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见山地说,孕期是可以用药的!!!
月初,一个朋友带着他怀孕6个月的爱人找到了我,说是已经感冒咳嗽半个多月了还没好,现在紧急求助来了。。
我帮着看了一下,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又让她查了一个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都有些偏高,听了一下肺部,还好没什么异常,嗯,确定是个上感了。
于是,我又带着他们去了产科,产科的同事看了一下,建议使用抗生素,听到要用抗生素,我朋友头摇的跟个拨浪鼓似的。。他爱人最好不要用药,尤其是不要使用抗生素。。
我和同事一脸懵逼,告诉他们有些药物,比如头孢,青霉素类药物在孕期还是可以使用的,尤其是长时间感染或者感染较重的时候。
即便如此,他们夫妻两还是不太能接受,我同事又跟他们说:你们现在必须使用抗生素,第一,他们家已经过了前面三个月了,现在属于相对稳定期,用药的风险比较低;第二,头孢属于孕期B类用药,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可以使用。
经过反复劝说,朋友夫妻才决定使用,于是我们给他们配了一盒头孢地尼。
放假前,又和他们联系了一下,他爱人已经康复了。
下面,我想再普及一下关于孕期用药的知识。
在孕期用药的分级中,FDA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用药经验对胎儿致畸相关的影响,将药物分为A、B、C、D、X五类。
1、A级
A类药物,是指在临床研究中,未见到对胎儿产生危害的迹象,该类药物对胎儿的影响甚微。
属于A类药的药物极少,维生素属于此类药物,如各种维生素A、B、C等。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正常范围量的维生素A 是 A 类药物,而大剂量的维生素A,每日剂量2万I U,即可致畸。
2、B级
B类药物在动物研究中(未进行妊娠期妇女的研究),未见到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或在动物研究中发现药物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并未在妊娠妇女身上体现。
属于B类药的药物亦不很多,可喜的是日常用的抗生素均属此类。如所有的青霉素族及绝大多数的头孢菌素类药物都是B类药物,常用的氨苄青霉素、头孢拉定、头孢三嗪和重症感染时抢救用的头孢他定等都是B类药。另外,双氯芬酸、布洛芬、甲硝唑、洁霉素、氯林可霉素、红霉素、呋喃妥因也是B类药。
3、C级
C类药,是指动物研究证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性(致畸),但尚无妊娠妇女的研究;或尚未对妊娠妇女及动物进行任何研究。
本类药物只有在权衡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使用。
属于C类药的药物是较多的。某些抗生素,比如喹诺酮类药物;大部分的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部分抗癫痫药和镇静剂,如乙琥胺、非氨脂、巴比妥、戊巴比妥等;某些利尿剂,比如呋噻米、甘露醇均为C类药
对 C 类药物的使用要谨慎,如果有可以替代的药物则选用替代的药,否则在权衡利弊后,向患者或患者家属说明选用该药的理由。
4、D级
D类药是指,有明确证据显示,药物对人类胎儿有危害性,但尽管如此,孕妇用药后绝对有益(例如用该药物来挽救孕妇的生命,或治疗用其他较安全的药物无效的严重疾病)。
由于已有实验和临床上的证据,D类药在妊娠期,特别是在早期妊娠阶段尽可能不用。
D类药中,比较常见的就是抗生素中四环素族和氨基糖甙类药物。这些药物在妊娠期尽可能不用,例如属于氨基糖甙类药物的链霉素,可能损伤第八对颅神经而发生听力问题。
5、X级
对动物和人类的药物研究或人类用药的经验表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而且孕妇应用这类药物无益,因此禁用于妊娠或可能怀孕的患者。
大名鼎鼎反应停(妇女在孕早期服用此药以减轻妊娠反应)就属于X类药物,很多服用反应停的妇女所产下的胎儿出生时有上肢短小,下肢合并而呈海豹状故称之为海豹样畸形。
这里又要提到维生素A了,当维生素 A 大剂量口服时,由于其致畸作用,此时的大剂量维A也属于 X 类药物。
我的微信公众号:听萌医生说
做认真的医学科普,讲有趣的医学故事。
你愿意,听我说吗?
紧急通知!内部揭秘!绝密档案!你不知道的真相!震惊美国总统!被央视封杀前赶紧看!
速转!全世界都转疯了!为了你的家人!关键时刻能救命!
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不转不是中国人!何老师都气哭了!
~~~~~~~分割线是弯的~~~~~~~
这个故事是我找出了原来转的一篇日志
经考证原创为博主@笛子Ocarina
我又补充整理了一些
还有评论区的高能也加工进来了
感谢大家集思广益
干货分量不足 无论如何 望能博您一笑
~~~~~~~~~~~~~~~~~~~~
夫妻俩去泰国购物,妻子去试衣间试衣服,从此失踪。焦急的丈夫多方寻人未果。几年后,他偶然在某地的猎奇表演上,发现他美丽的妻子已被砍去双手双脚做成人棍,舌头也被拔去,无法说话,只能发出呜呜的声音。
丈夫为了赎回妻子,不得己去日本打工。日本老板叮嘱他,盘子一定要洗七遍。他有一天因为疲劳,心想少洗几遍也看不出来,就只洗了六遍。结果老板把他毫不留情地开除了,送他的临别赠言是:在我们日本,诚信是第一位的,哪怕别人看不出来,你也要做。
在日本虽然丢了工作,但他却看见迪迦奥特曼在打怪兽的时候不小心说出了自己的QQ号,里面有好多奥特曼的私密照片,他怕晚了就加不上了,于是匆忙回国。
丈夫回国便接到一通号码未显示的来电,电话话筒里射出一根毒针,让他当场昏迷。他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装满冰块的浴缸里,冰水下一片血红。他一摸发现自己的肾被割了。
丈夫想报警,但起不来,浴室也没电话。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想起浴室的下水系统是德国人造的。果然,在浴缸下,他发现了三层油纸包着的手机,还能打。
丈夫打开手机一看,发现手机即将没电。他急忙输入#2861解锁了暗藏的10%应急电量。
手机里存有一个号码,丈夫抱着孤注一掷的心拨了过去,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自接听的。他说:“小伙子你知道吗,我们美国护照上写看‘祖国永远是你的后盾’。我们是自由民主的国家,会为每一个生命停下脚步。我这就开空军一号去救你。”
丈夫一边听电话,一边又在浴缸下摸索出一个充电宝,于是在没挂断电话的情况下直接插上充电宝。突然,手机因为一边充电一边打电话爆炸了。
丈夫没办法,只能不等总统了,自己先去医院治疗。于是他自己用502止血,然后下楼打车去医院。没想到出租车司机只收新版龙图腾人民币。丈夫无奈徒步走到了医院。
到了医院,无德医生说不先给钱不救,没有现金去找提款机。
丈夫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提款机,正在取钱,后面的歹徒把刀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丈夫突然想起反输密码能救命的事,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反着输入进去,及时通知了警察,擒拿了歹徒。
这时,奥巴马驾着空军一号赶到了。奥巴马解释说很抱歉自己来晚了,因为在路上他发现一只麻雀落在了电线上,情况十分危急。他不得不通知美国政府果断停掉整个城市的电,然后开飞机救下麻雀,所以耽误了时间。
奥巴马带来了失传的气功大师。气功大师通过拍打疗法,让丈夫当场就长回了肾。大师说,这个成功率不高,多亏昨晚转发了一条红色锦鲤。
奥巴马也说,他让FBI特工去调查丈夫的妻子,现在也成功把她救出来了。为了治好她,特工们给她吃肯德基的转基因鸡肉,就是一只鸡有六个翅膀八条腿的那种。妻子吃完就长出了四肢和舌头。
丈夫终于和妻子团聚,两人决定庆祝庆祝,结果他们把桃子和西瓜一起吃,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剧毒,两个人都中毒了。
因为一醉解千愁,所以酒精是最好的解药,两人立刻就去酒吧喝酒。
妻子坐在酒吧的椅子上,被坐垫下有不明血迹的针头扎了一下。后来去医院一查,她得了艾滋病,年纪轻轻就离世了。
悲痛欲绝的丈夫埋葬了妻子,决定报复社会。他利用翻墙工具恶意做空A股,被公安机关擒获。
在监狱里,他把自己的悲惨遭遇写在纸上,夹进他织的毛衣里。毛衣被销往国外,一时没有音讯。
出狱后的丈夫独自去吃饭,点了一条鱼,吃鱼的时候吃到硬物,吐出来一看,是当年送给妻子的钻戒,他们夫妻俩当初去泰国旅游的时候不知怎么弄丢了,没想到现在它又回来了。丈夫不禁泪流满面,来到海边,把水洼里的小鱼一条一条捡起来丢回海里。
从此,他发誓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世界有用的人,终于有所成。他的名字叫蒋中正。
后来,哪怕在经济疲软、民生凋敝、政局动荡的时刻,他依然不放弃每一寸领土。他指挥了中国海军最辉煌的一次胜利一一震惊世界的931大海战。四十多年过去了,这段历史却被无情地尘封。
而他在监狱里织的毛衣被销往美国,最终被一个美国人买到了。美国人拿到了纸条,终于在四十年后的今夭,把故事拍成短片放到Youtube上。中国人看到后,纷纷翻墙点赞。这个视频也成了世界上点击率最高的视频。
但是,一夜之间此视频在各大网站纷纷被封杀,疑似不明势力重金买下微博头条,让此事石沉大海。
虽然他从此逢人便说:“我是国民党大总统,现在有十亿资产被冻结,只要你给我的卡里打5000块钱就能解冻,我分你五百万!我有军队,事成之后给你一个师长!我们一起反攻大陆!”但是没人听他的。
从此他的故事再也无人知晓!看到这里,动一动你的手指,花3kb为他转一下好吗?多一个人看到,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台湾同胞就早一天解放!把它转发到五个群,你的QQ就会自动升一个太阳,还有100QB!我刚刚试过了,是真的!
因为,今天刚好是马化腾的生日。
~~~~~~~~~~~~~~~~~~~~
把常识搞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谣言当常识还自以为是地到处散播。
每次看见票圈有这玩意——
对了,看新闻了吗?日本人在电视上公然说谢娜根本不会主持!把娜娜气得眼睛都哭红了!
答主就和日本人打了赌,如果这篇文章在知乎有1k个赞,日本人就要给谢娜道歉!而且不再向中国输送日货!只要一年没有中国人购买日货,日本的经济结构就会彻底瓦解!
(逃
~~~~~~~~~~~~~~~~~~~~
安利一下答主这个故事,这个是真事儿啦!感受一下答主的心路历程……
https://www. zhihu.com/question/6251 8530/answer/201706384?utm_source=qq&utm_medium=social
醒狮论 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象出自拿破仑之口。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江穰卿笔记》写的可不是这么回事。
《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字穰卿)的笔扎汇编。汪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刊物,是晚近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
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有“睡狮”条曰: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而不答。后来碰到一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驯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是让母狗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就改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它们。这样一来,狮子便少气无力,昏昏欲睡。上台表演时,它表面上还能张牙舞爪,大声嗥叫,实际上却象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不会危及人的安全。于是,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可以给国人带来一点安慰和希望的“东方睡狮”之喻,竟然是这个意思 。
~~~~~~~~~~~~分割线~~~~~~~
更新 转自贴吧
这个是关于一个科学家信仰的问题 原帖 https://tieba.baidu.com/p/1514250386?pn=0& 据《纽约时报》报道,几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近在纽约城市大学参加一次学术会议时一起接受学生的提问,其中 有一名学生问了一个在美国会被认为是很敏感的问题:“你能够是一名良好的科学家并相信上帝吗?” “不能!”198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豪普特曼当即答道。他说,相信超自然事物,特别是相信上帝, 不仅与好的科学不相容,而且这样的信仰对人类的福利是有害的。 这个回答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意外。近几年来,国内一些文化人、媒体一直在宣扬说科学与宗教不仅不相互冲 突,而且简直就是一致的。例如,2002年6月29日刊登过一篇《诺贝尔奖 得主信仰小考》的文章,文中说在1997年 接见 宗教负责人负责人时,提了个问题:诺 贝尔奖获得者中,多少人信仰宗教,多少人不信教? 该文作者为了解决这个“关乎宗教信仰与科学的问题”,“经 过几年查阅、统计、比较,终于得出了答案。”其答案是:从1901年到1996年639名诺贝尔奖得主中,不信仰宗教或 宗教信仰淡漠者共21人。他们主要是来自前苏联和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而信仰各种宗教的有618人。这篇文章曾被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的《中国宗教》2003第2期转载,听上去颇为“权威”,被反复引用,有人据 此声称“96.7%诺贝尔奖获得者信教”云云。 当时我看了这篇文章后,即指出这是一个非常容易戳穿的弥天大谎。除了前面提到的豪普特曼,根据其著作、访谈和报道,我可以确定至少还有22个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时间都在1996年之前)都不信仰任何宗教,而且没有一个是来自苏联和东欧国家。他们是: 物理奖获得者: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又获化学奖)、爱因斯坦、费曼、温伯格、杨振宁、丁肇中(按:估计李政道也不信教,不过我没有见到他明确这么说,先不列入) 化学奖获得者:朗缪尔(表面化学创建者)、鲍林(又获和平奖)、普里高津、李远哲 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缪勒(美国遗传学家,基因诱变发现者)、克里克(英国分子生物学家,DNA结构发现者)、沃森(美国分子生物学家,DNA结构发现者)、米达瓦(英国免疫学家)、莫诺(法国分子生物学家) 文学奖获得者:罗素、海明威、萨特、加缪、西蒙 经济学奖获得者:海耶克 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不信宗教者肯定远远不止此数。因为绝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其实并非公众人物,并不会轻易透露自己的信仰问题。因此究竟有多少人不信宗教,是难以确定、统计的。但是却偏偏有人一再要做这项统计工作,也就只能是一再为了传教而捏造。最近网上流传一篇署名“云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宗教信仰》的文章,里面又搞出了一个新的统计,据说是根据美国出版的《1901-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全》一书中的有关记载,1901-2000年期间获得诺贝尔三个科学奖以及经济学奖的科学家共计512人,66.8%有明确的宗教归属,15.4%可能有宗教归属,无宗教者仅9.6%云云。 这个统计与前一个统计相比,无宗教者的比例高了2倍,但是仍然相当低。《1901-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全》一书我没有读过,听上去也很“权威”,但是从“云儿”文章中具体提到的几个获奖者的归属来看,也可知道它是胡编乱造,因此建立在其基础上的统计不足为凭。例如,它把爱因斯坦归为犹太教,而只要对爱因斯坦的言论稍有留意的研究者,都应该知道爱因斯坦一再声明过有关他信宗教的说法都是有意编造的谎言,他不信任何宗教、人格化的上帝或灵魂不灭,而只相信“斯宾诺沙的上帝”(即大自然)。又如,该书把丁肇中归为信基督教,而实际上丁肇中 2002年在回答上海交大学生有关他是否信教的提问时,明确回答:“我研究的是科学,没有宗教信仰。”前面提到,我们很难具体地统计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宗教信仰情况。不过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绝大多数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不信教。 美国是西方国家中原教旨基督教势力最强大的一个,然而调查表明,美国杰出的科学家中不相信神的存在的人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在20世纪的三次调查中这个比例是逐步上升的:1914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穆斯·H·路巴(James H. Leuba)的调查发现,400名美国大科学家中,接近70%的人不信神;20年后,路巴重复了调查,发现这个数字上升到了85%;1998年,英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公布了对美国科学院院士的调查结果,发现以科学院院士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几乎都不信神,信神的比例只有大约7%。 由此可见,所谓大多数大科学家都信宗教的说法乃是一个谎言。事实恰恰相反,现、当代伟大的科学家几乎都不信教。
我们的手指泡水过了一段时间会发皱:
还有几乎整个脚面
一般的解释是,皮脂泡掉了,不够润滑了,所以皱了。还有说皮肤泡肿了,甚至引申到肾虚!那为什么光指尖皱而手指中部变化不大呢?为什么身体其他部分没有这种现象呢?
2011年的一项科学实验(参考资料1)证明如果切断或阻断手指头上的自主神经,泡皱就消失了。这说明变皱是一种自主行为而不是被动结果,它实际上是自主神经控制血管收缩造成的无意识反应,就像我们的呼吸和心跳一样。那么这个自主行为是如何进化出来,起到什么作用呢?
主流科学认为,这种变化是为了防滑,以便于在水下能更好的抓住东西。就像有纹理的车胎比光滑的车胎更不容易在水中打滑:
补充一下,这就相当于轮胎的干胎和雨胎,雨胎就是湿地轮胎,雨天赛车轮胎必须要能够排出进入到轮胎与赛道之间触点中的积水,如果雨水过多,轮胎则可能完全失去抓地力,在水面上打滑。这和我们湿手抓东西十分类似,我们需要排出手指头上的水抓住物体,光脚需要在有水的地面或者池塘站稳。对于我们现代人也许略显无用,不过对于人类祖先也许十分有用。
不能不说,人体真奇妙!F1赛车下雨了赶紧换雨胎,而每个人天生自带干胎雨胎,随时自动转换!
(公平起见,2014年的一项研究(参考资料5)对泡皱是否防滑提出了质疑,但认同泡皱是个自主行为)
还写了不少计算机相关知识的文章在我的专栏里UEFI和BIOS探秘,欢迎大家关注本专栏和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微信公众号"UEFIBlog",在那里有最新的文章。同时欢迎大家给本专栏和公众号投稿!
参考资料:
1. https://www.karger.com/Article/FullText/328223
2. Wrinkled fingers improve wet handling
3. What Your Wet, Wrinkled Fingers Say About Science | The Curious Ape
5. Water-Induced Finger Wrinkles Do Not Affect Touch Acuity or Dexterity in Handling Wet Objects
【失败是成功之母】。
这句话,明显扯蛋,而且影响了很多人的价值判断、努力判断。不明白这点,会非常误事!!
《汉语成语大辞典》里,对本词的解释是:人唯有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获得成功。
乍一看没问题啊,来,我举件有趣的小事——
我大概四岁的时候,还在上幼儿园。小孩子是不会看机械表的,只会看电子表。
那天早晨,我妈指着钟上的指针:现在是几点?
我知道分针指向12就是整点。所以我答:现在是7点。
我妈挺高兴,把表摘下来,拨动指针—— 现在又是几点?
我不会认,只知道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就说“7点两分!”
我妈看我答错了,就说,不对!再想想!
我很费解,说:7点20?
我妈有点生气:“七点十分!”
我妈拨动指针——
这个呢?
我本来想说7点8分,但既然分针指向2不是2分,在指8肯定不是8分。也不可能是80,一个小时只有60分钟。 三四岁的小孩还不能理解【比例】的关系,所以我答不知道。
我妈压着火,也没告诉我这是几点,又摆了好几个时间,我全部答错。她发火了,我很害怕,就问她,指针走一个格子是多久
其实我说问的是分针走过【1-2】这一格需要多久(5分钟),我妈以为我问的是刻度小格子,就告诉我“走一格是一分钟”
我就更费解,又答错了几次,我妈说“你在幼儿园都咋学的!”
我挺委屈,说我没学过。我妈才恍然大悟
她才意识到刚才发火不对,连忙安慰我,并且告诉我了时钟的基本原理,我又认了几次,对得多错得少,不一会儿就全部正确了,从此会认表了。
————————————
这件事给我印象非常深刻,以至于20多年过去了,还记得每句对话和场景!
我们复盘一下,这个过程很有意思
当时,我面临的任务是【辨认时间】。认错了代表【失败】,认对了代表【成功】
而我妈妈,在无意中充当了【客观裁判】的角色。
我完全不知道,只能瞎试。在错了之后,我只知道【失败了、错了】,不知道错在哪。我当时胡乱总结的“经验”都很不靠谱,比如我认为时针是不动的,只是被分针刮到了才动。
而在试了好多次都被告知【失败】的时候,我逐渐恐惧、更加费解——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总错?这东西怎么这么难???
然而,在知道了时钟运行规律后,6次辨认能对4次,我就知道怎么样才能【对】,我找到了【成功】的感觉,并且知道【成功】和【失败】的区别在哪,错的两次错在哪,然后迅速改正。所以得到了彻底的【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吗? 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这话不假,但实施起来太难了
你根本不知道败在哪,何谈经验教训?
工作跟读书的不同之处在于,学生时代,付出跟产出是有明确的杠杆关系的,你只要狂点【努力学习】这个技能,你成绩一定会提高。这次考试不理想,你迟早会知道正确答案,知道怎么改正
工作遇到的问题呢?创业遇到的问题呢?没有老师带你给你正确答案呢?
已知条件:你是个卖鞋的。 结果:鞋卖得不好。
这时候就琢磨了,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可能是鞋子布料不够透气? 颜色不好看?不够防滑?还是blablabla
于是你很努力,提升好多参数,结果鞋卖的还是不好。其实答案可能就是顾客都是38号的脚,你鞋都是42的。 (这里只是举个例子,别较真)。
已知条件:你是个创业者。 结果:创业失败
这怎么分析?告诉我,问题出在哪? 人事、财务、产品,还是服务?可能问题只出在一环,可能都有问题。你怎么分析?哪个是主要矛盾?
我们高中政治都学过,处理问题的时候,先抓主要矛盾,尤其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乍一看是一句废话。但真正面临问题的时候,你往往不知道主要矛盾在哪里
失败和成功的区别,不比失败和另一种失败大。
只有成功一次,哪怕小小的成功一次,你就会知道主要矛盾在哪,并且能牢牢抓住它
只有赢,才能找到赢的感觉;赢的感觉,跟输完全不一样。
一旦【赢】过,这经验可就是你的了,再也不会忘了。
你策划过一个活动,效果超预期,你肯定知道棒在哪,并且在下次的时候加大这方面力度,而下次的【赢】,又会给你带来新的有效信息,比你输10000次还有用。只有不断的赢,总结【赢】的经验,你的眼界、境界才能迅速提高。有些人好像loser一辈子,从小就不行,到中年也不行。而有的人像天才,一直比别人强? 只因为越赢越赢,越输越输,一个正反馈,一个负反馈罢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说的只是“要勇于尝试”,而失败的经验,永远比不上赢的经验
成功才是成功之母,与君共勉——无论什么事,不管大和小
要赢
要赢
要赢
(完)
看了上面一个回答,不得不表:这个回答里就有个错误的常识。我们有哪些错误的常识? - 知乎
四川话骂人,日你仙人板板并不是指的操你祖宗,真实情况比这个复杂多了。
首先,仙人板板(先人板板)是什么呢?
那些木头牌子就是先人板板,仙人板板的说法是讹传。也有一种说法,说祠堂门口会挂一块牌子,牌子上有一首诗,这个诗里面的字就是辈分。比如有个家族,这个牌子上的诗刚好是: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那么好,爷爷辈儿大名叫做X福X,爸爸辈儿就得叫X避X,儿子辈叫做X趋X,这个叫做字辈。
这个木头牌子也叫先人板板。
其次,日,此处为动词,表示一种活塞运动。
然后,活塞运动配合一块木头板子,表达了活塞本身的刚性,有自夸的意味在里面。一般现代智人的活塞是没有骨头和肌肉的,基本上就是三块海绵体,无论充血与否都无法与木头板子较量硬度。如果硬要较量,受伤的多半是海绵体。这里用到的修辞手段是夸张。
最后,“日你先人板板”这个话,充分表达了说这个话的人对自己海绵体的自信与自夸,也涉及到了听这个话的人所有有可能的列祖列宗,语气夸张到了极致,语言生动活泼,动感很强。在面对面的谈话交流中,“你”如果直接代指对方,则有可能导致更为激烈的动感行为,甚至导致血光之灾。
建议大家不要轻易的去日别人的先人板板,有可能导致挫伤、淤血、骨折等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包括但不限于海绵体。
我们常以为女性裹小脚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落后的标志,然而裹脚和现代女性的穿高根鞋戴胸罩有区别吗?
答案很让人无语,没区别。
都是以美之名摧残身体,说白了就是取悦他人(男人)
那问题来了:古代和现代谁更先进?
这真是难以回答的问题
第一套枷锁贵奴隶主制造,第二套第三套直至第N套枷锁巳经不需要奴隶主自己动手了。
本以为没什么人看的,自语自言罢了!一睡起来居然有那么多回复。于是就加点料吧。
有回复说为什么要加个这么恶心的图片?因为我觉得这话题本身就很恶心。
这图片是我自己照的,是云南这边的毛虫幼虫(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至于这虫长大后化茧为甬后会变成美丽的蝴蝶还是恶心的飞蛾只有鬼才知道了。
笫二点,很多人回复说戴胸罩穿高根是自愿行为,非取悦他人。就加一观点吧,都是以美之名取悦他人或自己。哈哈,气死你们。其实裹小脚大部分也是自愿。其观点和上面一样,都是以美之名取悦他人或自己。(再气一次、小得意)
我老家在云南边疆地区普洱,很多人不知道这地方,但是说起西双版纳就知道了。六十年代之前两地没分家,属同一地区。我父亲认养了个孤寡老人,就是我奶奶,奶奶一生末嫁,也没什么直系亲人,很疼我。是裹小脚的。我小时候问过她为什么要裹脚?奶奶说其它人都裹,不裹嫁不出去嫁不出去。结果她自己却终生末嫁。
我爷爷是马帮的,年轻时走南闯北,中国大部,南亚诸国很多地方都去过,最后在大理哄骗回来一白族妹子,也就是我亲生奶奶,也是裹小脚的。
反而我家邻居地主婆娘,居~然是大脚丫子。(加一趣事,地主婆对我也很好,她常做些鞋垫卖,那年我外出读书,她送我大包自己做的鞋垫,后来太多了穿着穿着就忘记了,前两年从衣柜里找出来,看看还很结实,于是我接着穿十五六年前做下的老鞋垫。汗,这玩意也太结实了)
现在她们都故去多年,很想念。
想起一词,子欲养而亲不待,很伤感!
分不清「事实」和「观点」,经常把它俩当成一回事。
美国调研机构 Pew 在今年 2 月 22 日 到 3 月 8 日之间对 5035 名美国人做了一项关于公众对事实和观点的辨识能力的调查,他们分别提供了以下五个事实陈述和五个观点陈述,要求受访者判断类别——
受访的人中大部分判断对了三道以上,72% 正确识别了三条以上的事实,78% 准确识别出三条以上的观点,只比随机猜正确率高一点,而五条全部辨别正确的人分别只有 26%(事实)和 35%(观点)。
能准确分辨(能够被客观证据证实或证伪的)事实和(体现表达者主观信念或价值判断的)观点是批判性思维的基础,如果连事实和观点都分不清楚,就谈不上争论和质疑。
理论上来讲,观点应该立足于事实,基于同样的事实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之间是可以互相碰撞争个短长的。
但在现如今的网络环境中,有非常多观点仅仅是来自事实的片段+99% 的揣测,比如万州公交车惨案,一开始只是看到被公交车碰撞使得车头与车流方向相反的红色轿车,就有人看图说话得出了“女司机果然是马路杀手”的观点,不光是非不分,还混杂了性别偏见带来的思维定势。
也不是所有轻率得出的观点都是出于恶意,比如之前有一段惹人心疼的“快递小哥冒雨送快递竟被偷,暴哭 20 分钟”视频,只是拍摄视频的人从自己观察到的“小哥暴哭”的事实推测出了“他这么伤心,加上快递看上去有点乱一定是被偷了吧”的个人观点,结果让一个和女友闹矛盾的伤心男孩上了微博热搜,让另一个并不存在的小偷挨了两天的臭骂。
许多未经核实的事实会堆砌出一个看似毫无破绽的结论。暴哭快递员事件的发酵中,人们对快递员生存状况的关心当然起到了一定助推的作用,但更为关键的是,被不断转发的消息中还有一句“北青报记者从事发地附近的派出所了解到,确实接到一名快递员报案说派送的快递丢失”。
公共媒体和派出所都为整件事增加了可信度,以至于让人们忽略其他一些概率相当的可能性(比如快递员是在为别的事哭,媒体可能找错了派出所),把一个经不起推敲的推测当作不争的事实。
Pew 从人们对政治新闻的敏感度、对科技信息的理解、对媒体的信任以及对新闻本身的兴趣等几个方面了解它们会对人们辨识事实和观点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显示前三项都有显著影响人们的判断,对政治科技信息敏感的人判断正确的分别占 36% 和 35%,相信国家新闻机构报道的美国人中有 39% 五道全对,不怎么相信的人中只有 18% 全对。
而人们对新闻本身的兴趣影响不大,感兴趣和不感兴趣而判断全对的人分别是 32% 和 24%,对观点陈述的判断,甚至不感兴趣的人判断正确的比例更高(39% v.s. 36%)。
除了基本的辨识判断之外,Pew 还发现,当受访者认为一个陈述属于事实陈述时他们会过高地估计它的准确性,当他们把一个事实陈述误认为观点时才会倾向于对这个信息表达异议。
但实际上,事实才是可以质疑真伪的,观点反倒没有对错之分,只有认同和不认同。举例来说:
“某某歌手的专辑销量在 apple music 美国区屠榜”,是一个事实陈述,尽管这一事实是钻了技术空子实现的,是可以被证伪的。
“某某歌手的歌就是好听,值得单曲循环 100 遍”,则是一个观点,你可以不同意,但没办法证明它是错的,在粉丝的执念里它不能更对了。
在争论时纠缠于观点很容易就变成抬杠扯皮,只有准确识别出核心事实是什么,证明它是有问题的,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讲道理”。
讲2个电气方面的认识误区吧。
第1个:既然零线的电压为零,那么零线的电流也应当为零呀,可是我们发现零线电流不为零!原因何在?
零线的电压是节点电压,与欧姆定律中电阻两端的电压截然不同。
我们看到,零电位参考点的设置与该节点是否有电流流过毫无关系。
零线的接地极不但使得零线具有了零电位参考电压,同时又因为零线接了真正的大地,所以它还具有保护人身安全的用途。
因此,零线的正确名词是保护中性线。零线的电流与零线电压无关。
不过,零线的导线也是存在电阻的。因此从零线的接地点开始,一直到延伸到零线的末端,我们逐一测量各点处的零线电压,会发现零线末端电压会略高于0V,但不会偏差太多。这个偏差值就是零线的欧姆电压。
正如图中所说,我们天天嘴上喊着火线零线,但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零线却并不多见。零线与TN-C接地系统密切相关,而我们当下绝大多数都是TN-S和TN-C-S。我们所见到的所谓零线几乎都是中性线N。
第2个:电器的电流加倍,我们把供电导线的截面积也加倍,不可以吗?
家里的某电器电流是15A,装修电工为我们选择截面积是2.5平方的导线。突然,我们发现此电器的电流其实是30A,我们对电工说,导线截面积要加倍,应当使用 截面积的导线才行。然而电工却为我们选用了6平方截面积的导线,相比2.5平方导线,截面积加大了2.4倍。
这不是电工在欺骗我们吧?!
我们看导线载流量表,发现在空气中普通双芯聚氯乙烯塑料导线的载流量分别是:
2.5平方为18A;4平方为24A;6平方为31A;……;150平方为242A。我们发现,载流量的增长与截面积的增长不成比例。为何?
设某导线1的截面积为S1,较粗的导线2的截面积为S2,且有 。
若导线1的载流量是I1,导线1的运行发热功率为 ,这里的L是导线长度,R是导线电阻。
注意:导线的电阻与导线长度L成正比,与导线截面积S成反比。
若导线2的载流量是I2,导线2的运行发热功率为 。在这里,导线2的截面积S2比S1大了K倍,自然它的电阻比导线1的电阻要小K倍,即 。
有发热当然就会有散热,设导线1的散热功率为 ,这里的Kr是导线的综合散热系数,A1是导线不计两个端面的外表面积,τ是温升,M是导线的散热系数。
我们来仔细看看导线2不计两个端面的外表面积A2与导线1相比有何不同。
已知导线截面积S,则导线不计两个端面的外表面积A为: 。于是对于导线1来说,它的表面积A1为: 。
我们已经知道导线2的截面积 ,于是有: 。
于是导线2的散热功率为 。
当导线的运行温升处于稳定状态时,我们来看看导线1与导线2的发热和散热有何关系:
第一步,我们有:
第二步,我们来化简上式的左边。我们把电阻表达式代入上式的左侧,得到:
第三步,我们来化简上式的右边:
。
第四步,我们把结果合在一起,得到: 。于是得到最终结果:
这就是导线载流量的计算式。
我们来验证一下:
查阅《电气工程师实务手册》,25平方的单芯电缆载流量是138A,35平方的导线载流量是172A,95平方的导线载流量是295A。
令 ,则 ;
再令 ,则 。我们看到计算值略大于表格中的值,并且导线截面越大,偏差越大,这是因为计算时是按裸导体来计算的,散热更大,而实际值是按导线外侧有塑料包裹层测量的,因此会出现偏差。
所以实际的载流量计算式是这样的:
这里的Cy是系数,它与导线材质、外表面包覆情况、敷设情况都有关。具体见《电线电缆手册》。
有趣的是,导线的温升还与截面的积周比有关。见下图:
有点意思吧。
1、《论语》:以德报怨
听起来是不是很清真?是不是很符合白左用爱治国的价值观?
然而原文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大意:“老湿,以德报怨吼不吼啊?” “吼你MB,有人揍你你就给俺揍回去!”
2、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听起来是不是很正能量?是不是有一种科学浪漫主义?是不是神似雷锋同志说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然而庄子的原话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大意为:教材那么厚,我的青春那么短,让我用有限的青春去追求无限的知识,你当我是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