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社会公平来说:
收入没有资产重要,10套房的食利阶级,能报税的收入是0。
月薪没有时薪重要,996的40万年薪,时薪等于955的20万。
其实普通人厌恶的不是高收入,而是特权
特权分很多种,大体上有:
1.资产特权
有钱人利用手中的资产优势,以及对金融体系的理解,无形中收割普通群众的财富。把金子转移给自己,把泡沫留给别人。并利用手中的财富构建利益网,不断强化和巩固自身利益。阻断他人阶级上升通道。
2.公权力私用
十八线小城市某教育局局长,普通人办身份证要一个月,他当场就能办下来。亲戚朋友的子女分数不够要上重点高中,他可以收钱安排插班生。再利用这种权利,去和其他公共系统的人交换利益,互相包庇。拆迁时,他能第一时间摸透游戏规则,找到相关角色保证自己分到最多的房。
这群人可以利用手中的公权利,借巧立名目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并且他们也有自己的利益网络,来挤压其他人阶级上升的通道。
3.信息特权
管理学认为,想要做出最佳决策,必须了解最多的信息。而特权阶级往往有自己获取信息的特殊渠道。
政策改革一年以前,他们就能早早捕捉到风声,提前把资产转移到安全的领域。亦或者说,对普通人有利的政策,他们也能提前知道。然后在游戏规则里实现利益最大化。
他们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赚得盆满钵满,再借助先发优势,去阻断普通人的上升。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些特权面前,收入算得上什么?十八线小城市的县长,明面上月收入只有8000,却能在当地只手遮天,呼风唤雨。
一线城市的社畜码农,月收入5万,可他除了收入啥也没有。还背着高额的房租,随时面临事业的风险,还有因病致贫的可能性。
所以,重点不该是打击高收入人群。而是打击特权。
其实,是分蛋糕的问题,在分蛋糕问题上,我从不建议大家从道德出发。而建议大家从利益出发:
摆在工农阶级面前的选择有两条:
1.联合中产阶级打倒资本家,和中产阶级一起瓜分资本家财富
2.打倒中产阶级,瓜分中产阶级财富
而由于90%的财富被掌握在1%的人手里,从数量上看,哪怕和中产阶级一起分胜利果实,也能分到一大份。
但如果去打倒中产阶级,中产阶级跌落,工农阶级也只能得到一小份。
在博弈矩阵里,明显联合中产打倒资本才是收益最大的选择。
搞清楚我们真正的朋友是谁,敌人是谁,这很重要。
2016年度十大谣言
年收入12万以上是高收入群体
评论区有说统计局发过「一万属于高收入人群」来打脸的,不妨再来看篇辟谣文。
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在解读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数据中,提到了“中等收入群体”的名词,引起了一些媒体的关注。
实际上,这次调查中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中间收入组”的概念。它与一般意义上的中等收入群体划分标准不是一回事,也没有关系。
所以这话题下拿着两条被误解的信息来论证2021年的会议有什么意义呢?
不知道的还以为确定年入12万就要征收重税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不该担心,而是一个月攒不了几个钱,房车买不起,娃也养不起的人没必要在这恐慌铁拳会不会砸向自己,真正过高收入的人信息源也远比我们要灵敏全面。
况且自七普破防后,各种政策应接不暇,缓冲的时间都没有,谁又能准确预测明天的走向呢?
在此之前,只能是谨慎做好每一步选择。
想卷就卷,想躺就躺,想Run就Run。
最后送上钱理群先生的一段话。
故事往有趣的方向发展了,有人劝我买比特币(你怎么知道我没买),有人劝我买东边的房子…太辣眼睛了……评论区关掉
但是流量不能浪费,欢迎大家阅读我的小说《暗树》,在我个人主页,非常有意思的悬疑类小说呢!
最后跟大部分人道个歉,我揣着现金没有买房真的是对不起各位呢,更无耻的是,我还买了块儿已经涨价百分之80的5711,还被消费主义洗脑,换了辆740。
没有活成大家想看到的样子,sorry。
———
坐标北京,这月续租,房租平均涨了百分之20左右。
为了能不让房东再坐地加价,我接受了房东的检阅。
说真的,我上大学的时候,宿管查房我都没这么上心;我军训的时候,教官考核我都没这么害怕。
我专门早下了会儿班,在家等待大哥大姐到访。
进门递上两瓶冰好的马来西亚椰汁。
大哥在家里转了一圈,指出了墙砖和墙面的一些问题,大姐一直在考察我的工作。
大姐:“小伙子哪儿工作?”
我:“xx。”
大姐:“不错,家里还算干净,但是东西也太多了。”
我:“嗯,我回头再好好归置归置。”
大哥:“可以了,男孩子住成这样不错了。不过你这个跟我那个两居里那两个女生比确实差点儿,那地板那叫一个亮。”
大姐:“嗯,不过比那个三居那一家人强多了,要我说,有孩子有宠物的都难搞卫生,对了,小伙子,你不养宠物吧。”
我:“我之前养过,但是我过敏,就没养了。”
大姐(弹跳起来):“什么?这屋你之前养过?”
我:“上一家,上一家,这里我没养过,不信沙发什么的,一根毛都没有啊!”
大姐:“好,以后注意,我们走了。”
我目送大哥大姐离去,把新一年的订金转给了他们,6000多一月,一居室,还行,物业那边我还要再掏一个月中介费。
当然,我还要再交一万多的车位费,也是租的,租一年,一个月 950。
算上物业费乱七八糟的,每个月为北京土著们贡献八九千。
挺好。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不买房。
这个很好回答。
按我的收入,妥妥是要被打击的高收入人群。
既然被打击,请问:我是当一个每个月背3万贷款的房奴,还是当一个可进可退每个月交八千房租的租客?
我还是选后者吧。
到时候就算有人气不过,把我房子点了,那也是房东的房子。
到时候,实在不行,我就跑。
如果我欠银行大几百万,到时候我想跑都跑不了。
我虽然是个80尾巴,但是在这点我要和广大受难的90后站在一起。
我回报不了社会,只能回报房东。
毕竟房东也是社会的一部分。
至于房东回报不回报社会。
那是社会要考虑的问题。
我老老实实交税,不偷不漏,我可以了。
生三胎?不可能,一胎对我来说都不可能。
我忙着赚钱报效社会和房东呢。
等我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就往海里一跳,用身体里这些有机质再为国家渔业做点儿贡献。
这可能才是真正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吧。
看评论区那么多人好奇我,认为我说的有问题的,我就捡重要的说明一下情况:
1,我按照标准,妥妥是高收入群体,百万+的那种,就是被定点爆破的对象;
2,我租的房子是70平的一居,海淀北清路附近,开车距离软件园25分钟车程,这里这样的一居室都是 6k 以上,开间(大牛坊回迁房朋友住的)价格是一个月4800还是续租友情价,这里附近开间普遍5k。当然,这里都快到六环了,至于软件园边上,这样的一居(或者同面积两居)至少 7k 起,各位不信的话可以自己查。
3,我有车,是宝马 740li xdrive,落地100万+,我也喜欢表:5711、黑水鬼、熊猫迪、葡计、积家月相大师我都有,加起来也是100多万——但这每一个都是靠自己劳动所得而已。我说这些并不是想证明我多有钱,而是想说,这些东西即便加在一起,也和一套房比起来差得很远。
4,我热爱工作,我也热爱祖国。但是你让我把自己的存款在现在这个时候掏出来买一套房子,800万90平那种,抱歉,我虽然可以做到,但是我无法想象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也特别想问问一问这么做的人的自信在哪里——难道所在的行业能安安稳稳让你继续年薪百万个30年?
说实话,我偶尔会去看看房子,甚至还有昌平北边那些小联排和类独栋,挤挤裤腰带咱不是上不去,但是上去又能怎样?
我在现在这个社会中,我看到的明明白白的只有三个字——不确定。
一,我没办法确定我能持续高收入!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事情,就像30年前的人无法想象现在的情景一样,我也无法想象30年后的我,更何况——身体健康是一个无法预测的事情。
二,我没办法确定我所在的行业能持续保障员工高收入!说实话,我们这个群体现在非常招人恨,但是我们没办法自我开脱,就像评论区里说的那样,我们没办法告诉那些挣得很少的人,告诉他们我们的共同敌人究竟是谁,说了人家也不信。我们这些人大概率的命运是会被清算的,而且现在清算的苗头已经慢慢显现出来了。
三,躺平说的不仅仅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躺平说的还有我们这些所谓的“高收入”人群。我觉得背3万+的贷款绝对不是一种躺平的方式,我认为正确的躺平方式是存储现金,迎接不确定性,真正做到可进可退。我作为中国人,能为祖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不像那些逃跑主义者一样,动不动就要人肉翻墙万事大吉,我能做的就是继续劳动,不断劳动,在一线城市可以劳动,在18线城市也可以WFH。
不确定,这三个字,现在切切实实从金融传递到了民生。
一段时间前,我看着摇摇欲坠的中概股,想着自己的财产缩水,我很难受。
现在,我看到的是,几乎就是一瞬间,我们这些只是挣得比较多的人变成了千夫所指的对象,有文章说“码农不要自我感觉太良好”,有文章说“互联网行业是毒瘤”,还有文章说“要均富,要散财,要拉动”……
我怕了。
怕的人的反应应该是什么?
我给大家分享个生理现象。
你们上台演讲或者表演的时候是不是总是想要上厕所。
那是刻在基因里的反射机制,你需要卸下一切包袱,来迎接挑战,包括你肚子里的屎尿。
我现在就是这样,我卸不下包袱,我至少不给自己增加包袱。
我不能花钱+背债,买一个未来没办法变现的巨型金圆券——房子。
我的未来是我自己的。
不是银行的。
不是资本家的。
更不是想要弄死我们的人的。
过我自己想过的生活,而不是别人教给我的应该过的生活——这里包括生孩子,包括买房子等等……
抬头仰望星空,想一想自己一生何其短暂。
纵使不能星辰大海,但也不可深陷泥淖。
PS:
上述我的状态是基于我现在的感受的,没办法,人能感受到和把握住的只有现在。倘若明天(虽然不可能),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真的像描述得那般,充满了团结、平等、自由、博爱。我会立刻扎根,立刻做一个“在特定阶段应该做特定事情”的人。
我希望我能成为那样的人,也希望这一天早点儿到来。
回答没通过审核,那我保守一点表达吧
最大的问题是过高收入怎么定义还没说明白,要是范冰冰郑爽是过高收入那我举双手赞成。
然而最有可能的结果是:寒窗苦读数十年载,卷过百万考生高考独木桥考上清华工科,努力学习名列前茅保送直博,最终学成出来进去华为过上了年收60万但要996背房贷娶不起老婆的生活,这样的一类人被定义为“过高收入”。而爽子冰冰子(不是姓王的那一个)强子不算过高收入,因为管不到他们,因为可以签阴阳合同可以一元工资。
最后的结果是IT农民工供养穷人和爽子们。实现共同富裕,皆大欢喜。
有朋友在评论纠结60万是不是高薪。诚然60万肯定是高薪,妥妥的高薪,但问题的本质不是多少钱,而是这个钱怎么来的。
这个60万是一个国内智商和努力都顶级的人才,靠自己多年的的知识积累,把青春奉献给学业之后,还要每天长时间劳动赚回来的,而不是坐着靠收租得来的。同时他创造的社会价值确实就值这么多甚至更多,这是妥妥的按劳分配,所以不该被割。真的该被遏制的是按资分配,懂了吗?
评论又好几个说六十万就该加税的,属实是不知道谁才是阶级敌人。中国的中产税本来就是全世界最高一档(同时福利比不上同等级税率国家)。人家拿得多就该被眼红了吗?人家努力学习或者在深夜攻克科研难关拿一点微薄的补贴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再加税?加到全世界第一没有第二就好了吗?加到努力考上清北的唯一意义就是方便出国移民就好了吗?
公平不是吃大锅饭。谁都赚一样多,会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博弈的角度来看,如果不管你干什么收入都差不多的话,最后的纳什均衡一定是所有人都躺平不干事,社会就停滞了。公平应该是按劳分配。
关评论了,看得气愤。
同等智商学历、同等真实经济待遇/生活待遇的高等教育人口,收入货币化比例最高、避税能力最差、“辛苦钱”色彩最强的职业,是哪个?
而“财产税”的情况比一般想象得要复杂。还真不单是“领导都有多套房”的问题。
有个概念叫“处长治国”。大领导把握大方向,但具体的政策设计或落地细则,则很大程度上受中层干部甚至更下级业务骨干的影响。一些文件或规划的起草,甚至直接丢给工作没几年的小年轻。
而能影响政策的“处长”们有一个特点,货币待遇不高,但有大量人身依附性的福利,包括地段很不错的福利分房。人家年薪也就十几万、二十几万,住着价值上千万的房子,你想搞“摊丁入亩”,打算让他们交多少税?
中国同一个城市的“房产”的产权形态,本身也非常复杂。比如同地段、同品质的公寓,有的是完整产权的商品房,有的是不完整产权的福利房。富人的别墅(商品房)是大house,农民的别墅(自建房)也是大house。不同的产权形态造成的可变现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但他们因房产而产生的生活享受和公共服务待遇是一样的。甚至,六个钱包的90方鸽子笼可以比隔壁农民的300方大house更“值钱”。
假设一个情景:小王是年薪50万的新生代农民工,小李是年薪15万的部委人民公仆。小王掏空六个钱包,花1000万买了个90方,月供2万;小李花100万买了单位“配售”的房子,在小王的房子隔壁小区,学区一样,面积比小王的大,建筑质量和物业维护也比小王的好,有机关事务管理局兜底,不用担心“高层小区沦为贫民窟”的可怕前景。就是产权不完整,可以留给子女,但不能卖。
那么,假设我们“按评估价收房产税”,小王和小李各自的房产该如何“估价”呢?小王的房子比小李资产属性更强、“变现”价值更高,但居住品质,显然是小李的更好。
可以说,不管按哪个标准进行评估和征税,都会制造巨大的社会矛盾。政策的风险程度,比起对新生代农民工征收个税,大得太多。
另外,这两年房地产的大趋势就是“房住不炒”,突出居住属性、消费属性,而大幅弱化其资产属性、金融属性。各类限价房、限售房、共有产权住房…… 房子还是那些房子,但产权和交易限制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用同一个标准去估值。(作为决策中枢的北京,各类房子的产权复杂度更是全国首屈一指)
相较之下,随着收入增长,原有薪资类税收的税基会越来越大。只要维持现状,就能“开源“。
大概率,很多新生代农民工期望的“个税起征点提高和税率下降”,希望是越来越渺茫了。
只敢匿名了。有幸接触过某一线城市某系统的领导们的资产申报,三观可以说是稀碎。领导们趁着时代的列车,房地产的红利,有很多资产,本来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那动不动就5套10套的房产,股票和基金里数了半天都不敢相信的0,子女名下的各种公司,实话说当时是五雷轰顶。做梦都不敢想天天在网上骂郑爽,领导们个个都是以爽来计算资产。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个社会为什么卷成这个样子。
目前来说什么房地产税,资本利得税这些都是可能会有也可能没有的,但是有一件事看起来组织上已经是决定了:
鼓励互联网码农和高级金融从业人员更多的回报社会!!!
之前大家一口一个师医公金码,然后看到:
三明医改、禁止补课假期托管、取消绩效……
现在看来党妈从谏如流,非常了解舆情。
一切不想当工匠的想法都要打击!
实现共同富裕!
建议配合下面这个问题一起阅读。。
当一个人的父母能够花得起几万元的机票钱。他应该不是普通家庭。
说明在真实的世界里,有钱的中国人都不愿意留在中国。他们只是想在中国赚钱,然后把钱带到美国花。
这件事情只不过揭示了一个事实。大部分人一旦有了钱,就认为自己不是人民了。这些高收入人群是不可能回报社会的。他们只会钱带到美国。
至于赴美留学好不好。其实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人家不是赴美留学。人家是选择赴美留学。而你。。。没得选。
印度过去几十年的调节方式是一以贯之的:损首陀罗补达利特。
达利特更穷,统战价值更高,补贴达利特大家都没有意见,包括首陀罗。但是首陀罗对每次都重点“调节”自己很有意见。吠舍在避税,刹帝利供养标准在提升,婆罗门在天上飞,为啥他们不多分担一点?
每当这种抱怨的声音响起,刹帝利就会从少年宫甩出几个飞盘@ 家丁训斥:早就说分配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看,又把达利特开除陀籍了 。刹帝利的责任是保护婆罗门,挑动达利特斗首陀罗是一种文明的治理方式,过去几十年屡试不爽。
但是事情在起变化。
一方面,随着印度式分配的发展,达利特数量在降低,纯达利特2020年已经清零了。这些达利特几乎全部转化为首陀罗,他们开始站在首陀罗一边思考。
另一方面,首陀罗也找到了提升自己统战价值的方法: 绝育。金字塔稳定的精髓就是底部阶层基数大,首陀罗要减少基数数量这不是在挖种姓主义的墙角嘛。太坏了,必须重拳出击。
怎么办呢?
经过海量刹帝利专家的精确计算,他们找到了新方法:分割首陀罗。换言之,就是分化出新的首陀罗VS达利特的制衡模型。还是老方法管用嘛。
于是一个新名词开始不断回响:中等首陀罗。
他们既不承认中等首陀罗属于婆罗门,刹帝利或者吠舍,又割裂了中首的首陀罗属性。宣布中首赚的太多了,应该被分配反哺低首。
遗憾的是这套船新玩法自我抄袭得过于明显,除了刹帝利外包的家丁们比较兴奋,陀界并没有表现出振奋,对上层种姓的仇视不减分增,伽利女神的信徒每天都在增加。
于是,一个新的声音在新德里响起:是不是要找几个吠舍也推上祭台?
是的,吠舍不是首陀罗,但终究也只是吠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