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谈到的报告里的“即便控制升温”是要控制在“到 2030 年,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1]高 1.5 摄氏度”,那升温幅度已经不小了。回想起 2015 年巴黎协定吹牛说“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高出工业化前水平 2 摄氏度之内,并努力将气温上升控制在高出工业化前水平 1.5 摄氏度之内”(直到 2100 年,甚至更久)的情景,仿佛还是昨天。这下中美合拍[2]了。即使各国达成这个月 Cop26 上的新承诺,到 2100 年平均气温的上升幅度也将达到 2.4 摄氏度以上,并带来王道复古的海平面上升、干旱、洪水、风暴、热浪。
相关报告里的“气候灾害”有好多气候灾害没算上,只考虑了“暑热、城市水供压力、农业干旱,以及河海沿岸洪涝”。这个标准在某种意义上是很虚伪的,将发达国家的“有些民众的脚脖子被水淹了”和某些岛国“整个国土被大海淹没,国民全部沦为气候难民”、印度的“每年损失若干亿工时”都称作“难逃气候灾害”。
这个吹风方式还不如联合国自己吹的:
可以用大规模地球工程将气温打回去。视情况,这可能需要一国独走,不能期待“提供经费”之外的国际合作,经费也可能断断续续——不然全球变暖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
地球工程的事可以参照:
就平流层反射阳光之类效果不均匀的方案而言,印度处于需要自救的不利位置。
题目中的“我们”若是指每个普通人,个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改变幅度有限,效用难以期待。西方有一些环保人士寄希望于“不投票给不环保的政治家”之类极度虚无缥缈的东西——Cop26 的低效再次减少了他们的人数。人类的碳排放为零不会结束升温趋势,现有碳捕集措施的效费比太差,地球工程基本上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