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现在仅50%的初中生能考入高中? 第1页

              

user avatar   huang-xiang-34-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上初中时,是全市最好的两所初中之一。一共有12个班。到了初三下,每个班直接抽出部分人,组了个13班,每周10节体育课那种,基本不怎么上课。

不要认为是学校强制的,学生不同意是不会被分过去的。事实上被分过去的学生都挺高兴的。他们自己也知道中考肯定没戏,无论是去职高还是直接打工基本都有打算了,最后半年就彻底享受校园生活了。

但是剩下的也不是人人都能上高中的,我们班为例,去掉分到13班的还剩60多人(分掉了10来个)。考上重点的大概20个,普通高中加高价上高中大概30,剩下的还是没办法上高中。

这么算下来大约30%的人没办法上高中。不过前提我也说了,我们学校是整个城市最好的初中之一,无论是生源,教师水平还是学风都是没问题的。

现实就是,50%没办法上高中根本不是最近才开始的,很早之前就是这样了。


user avatar   tao-yun-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个游戏叫海岛大亨,讲的是在加勒比群岛上建立一个自己的小王国的故事,前期发展农业,然后转工业,最后转金融旅游业。

问题是一开始玩的时候,进入现代,旅游业开始发展的时候,会发现失业率总是很高,一半人都找不到工作,但是那些旅游建筑里的岗位都是空着的,就很迷。

再然后,我发现这是因为我学校建的太多了,人口都被我培养成大学生了,而旅游业只需要文盲学历,旅游建筑建起来了,但是岛上没有足够的文盲,大学生又不会来干这种工作,结果就出现了一边有活没人干,一边有人没活干的奇妙场景。

解决方法嘛,就是把大学和高中能拆的拆,保证人口智力结构,大力引入移民。

我就是分享个游戏心得,没别的意思。


user avatar   tan-tao-26-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呃……愿回答中将一元二次和二元一次弄反了。现在给改过来。


你以为是国家教育部门强行划定了50:50这样一条线来划分普职学生比例。

其实国家教育部门是根据国内普职学校生源现状而确认的这么一个比例。


我是一个公办中职学校的教师,同时是20级平面设计专业的班主任。20年招生时国家还没有出台硬性的普职比规定。

我班的学生中考最高分是三百多,大部分学生的中考分数是200分左右,还有一部分一百多分的,少量几十分的。

我们学校还有对口升学部,这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中考成绩400分以上的,他们大多数基本上无法达到我们这里的高中录取分数线,但是在我们学校还有考本科的希望。



你觉得有一半的学生没办法上高中,这会导致他们以后的人生会很艰难,会找不到好工作,没有职业前途。其实这不是国家教育造成的,而是他们自己以及他们家庭长久以来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而造成的。

说回我自己的班,班上的学生的学业水平是什么样子呢?

绝大部分人不知道中国处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绝大部份人不能用英语数数超过20;

绝大部分人的数学能力停留在解二元一次方程;

绝大部分人不能准确地说出抗日战争结束的年份;

绝大部分人不知道水的化学式;

绝大部分人不知道光的速度;

绝大部分人不知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本质区别;

绝大部分人不知道我过的最高立法机关是什么;

绝大部分人无法自己组织语言写一篇800字语言通顺的检讨书。

我这还是本县唯一的公办中职学校,不知道那些私立中职和技校又是一个什么情况。

你不是老师,应该没参加过中考的监考吧?

我今年有幸参与了本县的中考监考工作,看到了那些理应来到我们学校的学生中考时的考试状态:

有小部分考生在考试时都是前一个小时趴睡觉或对着试卷发呆,醒来以后蒙一下选择题,草草地把作文写了,其他填空题、问答题几乎全空着。剩余的时间要么发呆睡觉,要么到了提前交卷时间交卷走人。

也看到许多看似非常认真看试卷答题,但是总能准确地错过正确答案,最后一数,20道选择题对3-4题的考生。

我在监考的时候特别记了几个人的名字,准备在今年下半年学校的入学名单中找一下,看看自己的判断准不准确。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就拿我班上的学生和我所描述的在中考中所见到的那些学生来打比方。

题主,你认为他们应不应该上普通高中?就算让他们去了高中,他们又能不能跨越巨大的学业认知鸿沟通过高考考上哪怕最差的大专呢?如果你也觉得他们做不到,那你认为他们在普高虚度三年光阴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你觉得再给他们机会他们能幡然醒悟,从此奋发图强一日千里最后得中金榜吗?

醒醒吧,现实生活不是励志影视剧。

他们基本上连高二的学业水平考试都无法通过,高中毕业证都拿不到!

初中的教育已经给过他们很多警告和机会了。

每一次期中与期末考试,每一次中考模拟考试,每一次任课老师的告诫和班主任的谈话都是在给他们机会,可是他们就是能每一次都完美错过。

而他们就是毫无悬念地输掉了这次和同龄人的竞争!



而与现在50:50的普职比例规定同时出台的教育政策还有题主没注意到的高职扩招政策与中职高职衔接政策。

这些政策无疑是给中职学生的又一次机会,他们可以通过单招考试进入省内的高职院校学习获得全日制大专文凭。一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可以通过中考进入五年制大专班学习,同样可以获得全日制大专文凭。

以后再通过专升本获取本科学历,甚至考研究生那就是看个人的努力程度了。

但是现实又是什么呢?我曾是2018级班级的班主任,我的这一个班到毕业还有42人,因为“学历无用论”的影响,只有19人报名参加了单招考试。我虽然一直以来都在向他们强调学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他们大多数人沉迷于轻松愉悦的享乐主义已经丧失了竞争意识,连进取的主动性都没了。以后的工作生活基本上就注定是底层了。


user avatar   allen-xu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社会的教育资源是极度缺乏的。

这里,我只想说这个差距。

中考之后,我老婆有个表弟。上了我们这边一所普通高中。放假期间报了补习班,过来我这边做题。遇到一个因式分解不会。

我看了一眼,告诉他,这是一个完全平方式。他看了半个小时之后,回来问我,怎么就是个完全平方式了?我说你看是不是这个 。

他神奇了很久。我说16是4的平方,正好有个8,后面也是个平方,所以大概率是个完全平方式。他说原来如此。过了五分钟,又一次过来问我另一个完全平方式。

虽然我又教了一次,但是我当时想的是,这小兄弟无论如何努力也不会达到一本线了。因为这个出题人已经很良心了,他没有吧后面的x-y给拆开。高考最简单的三角函数的化简,其难度要比这个大得多。他现在想不到,努力三年之后即使想到了,能力也是不够的。仅仅是数学成绩就足以让他无法企及一本线了。

我还有一个表弟,几年之前,是一个重点高中的差生。他上了一所985之后,暑假回来问我高数。高数第一册,很多题目。他问我的是第二层的内容。问题并不是一个具体的问题,而是一句话。表哥,我们老师说俄罗斯的那本教材相对于同济的好一点,你怎么看?要不要买一套?我说,你学的是动物药学,将来读研究生或者读博可能会遇到很复杂的数学问题,反正现在闲着没事,买一套慢慢看呗。当时我的考虑就是,这小孩子一定要读博的。

如果大家觉得一个是初中生,一个是大学生,差距较大的话。我想让大家看看同样是今年的信息奥赛进入夏令营的选手,那里面也有很多初三的学生。他们奥赛的题目要比研究生计算机专业考试的编程题目难很多。不过没有那么全面和系统而已。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是普遍存在,不是极端上几个人和大多数人的差距。最起码我遇到很多。如果实在不信的话,你可以看看中考的成绩分布。你看看前百分之二十和后百分之二十之间的分数差距。不是不努力,而是想不到。


我初中的时候,一直很讨厌那些努力学习,疯狂做笔记的女同学。因为我遇到的笔记整齐,上课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女同学,成绩和我差很多。我认为她们就是装腔作势,虚伪。后来上了高中,我发现这种情况加剧了。我有个同桌,一个小男生,家里很穷,住校生。每天穿的破破烂烂,早上7点上课,他可能6点就在教室背书了。晚上10点下自习,他可能11点都不走。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就是学习。他做的数学练习册比我所有的书加起来都多,他背课文背英语的时间比我看书的时间都多。然而,他总分大概和我差150分左右。

有次模拟考试,数学我考了140分,他只有100分。老师讲题,说有一道题是新题,没有见过,我做出来了。他没有。讲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翻出来一个练习册,找到一个原题。他做了,且做对了。但是考试做错了。我突然发现我一直以来可能都是错的。他应该不是装腔作势,因为他做过的题,怎么第二次就错了?

依旧是早读,我家里很多书,我经常带到学校去看。我清楚的记得我带过去的是一本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早读,一般就是背各种课文和英语的。我根本不屑于去死记硬背,加之我小时候被爷爷逼着背《古文观止》,语文的古文我早就滚瓜烂熟了。我喜欢看的是历史故事。各个角度不同的解读,不同思想下对于事情的看法。鉴于我平时动不动逃课去网吧,老师就是把我当做淘气包扔在第一排管着的。而我的同桌,早读就是大声的背书,我很烦。不过,静下心还是能看书的。自然也会被老师抓住,每个学期放假我都会去办公室取回我家很多书。

这一天他在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老师路过的时候,我赶紧藏起了我的书。结果他竟然告发我。书被收走之后,我就很烦。看着他背书,我就想到一个很好玩的事情。无论他背什么,我就在他后面接那句。他是很鄙视我的,因为我从不背书。但是他发现我所有的都能接上之后,他很不服气,然后就拿出了选修的课本开始背《长恨歌》,结果依旧被我吊打。

他放下书瞪着我说,我看你不爽很久了。你到底想怎么样?

我说,我安安静静看书,你举报我干啥?我看不了书,只能看你背书。

他说,你能接你就接,我看你能接多少。

结果,无论是英语语文还是生物化学,所有的东西我都接上来了。

他本就有点黑的脸,被气得涨红了。

我就说,你这个蠢驴,天天背有什么用?我一天都不背,依旧比你强。不光背书强,分数你也没我高啊。

他就哭了。一个男生,哭的稀里哗啦。

我猛然间觉得,我读的书可能都读到狗肚子里了。我为什么要如此羞辱一个人。我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下课了,我就出去了。

回来的时候,他依旧是努力学习,上课听讲。直到晚上下自习。

我要走的时候,他拉了一下我。他问,你晚上回去真的不学习么?

我说,我一般会看看班主任在不在,然后敲掉自习去网吧。11点回家,不会被抓。

他红着脸,憋出来一句,你能教教我么?我家里穷,我读不好书,对不起我爹。

那个时候,我才知道,我和他之间的差距。我从来没有考虑过读不好出会怎么样,因为我从小就在读书,开始的时候是我爷爷打我,后来是亲戚朋友夸我,再后来是我觉得很有意思。我的心都在游戏上面,读书仅仅是副业,上学就是因为家里让我去,所以我去。而成绩,我从来都不在乎,甚至于考试的时候我就是想方设法的给同学传答案,让他们有个好成绩,我们可以一起去网吧。我从没有意识到,对于有的人,读书的压力这么大。

我说,你想学什么?

他说,你为什么不做题也能懂?为什么你不背书也能背出来?为什么你做英语选择题就有语感?为什么你不听老师上课还是知道老师讲什么。

我有一次被问住了。我也做题,只不过我不像他那样什么题目都做。我的古文是我爷爷从小用脚踹出来的,压根不是背,是写毛笔字,没有描红的底子,就是描我爷爷写的字。英语没有语感只不过是我懒得解释选择的过程。至于老师上课,其实我爹逼着我上了很多补习班,补习班的老师早就讲过了。

我告诉他之后,他说城里孩子就是不一样啊。他说,他暑假要去收麦子,寒假要去帮着杀猪做豆腐。回家以后有很多很多活要干,只能在学校学习。

我说,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很重要。反应快,思维深,大脑能够习惯长时间、高强度的思考,考试的时候才能保证更快更准确的做出题目。你想想理综那么多题目,那么点时间,看一遍理解每个题目啥意思可能要半个小时,抄一遍答案可能都要半小时,两个半小时给你的时间只有一个半。你这个学习就是重复、机械、不去思考,怎么搞?

他看着我,说你啥意思?

我说,我给你几本书,你看看呗。他说不是和学习无关的吧,我说就是几个练习册。

不是我要坑他,而是他不理解我说什么。


现在的考试,就是比拼哪个学生聪明,哪个学生学习认真。

在完全理解所有基础知识之后,就是考察学生的理解。教辅书会有很多方法和巧妙思考告诉学生,这些都是术,而非道。因为这巧妙方法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真正的知识早就在教科书里面了。教辅书不过就是讲这些前人的方法拿出来告诉学生。

聪明的学生自己有自己的方法。一般的学生看了前人的方法融会贯通,自然也可以解决问题。笨的学生记住了大量的方法,可能考试只能用到一点点。

我们用武侠小说来比喻。

教科书就是武学的基础大道。思维深度就是内力。巧妙方法就是武功秘籍。

聪明的学生就是吃透教科书之后,苦修内力。临场遇敌,自然以不变应万变。

一般的学生明白教科书,苦修内力与秘籍。遇到强敌,自然实力不济。

笨的学生舍本逐末,苦修秘籍。自然走火入魔,不可救药。


看起聪明的学生水准要高很多,一般的学生即使努力也没有办法赶超。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除去少数在奥赛中拿到全国名次的人,剩下的人智商相差不多。而奥赛那部分人每年有多少?2020年信息奥赛金银铜应该不超过400人,咱们直接按照两千人算。一共五个奥赛,算上有一万人。这是初中高中所有的学生中智商超群的一万人。咱们翻个十倍,算是被埋没的人才。这部分人可能就是现在中学生人数的零头吧。剩余的人应该都是一般人了吧。

所谓的一般人中的依旧存在着大量的聪明人。其实并不是这些人有多聪明,而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没有错,就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80后,90后被家长关在家里背书,是真背书。那个时候能把孩子关在家里背书的都是有一定教育能力的家长。用我爷爷的话叫做,享受过读书带来巨大利益的人。那个时候不需要分流,因为家长或者孩子本人就不一定想要继续上高中。拿我来举例,我爷爷就是本科生,爷爷一直说家里是书香世界。三岁开始就跟着爷爷读书认字,他不会教我什么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他说那个东西是瞎编的,随口就来。他拿着新华字典来教我,让我背的是古文观止,讲的是儒道释。听得懂么?听不懂。怎么办,背。后来的日子里面一直都是一种古人诚不欺我的感觉,一直都是这个东西我在书上见到过。上小学时,学数学,不论老师教什么。爷爷始终让我背加法乘法口诀。等到学几何的时候,他直接画坐标系给我看。而我初中刚刚开始学物理的之前,阿基米德的各种神奇故事已经被我爷爷讲了无数次了。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那是我和爷爷下棋输了以后,被我爷爷逼着背的东西。我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98的时候。我姑妈的单位买了电脑,我爷爷逼着姑妈带我去单位学那个东西。我盯着电脑练了很长时间的五笔。那个时候我只有8岁。两年之后,县城才有了网吧。

爷爷讲过最有用的道理之一是,人要不断学习的。他雷打不动每天看新闻联播,看完之后总是会和我讲一些新闻中没有的事情,然后预测新闻。记得申奥的哪一年,平时晚上要九点睡觉的我,被爷爷允许晚睡一点,看这个结果。他听不懂英语,我却听见了萨马兰奇说出了北京。我欢呼的时候,我爷爷让我安静一点,因为我吵得他听不见了。我一直笑话他英语不好,他从不反驳。他说自己上学的时候条件不行,学不了英语。其实多年之后,我无意中在书柜里面找到爷爷用俄语写的日记。

为什么那个时候不分流?最起码是允许孩子中考失利之后的复读?因为那个时候不需要分流。或者说,家长和孩子本身就是最好的分流。那个时候贫困地区的小孩子要考虑的事如何坚持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高中是不存在的。像我们这种非贫困地区的县城,依旧很多同学是考不上高中或者说压根不去中考的。除去家里供不起,家里需要一个劳动力,家里不愿意让继续读书的之外,还有很多小孩子压根考不上,或者说两年复读之后还是考不上。最可怕的就是我的同桌那种情况,考上了也跟不上教学进度。三年之后,别说二本线,大专都没有地方要。这三年真的不如在外打工,练就两膀子力气。

这一切的一切,和学校有什么关系?根本上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忽视。

人们一定能够看见春风得意马蹄疾,很难看见十年寒窗无人问。


现在不同,所有人都把孩子关在家里背书。因为这一辈的父母就是我和我的同桌。我知道孩子必须要读书,否则,会过得比我还要难。我的同桌知道不读书一定不会过得比我好。我们都希望孩子通过读书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于是我们都把孩子关在家里背书。我按照我爷爷的方法来教,我的同桌只是记得我当年是被关在家里的。

但是现在的学校已经和当年差太多啦。当年高考的专科线是多少?如今的三本线可能都比当年的专科线低啊。不过好像没有三本了,还有二本c类。我说一句一定会被骂的话,莫说二本,即便是一本也未必能教出什么专业性人才。无非多一些整日游戏不学无术的文凭持有者罢了。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

两条路,一、收紧入口,二、分流。

收紧入口这条路,很难,现在大学这么多,高考人数一年少过一年,这些大学怎么办?而且之前教出来的大学生怎么办?你总不能说某一部分大学生是废物吧。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其实很简单,提高门槛。本科不行就全部来研究生。于是乎,研究生的入口变得更紧了。这就是收紧入口的策略。做的还不是很完善,或者说让大学入学率变得更低这件事情还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机会。

分流是非常高效的一种方法。知道关在家里背书的家长太多了,但是怎么背书的家长不多。中考要做的就是挑出知道如何背书的家长和聪明的学生。让这部分学生去争夺大学的名额。然后再重点培养这部分人。

这里需要说明的就是, 由于教育资源的极度匮乏,我们只能够选择一部分更容易成才的人重点培养。


写到这里,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应该是很明显的写出来了。最开始,我仅仅是暗示,后来想想,说明白了也没事。索性我就说的更明白一点。

人人生而平等,但是生出来的环境不平等。客观上存在更聪明的人,也存在家庭条件更好的人。社会需要有能力的人去做更加重要和复杂的事情。所以我们需要选拔这样的人,中考的分流是第一次选拔,它所代表的就是国家的义务已经完成,剩下的就是家庭的义务了。

如此看来,1比1的比例,实际上已经很高了。






一位热心人士的分段版。


user avatar   chen-yang-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在和知友讨论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轨制如何能够顺利实行时,我们一致的意见是:

要是真想引导教育双轨,做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那么真正更加需要改革的不是教育端,而是就业端

比如让国企带头,去职高招聘带编制的岗位,让职高生也能进卷烟厂,哪怕是上流水线。

然后公务员系统也预留特定比例的岗位,定向向职高生开放,让职高生也能拿到铁饭碗。

总之,只有在就业上,特别是中国人最热爱最看中的工作上做到职高生和大学毕业生没有差距,或者差距较小,教育双轨才能实现真正的分流不分层

说得糙一点,在市场上已经存在仌职业的现实之下,只有大大提高职高人也能当上仌的机会,才能给中考的这50%的分流的合理性进行辩护


user avatar   soft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00-2020中考升学率曲线,红色的是普高,蓝色的是中职。现在知道升学率拖后腿的是谁吧。

2013年普高升学率难度是这样的


到了2020是这样的,其中有一个地区拖了全国的后腿,仔细看看是谁。


2011年中职升学率暴跌以后,私立学校开始起飞,看看那里的私立学校最多。


中美教育制度对比,中国学不了美国,国情不一样,但是参考一下还是可以的。


完整内容在视频里面,但是知乎可以发布,但是投稿到问题下面就ZZMG,这审核机制真是没谁了。大家还是去B站看吧,这B胡吃枣药丸。



user avatar   bei-ji-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能问出这个问题,大概是因为生活在大城市里,或者学习成绩太好,不关注普通人的成长轨迹吧。

先说结论50%的比例已经很高了,国内大概也就是近几年才达到并超过了这个比例。

我2000年中考的时候,高中的录取率不到20%(大概15%左右),这里包括重点高中和普高。

去国家统计局网站,可以查到历年的数据:

2000年统计报告(数据是1999):


1999年的除一下:396.3/2149.7 = 18.3%,跟我当年参加中考的数据基本一致。

再往后推十年:

2010年统计数据:


普通高中招生:8303384;中职招生:8685241,比例基本相似。

因为数据是2009的,那么去看2006年的初中招生数据就可以得出录取率:中国统计年鉴―2007

2006年普通初中招生19236229,可以得出数据:普高录取率43.2%,中职录取率45.2%,另外还有11.6%的人没念书

再看最近的,2020年统计报告(数据是2019年):

注意要看高级中学,排除完全中学和十二年一贯制。

2017年初中招生数,注意应该看初级中学。

入学率:5375734/10543289=50.9%,刚刚超过一点点。

因为职高的招生数据不完整,所以暂时没办法推测出来有多少人初中毕业以后直接去工作,但这部分人的比例肯定不小。

我念初中的时候,入学时班级70人,毕业时班级40人,有30人都没毕业。这些人干嘛去了?因为我老家是煤矿的,这些人(主要是男生)都去煤矿干活了。矿山类的行业,有一种特殊的工作方式叫做“顶班”,就是父辈年级大了干不动活,让儿子去顶父亲的名字上班。

而目前1比1的职业教育,其实就是把这部分不念书的人,强迫去高职类的学校学点手艺,不要去外面祸害社会

至于说50%的人去高中,这个比例低么?真不低了,去普高的校园了解一下,有些学渣,真的不适合继续念书。


user avatar   lei-wen-xio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一直都是,只是以前的初中生很多毕业就去打工了。你该诧异的不是这个数据,而是这个数据开始入侵你信息茧房的原因。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届中考生。

6月21日,5点多我们等校车去考点,校车来了,但一个走读生却来晚了,我们全年级等他一个,过了一会,她妈骑着电动车带着他来了。

进入考点,我们需要先在操场等一会,因为还没有到入场时间。我们被要求穿着校服来考试,但我却看到了很多奇怪的装束,比如说穿着老北京布鞋的一身黑小伙,和穿着短裤和露腰装的女孩。

进入考场,我的座位在最后,所以看的很清楚,很多人在考试的时候就开始睡觉了,有的人就仰着天发呆,有些人直到交卷都还在睡觉,老师提醒根本没有用,根本没有中考的紧张气氛。

进入厕所,很多人三五成群的抽烟,厕所的老大爷拉都拉不住。

午休时,我看到很多人带着手机和充电宝,大声外放着抖音和朋友说笑,和朋友开黑打王者。

中考就是这样子。

再说学校,我们学校不大,国办初中,我并不是很努力的人,在年级一般前15。并不是我有多优秀,而是我们这个所谓的优班,有些人物理只能考6,70分,我给他们教一道很简单的物理题时,我发现很多人连基础概念和公式都记不住。这是优班,更何况是普通班呢?

我们一个班50个人,49个人考上重点高中。(有两个我们这样的班)我们年级一共大概500人,考上的绝对没有一半,因为我们班就已经有考不上高中而去职校的了。一中给我们的名额是50个,我们只考上30个。

这就是我们初中现状了。

就我来看,很多人考不上高中,不是因为这个政策,而是因为他们根本不学,他们不去职业学校,难道让他们去最好的高中继续上课睡觉,继续败坏环境,继续上厕所里抽烟,继续打架斗殴,继续拉帮结伙,继续横行学校,继续欺负同学?

这反而不合道理,不合情理了。


二更。

初三后半年,我们2个优班5个宿舍的男生开始丢东西,有丢洗面奶的,有丢奶的,有丢面包的,甚至有丢毛巾的。

他们不是看到表面有东西就拿,而是去翻你的书包,一周5天翻你四次书包。

我们这些同学实在忍不了了,于是就去告了老师。

第二天老师就通过看监控发现了偷东西的三个人。

三人之一曾经和我一个班,我知道他,他家是单亲家庭,但家境不错,我不理解为什么他要偷我们的东西。

上了职校。


有一次我去食堂打饭,一个人插队被老师逮住,这个人竟然跟老师打了起来。

当天就叫了家长,来的人是他奶奶。后来了解到他父母外出打工,很少回来,是留守家庭。

没有参加中考,不知所踪。


在我上初二的时候,小a上初三。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奶奶。小a在学校也不好好学习,认识了一群乱七八糟的朋友,我曾经好几次看到他和其他人在厕所抽烟。

后来考了200多分上了职高。最近往家里打电话,说职高实习太苦,一天站13个小时,也挣不了钱,宿舍的其他人都受不了走了,他想家了。


我们学校几乎每个学期都有大型打架事件,动辄20几个人,我亲眼见过一个人拿着塑料棍狠狠的往对方身上抽。甚至警察都来过几次。打架的原因一般是和他女朋友走得太近或者骂了他一句。

忘记是哪年暑假的时候,一群人出去喝酒,可能本来就有矛盾,于是就打了起来。在派出所备了案,他们父母哭着去保他们。

后来,被打得重的住了一个月的院,打人的赔了不少钱。


三更。

有个人说,说我的回答和题目没关系。

我所说的事,都是我这个普通初中生亲眼见过的事,都是以一个普通初中生的视角来写的。

身为一个初中生我的评价就是这个政策其实没什么影响,原因就是我上面举的例子,我们这种经济落后地方的初中真的充斥着我以上所说的这种人。因此就算没有这个政策,考上高中的人也不多。上一届一中50个名额,走了40多个,算是我们学校最好的一次了。

另外,我的回答是有局限性的,因为我只是一名初中生,我没有去过大城市,看那些人才济济的初中,我的初中就是这样。


user avatar   kong-shan-niao-yu-1-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答主问山东中考为啥要分流50%人员不读普高,是否过于残酷。我觉得作为一个教育内卷大省,山东还是残酷的不够。读普高是为了进一步选拔适龄青年参加高考。那么,我们不妨看看2021年按50%的比例录取进入普高的学生们的高考成绩如何。

全省参加夏季普通高考学生54.4万人,其中高考分数达到课程初步掌握平均及格线(750*0.6=450)的26.42万人,占48.56%。

高考分数达到课程大致有概念(750*0.4=300)的48.92万人,占89.86%。如果连课程内容大致概念都无法掌握,我觉得到职高后认真学习的学生都比他们要强的多。事实上,职高认真学习的也能上专科甚至本科大学。那么,参加高考的这后10%学生读高中有什么意义,去职高享受国家补贴不香吗。

而且,这个数据,还是因为山东有三门课程300分是用的转换分,导致的分数相对提高,实际高考考出来的分数可能更加触目惊心。比如,河南理科低于300分的人数占参加高考人数的13%,我也不好武断里面有什么问题。但个人较为偏激的意见,目前山东及大部分省份读了普高且参加高考的学生里有10%纯属浪费高中教育资源,建议中考再降5%普高录取率。毕竟浪费爹妈三年学费生活费,还不如不早点混社会。




              

相关话题

  为什么会有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现象?或者说「小时了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很想知道“教育是否是个人实现阶层跨越的良方”这个话题的背景是什么? 
  人社部新发布「互联网营销师」职业标准,带货主播成正式工种后,为直播带货和国货发展带来了哪些机遇? 
  真正的富人家的名媛是怎样的教育与日常? 
  多努力才能够考上985高校? 
  “彩礼”在当今社会有无存在的必要? 
  家庭资产几千万的孩子可以不用功读书吗? 
  高考报考收费是否过高? 
  如何看待一男子欲持刀刺杀米哈游创始人被当场抓获,疑似与《崩坏 3》有关?有哪些警示? 
  如何看待当年谣言对周杰伦的影响?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网信办下架「滴滴出行」?将带来哪些影响?
下一个讨论
公知这个词被滥用了吗?如果是,如何看待公知这个词的滥用?





© 2024-1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