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骂道,明粉和小粉红高度重合。没错,我们就是朴素的爱国者,伟大的皇汉!泛大中华民族主义者!无产阶级铁拳。
同样的,反华的,和反汉。反明的也高度重合。
我们敢说满清,她们却不敢说汉明。我们敢说美帝。他们却不敢说中民。
她们就喜欢拿某个英雄说事!然后证明你整个国家的落后性。
你不能反制,不然他就会说都一样。把蛋糕和狗屎说成都一样。简直就是狗屎。
而且套路都一样。
第一,人殉制度。
哈哈,人殉是汉明重新恢复的吗??蒙元被你吃了吗??平常元清是中国叫的当当响,碰到人殉,蒙元就消失了。去看看多少县志里记载,蒙元时期蒙古人死的时候,屠杀大批民众殉葬。就连鬼吹灯里都有这样的记载。你们不会忘了吧!
蒙元统治中国近百年。明朝当然会有野蛮习俗了!
而且有人还说,墓葬里有白骨,然后猜测殉葬,笑死了,你知道什么叫殉葬吗??殉葬有专门的礼仪,最重要的是,下葬的时候,已经死了。提前去地府迎接了。至于为什么有白骨。你猜,地宫的门是谁关上的??
而且,朱元璋至今五百年了,你对比的话,你对比同时代啊!!朱元璋作为君主的野蛮程度,比得上同时代的谁??别的了后来的殖民者?比得了碳烤女人的西欧??
第二,贱籍。并污蔑曰,种姓制度。并把贱籍和各种其他籍相提并论。
贱籍是贱籍。贱籍有多少人,占全国人口多少,怎么就形成一个阶层了!
而且我一点没觉得贱籍有什么错。如果辛亥革命时期也有这个制度,我们就没这么多事了!
再说军籍,匠籍等等制度。在当时也是一个创举。相当于旱涝保收的国企员工,待遇好福利好。而工匠往往不穿绝技。但是一家人的话,更有利于技术的传承!
在建国初期,军籍,匠籍那个不羡慕!后期发展崩坏那是没有办法的事!
东北国企当年也曾经下岗啊!
我们都做不到一眼千年,凭什么说古人?
再说朱元璋屠杀北方。
别的我不知道,我家是洪武年间从老槐树村迁到山东的。整个山东几乎都是这种。
那么以前在山东的呢??
肯定是被明军屠杀了!屠杀的对不对呢!我觉得太对了!
自北宋以来,山东被女真,蒙古屠杀,特别是蒙古的大屠杀!山东汉人万不存一!能活下来的。九成九都不是汉人!这些侵略者的后代不屠杀。留着拍千古一帝啊?
如果辛亥革命。。。。
评论一个君主,一个国家。要论其心,再评其行!
比如外网经常拿当年自然灾害来黑毛主席。可是我们知道。当年的政策错误,是为了死人而死人吗??本心是为了过好日子,走错了路而已!
如果你因为军籍而黑朱元璋,那和反华分子有什么区别!朱元璋至于迫害自己的军队??
还有人黑八股取士!
天啊,世界上还有比明朝八股更好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吗?
只有三四本教材,考上全评自己的见识和才华!
看看万历的状元试卷。怎么做皇帝??
这胸襟?这气魄?这是哪个封建朝代敢干的事。
再看试卷内容,言之有物,有凭有据。
这水平,比现在公务员申论的优秀作文强了不止几万条街!
更重要的是,明朝首相有一半来自寒门士子?
请问现在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有十分之一的农村学生吗?
有人说考的少禁锢思想。你以为是满清的科举啊??
你高考考的多,有什么用吗?
如果公务员考试考钢琴。我敢说所有农村孩子都得和公务员说拜拜!
八股取士一点也不禁锢别人的思想。
儒林外史里的科举才是!儒林外史,满清的科举游戏。名为科举,实则游戏。考出来的也没有实权。而满人才是统治者。
而明朝的读书人,有徐光启,大科学家!有徐霞客,大地理学家!有李时珍,药学家,有宋应星。科学家。有万户。
再说海禁。
海禁是一项军事措施。是对付倭寇的一项有效的措施,特别是海军薄弱的时候。
我们改革开放以前,是闭关锁国吗??无稽之谈!
明朝的贸易,吸收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白银。就是崇祯末年,还建立大历法,翻译了国外科学。
这和不要蒸汽机的玩意,是天壤之别!
闭关锁国简直就是笑话!
八旗太君表示,他们拿着海外某些组织的钱,不要命地改历史,就是为了回来继续做人上人啊。你们这些连啊哈都没资格做的汉民,怎么可以给汉族朝代正视听?
还在一点非常重要:你的屁股坐在哪里,你们究竟想干什么
有些事人说你护朱元璋。你看啊满清遗老遗少在文史圈搞复辟满清和文字狱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可以反对么?明朝有人拉着一堆宗室复辟么?
怎么说呢
在早期我个人觉得明太祖被用来影射蒋介石,比如吴晗就明显用明太祖来整活,又是说找私人日记来说明文字狱,又是锦衣卫来说明明朝特务政治,这不明显在影射蒋介石的中统、军统么?所以你说我怎么看,我倒是不怎么看,反而我觉得陈梧桐的《朱元璋传》更加客观,当然我也无意指责吴晗的历史修养水平,肯定比我高,但有些内容我持怀疑态度;
第二个就是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元中书省丞相),设置内阁六部直属皇帝,然后代清在明朝的基础上设了南书房、军机阁,就变成了君主极度独裁专制的时代,这么和西方对比,在西方形成了议会政治、内阁制、虚位君主制或者二元君主制,就和中国的政治体制形成了强烈对比,所以蛮多人在强调中国衰落根源的体制上就会找到明朝,因为明朝居然让皇帝直接执政,搞君主专制体制,而且重典治国,搞得民不聊生,因为持有清承明制的想法,所以清廷所产生的落后根源在于中国制度,而中国制度的集大成者在明朝,明朝在整科举制度之外的选拔制度,张大君权这是不可以接受的,这个在当时和现在是不可以被接收的,这个以吕思勉为典型,吕思勉在《中国通史》里面就有过评价:
明太祖起于草泽,而能铲除胡元,戡定群雄,其才不可谓不雄。他虽然起于草泽,亦颇能了解政治,所定的学校、科举、赋役之法,皆为清代所沿袭,行之凡600年。卫所之制,后来虽不能无弊,然推原其立法之始,亦确是一种很完整的制度,能不烦民力而造成多而且强的军队。所以明朝开国的规模,并不能算不弘远。只可惜他私心太重。废宰相,使朝无重臣,至后世,权遂入于阉宦之手。重任公侯伯的子孙,开军政腐败之端。他用刑本来严酷,又立锦衣卫,使司侦缉事务,至后世,东厂、西厂、内厂遂纷纷而起。东厂为成祖所设,西厂设于宪宗时,内厂设于武宗时,皆以内监领其事。这都不能不归咎于诒谋之不臧。其封建诸子于各地,则直接引起了靖难之变。
根据吕思勉自身的说法:
儒家希望恢复井田,法家希望制止大工商业的跋扈;把大事业收归官营;救济事业亦由国家办理,以制止富豪的重利盘剥;进步些了。然单讲平均地权,本不能解决社会的经济问题,兼讲节制资本,又苦于没有推行的机关。在政治上,因为民主政治废坠的久了,诸家虽都以民为重,却想不出一个使人民参与政治的办法,而只希望在上者用温情主义来抚恤人民,尊重舆沦,用督责手段,以制止臣下的虐民。在国与国之间,儒家则希望有一个明王出来,能够处理列国间的纷争,而监督其内政;法家因为兴起较后,渐抱统一的思想,然秦朝的统一和贵族的被裁抑,都只是事势的迁流,并不能实行法家的理想,所以要自此再进一步,就没有办法了。在伦理上,诸家所希望的,同是使下级服从上级,臣民该服从君主,儿子要服从父亲,妇女要服从男子,少年该服从老人。他们以为上级和下级的人,各安其分,各尽其职,则天下自然太平,而不知道上级的人受不到制裁,决不会安其分而尽其职。总而言之:小康之世,所以向乱世发展,是有其深刻的原因的。
深刻探讨中国政治制度,最终发现中国政治基因压根没有民主制度的根源,而一般民众观点大概是民主制度方能引导中国走向强盛,“民主是世界的趋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然在古初,必能影响行政,使当局者不能不从,又理有可信了。元始的制度,总是民主的。到后来,各方面的利害冲突既深;政治的性质亦益复杂;才变而由少数人专断。这是普遍的现象,无足怀疑的。有人说:中国自古就是专制,国人的政治能力,实在不及西人,固然抹杀史实。有人举此等民权遗迹以自豪,也是可以不必的。
所以在吕思勉这类人的眼里并不是特别喜欢中国帝制时代和上古三代,他们喜欢的是黄帝时代和三皇五帝的部落联盟时代,民主萌芽和中国民主基因的论述问题,现在教科书在某种程度上虽然有所改变但单体上继承了吕思勉的这套说法
即秦汉顺应时代,因为无论是封建还是郡县都顺应了当时得时代,但后续的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都是以专制君主的私心作祟进行封建,利用来防止异姓叛乱;
第三个是西方学者的讨论,在剑桥中国史的论述中认为明朝已经没有了隋唐时代的扩张和开放姿态,走向了海禁为代表的封闭时代且未积极对外扩张抵抗外族扩张领土,明朝是以政府坚强有力的时代著称,高度中央集权、充满自信、强大的政体来论述明太祖建立的明王朝,虽然充分对明朝社会的活跃进行肯定(包括移民扩张、南方诸省内附、人口稳步增长、社会繁荣、城市交通体系等等方那面),但对明朝的政府却持否定态度,认为明朝诸帝集权的失败以及政府不作为,不能够进行技术革新解决问题的遗憾,哈佛中国史也是同样,所以在西方的视角里,明朝是以社会繁荣而政府孱弱的时代,自然作为开国之君的明太祖并没有太多关注度,甚至哈佛中国史认为元明具有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传承性,在这个角度上来讲明朝是元清承前启后的时代,自然本身的聚焦程度就不深了;以黄仁宇的观点为典型:
所以黄仁宇提出了一个特别流行的史学概念,叫做“洪武型财政体系“,并认为明朝200多年的体系实际上是没有变化的,而黄仁宇也在这里明确提出了明朝秉持闭关锁国的态度,这也是吕思勉这一学派的观点,也是官方的态度,即:明朝的海禁是闭关锁国的开端。不过黄仁宇同时认为宋朝其实也非常落后,中国传统就是一个农业社会,商业经济是农业生产产生的剩余材料的彼此交换并不是全国全社会经济卷入的资本主义社会化,就此来探究中国落后的根源。
第四种观点是看了明史或者户部的奏报中结果并没有看到了全部材料并以此推断明朝的财政军事宗室等等问题的学者,诸如明朝财政税收600万(剑桥中国史的数据)、宗室俸禄200万人丁百万上下这样的各种风言风语各种传,明太祖不能避免会遭受一些无妄之灾
在以上四类评价明朝太祖是确实会比较复杂,一方面认为明太祖文致太平,武定祸乱,另外一方面又因为这些制度和衰落原因而追寻制度根源到明太祖,影响到评价;相比于明太祖,汉高祖、唐高祖、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元太祖、清太祖、清世祖等等开国君主就很少受到波及,理由在于,于其他君主不同的是明朝的绝大部分制度在明太祖一世已经修订创制完毕,包括宗室内廷外朝军事政治诸多方面的制度方面已经创建完毕,这在世界上都十分罕见的君主,所以在追寻制度的时候自然会承受一些和其他君主有差异的评价基调,比如在讨论明神宗时期宗室8万俸禄挤占财政的时候学者们会联想到明太祖定的俸禄制度(明太祖表示MMP,我又没说过子孙不能改革宗室制度),比如在讨论明朝财政紧张的时候就会联想到明太祖设皇册和鱼鳞册制度、还有各种内库甲乙丙丁库等由户部管辖,而卫所军粮则由五军都督府管理,其实明朝财政究竟是1800万还是1400万还是不确定的说到底明朝的财政税收是实物+白银的符合单位计量的,但是如果只统计太仓库发现了明朝只有600万两白银的话,自然就会看明朝财政是多少,卫所制度等等。
所以一般历史爱好者看了这些学者的言论是很容易受到影响的,自然明太祖的评价也会趋于负面,不过更多的还是浑水摸鱼,在早期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宣传胡人武德和汉人费拉,告诉大家汉人需要胡人输血输入武德才能兴盛,比如狼图腾,而更早的时候西方把自蒙古以来的中国当做黄祸进行宣传,很认真地在讲中国人是野蛮人,而最近的新清史更是认为清廷作为外族人才把中国糅合起来诸等说法被这群人修订继承,比如认为代清武德昌盛否则不可能打败明朝加上东北嫁妆论、蒙古新疆回归论等等一系列矮化明朝,或者借着反腐为民的东风,给代清洗白说清廷虐待士绅等等说法,全方位360度无死角论证明朝的弱小、狭小、腐败、无能、孱弱,然后凸显大清大元的强盛和广袤,那么明太祖自然会首当其冲,被当做靶子,比如安格玛、比如清贫道德君子、比如铅球还有冷吧的诸位历史发明家们,断章取义虚空造物进行对比,然后对比出明朝无比落后黑暗的时代来
这里举两三个例子吧:比如说明朝总兵在扬州屠杀的所以其实代清屠杀是很正常的事情,以巴图为例;
比如觉得皇太极是无产阶级革命家,而八旗勇士是人民解放军的
说游牧民族有法制精神的
我大清所有人都是奴隶就没有奴隶的
后金终于从渔猎部落进化成了国家了,这是史学的进步啊
那自然代清圣明,明朝衰微咯
只从军事角度,如何看清朝在全国驻防八旗兵? - 征虏大将军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9946604/answer/2306851291
杂感数篇(与太平天国有关) - 将仲子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3547643
回答这个问题的那个rizhuhou,很明显就是为了黑而黑
明朝历史没研究过,所以明朝的事情我不清楚,但这个人的回答,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举证内容混乱
当朝史官可能不会写很多帝王作恶,但如果野史和族谱也能拿来当佐证,只能证明写文章的人在暗度陈仓。《吕氏宗谱》这种东西都能被拿来当做史书来举例吗?
继续分析这个人举的“史实:
《李朝实录》,记录朝鲜的文献
《朝野异闻录》,异闻?
《皇明纪略》,含有坊间传闻
《纪事录》,又名《明兴野记》
以及一大堆各族族谱
我只能说真牛
其他的《日知录》《吴中故语》《明会典》《大明律》《神宗》倒是可信度高一点
第二,举证时间混乱
比如南村辍耕录,你用前朝的剑来斩本朝的官?元朝被明朝干了,陶宗仪作为一个元朝人,会对明朝有好感吗?南村作为研究元史的佐证还可以,研究明朝大可不必
《彤史拾遗》,清朝成文
《东华录》,清朝成文
《崇祯宫词》,清朝成文
《霜猿集》,清末民初成文
他们说这个人贬明扬清,我还不信,摆这么多清朝文献,来讲述明朝的事情,有点不合理吧?
第三,举证重点混乱
负面评价不能不要,但不能全要。一味着重描述不好的一面,比一味描述好的一面更让人恶心。那几爷子杀了不少人,该不该骂?该骂。没有贡献吗?也有,利弊谁多?就看你怎么看。连小学生都知道郑和。永乐大典,长城也不是没有作用。
有什么花招,尽管给我使出来
1、@rizhuhou 就这?我的问题你一个都没答上来啊好像,说着”清帝“的你,说我是人身攻击啊?戳到痛处了?
这就是你引以为傲的历史知识??原文都贴你脸上了,你说我没回答你
2、@回答问题 就又给我黑了
因为中国经历过一段时间,没错,就是被清宫剧霸屏的那段时间……
什么铁齿铜牙纪晓岚啊,康熙微服私访记啊,还珠格格啊,宫系列啊,李卫当官系列啊,康熙大帝,乾隆大帝啊,之类的,那个年代,电视上全是辫子尾,其他朝代的电视剧基本上挤不进去,知道原因吧?
清粉动不动就说康熙是千古一帝,满清十二帝,代代英明,明朝皇帝,一个个除了是猪就是狗。
有人说对朱元璋是负面评价,不好意思,十年前,二十年前,很多人甚至不承认明朝的存在,称呼明朝是个三无朝代!甚至这种言论在当时还很火!
所以有人说朱元璋被黑了,不好意思,明朝被黑的最严重的时候,连朝代都不配拥有姓名。
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一个明太祖在皇帝排行榜上保五争三,一个明成祖稳进前十,开创了洪武之治,永乐之治,仁宣之治三大盛世,郑和下西洋,将国力辐射到东南亚,明朝后期,海上暴打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是满清那个只知道蚊子狱的废物能比?
康熙非常喜欢科学,在康熙年代,就已经得到了上百本天文书记,钟表,望远镜,还有各种物理书籍,这个非常爱好科学的皇帝,得到了这些书以后,禁止外国人和汉人交流,禁止汉人接触外国人,翻译外国人书籍,导致汉人完全没有接触世界上先进科技的渠道,满清三百年,世界上剧烈变化的时刻,中国这个占据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居然和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次变革擦肩而过!
康熙还继承了蚊子狱,然后发扬光大,一直到了乾隆,满清出名的几个皇帝,各个都是玩蚊子狱的好手。
满清打压文化,某县在顺治时期有十二间私塾,到了乾隆年间,只剩下了一间,打压汉人文化传承,禁止汉人私自授学,禁止私办私塾,违者斩立决!
所有私塾都要经过满清的考核,教授的内容不合格违规,斩立决!
满清一代,读书人的占比达到了连几百年前宋朝都不如的地步!
还修建了一本四库全书,毁灭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书籍,几乎将华夏传承毁灭!
对女真,元朝,契丹进行大肆美化,对文化进行大肆修改!
满清三百年以后,世界上几千年来最强大的国家,变成最大的懦夫!
还有脸把这个锅丢在明朝身上!
现在的朱元璋,已经是广大网友的努力拉上来的,以前发明太祖的图就是那张鞋拔子脸,现在网友们在网上发明太祖的图,都已经是正常的那一张了。
以前的话语权掌握在一小撮人手里,所以那些人肆意的抹黑汉人,拔高某个民族,网上被清宫剧霸屏,那个年代的人,不客气的说,基本上都是清粉,而且对明朝抱有极大的厌恶。
后来因为互联网的发展,每个人都能够在网上发表言论,这才导致了明朝的风评渐渐变好,而满清的风评降低,到现在,网上的清宫剧已经一降再降了。
说朱元璋是负面评价,那是没有看过什么叫做负面评价
呵呵,世人无不怀念我大清的朝代已经过去了
满清时期,无限量压制汉人,满清跑马圈地,只要是个满人,当官轻而易举,满清的官位一大半都是满人的,重要职位都是满人占据,在全国各个地区修建满城控制汉人,满城这个东西,美国在伊拉克干过,二十几年就被推翻了,但是满清在各个地方的满城可是近三百年。
明朝时期,那些大臣敢指着皇帝的鼻子骂,在满清试试?
在明朝,作为一个普通汉人,至少还有凭着自己的能力出人头地。明朝可谓是普通百姓生活最好的一代,明太祖作为农民出生,知道底层百姓的艰辛和读书人的欺压,亲自颁布法律大明律,就是武林外传小六经常念叨的那个,责令每个普通百姓都背下来,能背诵大明律者,犯罪罪减一等。
因为古代的读书人,识字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普通百姓被权贵玩弄在手掌中间,因此明太祖就颁布了大明律,让普通百姓背诵,让他们不至于被读书人蒙骗欺负,这才是从普通人当上皇帝以后为普通百姓所做的事情(当然因为大明律太理想化了,明太祖死了以后,慢慢的就废除没有发挥作用了)。
明太祖发布了最严厉的贪官法,贪了几十两银子就剥皮填草,成为洪武朝的风景线,但是在现在某些人的宣传下,明太祖的打击贪官,变成了为自私?
明太祖为了不让普通人被蒙骗,下命令如果有人进京告御状,任何人不能阻拦,还要好吃好喝的招待。
有两个百姓进京告御状,路上被驿站的两个人刁难,明太祖知道了以后,把这两个人腰斩示众。
明太祖可能对不起一些人,但是他绝对没有对不起穷人,对不起普通百姓。
明初四大案,一些人说起明初四大案就是明太祖残暴,人云亦云,有没有了解过这四大案到底是什么东西?
明初的空印案。是每个省的各种部门每年都要到户部核对其所在衙门缴纳中央官府的钱粮、军需事宜。然后统筹规划。
通常来说,一个省需要交纳的钱粮,军需,需求在省内统计好了以后,盖上各地的官印,然后到户部结算。
但是因为路途遥远,一些人为了方便,加上路上有损耗,就先在白纸上盖上官印,然后到了户部看着填。
相当于给了一张空白支票,上面写多少自己看着办吧,反正那些官员都说自己良心大大的好。
这种情况从元朝就开始了,明太祖面临的情况是,当时全国各地都是这种情况,拿着空头支票到了户部再填写数据,这其中的猫腻有多大?
明太祖知道了这个事情以后十分暴怒,这种事情牵一发动全身,如果真要处理下去,就是全国都要处理,相当于与整个中国各地官员为敌。
如果是其他皇帝可能就忍了,但是这个皇帝是明太祖,是千古一帝,开局一个碗,明朝的开创者,什么事情没见过?
对那些空印案的官员,古代交通不便,有些地方进京一次可能要花费几个月,这种情况下,敢和全国的官员为敌,有几个人能做得到?
对可能牵一发动全身的状况,明太祖毫不迟疑,直接主使砍头,副使流放,人头滚滚,用一个空印案解决了这个问题。
明初的其他几案,更是将各种作恶的贵族一网打尽,为普通读书人得到了大量的晋级机会,也导致了明朝时期,大量普通的读书人进入了权力中枢。
不会有几个人觉得这些达官贵族有几个好人把?
我不说这四大案明太祖全是对的。
但是如果是一个明朝的普通百姓,明太祖办了一个大案子,就要拍掌叫好,办了两个案子,感激涕零,办了三个案子,跪下高呼圣明,办了四个案子,死心塌地。
不要把自己代入各种达官贵族中,你在现在是个普通人,那你在明朝也是。
明太祖天天扫黄打黑加到处抓贪官,你还不高兴?
TM的有几个皇帝能做到这一步的?
明太祖开创了洪武盛世,洪武盛世连着永乐盛世,永乐盛世后面连着仁宣之治,就这么一个开国盛世,就被很多人批评为一无是处?
在一些人眼里,四大案变成了残暴屠杀。
在某些人眼中,无论是明太祖做什么都是错的。
明太祖对于普通人的贯籍制度,很多人可能觉得明太祖不把普通人当人。
先说贯籍制度实行了几十年就差不多就要没了。
还记得我国初期的城乡制度不?
城市人占据了天时地利,当时最吸引人的,就是一张城市户口。实行了几十年,欧美等国家发展起来靠的是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到现在全世界还有许多美国法国英国的殖民地。
中国不一样,中国人掠夺自己。
所以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经常说的一句话,中国的崛起,从来没有入侵过任何国家。
这句话没毛病,毕竟几个亿的农民给你剪……
到现在,许多人呼吁要给农民提高待遇,毕竟农民苦了几十年了,前几十年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又到城市里发光发热,进入血汗工厂奉献自己。
还有满清初期,杀人杀的人头滚滚,各种跑马圈地,把汉人当成奴隶,使得各个地方的汉人纷纷逃跑,于是满清颁布了一个制度,每个地方都划分为一个区域,让汉人管理,只要这个地方的汉人敢逃跑。先砍当官的,从上砍到下,导致了各个地方的汉人就算是活不下去了,各地的汉人官员也要拼命镇压。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脑袋。
当年明朝灭亡的时候,崇祯在京城上吊自杀,写下:吾身体任由尔等毁坏,勿伤吾百姓一人。
满清覆灭了以后,溥仪不甘心,各种想要复国,也说出了一句千古名句:“我不管日本在东北杀了多少人,运走了多少煤和粮食,只要不让我当皇帝我就不甘心”,并且因为日本人的许诺,跑到被日本人占领的东北当傀儡皇帝建立了满洲国。
结果明朝被骂成了狗,清朝谁都说一句康乾盛世,千古一帝,十全老人。
明太祖的确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好,我觉得他应该学学满清,那些读书人什么都不行,就是嘴皮子利索,看到这些人别说话,直接砍就对了。
看满清多能砍,从上砍到下,从南砍到北,连续砍个一两百年,每个读书人都称呼为千古一帝。
明太祖就不行了,就砍了一代,还砍得不干净,导致那些贪官污吏的后台一个个什么都不行,笔杆子倒是挺厉害。
明武宗花了24万两银子修建了一个豹房,被称呼为“豹房皇帝”,想要出一趟江南硬是被那群正直忧国忧民的大臣拼死拦住不让去,乾隆花费金钱无数修建了圆明园,被称呼为“十全老人”,六下江南泡妞,后面一群拍彩虹屁的。
这就是砍得不彻底的后果啊!看满清砍了一百多年, 效果多好!
对于很多人来说,你让他们当奴隶,可以,毕竟没有思想,但是让他们当普通人,不行!
另外,明朝皇族崇祯时期也只有二十来万,一张嘴扩大到两百万,某些人可真行啊!
因为很多人想让人们看到朱元璋是一个残暴不仁、杀人如麻、鞋拔子脸的暴君。
这些人里有:
1,明朝的衮衮诸公、土豪士绅、乡愿奸臣、不法勋贵、世袭官员,他们想要一个不受监管的官场,想要一个对他们鱼肉百姓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皇帝。
最后他们成功的忽悠了崇祯弄死了阉党,换东林党上位,然后,大明就亡了。
2,在中原站稳脚跟后的满清皇族们发现,以前用——替大明收拾残局——的那一套笼络人心的方式不行了,必须得换一种方式泼涨水。
3,建国后遇到一个尴尬的问题,要反封建,反帝国主义,反殖民,反剥削,宣扬工农的正面形象,所以必须立典型,李自成、天平天国、义和团肯定正面宣传,帝王们肯定是反面素材,但离的最近的满清不能大肆的骂,溥仪没有被清算就是铁证,毕竟这样不利于民族团结,然后离的第二近的便是明朝,所以明朝就……慢慢的,中国落后于世界的锅间接的扣在明朝身上,而那个缔造大明的创始人,肯定就得大骂特骂。
4,满清贵族后人和当年世代受满清恩惠的家族后人,他们中的部分人掌控了部分舆论,或公知或影视或教科书等的方式或潜移默化或明码标价地宣传满清的好,然后大肆宣传明朝的坏,把朱元璋形容成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
其实在朱元璋身上的争议和痛骂一直以来都很迷幻:
骂来骂去最多的就是剥皮实草,说过来说过去就是洪武四大案,我耳朵都腻了。但这帮人没想明白一个问题,杀的这帮人与底层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胡惟庸该不该杀?这人结党营私,鱼肉百姓,颠覆国家,哪朝哪代不该杀?
郭桓案和空印案,该不该大肆清理监察漏洞的官场?哪个皇帝能放任下面这帮人这么干?
蓝玉案的确是上纲上线乱杀人了,这个没得洗。
整个四大案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朱元璋想清理官场,改变官制,保太子安全即位。
残暴不残暴,的确残暴,但你能说这些做法就完全错了吗?
而且这帮人取的数据简直就是添油加醋,煽风点火,什么杀了几十万官员都到处传,空印案最多杀了上千人,其余的多是革职,充军。
总是盯着人的污点猛戳,照他们这个说法,那帮能进前五的皇帝除了刘秀要么是暴君要么是昏君。
人家干的好事怎么没人提呢?
1,驱除胡虏,一统中华。这八个字你以为很容易?
历史上一统中华的帝皇有几个?
秦始皇,刘邦,刘秀,杨坚,李世民,还有老朱,没了。
别提赵匡胤,一统中华没他的份。
2,再造华夏。
你会说没有老朱,其他人也会驱除蒙古,复汉人江山。这完全是笑话。
你们仔细看看这帮人:刘福通,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
刘福通战略和政治眼光都不行。
陈友谅连李自成都不如。
什么?方国珍?你提他干嘛?他连五代时期南方割据政权的实力都没有。
对张士诚的吹嘘太多,基本就是为了黑朱元璋,什么消灭蒙古人最多的张士诚,朱元璋不过跟在后面捡现成的谣言都有人传。其实张士诚是这几人里面最首鼠两端最安于现状最无志向的人,除了在高邮城下坚守百万蒙古大军,结果蒙古内部出了问题撤退时打的那仗消灭了大股元军之外,张士诚就没怎么与元军交战,一会诏安一会儿反叛。在明朝北伐前,消灭元军最多的是刘福通,当年刘丞相派三路大军北伐,把元廷搅得天翻地覆,那才是让元廷自乱的导火索。
明玉珍就不说了,与刘备都差个李雄。
老朱是整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二的北伐成功的了。
而之前的祖狄,桓温,刘裕,陈庆之,还有南宋的一帮将领,都失败了。
3,重塑帝国。
很多人不知道,蒙古人治下的中国是个什么管理现状,户籍不清,皇权不下省,人民四等,华夷不清,各族混乱。
并且蒙古官员的懒简直超乎我的想象。
然后朱元璋花了31年,制定帝国所有制度和所有未来,最可怕的是,这套方式在他活着的时候,基本运转无误。
单说户籍的事,朱元璋所建立的户籍制度,先别说实用性和延续性,就准确性和难度,是历代所有开国皇帝里最高等级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张明朝户帖,我看了直呼好家伙,比现在的身份证都要详细。
4,其他的什么整肃吏治,轻徭薄赋,开垦荒田,修建水渠,严惩贪腐就不说了。
单说人口和田地,洪武二十一年,大明人口和田地超过在册的元朝顶峰时期。
5,《御制大诰》真正说明了他被黑的起源。
原来朱元璋不是和官员一伙的啊!他是和底层一伙的啊!
而底层基本不会写字,这就……
——————
朱元璋进中国皇帝前五丝毫没有问题,论功绩和成长难度,也能秒掉所有开国皇帝。当然,除了秦始皇。
备注:朱元璋是方正大脸,要不是说这帮文人的嘴厉害呢?真的能扭曲是非,黑人黑的这么没智商居然还有这么多人信?
朱元璋若是鞋拨子脸,在那个颜值比现在都重要的年代,郭子兴会把义女嫁给一个丑八怪?
明朝后来所有的皇帝都是方正大脸,朱元璋是鞋拔子脸,基因突变能这样?
对朱元璋有负面评价很正常,生活在共和国时代的人,对一个封建君主挑毛病,怎么挑怎么有。
但是每当遇到这种问题,我总会感觉哪里不对,因为太双标。
大家看看是不是很常见:
清朝有问题,清承明制,所以问题在明朝。
明朝有问题,明承元制,所以问题还在明朝。
朱元璋对自己的儿子们很好,给钱给封地,他们说这个人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家人鱼肉天下。
满清在全国到处驱逐汉人建立满城,满人吃铁杆庄稼,他们管这叫巩固统治,从龙之功凭什么不能享受。
朱元璋把江南一些曾经反对他的人打为贱籍,他们说朱元璋不人道,开历史倒车。
蒙元法律规定南人是四等人,汉人家里连菜刀都不能有;满清从科举到刑罚全部实行满汉分治,几十年闹出几百起文字狱,他们说这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可以理解。
朱元璋为了巩固统治杀了不少功臣,他们说老朱过河拆桥,丧心病狂。
满清四位贝勒逼死奴尔哈赤的大妃,洪承畴等一大票人入了贰臣传,范文程连自己老婆都保不住,多尔衮被挫骨扬灰,鳌拜被囚禁到死。他们津津乐道孝庄的风流韵事
我就是很奇怪,这个标准究竟是怎么定的。
第一,是历史上的政治问题。抗日战争时期日本自比满清入关,而重庆国民政府自比南明(事实上,南明最后也是退守西南)那李自成就是。。。。。总之,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这种对应关系也延续了下来,使得明朝的评价一直不高。
第二,弱化民族主义的需要,明朝夹在两个少数民族王朝之间。华夷之辨色彩比较强烈。不利于阶级理论,因此只能将其看做一个普通的正常的封建王朝,同样的满清也是同理,必须要弱化其民族压迫的性质,将其也看做一个普通的封建王朝。
第三,前清遗老遗少的抹黑。文化部门的满人真的是不成比例的多。而且相当多的满人都是北京土著。
有的人可能就是要黑朱元璋,比如知乎用户rizhuhou
废帝郁林王,讳昭业,字元尚,小字法身,文惠太子长子也。……及武帝即位,封为南郡王……文惠太子薨,立南郡王为皇太孙
武帝诸子
次子萧子良:隆昌元年,加殊礼
三子萧子卿:郁林即位,复为侍中、骠骑将军。
五子萧子敬:高宗除诸蕃王,遣中护军王玄邈、征九江,王广之袭杀子敬
七子萧子懋:郁林即位,即本号为大将军。
八子萧子隆:郁林立,进号征西将军。
九子萧子真:郁林立,进号安西将军。
十子萧子明:郁林初,进号平东将军。
十一子萧子罕:郁林即位,进号后将军。
十三子萧子伦:延兴元年,遣中书舍人茹法亮杀子伦
十四子萧子贞:建武二年,见诛。
十六子萧子岳:永泰元年,上疾甚,绝而复苏。于是诛子岳等。
十七子萧子文、十八子萧子峻、十九子萧子琳、二十一子萧子建、二十三子萧子夏:皆于永泰元年被杀
章宗宪天光运仁文义武神圣英孝皇帝……十一月,(金世宗)诏立为皇太孙
世宗诸子
完颜宗中:章宗即位,起复判西京留守,进封汉王
完颜永蹈:章宗即位,判彰德军节度使,进封卫王。
完颜永功:宣宗即位,免常参。
完颜永德:宣宗即位,改同判大睦亲府事。
完颜永成:章宗即位,起复
完颜永升:章宗即位,加恩宗室,徙封隋王
卫绍王讳永济,小字兴胜,更讳允济,章宗时避显宗讳,诏改“允”为“永”。世宗第七子
一个研究明史十几年的人居然能把庙号当谥号??????????????
朱元璋第三子跟朱元璋同一年死。
汉明帝让自己爹不要度洛阳那边的田,就已经打脸这些洗白刘秀不怕世族阶级的人了。汉唐时期的世族阶级这个大家伙最后还是靠黄巢等人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