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春节档
初一至初五
2022年五天电影总票房为52亿5千万
2021年五天电影总票房为68亿4千万
票房差额近16亿,同比下降30%
奢侈品市场
2020-202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上涨48%
2021-202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销售额上涨36%
2021年第四季度,苹果手机在中国市场一路高歌,成为该季度中国市场上最为畅销的手机,然而其中6000价位以下的13mini仅占据该品牌销售总量的5%
也说不好是升级了还是降级了
受疫情影响,全球奢侈品市场出现疲软,中国市场却逆势上扬。1月20日,咨询机构贝恩公司发布的《202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报告》中称,中国有望在2025年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市场。
2021年,中国个人奢侈品市场规模较2019年实现翻番,预计2021年同比增长36%,达到近7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10亿元)。
那必然是升级了啊,有图有真相,绝不是空口无凭,2021年法拉利的销售额达到了42.7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307亿元),同比增长23.4%,比2019年增长13.4%。
息税前利润与折旧、摊销之和为15.31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0亿元),同比增长34%,比2019年增长13.4%,利润率为25.2%。
息税前利润为10.7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7亿元),同比增长50.2%,比2019年增长17.2%,息税前利润率为25.2%。
净利润为8.33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净利润率为19.5%。现金流高达6.4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6亿元)。
2021年法拉利一共交付了11155辆车,同比增长了22%。其中8缸车型(V8)销量增长34.6%,12缸车型(V12)销量下降了16.1%,主要是由于年内淘汰的812 Superfast销量减少。
所有销售区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率,欧洲、中东和非洲增长14.0%,美洲增长 21.8%,中国增长了97.1%,亚太其他地区增长 27.2%。
都说不到点上,你看国庆旅游人次和消费总额就知道了,人次恢复了,消费只恢复七成,说明现在国内的消费不是降级的问题了,可以说是崩塌。
具体来说,这两年最难干的是服装,因为现在成年人三五年不买衣服都不是问题,然后是餐饮服务类,两年了,疫情反复,关门一个月基本上一年白干,其次是饱暖思淫欲,没钱在家老实呆着,母婴用品的惨数据上就能看出来,这几年下滑趋势不止。
大家的生意都不好干,只能是螺旋降级
一小部分人升级了,一大部分人降级了。
整个评论区怎么就没人能抓到精髓呢?
文末不是总结了吗?
说点真相吧。
1.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你会发现,2015-2016这两年,消费开始爆发,到了2017年,都还有刹不住车的现象。
2.在2017年的某个晚上,我与朋友吃宵夜。整条街挤满了吃宵夜的人,甚至连位置都没有。且绝大部分的人,都是年轻人。
统一回复:不要用你打工人的视角去窥探某类不存在“外来流动人口”的宵夜街。
要看一个地方经济,得看其本地人的生活状态,因为地方经济的蛋糕在谁手里,只有本地人最清楚。
当然,并非只有餐饮这一块,还有建筑、物流、装修、家具、银行、酒店、旅游(含产品)、农业、制造业、网店、短视频等行业,乃至于一些“发不出来”的行业,才最终得出的结果。
这十年来,就几乎没有我没接触或了解过的行业,大到巨无霸,小到芝麻绿豆,明面上的各种套路,暗地里的各种利益勾结和牵扯,真可谓无孔不入,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别人不涉猎的买卖。
所以,我才对朋友总结性地说:这像极了萧条前的繁荣。
极少数人的财富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就会产生如同城市化运动般的盘吸效应,假繁荣,就是在吸血。
因为阶级固化,普通人在圈子外如何折腾,也分不到圈子内的蛋糕,只会越折腾,越穷。
白吃白喝白嫖党还少吗?那就是一些在圈内圈外进进出出的人…
朋友不解,我便解释道:这条街,全是夜宵摊,且每天都人满为患,一桌最少大几百(两三个人也算一桌),当地工资那么低,钱哪来的呢?唯有一种可能,超前消费。
也就是说,大家其实并没有达到那么高的收入,只是因为银行贷款、信用卡、网贷的全面扩张,造就了大家手里都有钱的假象。
手头宽裕了,一部分人会拿去铺垫人际关系,导致提前消费;
而另一部分人,额度更高,便会选择创业,
咱们中国人最讲究酒桌上的圈子文化,这回别人请客,下回你也得还礼请客,你来我往,便成了有来有往。
这便决定了,无论是想要铺垫人际关系的,还是想要创业的,他通通得进一步扩张自己的人脉圈子,从而将餐饮行业炒得火热,导致更多人去搞餐饮。
但这只是一时爽,因为每块地方利益的总量,它就那么大,且早就有能人把持着,这切蛋糕的刀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该怎么分,自然是这极少数人说了算。
这就如同国家与国家间的利益,你做屏幕,他做芯片,我组装,这一个手机的产业链条也就出来了,其利益也早已被分配好。
如果没有相关的产业升级,这种已然固化的利益链条,是很难被普通人去撼动的。
除非这一座山里,来了两只老虎,两虎相争,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补充:是2018年下半年去“游说”的,还被骂了一顿。
最后通过我对各个行业的了解和观察,我便做出了一个总结:正所谓祸福相依,假繁荣就是真萧条,所以这萧条定来,泡沫必破。
有人问接下来会如何?难道你没感受到背后一股虎视眈眈的抄底热潮吗?
至于尚未完成财富积累,又有资产的,自然是降价卖资产、去负债啦。
而没有资产的呢?躺平啦…
没有资产还背债的呢?送外卖还债啊
送外卖还不起债的呢?那就惨了,拿床被子躲桥底下,白天带个碗,桥上讨一点吧
接下来,我就对尚未完成财富积累的家人或较好的朋友进行“游说”,让他们能卖房的卖房,能退出的退出,尽量去负债,留现金。
好家伙,大家一味地沉浸在繁荣中,通通都不信,我说多了两次,就觉得我烦,还认为我脑子进水了。
也对,我又不是经济砖家,也没有获得什么成就,仅凭自己这一厢情愿的观察和琢磨,谁信你?
从这件事中,我又明白了两个道理:
1.穷人,少说话,多做事。
2.话语权很重要。
还有人在问未来…
我若告诉你们,不把整个互联网中,带有销售痕迹的平台通通砍掉,只保留一个输出高端产品和服务的平台。
再把这个平台做大,对标亚马逊,进军国际,否则就没有未来…你们能相信吗?
欧美之所以不把这玩意做大,就是知道,这玩意会侵吞所有普通实体的市场份额,并让实体成为平台的傀儡。
你要真有能力,就去挣全球富人的钱,窝在老巢,吸传统行业的血,算啥本事啊…
我要能制定法律,我会把它写进刑法里…
什么叫乌合之众?
就是缺乏独立思考,一味随波逐流,盲目轻信权威,无法驾驭来自本能的生存惯性。
有什么具体表现呢?
1.随波逐流:别人说传销挣钱,都一边点头,一边说对对对。
2.轻信权威:过去在鼓吹房价的时候,砖家们明明都知道房价必涨,但或而为了自己的立场,或而为了自身的利益,乃至单纯为了营造气氛,制造热度,愣是人格分裂般的整成了两个阵营,一边喊涨,一边喊跌。
可能他们发现,这样不仅可以掩人耳目,还能制造热度和焦虑,让房价涨得更快。
因为有钱人呢,信息渠道畅通,看得见烟雾弹里头的手。
而普通人没什么钱,信息闭塞,视线被烟雾遮挡,只能尽量提起耳朵去听,哪边声势大,就听谁的呗。
好点的,瞎猫碰上了死耗子,差一点的,直接错过了楼市红利期。
3.无法驾驭来自本能的生存惯性:这一点,最大的表现就是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
这就好比森林里的动物,往前走几步又看见了一团食物,再走几步又看到了一团食物,走着走着,眼睛里就只有地上的食物了,浑然不觉森林中藏着一管猎枪,或前方猎人布好的陷阱。
回到正题:
2015年-2016年,是消费的黄金期,呈爆发式上升势态。
2017年初现债务危机苗头(地方债、民间债、少量信用卡网贷),少许人已落入消费陷阱,但其他人对危机却浑然不觉,依然沉浸在觥筹交错的愉悦中。
2018年债务危机进一步扩大,消费疲态呈上升趋势,但尚未越过中线,故而绝大部分普通人仍未察觉。
直至2019年下半年,尤其是9-10月份,消费人群减少,消费水平降低,市场内卷正式出线,拆东墙,补西墙的人数飙升。
唯有那些如端了铁饭碗,躺在稳固利益链条上的人,还能坐得住。
其他稍微还能稳住的人,具有了危机感,开始寻求新契机。
到了2019年年底,疫情降临…
下面这段纯粹是编了个段子,只为比喻社会中很多父母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从实际社会层面看问题,一味埋怨年轻人无用。
比如超前消费,见鸭子被赶上架子,怨鸭子有用吗?难道你看不到背后有一群赶鸭子的人?嘴边还高喊着:啊绿绿绿…)
直到今天,虽然大家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但蚂蚁们,都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事…
一开始,怨疫情,以为疫情控制住后,一切都会再回来。
后来发现即便疫情控制住了,实体生意也越来越差,接着就骂马云,觉得就是因为淘宝抢了实体的生意。
骂完马云后,生意不见好转,又开始骂美团,觉着美团吃相难看。
眼见骂美团也得不到菩萨的保佑,那只能怪自己养的儿子没出息了,上学成绩不好,爱打游戏,上班的钱没挣着,也爱打游戏,接着就轮到腾讯挨骂了…
骂完腾讯还是没用啊,正寻思着还能骂谁的时候,正巧看到那还没结婚的老大踏入家门,那就接着骂呗,骂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不奋斗,不攒钱,乱消费,不结婚不生孩子…
年轻人自己都已经活得不如狗,还无法被家人和社会理解,一肚子苦水没地吐,只好到网上骂各自的老板。
边骂边琢磨:凭什么我一天12个小时冒着中风猝死的风险,供你享用香车美女,躺着收租,老婆孩子还都跑到国外炫富。
最后骂上了房地产,骂上了资本家,骂出了精髓,也骂出了高度。
总之啊,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只要贫富差距扩大,骂什么都对;只要这贫富差距一缩小,怎么夸,也都行。
供给端通胀至今也不能算短期了,且不考虑消费的升级,也应该看到较高的通胀了,但消费端表现出明显的通缩趋势,可能一些人的消费升级了,但统计上来说意味着大多数人的消费能力是在下降的。
岁月静好们当然升级。
负重前行们必须降级。
嗯,大家说的都对,消费没有下降,是我阶层太低了居住的城市太落后了。经济稳中向好、欣欣向荣,主要是我不够努力没能赚到钱,没有跟上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不能找准出发点,自身也没有认识到新时代新社会需要新实践。那些倒闭的工厂和失业的人是因为没有对市场有战略性、复杂性、敏锐性的认识,自身也没有决心、信心、恒心将工厂进行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产业升级,这种工厂就活该倒闭。
新时代要有时代感,只有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生活才会越来越好,都是我自身觉悟不够高。
-----------------------------
往年我回家过年我妈总要带我去买新衣服,即使我说不需要也硬拉着我去买,今年提都不提了。过年去街上走走大部分的店面都关门转让,就最中心的商场有点人气,但是仅限于一层的餐饮,上了二层也都是关门转让,小地方商场最多四层面积也很小基本上半小时能全部逛完,但是就这样的商场也只有一层才有生意。
过年时的聚会,之前在家的大人们和老人们聊天总是扯些别的聊聊但至少都是好的方面,今年饭局上聊天基本上都不太好,连我乡下的爷爷都知道现在经济不太好。“去年不是全国脱贫了,那些开厂做生意欠账倒闭的和一堆贷款买房的怎么算,算脱贫的还是算负债的”“企业开厂各种税要上交,企业做不下去了ZF一点都不管,换个人再开个厂就是了,ZF收收地租和税就很赚钱”,江浙这边主要都是小企业个体户居多,抗风险能力很差的,再加上外地人越来越少了厂子找不到人一个接一个全倒闭了,这些因素加起来都不敢消费了。
还有人说之前开厂赚钱的时候怎么不说亏钱就骂,你要看看最近十年开厂的是赚钱的多还是亏钱的多,温州这边的做生意说是开厂当老板实际就是开个小作坊,老板在租来的店面接生意,接来的生意再分包给周围的朋友这些然后一起做。现在基本上赚的都是辛苦钱了,而且这年头外地人越来越少来这边打工基本上就是自己在做了。我爸经常就白天在外面到处跑分收业务,然后晚上回来自己再做到十一二点。
而且现在生意也不好做欠账的也多,还是合法老赖,资产都转给儿子这些了,人家钱都赚够了杭州几套房子收租,开着宝马但是就不还你钱。三十多万的钱拿不回来,我家里还得借钱给别人发工资。然后想着阿里巴巴上面接点单子做,结果找的代运营光收服务费单倒是没多少,自己弄的话什么诚信通刷单这些根本搞不明白。收入没有增加反而越来越少了当然就不敢消费了,而且温州这边的房价是真的贵,小县城的价格都1.2w起了但是城建这些非常的差,甚至公交车前几年才通,在这边定居真的性价比很低。
14亿人消费能力犹如火箭升空,
其中消费之王非我英雄之菜莫属,
一箱菜只需433您就可以抱回家。
动态清清零,灵活卖卖菜。
一箱菜含泪赚了个400元,消费升级&赚钱就是这么简单,随意。
附上专门揭露这个事情的链接:
https:// zhuanlan.zhihu.com/p/45 351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