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理解中科院曹则贤「年轻人要多读些读不懂的书」的观点,读不懂的书要怎么读 ? 第1页

  

user avatar   patchouli-exarch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移动的大图书馆,我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收书和读书。在我看来,书籍或者说文字表达,至少分为三种,知识类书籍、档案类书籍和情绪类书籍。分别提供知识价值、记录价值和情绪价值。当然这些东西也会互相有杂糅的情况存在,但是一本书一般都会有一个主要的阅读价值。而曹则贤在演讲中提到的“读厚书”、“读不懂的书”,就是指要多阅读知识类书籍,甚至是知识类书籍中最精华的“知识体系类书籍”。所谓的厚书绝对不是网络小说,虽然他们也很厚,但是这些都是纯粹的情绪类书籍,提供一个情绪价值。这样的“厚书”用来放松和调整心态是好的,长期看的话不仅没有好处,甚至可能会脑部损伤(狗头)。

因此知乎上关于读书的讨论是非常分裂的,大家压根就没有在一个频段上聊天,自然是鸡同鸭讲,那些洋洋洒洒一列列一串书单的人,根本也不在意你是为了获取知识,还是为了查找资料,亦或是单纯的为了爽,他只是要推销他的自媒体而已。

假如你已经明白我在说什么,并且希望开始读一些“自己不懂的书”的话,那么我非常建议你去看一下中科院物理所的这位曹则贤老师的读书讲座。这个视频仅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就给你讲明白了怎样读书效率是最高的,哪些是你要改变的,哪些是环境要改变的,都给你列得明明白白的。讲课的氛围也令人放松,熟悉的同学背影(因为每次都抢最后几排),有魅力的中年教授(指圆滚滚的啤酒肚)以及文风清新的教案(如何令你的设计师脑中风)。

开篇就是六个大字“读书必先识字”,这个是我最认同的一句话,我觉得我之所以读了这么多书,主要是因为我爹的懒惰给我开了一个好头。我四岁时开始阅读,第一本书是《新华字典》,因为我爹又想让我读书,又觉得我学会看书之后肯定天天问他“这个字念什么”耽误他打游戏。于是在一切书之前,我爹先教了我字典的用法,这个举动让我受益至今,因为我对所有概念的理解开始变得精确,脑子里不是一团浆糊。许多人对字词的理解一开始就是错的,看书自然云里雾里,身边常备一本字典,解决很大问题。

第二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点就是找一个好的阅读环境,这也是为啥大多数人都不建议在宿舍读书。虽然教员最喜欢在闹市里看书,但是伟人的定力不是什么人都有的。可以的话还是尽量找一个图书馆,在最合适阅读的地方看书。也可以在家中设置一个读书角,为自己专门布置一个最好的读书空间,氛围的作用千万不能忽视。

上面提到,我在收书时把书籍分为知识类,档案类和情绪类,曹教授在这里推荐的“学问创造者写的书”其实就是知识类甚至是知识体系类的书籍。当今社会在流动中的信息密度很低,很多信息都是垃圾信息、过时信息和无效信息,浪费时间毁坏心情。与其从那些比你聪明不了多少的人手中接受二手信息,不如直接和人类历史上那些最聪明的人交流获取一手信息。

哲学层面这里,说深奥也不深奥,说实话,在你看的书足够多,经历的事情足够多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有自己的看待万事万物的方法,有自己的哲学观。各位不是哲学家,钻牛角尖大可不必,在主要哲学流派里,选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即可。

其实曹则贤最推崇的,就是学习一个知识体系,将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他本人也是这样做的。比如在面对古诗“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他就给出了不一样的解释。说实话异地恋虽然有独特的浪漫成分,但是绝大多数异地恋和异地婚姻最终都不会迎来好的结局,曹则贤作为一个科学家,自然而然地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于是他用了他最擅长的电磁学给学生们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用电磁学的理论,隐晦地告诉各位同学,异地恋大概率要黄这个一般规律,可以说是把知识学活了(狗头)。

以上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读不懂的书,读懂了,习题也做通了,其实是打通了一条新的脑回路。

怎么读,因人而异,因书而异,但是感到读得晕了,接着冒汗了,然后慢慢平静下来,后来有点凉了,开始通透了,那就是读对头了。


user avatar   li-li-an-07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为此我还特地去关注了曹则贤老师的抖音,自然亲切的风格,第一眼就吸引了我。而且我发现,抖音现在也有很多人在分享有趣的小知识。

再一看曹老师的那几大摞的书,我是服气了。

曹老师提到的年轻人要多读不懂的书,我想到的是,一本书如果曾经读不懂,就要想办法读懂。有时候一本书读不懂,可能是因为年龄和阅历不够,可能是心浮气躁也可能是知识面不够广。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阅读最密集的时期,应该是初中阶段,那时候学业压力不是很大,我们镇上是没有图书馆的,只有学校一个图书室,在一个阴暗逼仄的房间,里面摆放着一些陈年的旧图书,纸张发黄,甚至还有缺页,来源不明,可这已经是那个年代唯一能够获得课外书的途径了。

我记忆比较深刻的有两本,一本是《七侠五义》,另一本是《围城》。《七侠五义》我已经记不清内容,但是《围城》是印象深刻的,可那个时候读的似懂非懂,但是深感于钱钟书先生博学又不乏风趣,言语间尽显敏捷的文思,读起来很有意思。后来等年长一些重新读《围城》,却感觉到这份幽默的笑声和略带刻薄的形容之中其实夹杂着些许的无奈和悲凉,对人性的刻画细腻且深刻。书中出现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角色,用文字雕琢出鲜明的形象,一边读一边就会在脑子形成动态的影像。

说到心浮气躁,我觉得是压力、时间以及人的内心与外界建立太多关系造成的。工作后阅读的时间骤减,因为上班对于一个略有些社恐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消耗精气神的事情,白天周旋于复杂的人际关系之间,回到家来,往往只想做一点轻松快乐的事情,比如刷刷短视频,写写知乎,作为负面情绪的释放和能量的恢复,很难静下心来,去读一本厚重的书。

近期我重新规划了一下时间,上班不摸鱼、下班不在社群聊天、进一步减少无效社交,这样时间就空出来了,更重要的是,没有杂事纷扰,同时放下手机,让自己处于放空的状态,于是惊喜的发现,吃完晚饭,就可以安静的坐在沙发上,翻开书架上尘封已久的《红楼梦》,慢慢的读开了。从前无数次的翻开,可读不了几页就又默默放回原处。

不同的年龄段对于红楼中人物和事件的看法是不一样的,课本上截取的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当时我记得我们总结的是封建官场的黑暗,贾雨村腐败官员实锤。但是读原著中有一些背景是当初课本上没有交代的一些内在逻辑:贾政对贾雨村有恩,薛家与贾家是亲戚关系,死去的冯公子并无直系亲属,告状的亲戚无非也是想多要些安葬费,并非是一定要薛蟠受到法律制裁杀人偿命,那薛家不缺赔偿费,而冯家亲戚得了许多银钱,也就不做声了。

整个案子看起来是糊里糊涂判了,而实际上是贾雨村经提点后精心安排的。从律法方面看,贾雨村绝对是徇私舞弊,按照人情来说,他得还贾政人情(也得拍彩虹屁),就人性来说,他也要“趋吉避凶”。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每一个人都是一体多面的。

我们对于作者塑造的角色,自会在脑中构建形象,有着自己的理解。很简单,就拿宝玉来说,作者这样写: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风情,悉堆眼角。至少从这段描述中,我个人认为很多演员缺少了宝玉身上的那股灵气和叛逆中又带着柔情的感觉。

宝玉眼中的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可能就因为这个形容,人们普遍认为她有着某种病态的美。实际上,黛玉向来心思缜密,牙尖嘴利,对于欺负她的人,她也是极尽冷嘲热讽,从没退缩过。但于姐妹之间,即便宝玉探宝钗令她醋从心头起,言辞虽然带着些许攻击性,可还是用幽默感对冲了一下。

我顺便翻了翻曹老师抖音,见曹老师还推荐了一本《自私的基因》,很巧合的是,这本书我也读过。

一开始拿到手我也看不懂,因为其中涉及了生物学、生理学、遗传学、进化论、医学、心理学、物理学、哲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这本书讲述了基因的自我复制的需求和人类自我意识之间的矛盾,解释人类的行为和痛苦的根源,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

人们对于读不懂的书,总是会很轻易的放下。克服这种“放下”,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学习,在主动探寻的这个过程中,大脑通过记忆将信息整合,不停的思考和思辨,最终内化成我们自己的精神食粮,源源不断的为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提供能量。


user avatar   kaguyasam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认为,阅读一本读不懂的书的过程,是阅读的很大一部分乐趣。

我在读《资本论》和《黑格尔哲学批判》时,很多内容都看不懂(资本论其实非常容易理解,举例也浅显易懂),我一遇到觉得看不懂这种情况时,内心里就知道自己分心了。

此时我会直接返回前面,仔细精读一遍,把每个概念都努力理解清楚,实在无法理解清楚的概念我会在ipad上画个简图来引导思维。

阅读一本看不懂的书,就像是把一堆乱糟糟的线团整理好,在整理期间会有线打结、分叉等许多情况,此时就是要静下心来好好地顺着线捋,把内在的逻辑捋出来。

我在一点点捋这条线的过程中,会体验到极大的快感,那种知识的悬崖被慢慢征服,最后将这块知识吃透的感觉,是任何事都无法比拟的。

我建议阅读一些比较晦涩的书时一定要做笔记,使用笔记+简图的方式来进行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阅读习惯。

此外我建议使用Kindle或纸质书来阅读,纸质书不用多说,我推荐Kindle的原因是它除了阅读外完全没有其他功能,能尽量的减少阅读中的干扰。

保持一个安静的环境,将手机、平板、电脑都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然后打开一本书,打开一本笔记本,对提高阅读集中力非常有帮助。




  

相关话题

  有哪些你珍藏许久的短句? 
  房价让当代年轻人有多绝望? 
  你读过的最让人心酸的句子有哪些? 
  有哪些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哪些书看了不如不看? 
  全国 16 岁至 24 岁城镇人口失业率为 14.6%,今年 909 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怎么样? 
  你如何评价梁悦与「语人读书」的纠纷事件? 
  听高人聊天胜过自己读书吗? 
  如何培养儿童阅读习惯? 
  作为当代年轻人,你觉得什么样的视频才能较为准确的展现出「后浪」的真实生活? 

前一个讨论
四川两学生带牛奶入校被拒,学生蹲校外喝半箱奶,学校「禁止带校外食品」的规定是否合理?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淘宝在淘宝店买的新slogan「太好逛了吧!」?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