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很多诈骗里看着弱智的招儿,其实要么是用过的,要么有专门针对性用户的,比如网络卖茶女,是在网恋刚火爆时专门针对无异性接触经验的大龄男的,那时候几句“哥哥”下去,一个个汉子心爆棚的受害人打钱气概一点都不比现在直播间刷火箭的榜一大哥差。
还有领导打电话要转账,针对的就是刚刚踏入职场,踌躇满志又小心翼翼的新职员,心里还怀揣着跻身高端人脉的新希望,自然对这种领导联系比常人重视的多。
你现在看着这些搞笑,是在脱离了利害关系和时间背景之下的,实际上这些看似无厘头的案例,基本都是有实在受害人的,而且从涉案金额上看,受害人至少在财富能力强并不比普通人差。
而且,骗子会成长,骗术也会进化。
渣男骗美女无非就是甜言蜜语,女神吊舔狗顶天就是欲擒故纵,但是骗子的套路之繁杂,才是世界上最炫丽的花活。很多规律上很低级的诈骗,往往会变着花样让人上当,这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被骗的原因,北京反诈中心联合腾讯发起的反诈公益行动提炼出了一套诈骗公式,很形象的反映了通行骗术的一些精髓。
我知道,很多人看到后会觉得这种弱智也能骗到人?那么恭喜你,至少你躲过了筛选过程,这些看似无厘头的骗局,其实只不过是骗子用来广撒网并筛选出具体发展客户的工具。至于具体的骗术,在确定了客户属性以后,还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像小额返现赚佣金,针对的就是急于赚钱的学生或者家庭主妇,网恋投资要转账,针对的是恋爱空窗的单身狗,冒充警方打电话,吓唬的就是谨小慎微的老实人,针对目标明确,作案手法娴熟,上面说的北京警方在虎年新春之际高价聘请了一批虎儿子演员把这几种诈骗手法拍摄了一部短片,希望能形象生动的感染越来越多的铲屎官。
其实道理说白了,诈骗就是利用人的贪欲、恐惧、善良来设计套路,让人入套,但是奈何只要有人,这些情绪都会永远存在,指望教导人们不要贪小便宜不要滥用同情,是根绝不了骗局的,人性的弱点如果那么容易克服,就不配称之为人性弱点了。不管什么时候,总会有人迷惘,总会有人入局,小便宜你可以抵住诱惑,那大便宜呢?
诈骗案例中涉案金额几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比比皆是,受害人不是商界沉浮多年的高管就是资产雄厚的总裁,论智商,论格局,论能力,理论上都不应该比你我之辈差,然而该受骗的一样受骗,该上当的一样上当,要么资金流断裂需要拉投资,要么流通不畅需要找渠道,总归是有空可钻有虚可入。所以,不论你是什么等级,什么阶层,什么职业,千万不要对诈骗活动掉以轻心。
当然,我不是在这里长骗子威风灭群众志气,我只是希望大家不要让玩梗的调侃态度影响了生活中的警惕心,这毕竟是一个从有历史记载以前就存在至今的古老行业,事实上,只有你价值足够高,总有骗子能给你量身定做一套诈骗流程,你没遇到的原因只是因为不值得为你费这个功夫。
最后,本答主为了欢送新年,特推出点一返二活动,只要你给答主点个赞,本答主亲自返点两下,机会有限,每人仅限一个。
昨天家人接到诈骗电话,内容是家人买过的p2p跑路后,安排退款了,加qq群联系客服,明显是诈骗,抱着好奇的态度,还是加群看看他们的诈骗手段,就是要退款就要先下载一个app,而这个app就是两个功能,一个是即时通讯,一个是跨境转账,搞清楚诈骗手法后,我就拨打了110报警。
接警的简单询问了情况后,我表示要不要提供线索,她说不用,等一下辖区民警会联系你。
很快辖区警察打电话过来,就是一顿说教,我说我还没被骗,警察说没被骗就行,我说要提供线索,警察就问了诈骗电话,说这种电话都是境外的,以后不要信就行,我说还有一个qq群,里面可能有很多其他受害者正在被诈骗,警察说你不用管,他们被骗了会找他们当地报警,我一再要求,警察才记下了这个qq群号。
反诈骗如果重点是反诈骗宣传,而不是诈骗后的救济,这种管理方针我是不能认同的。
对诈骗的准备工作管得太松了。
只听说过杀人未遂罪,你听说过诈骗未遂罪的吗?这就是原因。骗子可以零风险反复尝试一百次一千次。
另外下面这张图是我在1688上随便搜出来的,每张3元,量大的话2元。猜猜看这东西的买家是买去干什么的。
低级骗局的段子在网上层出不穷,比如 “我,秦始皇,打钱”的沙雕段子。
《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丢失魔兽帐号的时候,有一个玩家自称尼日利亚王子,说能帮他找回账号,就是玩了一个诈骗梗。
这个诈骗梗被称为“尼日利亚骗局”,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的行骗手法。
骗子常常把自己包装成显要人物,称有一笔巨款,因某种变故必须汇出国外,希望能借银行账户一用或者资助一笔手续费,巨款到账后会给对方回报,其中最常用到的名人名字是尼日利亚王子,骗局因此得名。
诈骗看似小小的行为,却会给受骗者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还会导致严重的情感创伤,严重者可能威胁集体的生命安全,甚至社会的稳定。
根据腾讯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腾讯“守护者计划”、“反炸大脑”协助识别恶意网站4.09亿、恶意APP0.94亿、骚扰诈骗电话995.99万。
明明看着很低级的骗局,为什么还会有人上当呢?
最近北京反诈中心联合腾讯做的一支虎年反诈短片挺有意思的,很生动地表现了各种常见骗局的套路。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人自身的决策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用户的教育水平、计算机素养、职业、经验和对隐私的态度等等。
相关研究显示易受骗和不易受骗的个体在某些特征上可能存在一些不同,而这就是所谓的“受骗易感性”,这一特性包含三个评估值。
一是使某人成为受害者的可能性;二是欺诈对受害者造成的影响,表现为经济、情感或身体伤害程度;三是受害者有重复受骗受害的可能性。
那什么样的人会有这种特性呢?
传统观点普遍认为老年人是诈骗主要受害者,但是由于网络支付的发达,各类社交、短视频平台是骗子的新型窗口,受害人被骗资金主要通过手机银行转账汇入嫌疑人账户,导致年轻人成为受骗高发人群。
低学历人群被视为诈骗分子的首要目标的同时,大学以上学历受骗者也不在少数。
正如英国国家欺诈管理局(NFA)所说:“受骗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群,因此,几乎所有人都可能成为骗局的受害者。”
目前主流研究认为,许多个体心理特征最可能会影响“受骗易感性”,包括冲动性、自我控制、认知能力、启发式思维方式、冒险意愿、大五人格等因素。主要观点如下:
(1)金钱动机感知到的风险收益对个体的受骗易感性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越渴求金钱,越导致个体受骗);
(2)大五人格中,外倾性对受骗易感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越内向封闭,越容易受骗);
(3)认知特征中,认知灵活性与批判性思维对于受骗易感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思维灵活有逻辑可以远离受骗)。
诈骗套路繁多,很多看似低级的诈骗往往变着花样让人上当入套,这就是很多人被骗的原因。
面对套路,如何识别是关键,不妨看看北京反诈中心联合腾讯发布的十条诈骗公式,这是警方联合腾讯对各类高发诈骗案件进行分析提炼出来的,可以帮助大家快速识骗防骗。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