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明代的情况吧。
先说钦天监:世袭为主、考取为辅。
钦天监的功能主要是观测天文气象和制定历法,早在周代已有相关官职名为“太史”,历代皆有类似职位,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官僚机构,或可称之为科研机构。明初即设太史,首任太史令为刘基。建立明朝后在洪武元年改太史院为司天监和回回司天监。洪武三年改司天监为钦天监,洪武三十一年罢回回司天监,一并归入钦天监。
钦天监设有如下职位:
监正,正五品;
监副,正六品;
主簿,正八品;
官正,正六品,春、夏、中、秋、冬各一人;
五官灵台郎,正八品;
五官保章正,正八品;
五官挈壶正,从八品;
五官监侯,正九品;
五官司历,正九品;
五官司晨,从九品;
漏刻博士,从九品。
钦天监的工作和古代中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及农业生产息息相关。钦天监不仅掌管天文观测和历法修订,除此之外还掌管占卜、推步、司晨昏等事。日月星辰、风云气色,凡是异象均要报之以闻。上到皇家,下到黔首,每日该做什么,何日才是吉凶,都要听钦天监的推算。
钦天监凡四业:天文、漏刻、回回、历,均是专业度很高的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十分之高。因此,钦天监的公务员,以世袭居多。按照洪武六年颁定的祖制,凡是钦天监工作人员,子孙只能学习天文和算术,不得从事其他行业,如有不学者发海南充军。对于钦天监子弟,特设专门的教师讲授知识,学有所成者则可以遇缺进补;如资质较平,则可等父辈去世或满六十后递补进来。但是并不是说生在天文世家就有铁饭碗了,每一年末会对天文生子弟进行考试,考好者有赏,考不好者除了责罚以外,其授课教师也会受到惩罚。
除了世袭以外,钦天监也会接纳非世家出身的官员;当然,对这些官员的入官要求非常高,并不是通过科举进入这个机构的。元代起,地方设置了官方的教育机构教授天文及数学知识,被称为“阴阳学”,在县、州、府分别设阴阳学训术、阴阳学典术、阴阳学正术,教授天文及数学知识,其毕业生称“阴阳人”。阴阳人可由地方州县保举至中央,由吏部交礼部进行专门的考试选拔。考中者则可进钦天监工作,考不中者则发回原籍为民,保举官员也一并处罚。而一旦进入钦天监,也就意味着后人也只能在钦天监工作了。
除了钦天监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机构以外,题主提到的河道、漕运、粮仓,在明代分属工部和户部管辖,而工部和户部均属于普通的官僚机构,主要从行政层面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并不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
漕运,属户部管辖,由侍郎总督粮储。自永乐定都北京,国需军需皆仰赖东南,故有漕运一事,也是帝国命脉。地方漕运拨粮及运送属各省布政司、按察司之事,运粮多由军运。粮仓和漕运相关,也属户部总管,地方由布政司管理,京粮由内府光禄寺管辖。粮食的事在古代大部分就是记账算数,收多少、支多少,层层上(tan)报(wu),户部核定数之后再下发漕运数额。
河道,属工部总管拨款,由地方自行整理修缮。一般来讲,是地方行政官员想到我要修河道或桥梁,有钱就修,没钱问中央要,中央给了钱以后,先自己贪污一部分(划掉)然后交给专门干工程的施工队去做。
户部和工部,包括地方行政均是科举生员,没有经过特定知识的培训,有关经济、工程的知识,应该是在学中做、做中学的吧。另外,至明代为止,已有大量科学、工程类书籍可供参考,也有大量前人文集可供学习,一个科举生员在考试之前已经有了相当量级的知识储备,到了特定的岗位上,也自然会有典籍可供参考。
古人的博学程度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因为毕竟当时的科学技术还不发达,学到“全部的”知识所需要的精力和时间也远比现在要少得多。例如晚明时著名的儒学家、西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学家、农学家、军事学家,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天主教教友和护教士,曾任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和内阁次辅的徐光启就是刷成就一把好手,在各个领域均留下了传世著作,这在今天的我们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姑妄一答,抛砖引玉~
要想搞笑,低俗是最快速的手段。
日本的志村健在三俗的路上走了快40多年了,
现在依然还是依靠这个维持人气的。
可是,一直依靠低俗笑料
迟早会遇到玻璃天花板的。
日本有个叫 快乐亭黑的混血,是说单口相声的,
说的全部都是下三滥的笑料,不是一点,而是全部。
结果就是没人敢找他上电视,广播,或者剧场演出。
翻过来说,保持一点三俗笑料不用,纯靠幽默和擦边球的相声演员,
依然不多。
而且要一直维持这种作品的风格是极其困难的。
侯老,马老就是典范。
(马老后期说的很多小段,其实就是外国笑话,当然是自己加工过的)
反过来说
七口人这个死杠死口 的内容
说了有一百年了吧?
不用解说大家不还是听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