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没改啊?
别说鸦片战争,整个大清就没停过改革。
大清要是一个人,他死的时候,身上的寿衣就没一块是完整,全是补丁。
大的有摊丁入亩、一体纳粮、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有末尾的改君主立宪制。
最后那步,虽然是没走到位,但也基本上就裤裆布都拉出来补,就差没自己剪辫子了。
大型改革,清末就占了三。
能做的都做了。
而且别说大清子民不爱国,人家够意思了。
当年鸦片战争失败了,官员地主全跑了。
广州三元里的老百姓拿着锄头和鱼叉,冲过去和洋鬼子干。
你没注意到,明明洋鬼子上岸的是广东。
为什么广州的租界比上海还少?
当时广东老百姓很勇的!真的就是拿着菜刀对抗洋枪洋炮,半大的孩子拿不动锄头就拿石头砸,用血肉之躯保护广州城保护一年左右,硬是把英国海贼整出腐国宅男——躲在碉堡出不来。
要不是清政府投降,官员过来劝,广东说不定真的会多一道菜:鬼佬煲。
总有人拿几个画面说当时老百姓多么麻木不仁,事实上,恰恰相反。洋人入侵面对的当时老百姓的抵抗是比我们知道要激烈很多的,以至于后来那些列强还会想办法替清政府续命。
要真是像那些公众号说的,洋人来了,老百姓都是带路党,他们还留着清政府干嘛?呼唤神龙吗?
事实上,真正在出卖国家利益的就是那些地主官员,破坏人民保护国家的带路党也是那些财主老爷们。
大家想想,中国真的被入侵的话,你指望马化腾马云会留下来和我们一起反抗吗?太平的时候,人家都想把我们数据打包和美帝换钱了,好吗?
谁把脚下的地看得比命重?当然是除了土地一无所有的老百姓啊!那些人脚下的土地除了在中国,还在纽约、巴黎、罗马还有巴厘岛。
老百姓对侵略的抵抗不是广州一城如此,潮州、汕头等等广东城市都是如此:
官员跑了,老百姓拿着锄头干,洋鬼子被围,清政府投降,官员回来劝,老百姓相信他们,放过洋鬼子,然后洋鬼子继续侵略。
也就是老百姓死命保护的这点家园,一回头就让地方官给卖了。
当时的老百姓真的给搞的一脸懵逼:
我的家呢?我刚刚守住的那么大的家呢?
如此循环,直到后来官府直接禁止老百姓反抗了,省得惹麻烦。
为什么到了清末,老百姓都麻木了?
你跺你也麻!
老这么被骗,傻子也躺平啦。
累了,毁灭吧,赶紧的。
知道为啥大清越改越见鬼吗?
很简单啊!
因为路线错误!
那不是走得越急死得越快吗?
曾国藩就是典型代表。
曾国藩,清末第一忠臣,把他的心挖出来,上面都刻着大清万岁。
但在曾剃头眼里,他最大敌人不是外国人,甚至不是太平天国,而是蠢蠢欲动的刁民。
没错,按曾剃头的标准,别的不说,在知乎上的各位,没事还爱哔哔的,都是刁民中的刁民,敌人中的敌人。至于教员之类,那就是刁民之霸,剃头是不够的,应该全家光光。
蒋光头说他最爱曾剃头,不是说假的,他真的是从发型到行为学得十足十。
组织人民反抗侵略者,万一组织起来了,枪口对的是自己,怎么办?
当时大清的问题是结构性的。
没错,地主是剥削着百姓。
可大清正是靠着地主对百姓的剥削才能维持下去。
因为生产力提不上去,所以只能压榨百姓。
可要把生产力提上去,就得提高百姓素质,提高百姓素质,就会让他们知道自己被剥削,枪口再次对准自己。
大清那群人精,心里算盘打烂了,都只能得出一个结果:
老百姓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因为他们无法忽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无论他们多么冠冕堂皇,他们就是剥削阶级啊!大清就是一个建立在剥削人民的基础上的政权。
环境越艰难,清政府和人民的矛盾只会更尖锐,更无法调和。
所以,不是大清子民背叛了大清,而是大清将人民视为了敌人。
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人民和大清已经是势不两立了。
题主别做梦了,肯真的尝试推翻或者改革大清的子民都是优等子民了。
更多的大清子民是这样的:既没有推翻大清的勇气,又没有改革大清的魄力,更没有建设大清的毅力,最后甚至连逃离大清的胆气都没有,不是自我代入八旗开国的赫赫荣光,就是幻想着箪食壶浆迎王师,然后在自我麻醉中日复一日。
甭管你是想建设、改革、推翻、逃离大清,四个选项,总得选一个吧?一个都不肯选的子民,也就只配当大清脚底下的逆来顺受的顺民。
而尤其悲哀的是,他们竟然认识不到这一点,还自以为权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利益调整问题,那么被调整一方会心甘情愿的被虎口夺食吗?!
满清改革成本最应该由谁出?!当然是满清政权最大的受益者:满清权贵。但这可能吗?!
而革命就比较简单了,什么是革命?!就是不承认前朝的合法性,打倒后剥夺其政治权力和财富。我党在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是什么:打土豪,分田地。打了土豪就有钱来支付革命的成本,分了田地就获得了坚定的支持者。
所以,当出现严重问题要通过改革、要通过变法加以解决时,需要成本、需要政治支持,而改良属于体制内调整利益,所以这二者不可兼得,即掌握政治权力者也都是既得利益者,恰恰需要调整的就是他们的利益。
那么我们的改革开放为什么嫩成功呢?!因为我们和工业革命一样,充分利用了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重新制作一块蛋糕,而且这个蛋糕由于必须得自己动手辛辛苦苦的赚辛苦钱,所以开始阶段既不美味也非常艰苦,所以既得利益集团不想冒这个风险、赚这个辛苦钱。这才给了新生力量发展的空间。
而当时的邓公这些最高决策者,都是枪林弹雨中厮杀出来的、都是起自草根为了理想而投身革命,所以才能始终坚持了全民利益这个总体利益高于某个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也就是说,改革就两条路:
即改革由于是利益的调整,所以最终一定得是坚持改革的一方掌握足够的政治权威来压制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弹,没有这个条件的,都不可能成功。
而即便如此,在改革方压制住老的既得利益集团后,还得能克服既得利益集团的拉拢,避免自己成为新的既得利益者,使得改革沦为政治斗争的玩物,典型的如王安石变法。
改了50年,能改革的方法都用了。
世界之前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和大清比折腾。
他是太能折腾了,
从一开始的,洋务运动以下到上,再到光绪帝宣统帝的以上到下。
从改工业到改教育,改体制。
就连兵制也改了三四回。从绿营八旗到团练再到新军。军服就改了三次。
50年呀,皇帝都换了三,大臣都换了两代。
谁能说这大清人民不爱大清。
实在是改无可改。爱无可爱
结果,摄政王载沣却依然还想改回去,这就让大家失望了。
如果老路还能走的通,何必要改革?
这时候的大清,就不是带领中国前进的舵手,而是一块彻底的绊脚石。中国要发展,不被欺负,你只有搬开他。
这是全体中国人在绝望中做后的手段。
————
我想起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后打进了汉城,91岁大清最后一任舰队司令,参加过甲午战争的萨镇冰得知此事,回想起57年前的甲午悲歌,当即作诗一首:
五十七载犹如梦,
举国沦亡缘汉城,
龙游浅水勿自弃,
终有扬眉吐气天。
这就是为什么大清子民最后抛弃大清的缘由,真的是爱无可爱了。
大清当初就是自己陷入了改革这个话柄才完蛋的。他干脆一口咬定自己更先进倒也不一定死。
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
你就去建设它
如果你觉得朝廷不好
你就去考科举去做官
如果你觉得百姓没素质
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百姓
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
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
而不是一昧的谩骂,抱怨,逃离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你所站立的地方
正是你的大清
你怎么样
大清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
大清便是什么
你若光明
大清便不黑暗
愿大清青年都摆脱冷气
只是向上走
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
能发声的发声
绝大多数大清子民出过最远的门就是县城,唯一接触过的意识形态就是评书、快板、地方戏里忠君爱国那一套。他们并不明白什么是改革?虽然活着受罪,又死不了,但还是爱大清的。义和团举得旗子就是扶清灭洋,先要扶清。
真心想推翻大清的主要就是孙文、黄兴这波公知了猴。但他们在舆论界斗不过“康有为华山论剑派”,大量心向大清的海外清人都捐款给康有为,都被他用来在美帝纸醉金迷了。因为康有为知道受众爱听什么,能听懂什么,他说光绪皇上给了他“衣带诏”。。。。嘿,你说这不就和戏本对上了吗?但凡中国人都听过三国戏,小孩儿都知道汉献帝衣带诏的故事,那当然要支持当代大儒康有为复安社稷了!
孙文一开始喊的是“自由民主中国”,除了留洋的公知学生,根本没几个人听得明白。后来孙文也想明白了,自己到底是在号召中国人,讲民主自由肯定不灵,得搞独裁,把同盟会变成了一个类黑社会恐怖组织,把党员分成首义党员、协助党员和普通党员,所有的党员必须立下誓约绝对效忠党魁,按血手印。后来创立中华革命党,入党誓词包括:“愿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气得黄兴和许多早期同盟会员和他分道扬镳,吸引了一帮认同“中国人是要管的”“民主之后杀你全家”的人。之后,事儿就越办越顺了。
至于革命口号,孙文也看出来了,靠“自由民主中国”是不灵的,还得是“驱除鞑虏、光复中华(反清复明)”那一套。这就是大清。
本来一些人还有信心:“这里能不能改善一下?”但被另一波人及时阻止:“讲这里不好,滚到你美爹那里去好了!”
当一个屎山代码无法再添加代码打补丁的时候,我们一般推荐彻底重写。
知道什么叫“关键少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