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拗音就不提了,讲讲日语的汉字音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长音ou和uu。日语本身适配复合元音的能力很差,日语固有词理论上不允许あ行位于词中,现在看到的位于词中的あ行,比如うえ、かお,其中的え和お都是原本辅音p的音转变来的。
日语转读汉字音时,长元音和复合元音实质上只允许ai、ee(ei)、oo(ou)、uu四种,以及少数中古止摄合口字没有脱落u介音,保留着ui(ɯi)的读法,如つい、すい、るい等。从规律来说,前元音(a、e、i)不能和后元音(o、u)并存,也就是au、eu、oi、iu等元音组合,日本人发汉字音时是发不出来的(只有上面的不圆唇ɯ与i组合时例外)。有时候历史假名遣会写成这些不规则组合的形式,比如陽‐やう,但可能古代的日本人就读不出这样的音便以よう代替,也有可能在历史演变过程中やう的实际读音变成了よう,但总之au这个元音组合在现代日语里只能读成oo或ou。
就题目里面所列举的uu和ou而言,实际上ou要比uu多得多得多。ou的来源,包括古代日本人本来就听成ou,以及应该听成au或eu,但在历史假名遣改革后改写成ou的字。首先包括了效摄的全部(au、eu),流摄侯韵(əu)部分,以及咸摄的入声字(ap、ep),p尾的ぷ变成う后与前者等效。后鼻音韵尾五个摄的吴音都被听成了u尾,而除了中心元音本来是u的ung(通摄东韵)可能被听成uu或u,其他的无论本来就是ong的,还是ang、eng、əng、ing等,最后读出来的统统是ou,只是前面加或不加i介音而已。汉音中,通摄东韵的一部分也变成了ou,而梗摄的一部分变成了前元音e的长音ei,如兵‐へい、軽‐けい等。所以汉语中读后鼻音的,绝大多数在日语的吴音和汉音里,都至少有一者含有ou(好像只有通摄东韵三等,也就是中、风等字是吴音汉音都没有ou的)。所以后鼻音字在日语中会出现とう、こう的字非常多,つう、くう的字却极少(常用字只有通、空)的情况,就是因为后者仅来自通摄东韵一等的吴音,这个限定就非常苛刻了。
读uu的,除了后鼻音的通摄东韵,其余基本只能以拗音yuu的形式存在,这之中主要来源是流摄尤韵(iu)的汉音,以及深摄入声(ip)。这两者本来应该是iu,但i变成了腭化的声母,u变成核心元音,而后又在u后加了个长音,比如数字里“九”是く‐きう‐きゅう,“十”是じぷーじうーじゅう。另外流摄尤韵的吴音不读长音,一般是单韵母u或拗音yu,经典例子如坑死所有日语初学者的“留守”,汉音才发yuu。
所以しょう这样的音节不可能不多,声母上,中古所有的齿音在日语一律不分,加上汉音里浊音清化,精庄章三组吴音汉音里总有一个转成sy的。韵母更不用说了。こう甚至能把ng尾五摄、u尾两摄、p尾咸摄全部集齐:通摄-攻、江摄-講、宕摄-向、梗摄-耕、曾摄-興、效摄-好、流摄-口、咸摄-甲,这些全是常用汉字常用音。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