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记错的话这个问题不是才提出来的,应该很有一段时间了。
当时题主和我在牛哥的想法下面聊了挺长的,只是没想到现在这个问题又冒出来了。
我看这个问题被云大看到了,所以我寻思很快就有很多更专业的回答,我就不瞎分析温度变化或者应对办法这些,我只谈一谈我熟悉的问题。因为我看到题主陷入了一个思维困境到现在还没有脱离出来,这一点我觉得满遗憾的,不过上次我手上没什么资料,这次我就简单谈一下现在的生物物种有没有出现与温度相关的迁移情况。
在Jonathan Lenoir在2020年发表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的文章中,报道了极其明显的物种迁移情况。在他们的数据分析中,海洋物种更善于跟踪温度的变化,其向极地移动的速度是陆地物种的六倍。这说明海洋物种的适宜温度所处的纬度正在向两极移动,暗示了原有栖息地温度的异常。这项研究的数据集非常大,包含了30534次迁徙记录,涉及12,415个种,可谓是面面俱到了。
这是物种向两极的迁徙情况。其中,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生物类型:红色代表恒温动物;蓝色代表变温动物;棕绿色代表显花植物;绿色代表隐花植物。这种分类明显是为了确定温度对生物不同影响。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在这张图上,许多物种的提琴图的中心明显出现了偏移,且绝大多数是朝两极方向转移(朝图右侧偏移)。其中,海洋物种的偏移更为明显(右侧列在M下的黑点)。速度最快的迁徙物种北半球的昆虫,它们正以每年约18.54千米的速度向极地移动。
除了朝两极的移动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海拔。如果在物种朝高海拔地区移动的话,也可以说明温度的变化对物种的影响。在他们的研究中,不同物种也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迁移。迁移速度最快的是南半球的两栖动物,它们以每年12.39m的速度往高海拔地区移动。
综合两张图,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变温动物的迁移是最为突出的,他们基本上都出现了往两极方向的移动。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海洋生物的迁移明显比陆地生物的迁移更为明显——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人类活动有明显关系,在引入标准化人类足迹指数(standardized human footprint index ,HFI)后,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活动对陆地物种的影响更为明显。
(BT,基线温度;VIS:等温线移动速度)
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破碎,因此陆地物种的迁移更为困难,并且由于陆地结构的多样性,空气与水不同的导热水平,温度对陆地生物的影响应该更为微弱。海洋生物在温度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商业捕捞、海洋酸化)的胁迫下更容易遭遇严重的生存压力,从而产生更为明显的迁移。
因此,如果仅仅看着那些迁移能力弱的类群来分析物种、生态环境受温度影响的话,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已经有非常多的生物开始逃离原有的栖息地——而这里,温度是极其关键的因素,他们追逐着等温线,朝着纬度更高,海拔更高的地方迁徙。
所以,现在的黄河流域没有大象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因为如果大象敢冒着生理性的恐惧穿越城市、公路,冒着巨大风险越过各种自然阻碍回到黄河流域的话,那么只能说明一件事情——
可惜,不知道我们还来不来得及。
文献:
推荐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