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只要能看明白下边这四张图,这个“合理调节过高收入,鼓励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回报社会”的问题,就能弄懂了。
财产性(靠资产获得的)收入在致富上的作用,远远大于工资性(靠劳动获得的)收入。
实现“均贫富”,一方面是重视教育公平,保证劳动能力获取上的权利相对公平。
另一方面,是保证资产上的相对均衡,尽可能不至于让贫富差距过大,和保证因资产带来的话语权权利相对公平。
如果在教育资源极度不平衡,资产分配极度不均衡的情况下,单单调节工资性收入,那本质上其实就是:
所以感觉,会议精神可执行性的重点,其实在于那句“为人民提高受教育程度、增强发展能力创造更加普惠公平的条件,畅通向上流动通道,给更多人创造致富机会,形成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吧。
希望各种由真正的大富豪们建立的,服务于欠发达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的教育基金和教学资源捐助,能因此更多、更规范、更透明一些吧。
原答案已改。
多想,少说。反思过去,展望未来。
希望本次能有不一样的施策,在为底层人民谋福利的同时,真正扩大中层阶级的收益。
薅羊毛可以,可别给除了底层之外的别人。
毕竟2010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宗庆后534亿居首,前十位一共3700亿左右;2020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马云4377亿居首,前十位一共25885亿左右。
我认识的靠脑力或体力劳动拿工资的人,过去十年间收入可没涨这么多。
内容都是老生常谈的。这刀如果落下来,砍向的还是中产。
为什么说是会砍向中产呢?
我们分配调节渠道有:税务、社保、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通过财政操作,用的是国企和财政收入,这个不谈。现在用来调节分配的税务主要就是个税,个税和社保都只能针对到中产。
因为只有中产的收入是最明确的,就是死工资,企业会帮他报税,这个是强制的,个税社保他逃不掉。
而企业的高层其实收入来源是不明确的,全部是合理避税的。刘强东可以每年领一块钱的薪水,但他根本不需要自己花钱,花钱全走企业报账,取钱去资本市场卖点股票出来就可以了,只要交点印花税,百分之一都不到。
房叔房嫂房大爷们也都不用交税,就算一年收租一个亿,也没有人会帮他报税。
税制在这,我们没有为每笔收入来源强制报税的要求,所以最惨的还是领工资的。
至于会不会砍向资本家?摊丁入亩资产收税?没有看到相关说明,可能得等二十大了。
我觉得台湾会先回归。
想起前两天有人提问,意思妒忌程序员高薪,希望____出手。真是神机妙算啊。看来不久,提问者的心理问题就要解决了。
从2019年12月截止到今天,南京师范大学给我的工资为零,但我仍然被认为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老师,而且被要求每天填表防疫。南京师范大学认为我应该把之前的工资也“退还”给他,才能辞职并取回个人档案。我已经向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综上所述,我没有收入,不属于高收入人群。
结合国家取消腾讯阿里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条新闻,我觉得我该转行了。
大大们给个路子鸭……
支持!全力支持!
唯一的问题是,什么叫高收入?
一线城市打工人每月996挣得两三万工资,超出平均工资高几倍,每月缴几千的社保几千的税,掏几千的房租,算不算高收入?
名校硕博们毕业进入部委和省直单位赔笑十年,拿着万把块钱工资和大几万的年终奖,终得分房一套,算不算高收入?
东子哥十亿股票却只有可怜的1元工资,算不算高收入?
北上广深老土著们每个月领几千块退休工资,就是得费着点心催三个五个租户交租金到微信,算不算高收入?
把有钱老爹轻描淡写转来的六个0的转账往基金理财一存,想上班就上班想买就买想玩就玩,每天醒来打开账户看着几千块的睡后入账,算不算高收入?
该调节的是谁?
说说我自己。不碰巧就是第一种人。
辛辛苦苦读书学习十五年,放弃了很多爱好,培养出了独立的人格和专业的技能。
阴差阳错选择了当前最热门薪资也最高的专业之一,来到了国内工资水平最高的一线城市。
辛苦工作六年,在快三十岁的时候拿到了3万+的月薪。
虽然待遇在同背景中只能说是中游,但按国家口径来算,自认运气算好,已经属于国内的高收入人群了。
毕竟大家都看过那些文章,当你的收入超过X千元,你就超过了全国百分之九十X的人了。。。。。。
可是实际呢?评论区就是大型分裂现场。
有的人说你挣这么多钱至少得交一半税才合理。
有的人说就你还算高收入?移民都移民不了,洗洗睡吧。
也不知道这两拨人打不打的起来。
乐不可支。
说回自己。我自认不管是运气好,还是天分,总归算不上穷,但没房没车的肯定也算不上有钱。
每月三万多的工资听起来唬人,还没到手,养老等社保先扣走10%,大约2500块。这笔钱咱也基本没用过,也不知道以后会去哪,咱也不敢问。
再缴纳一笔公积金,当强制储蓄,就先不提了。
再然后个税又扣掉3000多块。最终只剩下70%左右,两万出头。
因为不喜欢也不习惯跟不熟悉的人生活在一起,所以选择自己住。在五环内的普通小一居月租没有5000块以下的。再不然就只能选择去十公里外的睡城,每天上下班要花费各自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回去睡觉。每天工作10几个小时已经很累了,平日里除了上下班和睡觉吃饭什么都不想。再加上中介费,于是就用掉到手工资的30%,住进了一个30平左右的小开间,实现了一个简单又奢侈的基本生活需求。
于是不算吃饭出行社交娱乐等其他任何开支,每月到手的钱最后剩下差不多工资的一半,一万多块,
这才是 真 · 可支配收入
再算上平时吃喝,感觉闷的时候出去玩玩,朋友结婚随个礼赴个宴,每月能结余一万就不错了。
买房?算了,不想这事。
结婚?跟暧昧女孩子在一起时,总是听到半开玩笑的说准备拿多少彩礼呀?得先买个房子才有地方结婚吧?算了,约个会吃点好吃的喝个小酒就挺好的,轻松。
没什么大病。但是往医院跑的也越来越勤。还随时在担心过两年会被开除失业。有时候感觉大妈说的不错,还真像个来要饭的。
三万的工资,听起来算是高收入吧?但这就是所谓高收入者之一的真实生活
肯定会有人说为什么要住这么贵的房子,便宜的不能住吗?曾经我也觉得一万多工资很高,工作之余会很轻松。毕业刚来北京的时候连1000多块的十平小房间都没钱住,跟同学一起蹭上下铺的地下室。后来随着收入的增加,从上下铺-合租-独住一步步过来,在蓝星第二强国,并不觉得身为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方便的居住空间是个过分的需求。如果觉得是,那吃饭也可以只吃馒头喝粥就行,根本没必要吃菜吃肉。如果还觉得是,或者说爱呆呆不呆滚,那我只能觉得,是你的问题,或者社会的问题。
当然,还真有朋友特别能省,一千吃饭一千租房,一个月到手两万存一万五,一年存二十万回家买房。这种人我佩服。但我不行,换我我会疯。
同时,我也知道有太多比我努力,所获所得却不如我的人了。
同等学历背景、每天工作量相当的大国工酱,和兢兢业业工作一二十年,老实有能力的大部分人,只拿着几千块的工资。理应得到更多。
因为出身或天赋原因没读多少书,只能做着基础性服务工作,或跑跑滴滴送送外卖。虽然收入也不算很差,但看不到未来。
所以虽然每个月缴纳6000多块的社保和个税虽然真的肉疼,但只要是用在需要的人身上,我是心甘情愿,并且不介意再多交点的。
我介意的只是,这笔钱最后都去了哪里,花给了谁
更介意的是,那些收入是我十倍百倍千倍的人,有没有也把甚至更多的比例收入拿出来,分配给需要的人身上。
至少我知道,我辛苦工作得到的唯一一份收入,将近40%收入上缴给了国家。而那些收入几百上千万的人,理应付出更多,实际却只会远比这个比例少。
至少我知道,房东们每套房每月成千上万流进来的租金,是一分钱都不用往外拿的,全进了自己的口袋
至于那些五套十套的房子都是怎么来的,咱不问,问了也没用
我们经济高速增长几十年,保二争一,未来可期。但是增长来的东西都去了哪里,咱也不敢问。
感到欣慰的是,就最近几个月的动静来看,好日子好像正在来了.jpg
说点悲观的,这个精神是好的,蛋糕做不大了,开始考虑再分配问题了。但最终落实后的结果很可能会是拿中产者的给低收入者。
这其实算是世界性难题,很难对高收入者征税。毕竟高收入者收入来源多,避税手段也多,实在不行还能移民。普通中产收入来源单一,基本就是工资,容易被收税。
年入12万是高收入目前被证实是谣言,感谢指出问题的朋友。
不能光看收入,还是资产的问题更大,资产利得税一定要有。
过高收入其实是个太微妙的话题;总理说有6亿人收入不足1000,这可是接近一半的人口,那月收入1万算不算过高收入?好,十倍不算。那2万算不算呢?3万呢?4万呢?这些收入还算不上太稀奇的,在某些行业里还算比较普通的。
如果我们认可有近半人的月收入不足1000,那么1万是绝对的高薪,就更不用提更向上的薪水了。
如果我们要针对月收入1万以上进行调整,可能现在知乎上的人大多是不能接受的;这个薪水在大城市里基本上也就是勉强生存罢了。即使更高的,达到1000收入的30-40倍的月薪,可能也算不上多宽裕。
所以说中国的情况多么复杂,中国的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地区差异上,不同地区间,无论收入还是资产价格都有着巨大的差别。而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资产税的缺乏,都导致了资本向局部地区聚集,造成了产业和金融的局部强势,最终催生了这种状况。这种情况下怎么调节过高收入?
马来西亚任何自上而下的改鸽,都是劫中济贫。
马来西亚人收入再高,也是打工人,真正增值的是股权和地产。
个税起征点够买一平米的商品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