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古代穷人生孩子是方便,赚钱,也花不了多少钱。
孩子不读书。
一般来说七八岁帮助做家务,什么打水,烧火,劈柴,洗衣服,擦家具,扫院子,也是帮助干农活的。
十一二岁可以出去做学徒,放牛。
十六岁成人。
一般的中国古代小说里说的"小厮","丫头",现代都属于童工。
而并不限于中国,几乎所有国家都一样。
除了英国直接说这个的就是雾都孤儿这种明显写孤儿的书籍。
一般偏童话故事的,比如说"小公主"里面也有帮做家务的和学生一样年纪的女仆。
漫画里一休哥里也有他每天擦全寺的地的情节。
济公和尚里也是两个小和尚在扫寺院和山路。
那办个养老保险?
原因如下:
一、性需求。古代避孕工具不多,所以不必过多解释,该懂的都懂。
二、政府鼓励。人口多寡是衡量一个政权政绩的主要指标,也是各项税收、兵役、徭役的基础。说白了,在封建政权看来,人口就是一种多用途资源,这谁不想多要?
三、农业社会的现实要求。人口就是劳动力,尤其是男孩子。在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的年代里,在一个农业经济为主的时代里,要想吃饱,你就得有人在地里干活啊。你家里就夫妻二人,能产出多少粮食,随着你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那你家的粮食产量就会越来越低,然后就可以选择等死了。
四、儒家文化的内在要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儒家伦理中,繁衍后代那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事情,你不做就是不道德的,断子绝孙可不是什么褒义词。你要是不生小孩,那你们村的八卦焦点肯定在你们夫妻身上。
五、丛林法则。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最小组织单元就是家庭。每个家庭为了自身得到更好发展,那就不可避免地要跟其他家庭竞争。你家里人少,竞争力就差,获得必要资源的能力就低。例如,你家不生孩子,隔壁王老二有五个儿子。然后你们的农田都需要引水灌溉,风调雨顺的年份还好点,一旦大旱来临,水资源紧张,隔壁王老二必定带着五个儿子截断你家水源,然后你们家就可以准备贱卖田产了。。。
六、经济人属性。生小孩虽然会消耗点口粮,但是等到他们可以劳动的时候,其粮食产量肯定能超出口粮那点量。况且,自己的子女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远不止口粮那么简单,起码有医疗保障、精神慰藉、传播DNA、阶级跃迁可能性等好处。
最后我想说,放在现代社会也一样,生孩子的好处远大于不生小孩。我曾经去过一家养老院看望朋友的父亲,没有子女的老人跟有子女的老人简直有天壤之别。至于具体区别在哪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看一次终生难忘。。。
哦?毛熊和鹰酱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愿望要成真了?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