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说真的,我自己都觉得我的答案很困惑。因为这是随着时间变化,动力产生变化的,而真的追根问底下去,我发现我在异乡奋斗的动力,只是听信了毒鸡汤而已。现在我房贷没还清都已经没动力了,房贷还清后我可不敢想象。
本文纯属个人体验,没有参考性,大家纯粹当喝酒吃烧烤吹牛逼的聊天就行。正好我也借这个问题理顺一下自己的思路。
我是在2010年毕业的,学校是在南宁,学的是中药相关专业。因为很多人以为我是学医的,所以我干脆就叫黄医师了,而本人又经常飙车,因此改为黄医湿。当时,互联网上流行的风气是去大城市,有一篇文章很出名,叫做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那个时候,主流舆论和价值观是崇尚奋斗,去大城市,定居,然后成为中产阶级,改变命运的。
而我本人也很吃这一套。再加上以前误入歧途喜欢日本的动漫,音乐以及3D真人快打男女肉搏实况比赛,然后就学起了日语。可以说90年代日本的流行文化是真的压倒性地强势,到了后期开始流行韩国流行文化。我受到日本流行文化影响,学了日语,但是在广西是没什么日语相关工作的,就连有日语专业的学校也没几个,最牛逼的是日语能力测试的考点是没有的,以至于我在08年考日语二级时,我是去贵州考的,09年广西才开始有考点。
也就是带着毒鸡汤和想做日语相关的工作,毕业后我去了广州,那时候支持我在异乡奋斗的动力就是兴趣爱好的变现,以及大城市什么都有,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即使我到了广州之后,我住在城中村里,郊区的城中村比我老家老街还要脏乱差,我也没有动摇过。我觉得吧,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忍耐和等待。
更好的生活,更精彩的世界,个人技能的变现,这三个因素是支持我在广州奋斗的动力。但是在2012年开始,就少了一个因素:个人技能的变现。因为工作久了是会有倦怠期的,我遇到了一些必须回答的问题:如果我的技能变现后,我就对此失去了热情,那我以后要怎么走?我的兴趣爱好,到底只是玩玩而已,还是说真的有热情去做出点名堂来?我以前做的一切,还有意义吗?我以后继续呆在广州,还有意义吗?
因为这些问题我都没有想明白,所以我进入了很长时间的迷茫期,而且是越来越迷茫。
为什么会越来越迷茫呢?刚才我提到的三个因素中还有两个:更好的生活,更精彩的世界。这两个也没了。
我在2016年辞职后,去了广州天河区上班,开始过上了社畜的生活。这个时间可以说来得太晚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我发现市区的生活并没有更好,反而工作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地铁又挤,本来应该在2012年接受的毒打,拖到2016年去了,在市区,我并没有感觉到那些灯红酒绿有什么好的,唯一好的地方就是靓女多,对撩妹比较友好。但是,这没用的。你在市区想留下来难度比郊区更大了。更好的生活成本太高,而且我发现我其实适合在人少的郊区生活,我是真的白来了。更精彩的世界?出去市区玩一下,玩几次还行,玩多了,就那样。而且天天上班就在市区。
到了这一步,我已经没有什么动力支持我在异乡奋斗了。但是我已经买房了(增城,不贵,2017年前),还是得继续还房贷的。所以,我现在的动力就只是还房贷。
而现在房贷也只还了5年,我就已经没动力了。你真问我有什么动力,我还一下子答不上来,就过着先呗。在这种时候,我觉得人是得找点精神寄托的,不然没点盼头也不好。于是,支持我继续在异乡混吃等死(不是奋斗)的动力,就是看今后增城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产业能否升级,世界会不会大变样这样宏观的东西了。
不过我还是想强调,失去了动力不可怕,失去了目标也不可怕,人活着就图一个舒坦和豁达,没动力了?没动力就没动力了呗,学会给自己找点精神寄托吧,人是要学会自娱自乐的,自己给自己找乐子,该颓废时就颓废,该躺时就躺。不要遇到一点变化就焦虑紧张失眠,人生还没那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