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大而无当,真要认真回答能写好几本书了,我在这里胡乱扯几点好了……
一
首先说一说兵制:
元、明、清三朝的兵制是一脉相承的,皆以世兵制为主,也就是把一部分民户划出来世代为兵。
从元朝到清朝,兵制总体上是逐渐改进的。不过带有强烈部族、贵族色彩的元朝和清朝为了巩固统治,都会按照民族进行划分,而元朝比清朝划分更加复杂。
1
先说大蒙古国和元朝的兵制,其在金朝猛安谋克制的影响下,设置了兵民合一的千户、百户,又在千户、百户之上设置万户进行管理;
后又增设卫,并在万户、千户、百户三级级分别增设总管、总把、弹压:
《元史·志四十六·兵一》:
考之国初,典兵之官,视兵数多寡,为爵秩崇卑,长万夫者为万户,千夫者为千户,百夫者为百户。世祖时,颇修官制,内立五卫,以总宿卫诸军,卫设亲军都指挥使;外则万户之下置总管,千户之下置总把,百户之下置弹压,立枢密院以总之,事已则废,而移都镇抚司属行省。万户、千户、百户分上中下。
军官和军户一样是世袭的,有募兵作为补充:
万户、千户死阵者,子孙袭爵,死病则降一等。总把、百户老死,万户迁他官,皆不得袭。是法寻废,后无大小,皆世其官,独以罪去者则否......天下既平,尝为军者,定入尺籍伍符,不可更易......应募而集者,曰答剌罕军。
元朝很喜欢划分“诸色”,例如按照兵源的民族划分:
若夫军士,则初有蒙古军、探马赤军。蒙古军皆国人,探马赤军则诸部族也......既平中原,发民为卒,是为汉军......其继得宋兵,号新附军。又有辽东之糺军、契丹军、女直军、高丽军,云南之寸白军,福建之畲军,则皆不出戍他方者,盖乡兵也。
又例如说按照兵源的家庭状况进行划分:
孩幼稍长,又籍之,曰渐丁军......或以贫富为甲乙,户出一人,曰独户军,合二三而出一人,则为正军户,馀为贴军户......士卒之家,为富商大贾,则又取一人,曰馀丁军,至十五年免。或取匠为军,曰匠军。或取诸侯将校之子弟充军,曰质子军,又曰秃鲁华军。
再例如说按照技战术的不同进行划分:
又有以技名者,曰炮军、弩军、水手军......而马政、屯田、站赤、弓手、急递铺兵、鹰房捕猎,非兵而兵者,亦以类附焉。
由于元朝史料不详,元朝的兵力多寡是没有明确记载的:
以兵籍系军机重务,汉人不阅其数。虽枢密近臣职专军旅者,惟长官一二人知之。故有国百年,而内外兵数之多寡,人莫有知之者。
2
明初对元朝兵制的革故鼎新,实行卫所制,总体上是不分诸色的;
除了皇帝直属的亲军卫,在京卫所主要由五军都督府进行管理、各地卫所主要由各地都指挥使司进行管理:
《明史·志六十五·兵一》:
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盖得唐府兵遗意。
卫所下设千户、百户、总旗、小旗,领兵作战的军官与日常管兵的军官是分开的:
《明史·志六十六·兵二》:
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十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其取兵,有从征,有归附,有谪发。从征者,诸将所部兵,既定其地,因以留戍。归附,则胜国及僭伪诸降卒。谪发,以罪迁隶为兵者。其军皆世籍。此其大略也。
申定兵卫之政,徵调则统于诸将,事平则散归各卫。
一部分军官和卫所军户一样是世袭的,指挥使以上一般不世袭:
世官九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卫镇抚,正千户,副千户,百户,试百户,所镇抚。皆有袭职,有替职。其幼也,有优给。其不得世也,有减革,有通革。
流官八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都指挥使,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正留守,副留守。以世官升授,或由武举用之,皆不得世。即有世者,出特恩。
明朝设有京营,主要由亲军卫和京卫的选卒、和地方卫所番上的班军组成:
京军三大营,一曰五军、一曰三千、一曰神机,其制皆备于永乐时。
又分步骑军为中军,左、右掖,左、右哨,亦谓之五军。岁调中都、山东、河南、大宁兵番上京师隶之。
已,得边外降丁三千,立营分五司......此三千营之部分也。
已,征交址,得火器法,立营肄习......此神机营之部分也。
景帝用于谦为兵部尚书,谦以三大营各为教令,临期调拨,兵将不相习,乃请于诸营选胜兵十万,分十营团练。每营都督一,号头官一,都指挥二,把总十,领队一百,管队二百。
明朝中后期逐渐实行了营兵制度,既和京营一样从卫所挑选士兵、也从卫所外招募,营以下的军制与京营大差不差:
《明史·志六十七·兵三》:
卫所之外,郡县有民壮,边郡有土兵...... 弘治七年,立佥民壮法。州、县七八百里以上,里佥二人,五百里三,三百里四,百里以上五。有司训练,遇警调发,给以行粮,而禁役占放买之弊。富民不愿,则上直于官,官自为募。或称机兵,在巡检司者称弓兵...... 嘉靖二十二年,增州县民壮额,大者千人,次六七百,小者五百。二十九年,京师新被寇,议募民兵,以二万为率。
乡兵者,随其风土所长应募,调佐军旅缓急。其隶军籍者曰浙兵,义乌为最,处次之,台、宁又次之,善狼筅,间以叉槊。戚继光制鸳鸯阵以破倭,及守蓟门,最有名。曰川兵、曰辽兵,崇祯时,多调之剿流贼。其不隶军籍者,所在多有。
比较保守的数据是,明朝的兵力最多约有191.5万,其中守城、上番的旗军约有57.4万,这个可以看我之前的答案:明朝真有那么强大的军力吗?
3-1
鸦片战争前的清朝兵制主要由旗兵制和绿营制组成:
《清史稿·志一百零五·兵一》:
太祖高皇帝崛起东方,初定旗兵制,八旗子弟人尽为兵,不啻举国皆兵焉。太宗征藩部,世祖定中原,八旗兵力最强。圣祖平南服,世宗征青海,高宗定西疆,以旗兵为主,而辅之以绿营。
旗兵和元朝一样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每旗下设固山、札兰、牛录三级额真:
清初,太祖以遗甲十三副起,归附日众,设四旗,曰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复增四旗,曰镶黄、镶白、镶红、镶蓝,统满洲、蒙古、汉军之众,八旗之制自此始。每旗三百人为一牛录,以牛录额真领之。五牛录,领以札兰额真。五札兰,领以固山额真。每固山设左右梅勒额真......(天聪)九年,以所获察哈尔部众及喀喇沁壮丁分为蒙古八旗,制与满洲八旗同。崇德二年,分汉军为二旗,置左右翼。四年,分为四旗,曰纯皂、曰皂镶黄、曰皂镶白、曰皂镶红。七年,设汉军八旗,制与满洲同。世祖定鼎燕京,分置满、蒙、汉八旗于京城。
旗兵除了担任禁卫,还会在各地驻防:
兵卫之制,定鼎初,即以上三旗守卫紫禁宫阙,以护军统领、参领、前锋统领率之。噶布什贤超哈满洲、蒙古八旗分左右翼备宿卫......八旗驻防之兵,大类有四:曰畿辅驻防兵,其藩部内附之众,及在京内务府、理藩院所辖悉附焉;曰东三省驻防兵;曰各直省驻防兵,新疆驻防兵附焉;曰藩部兵。
绿营直接继承自明朝的营兵制度,其中只有京师五城巡捕营参与禁卫,各地绿营由各地督抚管理:
《清史稿·志一百零六·兵二》:
绿营规制,始自前明。清顺治初,天下已定,始建各省营制。绿营之制,有马兵、守兵、战兵。战守皆步兵。额外外委皆马兵。综天下制兵都六十六万人,安徽最少,闽、广以有水师故最多,甘肃次之。绿营隶禁旅者,惟京师五城巡捕营步兵。将军兼统绿营者惟四川。有屯兵者惟湖南、贵州。其新疆之绿营屯防,始乾隆二十五年,由陜、甘陆续移往驻防。各省标兵规制,督抚得随时疏定。绿营战功,自康熙征三藩时,用旗、绿兵至四十万,云、贵多山地,绿营步兵居前,旗兵继之,所向辄捷。其后平定准部、回疆、金川,咸有勋绩。
鸦片战争前,清朝的旗兵和绿营兵力最多约为78.1万:
以上凡职官六千六百八十人。兵丁十二万三百有九人。
嘉庆十七年,绿营都数为六十六万千六百七十一。
除了旗兵和绿营,清朝还大量使用乡兵,鸦片战争前主要是从东三省招募,其中索伦兵最为有名:
其在东三省者,则宁古塔以东之赫哲部、克雅克部,混同江东北之鄂伦春部,不设佐领,惟设乡兵姓长。其在黑龙江者,有打牲人,在江以南之锡伯、卦勒察,江以北之索伦、达瑚尔,则附属于满营。在蒙古者,蒙兵而外,有奇古民勇。在山、陜边外者,有番兵,有僧俗兵。在四川、云南、贵州边境者,有夷兵,有土司兵,有黑惈勇丁。在西藏者,有藏番兵。皆与内地乡兵不同,故不详。其各直省之乡兵,曰屯练,曰民壮,曰乡团,曰猎户,曰渔团,曰沙民。额数之多寡不齐,器械之良窳不一,饷章之增减不定,良以聚散无恒,故与额兵迥异,无编制之可纪。兹特志其始末于后焉。
此外还有土兵,主要是在西南地区作战使用:
土兵惟川、甘、湖广、云、贵有之,调征西南,常得其用。康熙间,莽依图战马宝于韶岭,瑶兵为后援。傅弘烈平广西,亦藉土兵义勇之力。乾隆徵廓尔喀,调金川土兵五千,讨安南,以土兵随征。
水师方面,清朝也是直接继承了明朝:
顺治初,以京口、杭州水师分防海口。八年,始于沿江沿海各省,循明代旧制,设提督、总兵、副将、游击以下各武员,如陆营之制。各省设造船厂,定师船修造年限,三年小修,五年大修,十年拆造。
3-2
鸦片战争后的历史属于近代史范畴,再与元朝、明朝斗兽其实没啥意思了,所以简述了事。
清朝先是重用各地团练等乡兵,然后将其改编为防军,其中曾国藩的湘军最为著名:
《清史稿·志一百零七·兵三》:
防军初皆召募,于八旗、绿营以外,别自成营,兵数多寡不定,分布郡县,遇寇警则隶于专征将帅,二百年间,调发徵戍,咸出于此......咸丰二年,命曾国藩治湖南练勇,定湘军营哨之制,为防军营制所昉。
练军始自咸丰间,以勇营日多,屡令统兵大臣以勇补兵额,而以馀勇备缓急,尚无别练之师......其绿营制兵,分布列郡汛地,练军则屯聚于通都重镇,简器械,勤训练,以散为整,重在屯防要地,其用亦与防军同,故练军亦防军也。
清朝的防军、练军兵力最多约有36万人,其中明确统计到的有:《清史稿·志一百零七·兵三》
甲午战争后,清朝开始编练新军(明确统计到的兵力同上):
庚子乱后,各省皆起练新军,或就防军改编,或用新式招练。至光绪三十年,画定军制,京师设练兵处,各省设督练公所,改定新军区为三十六镇,新军制始画一。
同治年间,清朝开始编练海军:
中国初无海军,自道光年筹海防,始有购舰外洋以辅水军之议。同治初,曾国藩、左宗棠诸臣建议设船厂、铁厂。沈葆桢兴船政于闽海,李鸿章筑船坞于旅顺,练北洋海军,是为有海军之始。
二
再来说一说户籍制度:
(未完待续)
元代走的还是封建制,只不过比较变态,元代流行摔头胎,就是因为新娘的第一次是要交给当时的蒙古人,这点跟英格兰在北爱和威尔士当时的政策差不多!清代名义上是封建,实际上还是奴役制,明显的分等级,最经典的是各地修建满城,这点跟美国在日韩驻军差不多!
治理差距还是蛮大的,清代主要是巩固统治基础,限制蒙古人口,限制汉族读书精神奴役,元代没那么多事,毕竟走到哪打到哪!
充分和士大夫合作,这点是最关键的。君不见,传闻瓦德西开科取士,广大知识分子一样欣欣然奔走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