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我要是策划就不会这么安排,新节目内容应该在照顾原有观众的基础上,开拓新天地。
比如随行的伙伴,最好不要选择和大V联动(类似内容太多),而选择上海本地、来自不同职业的睡前消息观众。
店铺也可以交给上海本地的观众做推荐,这应该比督工这么选好的多。
举几个例子。
1.和上班族在办公楼附近的小店吃饭,能够顺便了解上班族的作息,还能顺便聊聊工作内容和行业现状。
2.和上海的大学生一起体验学校食堂,关注一下大学生群体的真实想法。另外,学校食堂和上班族吃饭的价格对比,能让很多在校学生知道学校享受的补贴。
此外还可以和家长、老师聊聊最近的减负政策,和施工员一起吃点工地小摊,聊聊限电,以及和外卖员、出租车司机、保安等等职业一起做节目。
第一,不同嘉宾也可以试着问类似问题,对比之下自然体现了不同群体的诉求。有了不同职业选择,还能在时政热点时邀请相关人员加入。
第二,通过吃饭,把社会各个职业的真实面貌展现出来,通过聊天,把社会的变化从微观层面体现出来。这样的内容既是对睡前消息这种“室内论政”的很好补充,也能帮助在年轻人未来的择业中提供帮助。
最后,和自己的观众茶余饭后聊聊睡前消息,还能给自己的主推节目增加播放,一举两得,岂不美哉?
这个方案的唯一难度在于,某些职业的工作未必适合录制题材,所以可以采取报名制,可以评论、私信说明情况以后再邀约吃饭。另外我觉得节目组也可以适当补贴,毕竟都是劳动者,吃的一般不贵,省下去了豪华餐厅的钱,可以用来补贴误工。
题外话,节目如果反映比较好,可以每多少期抽一个观众前往上海参与内容探讨,这样应该会好看很多。
假如有一天我不差钱了,肯定当制片人和男主角,天天和刘亦菲拍言情剧,带吻戏那种是吧?
那难怪这个上古文明衰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