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朝哪个皇帝最昏庸? 第1页

  

user avatar   kuang-guang-wei-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清朝最昏庸的皇帝非同治皇帝莫属,可惜他死得早,否则非严重拉低清朝皇帝的平均分不可。

同治幼年,政事由两太后管理,同治帝只是读书。朝廷对同治帝的读书十分重视,派礼部尚书祁寯藻、管理工部事务前大学士翁心存、工部尚书倭仁、翰林院编修李鸿均、编修李鸿藻教授汉文,礼部尚书倭拾珲部、左侍郎伊精阿臣、兵部尚书爱仁均教授满文。有这么多名宿教授,同治同学却学得很不理想。看看老师怎么说的吧。

同治四年十一月十一日开始,在咸丰朝获状元,同治朝担任詹事府右中允的翁同龢受命教皇帝读书。他写的《翁同龢日记》就说到了同治帝16岁时的读书情况。

正月初七:“晨读极散,因极陈(极陈,极力上言)光阴可惜,当求日进之方,上颔之而已,照常退。”

初九:“读甚散,敷衍而已。”

二十九日:“……午初来,满书极吃力,午正二始毕,讲折尤不着力,真无可如何也!”

二月初八:“课题‘重农贵粟’,诗题‘东风已绿瀛洲草’,得洲字。文思极涩,初稿几无一字可留,且虚字亦不顺,复逐字拆开讲过,仍凑泊而成数段,未毕退。午正再入,坐四刻而不成一字。遂作诗,诗亦不佳。如此光景,奈何奈何!”

16岁的皇帝读书就是这样。简直羞杀清朝之前诸帝,他实在很有当昏君的潜质啊

同治十二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二年九月,同治帝以方便太后颐养为名,实为自便,降旨兴修颐和园。修颐和园需银1000万两。因为镇压太平天国,各省款项支绌,当时西北左宗棠又正镇压回民起义,捐输和厘金全用在上面了,清政府的财力根本不允许再拿出这么多钱来修园。十月二日,御史沈淮上疏请求缓修,师傅李鸿藻与翰林院侍讲学士李文田也都上疏劝谏。同治不听。十三年正月十九日,正式开工。而越来越多的大臣反对同治这一做法。三月二十四日,奕訢、奕譞、景寿等共同上疏劝谏,仍不听。

七月十六日,开始忍耐并出了两万两报效银的恭亲王也上《敬陈先烈请皇上及时定志用济艰危折》,附议此折的还有10多名御前大臣与军机大臣。该折提出了一系列大政要事,要求停工。同治读了折子上几行字,便勃然大怒,说了好些低水平的话:“我停工何如?尔等尚有何哓舌?”奕訢又提出一些问题,同治帝大怒,说:“如此位让尔何如?”奕訢又提到同治“微行”一事。所谓“微行”是指他便装到宫外寻秦楼楚馆。同治帝开始矢口否认,待奕訢说出时间、地点和人证,才无话可说。

同治帝对奕訢怀恨在心,写了一道朱谕,革掉他一切职务。九月二日又改为只将他降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九月三日又下朱谕,革去惇王奕誴、醇王奕譞、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伯讷彦谟诂、额驸景寿、贝勒奕劻、军机大臣奕訢、文祥、宝鋆、沈桂芬、李鸿藻等10人的职务。慈禧太后尽管与奕訢有矛盾,但她还不想马上就把奕訢完全排斥掉。她立即叫同治帝取消这个上谕,说:“十年以来,无恭王何以有今日?皇上少未更事,昨谕著即撤销。”——一个十八岁的皇帝,也不算小了,但他在处理政事,处理大臣时却如此任性妄为,不管不顾,完全没有一点手腕,更没有政治智慧,把国家大事当成儿戏,如同完全不懂事的中二少年一般,非昏君而何!


user avatar   chi-ban-zan-san-l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光绪。

意图弑母,十恶不赦。


user avatar   li-xiang-63-68-9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user avatar   153456784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相关话题

  康熙朝吴三桂造反是否有机会成功? 
  王重阳到底有多厉害? 
  关羽的军事才能如何? 
  如何评价1952年大学院系调整? 
  《天工开物》这种科技著作不是促进社会发展吗,通古斯满清统治者为什么偏偏要毁掉他? 
  最近看唐史,想知道节度使,观察使,经略使的区别在哪里? 
  如何评价知乎上的“明黑”莱托?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否是个笑话?陈胜吴广是否担得起在课本上的英雄形象(从各方面来说)? 
  回溯历史? 
  秦灭六国,为什么秦君大多贤明,而六国国君大多昏庸? 

前一个讨论
都说关羽战术能力很强,战略能力不足,为什么关羽会在战术上被徐晃虐成渣?
下一个讨论
张温为什么在秦宓完美回答前几个问题后,还要强行问天有姓乎,给秦宓送助攻?





© 2025-05-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