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卖BD、出周边商品这些常见方式,这些年比较流行的还有「使用授权费」。
比如往矿泉水瓶、饭盒、球鞋上印刷某个动画的人物形象,就要花钱买授权。
电子设备的开机动画用到动画内容了也需要交钱,比如柏青哥店里的机器。
有些则是靠挂地方政府或者社会团体,动画里加入某些内容,可以获得补助。
实在不行也可以卖给流媒体嘛....
「dアニメストア」上面那么多动画呢。
抛开日本本土的一大堆流媒体,也还有Amazon Prime Video、YouTube、NETFLIX等跨国平台在日本有业务。
以北美最大的动画平台Crunchyroll来说,往往需要北美当地的代理商向日本企划方买授权,这方面Crunchyroll有优势。
其目前的母公司Funimation就是整个北美最大的动画代理商,算是近水楼台。
除了中国和朝鲜之外,全球的流媒体在购买非自家出品的动画很少采用买断。
一般是根据视频的点击率和视听时长等综合效果来决定(每10万点击量多少钱,观看多少秒以上算有效点击之类的)。
24分钟的点击量,肯定比泡面番值钱。
具体的分成是商业机密,我不清楚。
对日本企划方来说,包括本土在内的全球(除了中国和朝鲜)流媒体基本都是根据播放量和相对热度来计算收益的。
播放量越高、相对评价越好,越赚钱。
所以也导致了两极分化:大制作的精品基本不担心网络配信收益,而粗制滥造的低成本动画在这种模式下没有竞争力。
所以越是廉价动画,越看重中国平台。
中国的所有平台都是买断制,一次性结清谈好的金额,后续就和日方无关了。
所以那些「厕纸轻改」的企划方经常会在推特上发「××动画在中国OTT平台上播放量超过亿、追番人数极高」之类的。
大企划作品就不发这个(看不上)。
他们盯的是欧美流媒体的巨额分红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