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教育部表示「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有一定影响,不大。


第一,这不是新鲜事,不用大惊小怪。

“教育平衡”这词,差不多是00年左右就开始提的。

到12年,发改委专门公布《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规划》在教育方面,明确了要“统一教师待遇,义务教育阶段取消重点学校重点班”。

当时给出的期限是到15年。

现在教师待遇统一了么?今年是21年,才再次明确“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也是晚了五年啊。

整个教育系统和市场教育机构,有的是时间陪你周旋。延期五年之后才再次明确,只能说明反对力量之强大。


第二,这个规定防君子不防小人。

很多回答都提到了,自己小时候学校就不设重点班(对呀,12年发改委的规划嘛),但依然有重点班这个形式。

我不用“班级”这个编制嘛,我分组嘛,我流动嘛,我专项培优嘛。

我学校还是可以专门选出一批尖子生,我把这批尖子生打散了就是。没有“班级”这个中间载体,都是学生对老师。

而且走到今天这步,针对重点班已经效果不太大了,因为我国的中学早就完成了“一中化”:

地区教育资源向少数学校集中。

如果只动重点班而不动重点校,那无非是学校内部多搞点分流操作。优质教育资源还是高度集中,优质生源则必然随之集中。

学区房还是那个学区房。


三,没有改变根本的供需关系。

93年提《中国教育和改革发展纲要》,要求在99年,力争把国家财政学教育经费支出,拉到GDP的4%。

这个指标啥时候完成的?13年,3.9%。

到19年,这个占比是4.04%。

好,咱就当总账的供给平衡在努力达标,那地区的呢?河南河北的高等教育资源呢?

高考录取分数线呢?

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平衡”,实际上紧密地与高等教育平等挂钩。如果出口不平等,那么入口就不得不不平等。


我对这项政策,总体上支持。

义务教育毕竟是公共性产品,是全民的税收教全民的孩子,因此必然要以公平为第一优先。

而且教师家庭的孩子应该能理解这个概念:

如果以培优为第一指标,则没人会去做扶差;如果不以培优为第一指标,差生才有人管。

什么意思?

如果一所学校以尖子生、重点班为业绩指标,那么差生一定是被“挤”出去的。

小则转班,大则转校。这和做果盘是一个道理:一定会把卖相不好的那部分给切掉。切掉的怎么办?去民办咯,去菜小咯,去“合适你”的地方咯。

擅长教好差生的老师,其教学能力往往比带尖子生的还强。以尖子生为第一指标时,学校不可能浪费这么好的师资到差生身上。

只有砍了这个指标,差生成为不能被轻易甩走的包袱,学校才会真正开始优化他们,而不是把他们“优化”走。

这确实能体现公平的原则,我支持。


但这也确实是个不算深层的改革。

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是不能和高考脱钩的。高考就是这场公平性的大考。

这好比跑三圈接力赛。前两圈大家都是400米,最后一圈他20米他50米老子800米,你觉得前两圈的公平400米有啥意义么?

不改革高考的公平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平衡”政策会被普遍地、自发地破坏。这是这条政策脆弱的地方。


user avatar   liu-zheng-nan-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些人题都不认真看就急着答。

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执行均衡编班的法律规定,不得以任何名义设置重点班,切实做到均衡配置师资。

义务教育学校,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高中不算!

高中还是可以分层教学的。

是否分层,其实是“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之争。

坚持有教无类,无非是在强调公正。核心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不得对学生进行分“类”。支持者认为即仅凭一次或几次考试就对学生定性,将学生划分“强”“弱”,过分强调学生之间的差异本身,同时也否认了学生本身具有的巨大可塑性的事实。另一方面,学校内部的资源向重点班倾斜,非重点班所获得的资源下降,不可避免的对非重点班的学生的成绩,自我评价和未来前景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强学校内部的马太效应,导致不平等和不公平。

坚持因材施教,无非是在强调效率。核心是学生本有“类”,分类促发展本身就是公平。支持者认为学生在智力水平、认知能力、个性特征、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及意志品质等各个方面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有必要根据其特点,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从而形成有差异的发展。如果不分层,那么教师可能就只能“教个平均”或者“兜底”,对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如分层教学,则能给学习困难的学生降低起点和要求,注重基础;让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练习,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分层教学,能显著提高教学效率,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恰恰体现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恰恰体现了追求教育公平的内核。

两种说法孰是孰非?我认为都有道理。我们以前可能太强调效率了,现在要多讲讲公平。

这次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重视可谓拳拳到肉,从微观到宏观——最小空间尺度:不能因成绩排座位,是教室空间;中空间尺度,不能因成绩分班,是学校空间;再大一点,期待城市不同学校之间减少差距,让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点,是城市空间;再大一点,期待不同地区教育差距的缩小,这是区域空间。真正能做到这一层,我们才可以说迎来了教育公平的大胜利。

从小空间到大空间,我们拭目以待,看能做到什么地步。

我个人是比较支持义务教育阶段的“有教无类”的,毕竟从生物角度来讲,智力水平突出的学生个体只在少数,尤其是在小学、初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内容的难度不大,分层意义也不大。

那高中为什么目前还可以走班?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吧。一方面是因为高中的教学内容从难度和广度上确实不是小学和初中可以比的,学生差异更大,第二个方面是因为全国性人才选拔——指挥棒本身,还没有明显改变决定的。

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本来就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但实际操作中,有一些地区的很多学校也是打擦边球,并没有很好的落到实处。现在旧事重申,说明本次“双减”就是要抓这种改头换面、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

有人说上有对策,下有政策,话确实如此,但要看执行上是不是动真格了。

即使下有对策,也是一种“变”。但上无政策,下怎会有改变?

不变,教育继续内卷吧。


user avatar   yin-hao-tian-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试教育这场残酷的竞赛在我读书那会儿就已经从小学就开始了。

首先,整个行政区划内只有一所顶尖的小学,一般叫做「实验小学」,「实验小学」拥有最好的老师和教育质量,拥有最高的升入最好初中的升学率,而其他小学就差很多。我那会还没有划片区入学的概念,想上实验小学,要么关系够硬,要么学前教育做的够好通过学校组织的入学考试入学。

然后,整个行政区划内只有一所顶尖的初中,一般叫做「一中」,但是通常「一中」会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综合实力不如「一中」但是偶尔中考成绩会超过「一中」。并且不管是「一中」还是我当时就读的次一点「七中」都会分出快慢班,相应的快慢班同样由入学考试决定。我当时是3快班,6慢班,每个班平均40人但是实际上免费录取的快班只有60人左右,其余60人需要交钱,我考的是600人中第40名进入了快班。说实话当时快慢班差距真的很大,我们快班都是崭新的桌椅,甚至还有价格昂贵的投影设备,而慢班连桌子椅子都是破破烂烂的。慢班班上都是小混混小太妹,天天打架斗殴吸烟逃课,老师也不管,基本上你是没办法学习的。

最后,初中生们三年后又将面临一场真正的大考——中考。我们那时候根本不在意所谓的中专/普高分流,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省重点高中,在那个激烈竞争的年代甚至连市重点高中都被人嗤之以鼻,因为从升学率来看,你只要没有进入省重点,那么你就和公立大学基本无缘了,而我上文说的「快班」120人能进入省重点高中的也仅有50人左右。

但是绝大部分重点高中又会在其中搞出一个「火箭班」又或者「xx班」之类的尖子生班,目的就是达到升学率的极致。同样是要么按照中考成绩硬考,要么有很硬的关系。即使是这样,最终能够考上一本的人都非常有限,一个县重点高中一届900多人,200一本上线便已经是极致,全地级市最好的高中800人也不会超过350人。以我当时湖北为例,48万人高考,理科29万人一本27000人,文科19万人一本仅6000多人。(我那会一批录取几乎都是211、985,现在的双非一本绝大部分当时都只是二本)

在这种惨烈的竞争之下,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座的各位哪怕只是一个双非一本,你都是在12年中小学教育中一次次从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上挤下无数人的强者,所以我真的很能理为什么有人总会把自己的学历骄傲的显摆出来,因为只有真正走过这条路的人,才知道这一路上为了追逐梦想付出了多少艰辛与汗水,尤其是从教育资源匮乏的小城市考出来的做题家更是如此。

只要这种残酷到令人绝望的一轮轮淘汰的考试选拔机制不改变,那么任何关于教育公平性措施都是徒劳的。

因为在这场以考大学为终点的人生竞赛中,95%以上的学生注定了只能成为炮灰和他人的垫脚石。

知乎有不少用户只要看见任何表现的稍有一点竞争的意思,就批判对方是想当人上人,我觉得这种论调要么是从小拥有太好的教育资源以至于何不食肉糜,要么是早早就被挤下了独木桥只能自我欺骗,否则任何一个亲身经历过这场被迫参与长达十二年的残酷淘汰赛的人,都会知道我们tmd跟本没得选,而「败者」的下场从小学起老师家长就已经在你耳边强调了无数遍。


user avatar   a-hua-68-2-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是真的,希望可以执行到位。

说个实例:老师说,暑假口算“可以自行选择”作或不作,堅持打卡有奖励。


user avatar   deng-bo-y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地执行这个政策二十多年了。我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没有遇到过“重点班”,初中根据入学考试成绩把学生们均分到各个班级。

只是,小学和初中都会让一些尖子生下午放学不许走,参加各类“兴趣小组”、“学科学校”之类。初中的“数学学校”很有名,我那一届13个教学班,“数学学校”的学生人数大概能凑两个教学班的数量,在学校偏僻角落里一栋“希望小学”画风的破旧二层小楼里合堂授课。我那时候班上最聪明的男孩子往往就是最顽皮的,不少男性尖子生对这种占用玩耍时间的“小灶”很反感,经常逃课或宣布退出,让老师们恨铁不成钢。

我念过的学校也没有给某些班级额外的师资倾斜。

我上初中的那年,家长圈子里口口相传的明星班主任是W老师。她在两年前教出过中考状元。但是有些家长却说W老师不行。按照这些家长的说法,W老师并没有过人长处,只是一位喜欢对学生实施暴力的更年期女教师。状元正好跟W老师的女儿同班,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因为女儿在班上,W老师那三年带班很用力。然后女儿考上了状元同款重点高中,W老师立即懈怠了,第二年接了初一新班级,沉迷于传销,家长会变成了仙X蕾德推广会,期中考试班上成绩一团糟,于是W老师被教育局勒令回家反省一年。

我小学的班主任是外校(比我校渣许多)调来的,人很负责任,但是教学技巧捉急。她最喜欢留堂全班教作文,大家写完之后依次走上讲台换来她的一句修改意见,然后回到座位上重写,全班反复过几次筛子,效率低下不说,像我这样最讨厌作文的学生往往就被留到晚上七点钟了。因为这位老师,我至今都不喜欢改稿,投稿至多只微修一次,不然编辑老师就对不起您了。当然,好学生也不喜欢她的母爱过度。我小学的时候暗恋的女班委就因为小事跟老师吵了起来,骂完我们的师生关系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就坐在讲台台阶上哭了起来,老师反而哭笑不得。当时,学校组织我们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烛光里的微笑》。那是一部讲述”好人不长命“这一亘古真理的师德教育片。女主角是患有心脏病的年轻女教师,在一个差班里“春蚕到死丝方尽,烛炬成灰泪始干”,终于在感化全班之际发病而亡。学校组织我们看这部电影并要求写观后感,应该是出于教育我们不要把老师气死的重要意义。正好我们老师那几年也出现了心脏病的症状(我们毕业后她就提前退休了,退休后远离了导致她生病的我们,身体变得不错,现在还带着孙子满街溜达),作为好孩子,我是很担心女班委把老师气死。当然,小朋友没有心机,我是回家后想起来才感到后怕的,在女班委发飙当场我和同学们一起笑笑眯眯幸灾乐祸。女班委升入初中的时候又在校报上不点名批评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显然她之后拿到新概念一等奖的时候也不会想到那位苦手的小学语文老师。

结果,学校把中萱部副部长转学来的孙女安排在我们班了……老师某天家访,发现家住在作协大院、家庭情况表格上“父亲”一栏的姓名和某位知名作家同名的学生真的是那位名作家的女儿,家访成了追星。家访过程中,作家兴起,带老师去了他拿版税买的大别墅,给老师展示他写废的成麻袋的废稿。于是老师对那个全班过筛子的作文训练方式更变本加厉了,成天拿作家的大别墅和成麻袋的废稿教育我们“只要你们也这么努力就能成为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知名作家”,害得作家女儿维护多年的低调形象惨遭揭穿,让我的童年因为留堂改作文少看了许多次新闻联播。

我觉得这种“三令五申”不会有什么影响。遵守的地方已经形成了多年的习惯,不想遵守的学校也有丰富的经验去规避。


user avatar   wan-wan-xiao-m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重点班这个存在呢,确实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一旦设置,学校肯定倾向于把各科好老师分到这个班,这是肯定的。哪个学校不想考试的时候出点厉害的尖子生?平均分确实重要,但是架不住大家喜欢看到真正的学霸啊~


这出了一个都不用媒体宣传的,一传十十传百。我记得我以前小升初那会,村里的小学考出了一个县前十名,好家伙,真的整个镇上的人都知道。你都不知道怎么知道。就问你,这拉风不拉风,学校长脸不长脸?


优质老师+优质学生确实是王炸组合,对于不学的孩子没什么影响。影响那一部分中间的需要好老师带动的学生,真的好老师能拯救孩子一个学科。


不过话说回来,天赋高的孩子和天赋稍普通的孩子真不一样。我高中的时候有幸考好了冲到了实验班,好家伙,数学老师上课的题我真的都听不懂啊。

老师经常是:ze个太简单了,我就不讲啦!

其他同学高呼:好哒,太棒啦!老师真明智,这么简单的东西都讲真的太浪费时间啦!来点真正的技术!

我和朋友(不算学渣,就是普通智商。普通班我们也是前几名的。)两个经常上课一脸懵,这……都不用讲吗?


小学初中是真的没有必要设置重点班的,只要认真听课复习都能听懂。高中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建议保留,亲身经历过,真的懂那种感受……人和人擅长的点还是有区别的。保证教育公平的同时,我也希望国家能选出真的天赋好的孩子,毕竟国家好,我们才能真的好。


user avatar   liranm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类词的来源不一样。英语的底层是日耳曼语,然后诺曼征服之后又被讲法语的贵族深深影响。

pig这个词来自日耳曼语。现在德语的“猪”也还是pig。饲养动物能直接接触这些活物的基本都是农民。所以他们对动物的用语也就保留下来了。

pork这个词来自法语。古时的肉食者基本非富即贵。他们见到的基本都是烹饪好的熟肉,而平民很少能吃到肉。所以对于肉类的称呼更多地来自于贵族的语言。


user avatar   camillej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user avatar   bu-gei-tang-jiu-dao-dan-82-2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

扎克伯格到底做了哪些恶?

历史上都有哪些突破普通人想象的真实事件?

外媒称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已停止从中企购买原油,你怎么看?

9 月 1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 620万,新增100万确诊仅用22天,针对疫情目前美国主要在做什么?


user avatar   wang-xiang-yu-59-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等13。

今天都8月28日了,iPhone13预计下个月中旬就发布了,半个月而已,很快的。

万一十三香呢?

退一步讲,就算不香,13发布后,12也会进一步降价的,可能比你现在买还要便宜(至少也不会更贵)。

所以为什么不等呢?


再来谈谈内存的问题。

我目前在用的iPhone12,就是128G的,去年11月买的,用到现在还有40多G。

能用这么快,主要还是因为我拍了很多照片,如果你不爱拍照的话,应该会剩下更多。

另外,如果实在不太够,可以打开内存优化,把照片都同步到云盘去,本地只留预览图。这样也可以节省很多空间。

总之,我个人建议等等iPhone13,到时候预算不够的话,就买128G版本也没啥问题。

以上。


-

如果确定要买,记得先搞个充电头(现在苹果不送了):

图拉斯小冰块就很不错,支持PD20W,还送数据线。最主要是体积小,我现在出门要带充电器时,都是把它跟手机一起装裤兜里,很方便。


如果对苹果其他产品感兴趣,也不妨看看我的这些回答:

iPad Pro 2021 款有人收到货了吗?使用体验如何?

AirPods Pro值得购买吗?

Apple Watch 哪种表带戴起来最舒服,性价比最高?

2021年iPad怎么选?看这篇全系列选购指南就够了!

iPhone 12如何选购? 哪一款才是真香机?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中国国防教育现状? 
  如何看待衡水中学走出河北,入驻浙江? 
  离异家庭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你如何看待国庆期间陕西西安地铁惊现某年轻人穿和服拿武士刀坐地铁,为什么还有不认清大是大非的人? 
  英国首相约翰逊时隔 3 个月用中文更文,并在文中提到俄罗斯总统普京,如何解读? 
  考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要背吗? 
  一个普通北大人的命运与冒险——怎样避免家庭和学校对人造成的长期伤害重演? 
  如何让小学生爱上阅读并且主动阅读?有哪些适合小学生的读物值得推荐? 
  如何看待某大学男厕所课间女生专用男生禁用? 
  学习文学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 

前一个讨论
2021 年 8 月起中国再调钢铁关税,意味着什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小米员工称,雷军给小米开创了「996 工作制」,后来被其他互联网公司效仿?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