐镇团部指挥。战斗历时43分钟,至9时出击分队全部撤回左3号、左4号阵地。此战共歼敌184名,其中出击分队歼敌43人,炮兵歼敌141人。我军亡10人,伤13人。
柳军,1961年2月出生于西安的一个军人家庭,1979年入伍,中共党员,毕业于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国画报协会副会长、解放军画报社社长、总编辑。
为了拍下战友们的杀敌实况,柳军参加了第一突击队,在战斗中被炮弹的气浪掀起近一米高,绑在手腕上的傻瓜相机也被气浪抛飞。5分钟之后他才清醒,万幸的是没有受伤,于是赶紧爬起来抱着相机向后撤退。他不知道的是,前沿指挥员以为他已经牺牲,于是命令多门直瞄火炮瞄准了他,预防越军冲过来抢尸体。当前沿观察员在高倍望远镜里看到他奇迹般地站起来了之后,用战抖的声音,结结巴巴地报告柳军还活着,千万别开火。
相关链接:cpcliusi:有哪些照片是拍摄者临死之前拍的? (这也是47集团军的,黑豹行动,拍摄者袁熙烈士)
老山前线乃至整个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最真实、最惨烈的战地摄影大多出自47集团军之手,西北狼的称呼不是白叫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注中越战争史,兼习解放军其他历史时期战史。
欢迎关注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2008年6月13日下午,四川省彭州市新兴镇寿荣索桥,济南军区某旅教导队官兵正在这里抢铺最后几段因地震损毁的桥面。17时,十几名放学的小学生被河水挡住去路,站在河边不知所措。“孩子别哭,叔叔给你们搭‘人桥’!”风雨中,现场带队的二中队队长郭建儒果断决定。“听我命令,趴下!”郭建儒第一个趴向还没有铺好木板的桥面,两个、三个……33名官兵瞬间在风雨飘摇的索桥上用身板做桥板,为孩子们搭起了两段“人桥”!【本文来源:新华网】
♥向他们致敬!
2014年8月28日,在位于吉林省辽源市市区西北约8公里处的"万人坑"内,幸存下来的矿工孙元信老人看着遗骨回忆当年的情景。
昨天在后面的广场上散步的时候,看到了许多满洲人劳工的尸体堆放得到处都是,其中有的已经变成了白骨。这些尸体被狗当做美食在啃咬着。
在国内(即日本)是不可能看到的场景,(但在中国)最近我都看腻了,用脚将他们踢飞。
——1940年关东宪兵队司令部中央检阅部《通信检阅月报(六月)》
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四川攀枝花发生里氏6.1级地震。
正在吃饭的母亲,在地震袭来的瞬间,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一旁的女儿,连手中的筷子都没来得及丢掉。无情的地震夺走了母女俩的生命,但当消防官兵把她们从废墟中刨出来时,她们僵硬的身体依旧保持着紧紧相拥的姿势,在死亡的最后一刻,母亲依旧保护着她的女儿。
这就是母爱的伟大,完全是一瞬间,根本不用大脑的思考就做出的事。
照片来自新华社,摄影师邹森。
这可太难了,要说看过震撼或者感动的照片太多了,选出“最”来实在是太难。
思来想去,应该选最有代表性的照片来回答,那我就选一张“最震撼”,一张“最感动”吧。
1. 说到最震撼的照片,对我来说是这张《西贡处决》。
可能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时,和我的心情是一样的:
一个老百姓,被手中持枪的人无情地屠杀,手枪的冲击力使被枪决的人脑袋变形,在他还没有倒下之前,露出痛苦的表情,更有身边的士兵露出似有似无的笑容,实在令人愤怒。摄影师精准地抓住了所谓“决定性的瞬间”,将场景中不同人物的冷酷、冷漠、痛苦等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从没见过枪决的照片,况且是这种开枪瞬间、人之将死的状态,实在令人震撼。
我是在一本名叫《匿名的风景》书中看到这张照片的,通过书中的介绍,我了解到了更多关于这张照片的背景,而真实的故事令人更加震撼。
《西贡处决》是艾迪·亚当斯在1968年越战期间拍摄的纪实作品,记录的是越南国家警察总长阮玉鸾在西贡街头枪决身着平民服装的上尉软文林。这张照片在当时的美国人内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被贴上了“越南对平民的无情屠杀”的标签。作为一种反战标志,这张照片被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战争的结束。
《西贡处决》所产生的影响看起来非常的积极。但事实上这仅仅是大众舆论根据照片影像误解出来的故事。舆论罔顾真实的背景,一厢情愿地认为照片中警察枪决犯人的行为是对手无寸铁的平民的屠杀,是对人权的践踏,丧失人道主义精神。
而真实的情况是,照片中正在被枪决的上尉阮文林在被抓获之前,杀害了34个平民,这些平民大多数是警察家属,其中一位被杀害者全家六口被屠杀。被抓捕之前,阮文林甚至对自己的残暴行为感到骄傲,毫无悔意。因此战时枪决这样一个暴徒,也算是正义的裁决。
而故事的结局却更为悲伤。因为这张照片,这位开枪处决犯人的警察声名狼藉,1975年他移居美国,因为身份被曝光而频繁受到骚扰。作为摄影师的艾迪·亚当斯后来非常自责,他认为是自己的一张照片毁掉了阮玉鸾的生活,因此一辈子都在为此忏悔,并数次向阮玉鸾致歉。在阮玉鸾晚年患病期间,亚当斯也多次致电表示歉意,表示希望能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但阮玉鸾只是宽容地表示应该放下过去…
纪实摄影本是应该把最真实的事件反映给观看者,但如果真相被扭曲,被误解,甚至被有心的人们所利用,给人以不幸,那这种有悖于伦理的纪实摄影,是否仍有存在的意义?
正如《匿名的风景》中《纪实的终结》一章提到:
对于新闻来说,照片应该作为配图和辅助的证据存在,因为照片的视觉表达是不精确的,并且照片先天上不适合用于叙事。一则由照片和文字构成的新闻,文字的解释和描述远比照片重要,并且相对于文本,图像更容易被解读,因此人们容易忽略文字,结果就是新闻在传播的过程中只剩下照片。而丢失了文字描述的照片又被重新解读,但我们又无法强制观众把文字和照片捆绑在一起,于是歧义就产生了。
可悲的是,图像远比文字传递得更快,这种歧义便来得更凶猛。如今的流量时代,视频成为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人们被各种信息轰炸,无力准确判断其真实性,诸如“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的新闻已经屡见不鲜了。当有人篡改事实,利用舆论达成目的时,我们只剩下愤怒和无奈。
好像谈得太沉重了,说远了,说远了…
关于《西贡处决》,网络上还有组图,这里就不展开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看看。
《匿名的风景》这本书挺不错的,有对糖水片的批判,有“反对构图”的倡导,还有上面提到的——对摄影的思考。总之,这是本干货与思考并存的摄影书!
2. 再来说说最感动的照片吧。
这张小林老师(林帝浣)的作品,出自他的《我想给你拍张照》一书。我不知其名称,便私称它为“白鹭洲市场的小笼包姑娘”吧。
“2009年12月,南京白鹭洲市场,蒸小笼包的姑娘。她说,别拍了,丑。我说,怎么可能,你长得很美。”
“2013年1月,四年后我重返南京,又回到白鹭洲市场,再次见到蒸小笼包的姑娘。她美丽依旧,儿子已经两岁了。”
我们经常会在照片中看到时间的流逝。这种流逝有时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也有时是时光不老、岁月静好。
白鹭洲市场卖小笼包的姑娘,穿着围裙袖套,朴素且美。四年前,她还显得有些稚嫩,面对陌生人的镜头,眼神中带着羞怯与不自信。四年后,同样的蒸汽氤氲中,她变得更加开心、健康而自信。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四年的时间里,她经历了婚姻、生子这样的人生大事,生活也许忙碌,但也让她更加成熟,从她的眼神中,我读出了对生活的热爱。
我不得不佩服小林老师发现美的眼睛,不仅是发现了小笼包姑娘的美,更是发现了生活的美。这样真诚的纪实作品,往往带给人感动。
对我来说,感动不总发生于新闻事件中。感动存在于身边的生活中,是属于每个人的。当我们了解照片背后的故事,也许你就能体会所谓的感动。因此,与其说我们看到了震撼与感动的照片,不如说我们看到的是震撼与感动的故事。我也拍过很多照片,拍风景,拍人文;拍家人,也拍陌生人。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照片,对我来说却意义重大,因为那是我的故事。这也就是属于我的“震撼与感动”了吧。
码字不易,喜欢就点个赞吧!谢谢~
2016年5月5日下午6点,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陈仲伟被一名自己救治过的患者砍成重伤,生命垂危;5月7日中午12时39分,陈医生因抢救无效离世,享年60岁。
图片中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们在抢救陈医生。
然而还是摆脱不了媒体、评论造谣中伤;上级禁止参加悼念。
几个月后好像人们已经忘记了陈医生,又一片歌舞升平。然而当下一位同僚被伤害时我们还是只能像图片中一样焦急的围在一起抢救、挂上只有同僚才会关注的黑丝带。
这是中国医疗黑暗的时刻。
《最美的时光》
不是照片,一张来自不知道名字网友的绘画,去年9.3胜利日阅兵后出现在网络的,当时看这张图看得泪湿眼眶。
侵删。
-------------------------------------------------------------
受宠若惊,一夜间多了这么多赞和关注,我没什么干货,不值得关注的。
特意去查找资料 完善一下答案。格式依旧混乱,深表歉意。
-------------------------------------------------------------
更新:这幅画出自掌赢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该公司创意总监王知遥先生解读画作:从左到右是吴运铎、王伟、罗阳、于敏、邓稼先、李鸿章、钱学森、邱少云、黄继光、刘华清、邓世昌、关天培、宋文骢、薛炽寿,以及南昌起义、八路军时期、开国大典和朝鲜战争中的战士形象。
---------------------------------------------------------------
图中出现的部分人物原型
(由左至右顺序)
(1944年5月,第2师军工部长王新民与工务科长吴运铎 左 在试制37毫米平射炮成功后,在试验场合影。吴运铎是我国军工事业的开创者之一)
(海空卫士王伟,2001年4月1日,驾驶歼-8B战斗机与美国EP-3侦察机相撞后牺牲)
----------------------------
在这里插一张吧,虽然高中招飞体检复试被淘汰,但一直对空军飞行员有着特殊情感。每次看到王伟相关的故事都会鼻头一酸。
“这里是辽宁舰,舷号16.呼叫81192,空域已经清空,553将会接替你巡航.离开这么久了,81192,欢迎回家!”
“81192收到,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你们继续前进”
图片转自天涯552,553,这里是81192,我已无法返航,你们继续前进!重复!_国际观察,老帖子了,感觉伴飞的换成歼十五更加恰当,另外现在已经是失事的第十五个年头。
----------------------------
(歼-15战斗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2012年11月25日,在歼-15舰载机首次在航空母舰上起降成功后因病去世)
(我国氢弹元勋邓稼先、于敏 右 ,邓稼先于1986年7月29日逝世,于敏先生还在世,2014年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
(晚清重臣李鸿章,1901年11月7日,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署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遭举国痛骂,口吐鲜血病逝。作为中国近代重要的一次近代化运动的领导人,李鸿章仍值得后人尊敬)
(坐在李鸿章身边的老人面孔看的不是很清楚,小编推测可能是钱学森先生,形象和这张照片接近。钱学森是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开创者,他把我国的火箭导弹事业向前推进了20年。钱老40年代提出的“钱学森弹道”至今仍指导着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研制,而50年代的提出的《太阳系航行导论》仍等待着我们去实现,钱老于2009年10月31日逝世,享年98岁)(仔细看的话,钱老手里捧着一个苹果,感谢您当初种下的“苹果树”……)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1950年毅然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奔向祖国怀抱,回国后成立了中国数学研究所。1985年6月12日因心脏病逝世)(原作者说并非华罗庚,而是一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
(邱少云,我军著名战斗英雄,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在全身被火焚烧的情况下,坚持纹丝不动,以自己的牺牲换取了潜伏战斗的胜利,牺牲时年仅26岁)
(黄继光,我军著名战斗英雄,1952年10月19日,在上甘岭战役中,以身体扑向敌人射击孔,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了战斗的胜利,牺牲时年仅21岁)
(朱瑞将军是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奠基人,1948年10月1日在战斗中牺牲,时年43岁,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
(刘华清上将,图中的形象取自1980年5月访问美国航母时的照片。1987年3月31日,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向总部机关汇报了关于海军装备规划的两大问题:一是航母,一是核潜艇。这是我国海军最高级指挥员首次提出我国需要装备航空母舰。刘华清上将于2011年1月14日逝世。2012年9月25日,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正式入役)
(邓世昌,北洋水师“致远”号管带,图中形象根据威海卫邓世昌雕塑绘制。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号装甲巡洋舰参战,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驾驶战舰冲向日本 “吉野”号巡洋舰。根据现代考证,邓世昌可能是希望用鱼雷轰击“吉野”号,但因弹药殉爆导致“致远”号战沉,邓世昌与舰同沉,时年45岁)
下方两名头戴大盖帽的战士应是表现1927年南昌起义中人民军队最早的形象。
(着黄绿色军装,头戴缴获的日本90式钢盔,斜跨弹药包的两名战士应该是表现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式上我军的形象)
(关天培,图中人的顶戴表明是三品,由此推断这是鸦片战争中死守虎门要塞殉国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关天培牺牲于1841年2月26日,后被清政府追封振威将军)
(歼-10战斗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左)与总工程师薛炽寿在歼-10试飞现场的合影,这两位专家现在安好,和大家一起观看了胜利日阅兵,祝愿他们健康长寿!)(回复里@小钻风 提醒,宋文骢先生已于今年三月份去世…… 老先生一路走好……)
以上内容转自网友绘画:历史英模在他们“最美的时光”和我们一起看阅兵
应大家要求找到高清英文版。图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对越自卫反击战——血染的风采
(一)
老山顶峰插旗手——张大权。
张大权(1957.5—1984.4.28),贵州省金沙县人。1976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共产党党员。文化程度小学,昆明军区(后并入成都军区)陆军第14军40师118团(老山主攻团)2营5连副连长。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是《高山下的花环》里面的主角九连长梁三喜的原型。
1976年3月入伍后,编入昆明军区陆军第14军40师118团服役,从当战士、班长起,一直到提干任排长、副连长,成为基层军官。为了供三个弟妹上学读书,多年来省吃俭用、从不乱花一分钱。有一次,为了探家时给孩子带一件生日礼物,转遍了大街小巷,左掂量右比较才恋恋不舍的花去1.70元;为了给父亲治病,先是抽档次最低的“红缨”烟,后来干脆戒掉不抽;为了翻盖家中的破草屋,从1981年起连续三年没有探亲,硬是从牙缝里、舌尖上省下了580多元。1983年12月,正当准备回家翻盖年久失修的房子时, 118团接到了作战命令……他二话不说,将家庭的困苦和个人的夙愿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一门心思投入到了战前训练中。
老山战役
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战斗开始。118团(老山主攻团)5连是老山右翼攻击营的主攻连,按照战前战术编组,由5连的1排、2排组成突击队,5连副连长张大权担任突击队长。突击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攻击老山主峰阵地。战斗打响后,张大权率领突击队奋勇冲杀,连克越军22号、21号两个高地,尖刀班已进至主峰山脚下,突击队准备展开攻击……根据预定的作战方案:一排李排长带领本排担任主攻;二排曹排长带领本排担任助攻;张大权率重火器队负责掩护和支援……攻击发起后,突击队运用相互掩护、交叉攻击的战术,逐步向敌老山主峰阵地逼近。在解放军的凌厉攻势下,越军开始收缩防御阵地,力图凭借坑道负隅顽抗。此时,118团突击队的先头班、组已经开始翻越第一道战壕,并以此为依托,开始向第二道战壕展开攻击,有个别小组已经控制了部分表面阵地,战斗的进展比较顺利。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在地图上看,老山主峰只有一个山头,我军将它编为第50号高地,但实际上老山主峰是由南北两个小山头组成,地势为北高南低,两者中间是一片100米长的凹地——当突击队刚刚占领南侧山头的表面阵地、先头排刚进入中间凹地时,立即遭到北侧山头的越军轻重火器、明暗火力的疯狂射击……先头班有7名战士当场阵亡……攻击出现了暂时的停顿。就在这时候,南侧山头的越军又从坑道里、掩体里钻出来,轻重火器一齐开火,使突击队腹背受敌——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一排又牺牲4人、重伤6人,还有20几个战士被压制在凹地里,形势非常危急…… 看到这种情况,张大权果断命令二排务必控制南侧山头,并全力掩护一排顺利撤出凹地;同时,呼唤我军炮火压制北侧山头的越军,保证一排顺利撤出,第一次攻击失败了。
部队撤下来以后,张大权查点人数,将人员和火器重新进行了编组,并根据主峰的实际地形重新修改了攻击方案……在我强大炮火的轰击下,在四门无坐力炮、四挺重机枪、四具火箭筒的掩护下,张大权怀抱一挺班用轻机枪,亲自率队发动了对北侧山头的第二次攻击…… 冲击中,左手腕被越军子弹射穿,鲜血顺着枪管往下流……发红的枪管“吱吱”冒烟,左手没有力量了,他就用机枪背带挂在脖子上,右臂夹住机枪平枪扫射,继续带队冲击……在张大权的带领下,突击队的战士们勇猛奋进,连打带炸,不到20分钟,就冲进了北侧山头的的第二道战壕,占领了表面阵地。这时候,狡猾的越军躲进了坑道和掩蔽部,用电台呼唤其炮兵,要求对主峰阵地进行覆盖射击,支援其坚守阵地……正当我突击分队准备乘势扩大战果时,越军的炮弹就像雨点一样砸了下来……炮火中巨大的气浪挟持着横飞的弹片和漫天的烟灰,搅得整个主峰阵地乌烟瘴气,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到……由于突击队员刚冲上去,立足未稳,没有任何依托和遮护,完全暴露在敌炮火之下,人员伤亡很大,张大权的右大腿被炮弹炸伤,小腹部被横飞的弹片削破一个洞,肠子和着鲜血从伤口处喷射而出……他赶紧隐蔽在一个炮弹坑里,用手将掉出来的肠子塞回小肚子,撕开三角巾缠住了伤口,指挥着突击队员撤了下来,第二次攻击又受挫了。
就在突击队撤下来时,越军又从坑道里、掩体里爬了出来,他们在阵地上用汉语狂呼乱叫:“中国佬,大草包!”、“中国佬,有本事冲上来!”……边喊边骂边把我军阵亡烈士的遗体往山下扔……看到越军那狂妄至极的嚣张嘴脸、令人发指的恶行,听到越军那不堪入耳的辱骂,突击队的战士们气得双眼冒火,实在难以忍受这种侮辱……一边和越军对骂,一边就要不顾一些地与越军拚命……张大权看到这种情况,赶紧把战士们喝令回来……突击队再次撤下来后,张大权瞪着血红的眼睛,强忍着小腹剧痛,对剩下的23名突击队员说:“我们5连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草包!我们这一代人也决不当草包!现在,我张大权愿以死相拼,带着你们做最后一次冲击!活着,我们就站在主峰上!死了,我们也要躺在主峰上!我们今天就是要和越南人较量一下,看哪个狗日的是草包!”
壮烈牺牲
我的眼睛终于捕捉到了那让我终生感叹的一幕:
首先是军旗,它是那样的美丽,虽然布满了弹孔染满了鲜血,但是任何销烟都无法遮盖它,任何草木鲜花都不能胜过它,它是如此稳健地竖立着,旗手呢,我顺着旗杆往下看,这不再是一个肉体,而是一尊雕像,只见刚才从我手里抢过旗帜的战友双手紧?着旗杆身体笔直的斜撑着旗杆,尽管红旗已被他深深地插入主峰的大地里,但他似乎丝毫没有离去的意思,任凭子弹继续从身边划过,任凭战友从身边冲过,仿佛这世界的一切都与他不再有关联了,只要挚着旗他就永远地这样挺立下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从我的心里油然而生,什么样的人才能在炮火中魁然不动,只有死人,当我连滚带爬的冲到他的身边,一切让我再也无法控制眼泪的划落了,旗手的胸部已经被弹片打烂,脸部由于近距离的手榴弹爆炸已经嵌满了大小的弹片,生命早已离他而去,但他依然以他无上的雄魂支撑着身体支撑着胜利的旗帜。我蹒跚着来到了他的身旁,他是那样安静地倒在地上,手腕被打断了,缠在腰间的止血带并没阻止住鲜血和肠子的外流,破碎的军服就如飘零的飞絮,微睁的双眼似乎还在注视着我们。
副连长张大权就这样永远的离我们远去了……
牺牲以后
张大权牺牲后,安葬于云南省麻栗坡(县)烈士陵园,墓碑位置:英雄台。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在张大权牺牲前半年,家里就没有他的一点音信了。部队战备训练期间,书信、电报一律不准发出。张平说,他有个堂哥当时在老家大队任职,母亲范华敏就托堂哥注意查看,有没有张大权的来信。直到张大权牺牲后的第三天,堂哥看到报纸报道张大权的英雄事迹后,匆忙赶到张平家。范华敏还在菜地里干活,张平跑去将母亲叫回家,一看报纸,当场昏倒在地。两天后,范华敏和张平被接到部队,参加庆功大会,捧着父亲的军功章,张平看到母亲眼泪流个不停。几天时间就瘦了几斤。
在清理张大权的遗物时,五连官兵发现了副连长的一张700元欠账单,他们没有想到,平常副连长把工资拿来给士兵买罐头改善伙食,竟然还会有欠账单。他们瞒着范华敏,捐钱来还账。范华敏得知后,死活不依,从2000元抚恤金中拿出钱来自己把账还了。
(二)
(据说是根据真实故事作的油画)
中国对越反击战英雄——史光柱
史光柱,男,汉族,云南省马龙县人,1963年出生, 1981年入伍,1984年1月入党,2005年10月从77283部队副政治委员职位退休。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1984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90年被总政治部、国家组织部、人事部、宣传部、中国残联联合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2006年被中国文联,中华基金会联合评选为“全国十佳卓越人物”。现任中国残联作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84年,史光柱同志在4次负伤、8处重伤、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带领全排收复了两个高地,胜利完成了战斗任务,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但他并没有以功臣自居,没有以英雄的称号作为资本向人民伸手要什么,而是用他那伤残而又壮实的身躯,在生命的制高点上,不断地超越着自己。
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史光柱依靠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学会了盲文,1986年,史光柱进入深圳大学中文系,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读完了深圳大学本科学业,成为我国第一个获得学士学位的盲人。
在和平年代,史光柱坚持文学创作,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出版了《眼睛》、《黑色的河流》等6部诗文集,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发表诗歌散文540多篇,17次获国家级文学奖,许多作品被俄、法、英等国翻译并广为传播。2000年在国家有关部门举行的对中华民族千年思想文化有卓越影响的人物评选中唯一入选的新中国英模,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彩蛋:《小草》大家都听过吧。“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没错,这首歌的原唱就是史光柱。)
二十多年来,史光柱一面搞创作,一面到全国各地演讲,他行程十多万公里,足迹遍及祖国各地,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弘扬了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促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和平环境中树立了一个军人的光辉形象。
(资料来自网络)
天苍苍,野茫茫,忠骨何须埋故乡。
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湘江。
若祖国需要,我愿重披战甲,化作最后一颗子弹!
若有战,召必回!
震撼
“王后玛丽2号”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轮。
船长凯文•奥普瑞又重新见识了她庞大的身躯和威严的气势。
当时,他站在向前突出的球鼻形船头上,摆着着pose和他的船合照。
这艘客轮重达151200吨。
(James Morgan摄,《国家地理旅行者》参赛作品)
--------------------------------------
感动
大概是11年的事儿了吧
9岁的谭嘉雯和外公谭荣运,住在杭州下沙525公交起点站的公厕里,3平方米。
外公是公厕管理员,每月生活费400元,每顿都是大饼、咸菜就白粥。
谭嘉雯上小学二年级,活泼爱笑,爱撒娇,说话尾音总往上翘。
记者问:
“你的同学有比你过得好的吗?”
“那有的。我们班五十几个人,大概有三十个还不错,剩下的二十几个有点穷。”
“你知道穷是什么意思吗?”
“穷就是什么都没有,什么事情都办不了。不过我在我们班那二十几个人里算不错的。”
“你想过那种穿得好、吃得好的生活吗?”
小嘉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现在就是在过这种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