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什么奇怪的。鸦片是从罂粟提取的,罂粟传入中国时间很早,至少唐代已经有了,有一名叫阿芙蓉,旧唐书称之为底也伽。宋代还有种植罂粟煮粥喝的风气。
宋《本草图经》:“甖子粟,旧不著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庭多莳以为饰。花有红、白二种,微腥气。其实作瓶子似髇(原注:音哮)箭头。中有米极细,种之甚难,圃人隔年粪地,九月布子;渉冬至春始生苗极繁茂矣。不尔种之多不岀,亦不茂。俟其缾焦黄则采之。”
苏辙就爱喝罂粟粥,喝大了就来了一句“饮之一杯,失笑欣然。我来颍川,如游庐山。”还有陆游,八成已经是瘾君子了。
但是所谓抽鸦片,是用烟枪吸食,明代没有发明出来,清末文人李圭《鸦片事略》认为:“明末苏门答腊人变生食为吸食,其法先取浆蒸熟,滤去渣滓复煮,和烟草叶为丸,置竹管就火吸食”。传入中国已经是清代了,据说是英国人送给清朝官员后才流行开。
鸦片大部分时间是作为一种药物使用,宋明宫廷某些春药、仙丹保不齐就用了鸦片。长期服用也会成瘾。
我甚至怀疑过明末著名的红丸案,泰昌帝服用的那枚红丸里用了鸦片,泰昌搞不好是鸦片服用过量给搞死的。鸦片含有吗啡,吗啡摄入过量会完成急性中毒。但是少量吗啡摄入却可以有镇痛的效果,早些年老人就说过农村有偷偷种大烟的,有头疼脑热就可以吃一点,特管事。泰昌帝初服红丸也挺有效的,第三天再吃就直接挂了,与服用鸦片的效果挺像。
以前写过比较详细的: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正版药厂公开到岸价了吗?没有。为什么?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