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沈逸在俄罗斯乌克兰冲突上判断失误? 第1页

              

user avatar   tzar-x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社会和学术圈交叉太少,容易以个人喜好和知名度来判断专业水平。

他们复旦专门做苏东研究的是冯玉军老师,斜对门华东师大专门做苏东的有冯绍雷老师、贝文力老师等,有个专门的苏东研究基地。

事实上,在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人都翻车了,目前整个东亚可能只有唐世平老师的团队没有翻车。

相比而言,有些机构水平高一些,比如有请社科院俄欧亚所的学者,这些人基本还是靠谱的。

目前的问题是,在开片前一周到两周,莫斯科城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绝大多数学者(包括我)预测翻车的决定性因素,很有可能隐藏在开片前14天内俄罗斯政坛各派系之间的互动中。但是这些互动,能被当作材料研究的话,估计要十年之后才能见光了。


user avatar   hei-an-zhong-de-guang-mi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今天下午还看到他在知乎直播谈俄乌局势,他怎么好意思腆着脸搁那大言不惭?好歹也消停两天避避风头吧。


user avatar   luxeni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所以金灿荣很早就反复说,社会科学的预测功能很差。

你把利弊分析得再清楚,最终拍板和执行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绝对理性人的假设也只是个假设。

何况你认为的利弊并不一定是拍板的人关注的利弊,可能A才是国家利益的最优解,然而B是党派利益的最优解,甚至还有个个人利益的最优解C;可能他已经被刀架脖子上;可能你觉得这样做10年以后必有收获,而他觉得得先苟过今年;还可能,他拍了板,结果这个决策因为内部的重重阻力而搁浅。

预测一年,比不上真正的话事人开一场联席会有用。

而最大的问题是整个世界的战争迷雾即便在大国领导人获得了最好的情报的情况下,依然是迷雾,但就算两眼一抹黑,该决定的事情也要下决定。学者可以一个课题做三年,但决策的人可能熬夜开个会就要拍板。治病都是边诊疗边评估再调整,要是等你把什么都算清楚了,人都没了。

预测不会打仗肯定是比预测要打仗更安全的一边,毕竟除了美国谁都不是经常发动战争。


键政预测学暨科学算命,目前还不成熟。算命请关注哈里·谢顿何时发表他的结果。其他人还是回顾性分析比较靠谱。吃瓜就吃瓜吧。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是很正常么。

学术研究从来都是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咱知乎上的键政人吹逼,就当是村口摆个茶摊,老哥几个拿着扇子侃大山,跟出租车司机聊红墙秘事其实也没多大区别。所以,咱们说来说去就是个乐子,打发打发时间,能了解点基本的国际动向,知道大国立场和外交政策基本也就够了。

但学术研究不能这么搞。国际关系研究,乃至于说整个人文社科的研究,因为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人和社会,所以能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就非常重要。你研究俄乌关系,不说俄罗斯境内的少数民族语言,最起码你得懂俄语和乌克兰语吧?你能看的得是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第一手资料吧?

我可没听说过沈逸懂乌克兰语。

因为不懂俄语和乌克兰语,所谓的俄乌关系研究,就成了看英语资料的翻译,然后再根据英语资料再来进行分析。然而,英语国家筛选的俄乌资料,本来就是有倾向性的。你拿这种资料作为论据,就没啥可信度。

这种分析就好比,一个不懂中文和蒙古语日本国际关系专家,看了几个美国人翻译的英语资料,就在这儿断言中蒙关系如何如何。不出错,反而才不正常。

更不用说,即便你懂俄语和乌克兰语,那些高层机密你能在万里之外知道?你有这本事,当个啥破教授,提前做空俄罗斯股市,不比在这儿去给券商站台捞钱爽多了?全世界对这种内幕消息了解最多的,都是那些顶级的资本巨鳄,只有他们才掏得起收集这些情报的天量资金。

最后,再说一点,绝大多数的国际关系研究者都有自己专耕的领域,比如沈逸、金灿荣这些人主要研究的就是中美关系。离开这些领域,他们的见识不见得比大多数人抢多少。而如今电视上、网络上的这些国际关系专家,有一个算一个,你就当他们是个高级点的键政人就好。

这倒不是说他们水平不够,而是媒体的运营逻辑是造明星。好比说,我是一个专门研究中国与中亚关系的研究者,但中亚在国际关系中的存在感太低,我说的东西根本没啥传播力度。就算哈萨克斯坦这些地方偶尔出点事,但很快也就过去了。而媒体需要的是一个基本上在各个领域能都说得上话的“全能型”学者,这也就意味着有大量的学者,必然要在专业领域之外,对很多自己也是一知半解的东西发表见解。

当年局座的翻车,跟这个情况也差不多。局座的专业领域是军事装备学以及所谓的“未来学”,但你把他拉来讲伊拉克战争,这好比是硬拉着总装干总参的活,不出错反而不对劲。

如果你真的对某些国际关系领域的问题感兴趣,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找这些领域的期刊和专家。像现在很多大学、社科院等机构的国际政治学院、国际政治研究所等一般都会下设针对不同地域的研究中心,这些学者的研究结论相对来说会更具参考价值,也比这些明星学者靠谱得多。


user avatar   liu-shu-bin-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明研究互联网治理的人根本就不懂互联网治理,不把互联网对面的人当做与自己智商相等的人,而是当做单纯的可以被灌输的对象。

连治理对象是什么都搞错,怎么能有可行的治理方式呢?


user avatar   yang-yun-fei-30-8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没什么,国内很多人研究国际问题,都是把米国视为绝对的主角,而忽视其他国家,尤其是俄国。

当然即使是有俄国信息渠道的,绝大多数也是判断不会打。边境军备什么的可以说是部分原因,但不是必然导致打的结果。浪费钱什么的,tnnd米舒斯金上台之前俄罗斯政府浪费钱那叫新闻吗?那叫生活方式!!!

出兵决策是15号做出的,打多大规模是21号做出的。凡是那之前说普京要开战的分析,都是跳大神。

最终导致开打的两大功臣/罪魁祸首就是米国布林肯和乌克兰的安全委员会秘书长丹尼洛夫,这两个傻子分别说服了拜登和捷连斯基,让他俩相信普京在虚张声势,然后为了恰烂钱居然还在17号恢复对东乌克兰前线的炮击。这尼玛的哪个正常人分析问题的时候会想到有这样的sb?

不过也好,普京打一下,治疗不少精神病(当然也可能导致部分人病情加重),国际政治最终会回到现实主义当中……


user avatar   tang-lin-81-22-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术业有专攻,隔方向如隔山。

别看都是国际关系,互相看不懂对方写的是啥东西再正常不过。

正经的区域国别研究需要有长期积累和持续追踪,最大限度收集第一手信息,甚至个人途径的信息。二三手信息不行的。

沈老师明明专精在中美、意识形态、互联网这块,去淌自己不懂的方向的浑水,实属不该。

如果只是跟朋友口嗨,或者个人账号随便评论一下,倒没什么,说错就说错了谁在乎呢?但这种场合说错,那影响比较大。

从开始读博没几天的时候,就被反复告诫学者要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能贪图眼前名利。

如果真错了,像金老师那样坦诚说“我说错了”,那也没什么,谁还没说错的时候?尤其是这种风云突变、信息混杂的事件,错是正常的。认错无损于羽毛。


user avatar   dhhh-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学者,没事b站发视频,微博挂人,不好好搞研究,整得跟个恶霸网红一样,这就算了,最后

还跑到券商二级市场当专家路演赚钱(至少税后3000/小时),不到两天被打脸(不过互联网记忆只有7天,sy删视频、拉黑、控评是挺熟练的),只能说

你sy都在分析国际形势,他能预测吗,没那个能力,你知道吗?

现在倒好了,他在券商sw专家会上来了2天打脸,

接下来 1天打脸,1h打脸,1min打脸,光速打脸,没得打了,脸都不要了


user avatar   li-xiu-yu-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懂为啥会有人认为我在帮sy说话……这个回答指出的问题比“翻车”这件事更不利于sy吧……


本科的时候导师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国际关系里科学的预测方法只能预测小事,不可能预测大事,因为训练集都不够。”

学者对于政治社会中的突发性大事件的预测从来就没有准过——一战二战爆发的原因在战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学术界都没能达成统一的共识,美国冷战期间养了那么多研究苏联的专家硬是没能预测到苏联解体,普京入侵乌克兰也是远超学界预料的。这不是因为这些学者水平不够或者笨,而是因为学者能够接触到的信息根本无法帮助他们克服政治社会中某些大事件的巨大的不确定性。

学者对事件进行预测和推演,无非依赖于对历史案例的归纳。然而,历史上的“突发性大事件”几年才会出现一个,而且每个突发性事件之间又有着巨大的差异。你就算熟读了历史,了解了二战前希特勒对捷克波兰的所作所为,了解了美苏对峙期间双方各自的施压策略,了解了俄罗斯在南奥塞梯的行动模式,都无法实质性地提高对现在的俄乌关系的预测的准确性——毕竟普京不是希特勒,俄罗斯联邦不是苏维埃联盟,乌克兰不是格鲁吉亚,众多变量但凡有一个有一丢丢的微调,结果可能就有巨大的差别。我们要想考试拿高分,尚且需要考前刷几十到上百道例题才能够提高我们判断的精准度,而当题目是“普京会不会打乌克兰”时,我们又能有几刀例题来参考呢?

所以,对于这种“大事件”,学者们的预测和出租车司机的预测在准确性上不会有任何显著的差别。当然,有些和政策制定者关系紧密的内部人士或许能够获取一些普通人接触不到的“内幕消息”进而提高预测的精准性,但是这种人一般不是学者。对于俄罗斯内部的政策制定,沈逸能够接触到的信息,不会比我们多多少。

总之,学者们用“科学方法”对于“大事件”的预测一般约等于瞎蒙,有些人蒙对了没必要将其称为大师,蒙错了也不能说翻车——这个“车”从来就没开起来过。科学方法适合预测的是一些有微观基础,自下而上决定的东西——比如选举、市场波动、舆论风向等等。这些预测能够得到足够大量的样本的支持,根据不确定性会随着样本数量的增加而收缩。至于说“普京打不打乌克兰”这种翻遍历史只能找到个位数的可比性十分存疑的样本的预测对象,没有办法能给出靠谱的回答。


user avatar   shang-xiao-ju-ji-sh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也算是翻车了,只不过我没多大把握的事情一般不当众说出来,都是私下聊一聊。

大概十几号的时候我和一个哥们聊,我还夸马克龙比较有胆识,是我近几年比较欣赏的五常国家领导人之一,理由就是在俄乌紧张关头主动跑去莫斯科会见普京拿到安全承诺。

顺便还讽刺了一把德国总理舒尔茨,说SPD是废物之类的——和大多数人不太一样,大多数人喜爱一个乳法,我是把法国称为欧洲灯塔然后乳德。

但是谁知道美国人拱火,乌克兰真就不长脑子——你说你惹毛子干嘛?

好了吧,现在下毛毛雨了。




              

相关话题

  现在全国文明创建可笑吗? 
  如何看待「中国决心 6 年完全脱贫,平均每月减贫 100 万」的新闻? 
  除了统独问题,国民党和民进党在公共政策上有什么区别? 
  如何看待2018年5月24日非洲国家布基纳法索与台湾当局断交? 
  如何看待俄外长称「普京从未拒绝与泽连斯基见面,但现在时机未到」?俄乌局势后续会如何发展? 
  为什么很多人对于知名人士只称其姓? 
  中立国瑞士决定冻结俄罗斯在瑞士的资产,释放了哪些信号?将造成哪些影响? 
  俄罗斯常规武器与中美差距多大? 
  如何吞并东西伯利亚? 
  美国国会参议院达成协议,将取消与俄罗斯正常贸易关系,对两国经济会造成哪些影响? 

前一个讨论
俄罗斯为什么攻打乌克兰?
下一个讨论
乌克兰只能选择北约或俄罗斯吗?不能中立吗?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