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福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具有怎样的意义?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shi-tao-42-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喜欢大航海时代的闽南人发来贺电。

庆贺我国终于有一处世界遗产可以向世界展现从中古时代以来闽南人包容和积极开拓的精神

另外如果去联合国世界遗产的网站上面下载这次的申遗文件,可以看到一些有意思的细节

这次申遗的理据之一,很有一种跟欧洲殖民史观分庭抗礼的意味。

首先在已有的世界遗产名单中,有19个港口遗址与10-14世纪的跨国体系有关,其中有14个分布在地中海世界,3个分布在阿拉伯半岛,2个分布在东非,而诺大的整个东印度和东亚世界竟然无一上榜,泉州作为这个时期远东地区首屈一指的重要港口,从这个角度进行突破可以说是一个极大的加分项



同时申遗文件里也愤懑不平地说,世遗的海洋港口遗产太过于重视大航海时代和后来的殖民时代,在89个遗产中竟有60个是属于大航海时代后开始繁荣的港口,而且多半都是欧洲殖民者到来后的产物,能够反映欧洲殖民扩张前由在地文化主导能够在贸易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港口遗产少之又少,泉州毫无疑问也是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

当然,在这个问题下面把焦点聚集在族群、朝代斗兽或者因为“宋元”字眼就让带明躺枪的言论我也是觉得比较莫名了,申遗文件最后还专门强调了一下15-17世纪泉州籍人士在南洋贸易中占有的重要地位,虽然因为各种政治和地理因素,泉州在明代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东南沿海重要的商港,其中明末因为郑氏家族以安海为中心的贸易垄断活动,这里也堪称是泉州在宋元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海贸巅峰,这里同样透着一股与西方殖民史观分庭抗礼的意味

纵观目前的世遗列表中,代表15-17世纪大航海时代的中国港口貌似只有澳门这个仍然带有浓厚西方殖民色彩的港口一例,希望泉州的申遗成功,也能带动越来越多含有更多中国本土色彩的海洋遗产申遗成功吧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泉州申遗是经历过波折的。

2016年,泉州以“古泉州(刺桐)史迹”的名义申遗,后来又提交过两次补充材料。但是在2018年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古泉州(刺桐)史迹”亮了“不予列入”的黄牌,要求泉州补充有关信息后重新提交申请并接受审议。

问题出在哪里?当时泉州申遗强调了三个要点: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13到14世纪世界第一大港口以及16个遗产点:

但是,当时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还不到位;泉州又想说自己的文化路线,又想说港口城市,又想说多元文化融合,但是都没说透;再加上各文化遗迹的真实历史年代,修复手段的合理性,郑和相关的文献与论证文化主题的历史时期不符,泉州提交的部分申遗点缺少有力的文献佐证等等,最后败下阵来。

2.相对这次申遗成功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要比“古泉州(刺桐)史迹”有条理得多,突出“文化路线”的重点,兼顾其他,主次分明;考古新发现的泉州市舶司遗址也为历史遗迹佐证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遗址和当时记载中的制度相契合,再加上其他的一些细节的调整,确保了本次申遗的成功。

在我来看,世界文化遗产要突出自己的世界性和独特性。“古泉州(刺桐)史迹”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格局都太小,拓展到“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既强调了民族性又强调了世界性,这才是契合“世界文化遗产”高度的理解。

3.其实回顾泉州申遗本身,是很好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典型案例。

泉州对自身文化遗产的重视,始于1998年以创造优秀旅游城市,当时泉州市政府为了保护文物拨款千万,保护是第一步,没有文物就没有故事的载体,故事再生动也不过是空中楼阁无法转换为生产力;

具备世界意识是1999年5月,泉州市邀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官员哈特来泉州考察,哈特建议泉州以海上丝绸之路”为叙事主轴,把现存各个文化遗迹串起来编成一个故事,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才有了后来注重对文物承载信息的研究和发掘,现在已经从海上丝绸之路拓展到“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理解更加透彻,故事更加生动,这说明故事离不开踏踏实实的学术研究和考古基础,当然我觉得在普及领域泉州做得依然不够。

4.在我的角度,因为是大航海时代文化的爱好者,有的时候我会思考,古代著名的港口城市,和一般意义上的大都会有什么文化上的不同?泉州会给我们一个最近、最中国的答案

它包括一系列的考古遗存,如市舶司、码头、航标塔、港市、祭祀设施、仓储设施、渠运设施、窑址、海防设施等等。以泉州港为例,这里有管理海洋贸易的市舶司,有作为航标塔的万寿塔与六胜塔,有作为贸易集散的泉州港码头(石湖码头、美山码头和文兴码头),还有适应海洋贸易的祭祀与宗教设施,如九日山祈风石刻、天后宫、清净寺、通淮关帝庙、开元寺、真武庙、灵山伊斯兰圣墓、草庵(摩尼教寺院)等遗址。——姜波.海港遗址与海上丝绸之路

这还不算航海手工业的遗址甚至一些军事遗址。这种模式不但由中国特色,在小伙伴们有机会国际旅游,踏上世界著名港口的时候,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进去,寻找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联系。


user avatar   ling-you-yang-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再说一个老泉州的事情,记得小时候学校寒暑假没人带我,就经常跟着我爸参加一些会议活动,走南闯北考古(实际也就在咱大泉州,当年泉州城很小,出城经常就是山田。),有时候哪里发现古墓也都跟着去,当年筹建发展南少林寺爸爸也参与了,在他们那个小团队的推波助澜下,90年代,泉州南少林的典故还一度登上了当时的香港明报,此后泉州南少林寺在国内及海外也小小的火了一把,后来金庸来泉州参观南少林寺还题词了。翻出当年的一张南少林寺奠基仪式的照片,里面有个小小的我,右边就是我爸。

——————

爸爸是做文物保护工作的,这其中有他十几年来的付出和努力。记得以前申遗工作回来总会告诉我泉州申遗快成功了,这次很有希望,但最后却因种种而失望落空。没想到这次申遗是真的成功了!虽然不是用之前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为名。但我还是激动得流泪了很久。




很遗憾爸爸16年就因病去世了,早该退休的年纪仍奔波在工作岗位直到他生病倒下。想象倘若他能看到泉州申遗成功,那得有多高兴多自豪啊,想你了爸爸,是每天都想。


user avatar   zhong-guo-xin-wen-wang-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人在现场,刚发新闻。

申遗成功!古城泉州“出圈”

25日,正在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好消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6处。这是本届大会中国唯一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

当宋代诗人李邴站在泉州港边,看到海上浩浩荡荡的各国商船满载货物进出港,不禁提笔写下“涨海声中万国商”——他的这首《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由是流传至今,让今人得以想象斯时盛况。作为中国最新的第56项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将不仅向中国人,更要向全世界讲述这一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故事。

从官方到民间:行之有效的制度规约

作为泉州申遗文本的团队的负责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傅晶认为,一套适用并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是世界海洋贸易中心港口运行与发展的关键保障。10-14世纪泉州海外贸易的长期繁荣,正得益于其特有的制度体系——以市舶司为代表的官方制度,和以海神崇拜为代表的民间规约。设置于1087年的泉州市舶司,是宋元国家政权在泉州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其设置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贸易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作为本次申遗新增的遗产点,2020年刚考古发掘出来的泉州市舶司遗址,也是中国目前所仅见的古海关遗址。

市舶司的运行,使得泉州与海外贸易市场形成了稳定的关系,中西方交流由经贸延伸到文化、社会、宗教方方面面。泉州港与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出口的大宗货物有丝绸绢缎、瓷器、茶叶、铜铁制品等;进口货物有各色香料、胡椒、宝石、珍珠、象牙、犀角等。而泉州港的繁盛最直接体现在源源不断的财政收入上,据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南宋绍兴末,泉州市舶司的岁收入每年大约在百万缗(一缗等于一千钱)上下,约占南宋全部财政收入的近五十分之一。

而修造于控扼晋江入海口的真武庙,一块明代“吞海”石碑彰显了古人行船势可吞海的宏大气概。这里也是泉州官员祭海的场所,为祈求商舶往返平安,宋时的郡守将真武庙作为望祭海神胜地,每年两次率军政要员到此举行祭海仪式,祈求真武大帝庇佑——端午前后的“回舶祭海”,秋冬的“遣舶祭海”皆当时国家常典。由是,真武庙见证了泉州港繁荣时期中国沿海独特的海神崇拜与海洋观。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在真武大帝佛座正面发现了一方“承信郞”石刻。文献记载宋代对招徕外国商人做出巨大经济贡献的人员,授予“承信郎”,足见政府对海外贸易的鼓励和支持。真武庙文物保护所负责人张章明介绍,因年代较久,这方石刻右边的四个字可看出前三个字:“承信郞”,最后一个字已风化得看不清了,左边四个字为“光觉奉舍”,经考证,“承信郎”是南宋武官的官阶,而“光觉”则是这个承信郞的名字,“奉舍”即捐建的意思。这方石刻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真武庙至少是南宋之前建造的。

九日山上,祈风仪式的祭拜对象是泉州地区第一代海神“通远王”。真武庙是体现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管理保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10-14世纪泉州官方祭祀海神的场所,供奉的是泉州地区的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天后宫供奉的是泉州地区第三代海神“妈祖”。这三处遗产点共同展现出古代泉州地区悠久的航海传统和海神信仰体系,并和市舶司遗址、德济门遗址共同体现了国家力量对海洋贸易的倡导和管控。

多元人群的“世界宗教博物馆”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皆是圣人。”800多年前,大儒朱熹的这幅楹联生动地描绘出了泉州各种宗教文化和谐共存的画面。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民间妈祖信仰,自是不必多说;摩尼教乃至印度教的遗存,都能在泉州有一席之地。因此泉州也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在今天的泉州,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开元寺、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天后宫、泉州文庙及学宫、老君岩造像等遗产点,都实证了当时各种宗教等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传播。

位于泉州城中心的开元寺是宋元时期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距今已有1300余年,它至今仍是福建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建筑组群。大殿为殿堂构造,九进九开间,供奉五方佛。殿内斗拱饰二十四尊妙音鸟式飞天乐伎,与建筑结构精巧结合。殿前月台的须弥座上饰有印度教狮身人面像石雕,殿后檐明间两柱亦为印度教石柱。据记载,这是明代重修开元寺时,从一座已坍塌的印度教寺庙移用至此的。寺内东西双塔均为五层八角石构楼阁式塔,历千年而巍然耸立。

从开元寺走出来,不远处就是泉州府文庙。这座当年泉州最高等级的教育机构,是泉州社会精英群体的象征,其大成殿重檐庑殿顶、黄琉璃瓦顶、龙纹柱身、殿内通饰彩绘等建筑做法,显示出非同寻常的建筑规格。文庙旁边则是泉州最早建立的伊斯兰教寺院清净寺,它与伊斯兰教圣墓共同见证了活跃在泉州的外国族群的文化、宗教和生活传统;而清净寺旁边则是香火鼎盛的关岳庙。“神明”密度之大,真可谓“转角”就能遇到。

位于城南的天后宫是祭祀海神妈祖的庙宇,也是世界范围妈祖信仰的重要传播中心,见证了妈祖信仰伴随海洋贸易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在闽南文化中有着无比尊崇的地位。

清源山的老君岩造像是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的巨型石雕像,它凿刻于宋代,系以一块天然巨石人工雕凿而成,其体量之大以至于常被戏称为“老子天下第一”;而距离泉州城15公里的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是世界现存唯一的摩尼光佛石像,庵中现存一方雕凿于1339年的该教创始人摩尼的石雕造像。至今,每到年节期间,泉州各寺庙场所都会有信众以香火祭拜,“半城烟火半城仙”中,是一派各美其美的乐融融景象。

从生产到运输:完备流畅的产-运-销体系

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介绍,德化窑是中国四大名瓷窑之一,而德化窑产的白瓷则是宋元时期泉州内陆地区外销瓷窑的杰出代表。他表示,在目前从“南海一号”(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打捞上来的文物中,大约有1/3都是德化窑产的白瓷。同时,西沙“华光礁一号”宋代沉船、菲律宾尼拉圣安娜遗址等一系列国内外考古发现都表明,德化窑瓷器是宋元泉州港海外贸易的重要外销品。

《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了当时德化烧制瓷器的盛况,“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制瓷之法,先在石矿取一种土,暴之风雨太阳下三四十年……先人积土,只有子侄可用。”郑炯鑫说,位于德化的尾林-内坂窑址、屈斗宫窑址,分别创烧于宋代和元代,经考古发掘后,发现有多处龙窑、作坊遗迹以及大量窑具和瓷器。正是受益于宋元泉州海洋贸易的繁荣,德化窑迅速崛起,无论是青白瓷、白瓷的生产技艺和造型装饰,还是先进的分室龙窑筑造技术,以及庞大的生产规模,都彰显出泉州作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强大的产业能力和输出能力。同样安溪青阳下草埔冶铁遗址位于泉州西北约70公里的戴云山区。其所在的青阳村曾是宋代官方设立的专职铁场之一,其冶铁业在11世纪极为兴盛,产品经晋江支流西溪运往泉州港口。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沈睿文介绍,经考古发现,下草埔遗址有冶铁遗址、古矿洞、古道等遗存。它是宋元时期泉州冶铁手工业的珍贵见证,显示出宋元泉州海洋贸易对泉州内陆腹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而无论北上福州内陆,还是南下海外贸易,从桥梁、码头到塔刹,泉州完备的运输网络都令人叹为观止。泉州文保中心主任研究馆员吴艺娟介绍,建于宋代的洛阳桥是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素有“海内第一桥”之誉。它是泉州北上福州乃至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并与安平桥、顺济桥遗址等共同连通了便捷的沿海交通干线,在泉州水陆复合运输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其建造使用了“筏形基础”“养蛎固基”“浮运架梁”等技术手段,为宋元时期泉州造桥浪潮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洛阳桥是官方主导、全民合力建造大型交通设施的典范。”

作为此次新增的遗产点,安平桥是泉州与国家广阔的南部沿海地区的陆运节点,体现出海洋贸易推动下泉州水陆转运系统的发展。顺济桥则是伴随海洋贸易发展而建设的出入古城商业区的主要通道,完善了泉州的水陆转运系统,见证了商业拓展对交通系统的促进。六胜塔和万寿塔,前者是商船由泉州湾主航道驶向内河港口的地标,后者是商船抵达泉州港的地标。双塔耸峙近千年,在悠远的时空中,见证了马可·波罗游记中的繁华,“刺桐港是世界最大港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在傅晶看来,承载着宋元泉州整体关键价值特征的22个系列遗产点,从海港、码头群到与之相伴的桥梁和驿道,从城区的多元社群宗教建筑和造像,到山区里陶瓷和冶铁生产基地,从行政管理机构遗址,到由城门、城墙、路网等构成的城市格局关键设施遗迹。千年前,它们完整地体现了宋元泉州高度整合的产-运-销一体化的海外贸易体系,以及支撑其运行的制度、社群、文化因素所构成的多元社会系统。

千年之后,泉州依然是一座活着的古城。南音依旧袅袅中,三步一庙,五步一堂,听着古早味的闽南话,行走在暗红色的古厝,斑驳的历史就写在檐角上、街巷里。

作者:应妮




  

相关话题

  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有哪些战略意义? 
  以前北京天津这种城市为什么晚上要关城门? 
  当代中国有哪些可以称得上重镇的城市? 
  对中国国土面积扩充和稳定最重要的几个时期和事件是哪些? 
  如何看待“有缝纫机和机器裁剪就不算汉服”? 
  明清松锦大战有什么历史意义?明军为什么会败?还有松锦大战中的明军在当时的明朝战斗力是什么水平? 
  历史上出现过哪些血腥残暴的政令法律,但却行之有效? 
  为什么说民族主义是现代产物? 
  中外历史上有哪些人可以被称得上“天降猛男”? 
  为什么清末太平天国起义没有出现群雄并起的局面?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明朝后期抗税运动?
下一个讨论
想了解拜占庭,想请教一下历史国内有没有什么翻译比较好的有关书目可以推荐的?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