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的时候,发了一篇自己的发现。
不来源于导师课题,不来源于导师研究方向,是我找到一位教授,她放羊式带我探索的时候,我自己的发现。
对于这位导师,我在另一个回答中还专门介绍过。
我发现一种“类似肿瘤疫苗”,采用一种试剂处理肿瘤细胞,接种以后小鼠可以免疫这种肿瘤,并且对恶性程度非常高的黑色素瘤也有免疫力,甚至黑色素瘤在皮下完全长不出实体瘤。
这篇研究当年拿了挑战杯的国赛一等奖,我也因此保研。
那篇论文,从初稿到最后发表,花了大半年。
要说写的过程中的经历和困难,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几点:
首先是第一点:
结果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部分,虽然原则上就是看图说话,但整个故事的逻辑,探索的过程其实都在这一部分中。
我的习惯是,以全文主要的科学发现作为主线,边上一些补充材料作为探索过程中“排除问题”或者“聚焦问题”的引子。
比如我的故事是处理后的肿瘤细胞能够使小鼠获得肿瘤免疫,那么“处理细胞-接种-免疫学检测-肿瘤再接种-免疫评估和成瘤结果”就是主线,中间我也做了多种小鼠模型(裸鼠、NOD/SCID等等)这个我放到第一部分,就是通过不同模型小鼠的结果不同,发现肿瘤消退是免疫的因素。
同理,当有一些对主线的支撑结果的时候,在每一部分中穿插描述,可以让主线更加丰满。
然后是第二点:
背景部分虽然有套路可循,但这一部分的重要性在于,你要让审稿人和读者知道你是行家,所以一些太过浅显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而核心问题的提出,特别是这个研究的来源——你为什么瞄准这个问题的这个方向,这个描述很重要。
在我的研究中,研究问题来源于偶然的发现——就是处理以后的肿瘤细胞不能成瘤了。所以在intro中,除了提及肿瘤的背景,还需要提到的是你做这种处理的原因,或者你的假设,我当时就是写,某些处理可能促进肿瘤的免疫识别,促进免疫细胞的局部聚集等等。
我认为理想的背景介绍,应该是讲完以后不仅调动了读者的兴趣,更加呼应了文章的主线逻辑——它既提出了问题,也暗示了问题的走向。
最后是第三点:
讨论是我认为全文最难写但也最体现水平的部分。针对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缺陷、和现有研究的异同点,都是可以讨论的。但是,一个有水平的讨论,应该是直接击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读完你的研究,我最大的那个疑问或者那个亮点。
每篇研究一定有一个亮点或者新发现,这个东西可能比既往研究更加推进了,也可能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补充、甚至在某些条件下推翻现有结论。这些是在讨论中要重点写的。
同样,一篇研究同样有缺陷,这往往来源于研究方法的局限、研究手段的不足等等,我觉得对于这些也应该坦然诚实的描述。我记得第一篇写的时候,我做的CFSE实验其实有点缺陷(就是检测免疫细胞在识别肿瘤以后自我增殖发生免疫反应的实验),T细胞的增殖峰不是很明显。
我原本想在这里模棱两可的带过,因为我怕审稿人对这一部分要求我重复做出更好的结果(当时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这个实验真心是有点困难了),但我的导师当时就说,坦然承认我们的局限,分析原因。
反而,坦然承认以后,审稿人针对这一点完全没有提意见,反而说这个结果很好的反应了免疫激活的情况。
所以,缺陷虽然是缺陷,但不一定是你的缺点。
从2016年我的第一篇SCI论文见刊,到今天,以第一或者共同第一发表的SCI文章已经有14篇左右了,总IF也超过70分(感谢今年IF的各种大涨)。这14篇中,有12篇是我自己亲手写完,并修改接收的。
我挺喜欢去写一篇研究论文,这不仅是一个回顾研究的过程,更多的时候,是在写的过程中,你更加深入的理解了你的课题,这对于今后再开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写作实在是十分珍贵的能力,不论是写论文,写知乎,还是哪怕平时写下一些自己的心得收获。
放开去写,放开去改,不要怕试错,总能有收获!
在我看来,特斯拉想石锤掉张女士太容易了好吗?
现在事情这么大了,都惊动到特粉的精神领袖马斯克了。
行车记录不是特斯拉后台都有吗?
不是只有特斯拉能读取(破解)吗?
直接倒出来事发前后10分钟的记录公布大众不就直接锤死了吗?
还轮的上张女士跳脚吗?
至于隐私啥的,涉及面这么广已经不存在隐私问题了,反正特斯拉也不尊重车主,就直接公布呗?
多少数据啊,拘留5天都整理不出来,都不如我们新招的实习生呢。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不锤呢,人道主义吗?
还有人在那说,车主不给车就鉴定不了。
行,我认为你说的是对的,
那特斯拉给一份精选的数据是咋回事?
不用怕网友看不懂,我看不懂,我后面有千千万万网友会翻译成我能看懂的Excel。
你倒是公布啊。
保守治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