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
这是因为日本男性的控制感焦虑太大了,对于“可控性”的需求极为强烈,已经成了一种标准需求。
任何两个日本人之间、在任何时候都有等级关系。按父子辈分,按职位高低,按年资深浅,按主客地位,按成绩高低……总有一个规则告诉你谁该对谁使用敬称,谁该向谁请教,谁该向谁下令。
不分清楚,双方连该谁先开口和用什么句型来组织句子都会有困难。
不知该说什么。
这种无处不在的交叉排序算法决定了人的地位尊卑,决定了自己是支配的还是被支配的。
走出门和人说话、办事,如同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无尽的战争。
坦白说,那不是“说话”、交往,而是在落子、对弈。
令人精疲力竭。
于是,不必承担任何责任,不需要抢占任何优势地位就可以享有宠爱的幼态对于能够采取它的人是一个避难所。
没有人会选择皮卡丘或者hello kitty来当课长或者会长的。在皮卡丘和hello kitty面前,任何人都不必担心竞争威胁。任何人在它们面前都是父亲或者母亲。
采取了幼态立场,意味着宣告“我知道你的累,我不与你争夺”,
对对方的幼态表示肯定,意味着“我感激你不与我争夺,我必不令你因此后悔”。
所以表现得可爱与表现对对方可爱的心醉神迷,就构成了日本人生活中难得的休战状态。
在这片刻,双方得以真正的休息。
如果到了家里还要提起十二分的精神真剑对决,怕是有很多人会直接在车站厕所的卫生间里切腹吧。
“介错什么的,仔细想想的话,没有人可以拜托吧……”
对于精疲力竭的日本人来说,这份心意相通的片刻宁静,是唯一的喘息之机。十个小时之后还要赶上下一班电车去参加下一场面试和排位。
彼时彼刻,要比性爱什么的令人享受得多——后者还要担心表现不好,想想都烦。
昭和之后,必有平成。
我们首先要确定的一点是:当一个日本女生在说某个东西“可爱”的时候,她不仅仅是说她看见的某个东西“可爱”,同时也在表明自己,认识到这个“可爱”的自己,也是很“可爱”的。她通过使用“可爱”这个词,让自己进入了一个“可爱”的共同体之中。
大月隆宽曾经对“可爱”这个词做出犀利的批评,指责其为咒语,让日本的女性陷入思考停止的状态。他指出这个名为“可爱”的共同体是一种“感觉的共同体”,能够扩大女性共同体之间的联系,并加强性别规范。
日本研究者金塞拉认为:可爱不仅仅只是一种形容词,而是拥有一种可以控制女性的消费和日常举止的一种政治力量。
“可爱”这个词会在说话人与听话者之间产生这样一种权力关系:将自己的地位置于一个优于被形容为“可爱”的人之上。当然这里的也是极其含糊的,比如一个女性形容另一个女性“可爱”的时候,可能有以下这两种含义:1我比你地位高,我可以评价你“可爱”,如果真心觉得对方比自己要美很多的话,应该会使用语气程度更重的词。2我真的认为你很漂亮,在这里虽然有别的更适合的词,但我说“可爱”说多了,只能想到“可爱”。
我们应该再回到“可爱”的咒语功能上来,“可爱”这个词可以表明自己和对方共有一套“价值观”,形成“同伴意识”,因此可以促进所谓的“可爱共同体”的诞生,尽管“可爱”这个词因为过度使用和它本身的暧昧性,其实是有点意义不明的。当所有人都在说所有人“可爱”的时候,那“可爱”的可爱(特殊)之处又在哪里?(这一点两段后会说清楚)
那如果抛开“可爱”生成的权力关系不谈,作为美学意识的“可爱”在日语中又有怎样的意义呢?古贺令子将可爱的定义浓缩为:爱好未成熟的一种美意识。这通常是一种所谓少女趣味的东西,但现在是扩展到了日本的所有女性的所有年龄段之中,这可以使得日本的所有女性在无意识的层面都保持一种“少女”的状态,也可以因此而加强性别规范,也就是说,所有的女性使用“少女”的词汇去形容所有的女性时,日本的女性就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框定在少女之中,这里指的是一种不成熟的、需要被保护的属性。
当然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问:难道不是世界各地,或者至少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地方的女性都喜欢用的词吗?但是我们一定要记住,在日本,“可爱”这个词意义的强大是异乎寻常。正如文化人类学者迈克贝指出的那样:可爱虽然不是日本独自的文化,但在日本“可爱”这个词有着异乎寻常的力量,是世界上其他地方所不能相比的,“可爱”这个词代表着“日常”的“标准”的审美观。
这个指摘非常重要,我们完全可以把“审美观”去掉,“可爱”就是“标准”和“日常”本身。在欧美,cute、pretty、adorable等形容“可爱”的词经常也在否定的状态下,作为一种讽刺而使用,而在日本“可爱”这个词几乎没有任何负面含义在其中。(根据须川亚纪子的调查,被调查的几十个人中,没有一个人把“可爱”作为否定意义使用)
如果我们从文化史的角度来看,就能理解“可爱”和消费的关系,“可爱”作为一种文化,正式兴起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当然一个重大事件就是Hello Kitty的登场。糖果的包装纸上的设计变得比糖果本身更重要,这当然就是鲍德里亚说的“符号消费”。并且同一个时期出现了所谓的“圆文字”,“圆文字”是JK使用的可爱字体。这样“可爱”的文化就随着“可爱”的商品(以及文化产品)一起发展壮大了。
最后我想用日本比较文化学者田方田犬彦对于“可爱”的形容来结束本篇回答:可爱可以被解释为一种依存于他者的战略,而展示出来的媚态。也可以被理解为(单纯的)看着/指着某个东西大呼可爱的行为。而这是这样一种确认行为,为保证自己是可爱共同体中的一员所展示的礼仪。
再说一遍,在日本,可爱是礼仪,是标准,是日常。
可行啊为什么不可行,免费医疗项目越多覆盖的人群越广,越可以让大家认识到现代社会下人类自然寿命到底有多高
说明你缺乏生活经验。
在遭遇危险的时候,被害者是从来不喊救命的,他们喊的通常是“卧槽”“啊啊啊啊啊”“呜呜呜呜呜呜”。
真正用救命求助的通常是被害者的朋友向其他人求助,一个健康的人喊出救命是完全没问题的。
另外在中国喊help也是完全没关系的,我帮助过一个衣服被栏杆挂住的小盆友,当时他喊的就是help。
我始终觉得help在求助的时候缺乏紧急性,无法让人表达出“再不救我我人没了”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