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是觉得各位拿NFLX的模式做比较可能不太准确。
或者说拿什么未来布局来说事都可能不太对。
大家并没有深刻理解微软这家公司。
微软作为一家毛利近70%,净利近40%,年营收1700亿的公司来说,只怕它短期就根本没有考虑盈利的问题。
就好像现在大家还在算小账,算索尼这辈子赚了多少钱,够不够买个ATVI。
其实这点钱也就是微软一年的利润罢了,大不了相当于一年白干了。
只能说,这家公司已经大到试错成本到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境界了。
说不定过两年,微软觉得没意思了,让ATVI倒闭,分拆卖掉。还觉得自己又弄回来了几十亿,美滋滋。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格局吧。哈哈哈。
靠贾会计做账,还能怎么赚钱?
还重新定义模式呢。
流媒体音乐/音频会员服务,除了被吸干流量的,现在还有几个不赚钱的?
赚多赚少而已——它就是个赚钱业务。
流媒体视频服务,它本质上是一个成熟商业模式的线上版本而已。
NF替代的是全美的付费电视台和租碟店,一般的付费电视台怎么凭借少量订阅用户,非广域的普及率和网络流媒体渠道对抗?
甚至网飞目前的订阅套餐费用,最早就是从他们线下租碟店的订阅费里来的,他们最早期提供的服务,也只不过是把租碟店里的DVD变成线上的流媒体而已,这个逻辑没啥不合理的。
需求清晰,客流和商业模式都很明确,纯属他们赚过钱且确实赚得到钱,才扩张业务和走线上的。
自制成本高不高另说,但从基本逻辑看,自制最终是利润率最高的做法——毕竟不用分账。
家用主机买断游戏,软件的销售量单个机器大概不会超过2份一年,历史上都没有过任何一台机器到过这个数——而且这数字还是和极端狂热饭平均之后的结果,一般吃瓜一年一个都算不得多。
“玩家需要很多游戏”从数据根本就是个伪需求。
直接上订阅制本质上都是一个需求泡沫,当然微软收120-180刀一年,那更是凭空制造价格以及需求,让玩家买单,自然是卖不出去的,那当然XGP订阅价格会跌到和它价值相符的程度。
如果真的180刀一年价格拉满,我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会去买——当然各地价格都不一样。
而且关键是游戏玩家游玩游戏数量是极端不平衡的,真核心玩家被XGPU喂饱了可能也就花了3个游戏的钱,而人很有可能本来需要买10个游戏,这样又会丢掉一部分收入。
这东西本来就不存在什么商业逻辑,你甚至都没法正常解释只靠这玩意,商业上到底如何能正常运转,只能生态化反了呗。
比如吹“元宇宙”——这要是元宇宙那谁都是元宇宙了。
“Azure”——这个是生态化反的典型逻辑,Azure再怎么强,和目前这套游戏机最强相关的东西也就是个实在赚不到钱的下载带宽服务器,游戏服务器的成本都没那么高的。
何况Azure目前还只是个老二,还在被GCP追。
请转告他,理解他理财的初衷,成家之后确实更需要理财观念,很有丈夫的担当。但是,观点是对的,实施的措施是错的,买金条才能保值,买黄金首饰并不能。
千万不要为了省钱不买钻戒而硬要买黄金首饰,殊途同归。
钻石和黄金首饰都不算保值,买到手就是二手价了。只是相对于钻石,黄金首饰更容易回收变现,作为原材料上哪儿都能回收,还有统一的价格体系。
但黄金零售价和回收价是两码事,不是同一个价格体系,而且没有绝对联动关系。
比如连锁品牌的金价为500+多的时候,回收价400+起起伏伏,可能回收价跌到300+的时候,零售均价依然坚挺在500+。
回收价格是按照国际走势走的,零售价格是根据国际走势+每个品牌自己价格体系决定的。回收时还要自损当年的手工费。
买珠宝,除非买得起拍卖行那种的,才会保值(不亏本),被名人用过还能增值。这不是什么珠宝人利益相关我才这么说,这是经济学,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买首饰最大的价值是佩戴时获得愉悦感的价值,不是变现价值。
如果还是各自坚持,闹的不愉快,那就不是买什么的问题了,而是三观不合的问题:你们在想法有出入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沟通达成一致的立场,解决生活的挑战,那就需要重新考虑下要不要结婚。
你想买钻戒,他不想买,这不是三观不合。你想买,他非但不想买还要1234567pua你,这才叫三观不合。
适合进入婚姻的状态是求同存异,和谐共处。
婚前,双方还没有求同的共识,真的不适合草率地进入婚姻。
以上。
图文并茂的详细版本请参见:
相信钻石是骗局、智商税的,可以继续相信,我无意改变别人的想法,但非要杠的话,就是你对。
不管是什么行业,都要学会独立思考。先去行业最权威的书籍、学术网站了解一下客观事实,再判断别人说的话,是专家还是砖家,才能不被营销文章所左右。
那篇钻石是骗局的文章就是莫桑钻的营销文案。后来又被卖培育钻石的拿来做文章。
产品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宣传的人:宣传时踹着明白装糊涂,一半对一半错地歪曲事实,故意踩低别人拉高自己,主动引战扩大影响力。
这种行为,对于消费者而言,洗脑有效但耍人可耻,毕竟没有人喜欢不知情,更没有人喜欢别人把自己当韭菜。
我相信每个消费者都希望得到事实真相,并且有能力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请转告他,理解他理财的初衷,成家之后确实更需要理财观念,很有丈夫的担当。但是,观点是对的,实施的措施是错的,买金条才能保值,买黄金首饰并不能。
千万不要为了省钱不买钻戒而硬要买黄金首饰,殊途同归。
钻石和黄金首饰都不算保值,买到手就是二手价了。只是相对于钻石,黄金首饰更容易回收变现,作为原材料上哪儿都能回收,还有统一的价格体系。
但黄金零售价和回收价是两码事,不是同一个价格体系,而且没有绝对联动关系。
比如连锁品牌的金价为500+多的时候,回收价400+起起伏伏,可能回收价跌到300+的时候,零售均价依然坚挺在500+。
回收价格是按照国际走势走的,零售价格是根据国际走势+每个品牌自己价格体系决定的。回收时还要自损当年的手工费。
买珠宝,除非买得起拍卖行那种的,才会保值(不亏本),被名人用过还能增值。这不是什么珠宝人利益相关我才这么说,这是经济学,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买首饰最大的价值是佩戴时获得愉悦感的价值,不是变现价值。
如果还是各自坚持,闹的不愉快,那就不是买什么的问题了,而是三观不合的问题:你们在想法有出入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沟通达成一致的立场,解决生活的挑战,那就需要重新考虑下要不要结婚。
你想买钻戒,他不想买,这不是三观不合。你想买,他非但不想买还要1234567pua你,这才叫三观不合。
适合进入婚姻的状态是求同存异,和谐共处。
婚前,双方还没有求同的共识,真的不适合草率地进入婚姻。
以上。
图文并茂的详细版本请参见:
相信钻石是骗局、智商税的,可以继续相信,我无意改变别人的想法,但非要杠的话,就是你对。
不管是什么行业,都要学会独立思考。先去行业最权威的书籍、学术网站了解一下客观事实,再判断别人说的话,是专家还是砖家,才能不被营销文章所左右。
那篇钻石是骗局的文章就是莫桑钻的营销文案。后来又被卖培育钻石的拿来做文章。
产品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宣传的人:宣传时踹着明白装糊涂,一半对一半错地歪曲事实,故意踩低别人拉高自己,主动引战扩大影响力。
这种行为,对于消费者而言,洗脑有效但耍人可耻,毕竟没有人喜欢不知情,更没有人喜欢别人把自己当韭菜。
我相信每个消费者都希望得到事实真相,并且有能力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