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消费是人的自由。
那可是南京啊,毕业九年就能在南京买两套房,这妹子能力真的强!大家只看到她消费少,咋看不见她挣得多呢?
人生本就该是多种多样的,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自己觉得幸福,不伤天害理,不危害他人就够了。
即便再怎么消费降级,还是得在“房产”这样得终极消费品上消费。所以有什么好说的。
无非就是人家姑娘目标明确,直接了当。上来就奔着“终极消费”这个目标去了,就像人小时候为了买玩具或者零食攒钱一样。我相信很多人也说着要攒钱买房,为什么没成这篇新闻的主角?想想你的钱都哪去了。
个人消费观,本来就是仁者见仁得东西,适合人家的不一定适合你,适合你的不一定适合人家,仅此而已。
大概率结论:买两套房和抠门没太大关系
每月储蓄率高达90%,说明两套房子都是全款呀,而且看视频家里有拍摄场景,应该至少有一套是装修了的,说明装修钱都可能是家里出的,当然也可能是自己存钱装修的。
如果如果没有说假话的话最大可能性是家里出钱全款在南京买了两套房。
这样节约的的朋友我也有一个,毕业3年全款在重庆买了两套房,一辆车。
他节约到什么程度呢?他家里卫生都是自己打扫没有请保姆;出门都是开车而不是开直升机;女朋友都只有一个没有同时三个。
他就是靠这样节约和父母的帮助下毕业三年在重庆买了两套房一辆车,反正我是很认可我朋友的消费方式。
我认可人应该攒钱的生活习惯。
我能接受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把绝大多数收入都存起来舍不得花。
但我不认可攒钱只为了买房的消费观。
攒钱是为了拥有更多保障,增强自己应对风险的能力,本质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
买房是为了一定程度抵御通胀风险,并且让自己可以免于动不动得搬家的尴尬与奔波,本质还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
两种行为,明明都是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生活质量为目的,结果却造成了自己毫无生活质量。
为了拥有双重的生活质量保障,失去了自己现在生活的几乎全部质量……
你告诉我你的双重保障什么时候发挥作用?
更遑论,房产税刚刚试点,是个人都知道房价未来可能的趋势,它就是大概率向下的。
无论是房子本身的居住价值,还是金融属性。
对于这种宁可自己接盘也不能让地产商亏的韭菜精神,
只能说,
我不理解,但我深受震撼。
认可,买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千百年神州奋进不息的伟大力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房没有何以谈人生?国家国家,家是最小国,房是最大家,自古无房留不住,唯有买房得人心,英雄不问出处,豪杰全凭房本。
霍去病纵横漠北,望风披靡,就因为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拒绝了武帝买房的建议,结果二十多岁英年早逝,给历史留下巨大的遗憾,他要是买了房,哪里还会出去风餐露宿,最后留下悲剧呢?前车之鉴,后车之师,血泪教训,牢记在心!
孙悟空通天彻底之大能,艺成第一件事是开辟水帘洞,秦始皇虎视何雄之大略,统一第一件事是修筑阿房宫,前者空间宽阔,一应俱全,象征的是渡劫成佛的大道,后者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昭示着大秦赫赫武功!
房乃百业之本,房乃万世之基,不孝有三,无房为大,君子藏房于身,方能待时而动。百善买房为先,万恶躺平为首,人固有一死,有房本重于泰山,没房本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房?碧桂园里叹零丁!举头望开盘,低头有故乡,房生屋,屋生房,房生万物,子曰:有朋要买房来,不亦说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有房乎?买房乎?还不买房乎?……
诗圣杜甫,忧国忧民,临终前只希望大家都能买房,正所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还得恒大绿地碧桂园!有房千里来相会,无房对面难相识,天长地久有时尽,开盘绵绵无绝期。
房产强国,房本兴邦,房是根本大法,房是前进方向,房价始终代表人民最根本的利益,房产始终指引社会前进,房地产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房地产业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不能再说了,都到近现代了,再拿人物举例子怕不是要说我侮辱英烈,尽管我明明是在宣扬这热榜第一的问题所想要宣扬的价值观!但是他们一定会说,我买房这么多年了,我不知道谁在侮辱吗?
对的,有的人既知道某些事是在侮辱,还要把他放到热榜第一的位置,他应该待在哪?快到主席台上来!
天行健,君子以买房不息
勿以房贵而不买,勿以月供而躺平
有时候人生就看命啊,她要是再早10年出生,02年毕业,照这个死磕房地产的干劲,早就赢得麻了,还会有人批评她的消费观吗?
你们现在批评她不过是因为9年嗑成这样也就2套房。
首先,他几乎没有消费观,因为他几乎就没消费,买房子是投资,不是消费,其他东西他都没有消费,所以他的消费观不是她要买房,而是他不消费。
至于说认可与否,对于她的消费观,我认可。这是她的自由,每个人的价值观是她过去很多年生活的总结,缺乏安全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经年累计的结果,一个经年累计结果缺乏安全感的人以这种方式积累财富缓解自己的不安全感,作为外人我没什么不认可的理由。
我自己会不会这么选择,我不会。因为在我看来房子有一个可以住就行了,用不着在这上面求安全感。但我明白我的选择不等于她的。我的价值判断不能让别人也接受。
高赞答案说,不认可,因为这样的案例作为正面典型宣传会让人觉得自己买不了房是因为自己不努力。我给看笑了,那我们反过来说,这样的案例觉得只要你足够努力,你就也能买房,这样说是不是舒服了?如果你真的不买房,那你何必管人家。如果你真的想买房,你努力点有错吗?无非很多人说我努力了,但依然买不起……买不起就买不起呗,又没什么人怪你。那这个人买起了,为什么不能宣传了呢?
专门去豆瓣瞻仰了一下抠神。
感觉答主还不是个节俭的问题,是童年有心理创伤。
答主的妈妈……
我妈在年轻的时候,总有一个观点,就是穷光荣,富可耻,一个女的如果少花钱即为美德、是会过日子的人,而一个随意花钱享受的女子会被议论纷纷,定义为不会过日子的败家娘们,我大姨就是她们经常腹诽的对象,因为我大姨到城市另一端的外婆家总是会选择从家里打车,而我们家去的时候得转三趟公交汽车耗时近三小时,挤成相片不说一下车就要找地方哇哇的吐。我妈曾一度断言我大姨日后必定因为不知节省的生活而负债累累,谁知道我大姨后来家里拆迁变成了房姐。
我妈曾经长期一个月就花100块钱用于全家生活,她的衣服每件都是穿到已经变成废土风格了还在穿,我仍清晰的记得98年一个夏天在电视上看到对洪灾难民的一个采访,有个难民大姐穿了个脏兮兮的紫色衬衫,和我妈身上的一模一样,我说:“妈!你们的衣服一样!”我妈说“不一样” 我说“哪里不一样了?”我妈说:“她的比我的新一些。”
我妈当时因为不愿花钱在吃上面,每天就是稀饭小菜,把她自己瘦的胃下垂,每天吃完饭要倒立让胃回位。我呢,也是一副严重营养不良的样子,永远是班上最矮最瘦穿的最破的那一个,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才50几斤,身高一米二几。
答主的应激反应。
我小学毕业的时候就存了近1000块钱在我的粉红塑料猪储蓄罐里,我妈曾无数次想把我的猪劫走,但是不敌我用生命捍卫。所以这只猪现在还在我的柜子里,猪肚子里有近1000个一元硬币,重到搬不动,我想这只猪里的钱可能我一辈子都不会动,毕竟是我的第一桶金。
一个小学生的挣钱办法令人叹为观止。
古往今来省钱无非就是两个法子:开源和节流
节流,就是不花能轻易得到的钱,我爸妈每天早晨都不给我做早饭,而是扔给我一块钱买早饭,这一块钱我基本上都不会花,而是存到我的猪里,这样一年就有200元左右。不过这也直接导致了我的营养不良加剧。
开源就更难了,我找到了各种生财之道,1 代购:对,原来我才是微商鼻祖,帮人跑腿买东西;帮别的班不会画画的人出黑板报;帮不愿意打扫卫生的值日生打扫卫生赚个块儿八毛这种已经没有新意,真正的商机存在于政策之中,我记得有次学校又搞什么形式主义的广播操表演,一般这种广播操表演站队时要想站的像阅兵一样绝对整齐,会先用尺子量好点,然后让学生站在白粉画好的点上,但是这样做的缺陷是领导来视察表演的时候就会很明显的看到地上有画好的大白点,这时候我们学校教导主任灵机一动一拍大腿,广播告知所有人明天一人带至少一个啤酒瓶盖子来,他们准备把啤酒瓶盖子一个一个钉在操场上作为每个人站的定位点,当时大家就怨声载道哀号遍野,我却从中看到了商机,当晚就去各个餐馆饭店垃圾堆小卖铺捡了上百个啤酒瓶盖子第二天以2毛一个价格全部售空,解了大家的燃眉之急。
我还有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可以说我1200块里面至少有400是来自于这个途径,就是每天放学后,我先不走,等大家都走差不多了,从升旗台左边的松树下找出我藏好的小耙子,前往学校的沙坑和联合器械区域,这两个地方的地面都是沙子,然后就开始用耙子刨,因为据我多日分析和暗中观察,白天一整天这块区域的上方都是上下翻飞攀爬追打的小孩,那么他们兜里的硬币在这个过程中势必会跌落深埋在沙子里,至于效果如何呢,最多的一天我刨到了12块钱,基本上没有空手而归的时候。
答主妈妈的省钱结果。
一句话总结了一下她抠了一辈子的成就吧,就是在南京买了两套房都是用的全款现金。
还是贡献给了房地产
如果下一步南京房产税试点的话……
总结下,虽然节俭生活可以,但是节目的抠神已经过了这个限度。
童年的阴影太可怕了。
————分割线————
一个有房子,没孩子的家庭。
如果女人不买多少衣服,男人再抠一点,确实花不了几个钱。
中午你在单位吃食堂,不用花钱。
有些体制内单位早餐也管。
不开车,上下班坐地铁。
晚餐自己做饭,两个人一斤米,一斤鸡鸭鱼肉,一斤菜,一斤水果足以保证营养。
平时在家刷剧打游戏,周末娱乐选不花钱或者花费低廉的。
两个人收入不低的话,日常消费只花10%收入是可能的。
你看她家里的装修,生活品质并没有差到哪去。
从她自己的描述看(下面有图),她并不是一味抠,而是达到她要求的生活品质以后就不再往上去买了。省出来的钱买房子(只买了两套,面积加起来应该不到180平方。)
这个宣传为了眼球刻意剪辑的。
除了穿别人衣服以外,她的生活态度还是值得肯定的,她省钱不一定买房,就是买基金买国债买黄金买美元,也能攒出财产。
过分的抠没有必要,但是适当的低消费,积累资本。积累到一定资产,资产是可以自己增值的。
睡后收入能覆盖掉你的日常消费以后,你可以有选择的自由,也能应对意外的风险。
简单计算一个例子。
你在城市有一套家里的房子。一个月有2万的收入。如果你维持月光的消费习惯,现在要花掉2万很容易,吃吃喝喝买买,没有看到什么东西就没有了。
三五年下来,没啥积蓄。突然疫情来了,收入断了就傻眼了。而且习惯养成,2万收入的工作有波动,暂时只有8000的工作可做,即使这个8000的工作前景很好,未来月入10万,你也不一定愿意去。
如果你维持2000元的消费,单身也能过的差不多。一个月存1.8万。5年你能存108万,4%的无风险利率。一个月有3600元的利息。(实际上你从第一年开始存钱,会有复利,5年后117万,一个月3900元左右)
你一个月的消费习惯只花2000元,利息3900元。遇到疫情突然收入断了,你可以很从容的等疫情过去。有一个8000元但是前景很好的工作,你也可以轻松换工作,不用担心花费问题。
甚至,你突然有段时间不想工作了。想要给自己放个长假,去各地旅游一下,你也有资本。
不用90%储蓄率,太客气了。
给涨到100%算好不好。
女子毕业9年,所有收入都攒起来,买了2套南京的房(就按照首付第一套3成,第二套6成)。
大家读一遍上面那句话。
你就会发现真正的重点。
1.她干嘛的?
2.她家里(包括老公)干嘛的?
3.她抠不抠,重要吗?
这叫文物观,不叫消费观。
消费是什么?占有并使用了商品,这就叫消费,你买饭吃,买衣穿,买瓶瓶罐罐往脸上抹,买游戏玩,买手机用,买电影看,这叫消费。
买两套房摆着,指望着它涨价,这是文物收藏,这不叫消费。
以前说文物收藏者有一个共同点,叫“富可敌国,贫无立锥”,说白了就是高资产,低现金,和这种屯房怪没有两样,另外房市有涨有跌,正如文物有真有赝,道理是一样的。
我希望所有人以后都能擦亮眼睛,辨明是非,不要上了那些把收藏行业说成是消费行业乃至说成是刚需的奸猾小人的当,不论他们跟你说这个房子位置在哪里,升值空间有多少,做到不听,不看,不信,不传,文物收藏行业素来小众,本来就不是一般公众能涉足的,还是让那些有钱有闲之辈自己折腾去吧,一些人眼看有价无市,东西要烂在手里了,急了,让你入局,你不去理会就是了。
天津有句老话,叫“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这是非常先进的观念,花钱甚至借贷消费,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借贷搞文物收藏,还是逆市而行,则多少有点那个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