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在东航MU5735事故新闻发布会上,东航云南公司董事长在回答路透社记者提问时「顾左右而言他」,引发许多网友的不满。笔者认为,积极回应、坦诚交流是舆情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良好舆情管理的前提。
「这架波音737-800的维修记录是怎样的?近期维修方面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飞行员的飞行小时记录是怎样的?事故发生的时候天气怎么样?空难发生前机组有无和空管联系,如果有的话,说了什么?飞机坠落前的基本(结构)是否完整?USNTSB(美国国家运输委员会)的调查者已被提名,中方会不会邀请他帮忙调查?」
面对路透社记者的提问,东航云南公司董事长孙世英作出如下回答:
「飞机呢当时是在平飞巡航阶段,东航正在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目前航空运力(比较)充足,我们安排的检查也包括临时性、预防性措施。我们将严格按照民航安全管理规定有序开展工作,谢谢。」
https://www.zhihu.com/video/1490030917036544000路透社记者提出的6个问题确实是我们非常希望知道的问题,但孙董事长的回答确实也可以说是答了个寂寞。但是,这确实也不能说明孙董事长「尸位素餐」,因为企业管理和舆情回应确实是两个相差甚远的领域。在我国,公众演讲并不是义务教育甚至高等教育期间的一门「必修课」,尤其记者天然具有「挖掘新的信息」这一职能(否则就不叫新闻了),即使是高级官员或企业高管,也很可能缺乏应对经验,手忙脚乱、答非所问,犹如不小心被老师点名提问的小学生。
但是,有效的舆情管理又非常重要,尤其在重大事件出现时,来自社会大众的充分支持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这是在世界各国、各行各业都通行的道理。
如果说有什么令人「深恶痛绝」的套话,「高度重视」恐怕至少也是T1级别的。某某企业在问题发生后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某某领导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说每一项工作都需要「高度重视」,那么和每一项工作都「高度不重视」就没有区别。
在东航孙董事长的回答中,「东航正在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就是一句典型的套话。什么是全面?有多全面?什么叫大排查?和小排查相比有什么区别?「严格按照民航安全管理规定有序开展工作」也是一句套话,难不成还「不按规定无序开展工作」吗?
改善「套话」的最简单办法是给出更具体的答案。例如,与「全面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相比,「立刻停飞所有同机型飞机,直至查清本次事故原因」就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当然,737-800是国内主流机型,全部停飞可能难以实现。但至少说清楚具体开展了什么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是应该知道的。例如,我们要检查所有旗下飞机的维修记录是否符合规定,有疑问的立刻停飞,遇到不良气象状况及时改变飞行计划,诸如此类——我不是民航专家,公众也不是,但我们可以很清晰地感受到方案越具体,就越有说服力。同理,「广东肇庆、广西桂林驻防队伍共450人正赶赴现场,预计分别于18时30分和22时到达」远远比「应急指挥中心主任某某高度重视救援工作」要有力得多——两者均是关于本次东航空难的报道。
以诚相待,不是「能说不能说的全都说」,而是能说的尽量说,不知道的明确说不知道,不能说的则直言不能说。但是,这不是简单一句「不予置评」的问题,而应该明确为什么不知道或不能说——这不是我的职权范围,我们的调查还没有确切的结论,诸如此类。
例如,回到本次路透社记者的提问中,假设孙董事长真的对所有问题的答案一无所知,他也可以这样说:维修记录和飞行小时数据,我现在暂不掌握,但发布会结束后我会立刻与某某部门(此处应具体,而不是说有关部门)确认,将信息告知公众。天气情况、空管信息和NTSB问题确实不在我司职能范围,但我们可以协助问询气象部门、空管部门和民航局(或请发布会上其他同事回答)。飞机坠落前的结构是否完整属于调查的重要一环,我们也非常急切地希望查清全貌,并尽快向社会各界公告。
常更常新,就是不能把发布会搞成一锤子买卖,而是持续、积极地和媒体与公众进行沟通,把之前尚不确定的消息再确认后尽快更新——当然,这不是一把手的主要任务了,可以交由工作层面的主管负责人处理。
我们始终要相信群众的智慧——群众不是傻子,不是「乌合之众」。正相反,大多数老百姓非常清楚什么是敷衍,什么是认真,这是千百年来的历史教会人民的道理。
信任的构建非常困难,但破坏却非常简单,这要求我们要脚踏实地,而不是唱高调。面对灾难,「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并不是一句好的宣传语——什么叫一切代价?如果真的不惜一切代价,是否应该所有救援人员不眠不休24小时工作?这是反科学。「采取措施确保绝对安全」,这科不科学?任何人都知道安全不可能有绝对,如果要绝对的航空安全,只能禁止一切航空运输活动。如果我们向人民承诺了「绝对」,却又在客观物理规律上无法实现,那么这就是一系列不信任的开始。
舆情管理并不仅限于政府,上至国家的整体形象,下至任何机构、企业甚至具体的个人,都需要与外界进行正确的「交流」,从而「得道者多助」。在本次东航事件中,我们的确看到了非常快速的响应和非常有效的救援——尤其是考虑到在日航123事件中,日本的搜救队还有闲心在几十公里外睡一觉后再开始救援,以至于飞机失事14个小时后才到达现场,中国速度仍然是悲恸之中的一抹亮色。
因此,本文并无任何指责管理或救援不力之意图,正如一开始所说——舆情回应本来就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而官员并不会未经学习天然就掌握这一能力。笔者只是认为,在舆情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正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新闻发言人傅莹t同志所说,新闻和舆论上的周全安排,是现代国家推行政策和赢得国际信誉不可或缺的——了解、重视和尊重每一位听众,是舆情管理的基础。
整场发布会听下来,涉及增量信息的真问题不多。
到了东航孙董事长这边,就更夸张了。
你问你的,我念我的稿子,针对公众关切,避重就轻,牛头不对马嘴,空话套话连篇。
连主持人都尴尬了…
涉事的,好歹是你司的飞机,最基本的情况,到现在都没了解过吗?
有些问题或许没考虑到,这不是问题,需要时间厘清。但全部都没答到点子上,还一味地埋头读材料,属实有些过分了吧?
这只会让守在屏幕前的人觉得,如果发布会不再提供增量信息或直面问题,还有什么必要急着开呢?
在我还读书的时候,从各种视频直播、报道文章里可以看到,重大公共事件开新闻发布会,贵在坦诚、公开、透明,是可以追问、拦人、堵人的,可以见到切中肯綮的真问题。
哪怕偶尔几个“超纲”提问,发言人也能说几句,不打官腔、不回避。
彼时,还有大批学者研究新闻发言人制度能带来什么、改变什么。
而现在…
【相关分析】
这会开了个寂寞,最后路透社的一串提问,一个都没有正面回答,不了解就不了解,起码正面回答一下,答非所问,对东航呵呵……
这个发布会看的人血压飙升,尤其是那个孙什么英,是来秀自己的官腔的吗?
你问你的 我答我的 这董事长是搞糊弄学来了嘛……开了个寂寞
这种发布会,是不是问题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啊……然后照稿子念完,起个传声筒的作用。
路透社记者可能是事前不太好安排,所以问的问题不是想让问的,所以回答了个寂寞……
开了个寂寞,最后路透社的问题,一个也没回答。譬如飞机日常维修记录什么什么的;最后飞机的状态;最后有没有塔台联系,如果联系,说了什么;会不会把XX请到中国来协助调查。。(如果没记错的话)你以为他说了,他也觉得他说了,事实上他确实说了!
路透社的问题,就个人而言,属于更想关心的。毕竟以后自己以及家人还是会选择乘坐飞机出行。对于该航班地勤机务、班组长是如何安排的以及放行单是否第一时间封存等等这些,以及记者提问不方便说的,可以说尚在调查取证,后期有具体信息会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退一步再说,是不能现场随意承诺的,那就按之前别人说的,情况复杂,现在还在调查当中。总不能问“该飞机日常维修记录如何?”你说“在大排查,包括临时性和预防性措施”
一下子,我突然明白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明白。
我经常跟同事说一句话,你做和不做是两回事。你做了,做不好,可以说自己业务能力不强。
没有新闻可以不开发布会。
3月23日更新一下:
今天的发布会补充了昨天没回答的信息,包括飞机和飞行员之前的状况,说明昨天东航就是没准备好,并不是这些信息不能透漏。
但是今天的发布会取消提问环节了,从根本上解决了超纲问题的发生。
请回答路透社的所有问题,他们问的正好是我想知道的。
而你的稿子正好是我知道的。
期待了半天,结果啥也没说。最后外国记者提问的时候大家都很期待,提问也是专业且一针见血的,结果官方的回答令人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