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史.卷四》:“正德、万历、崇祯间,诸臣请续封(建文)帝后,及加庙谥,皆下部议,不果行。”
题主你真逗。
明朝的言官有不敢嘬的死吗。
法统永远可以随时找补,正德、万历、崇祯,这三位只是不愿意找那个事儿罢了。
而且南明的弘光给建文平过反了,上庙号是惠宗。
为什么是惠宗呢?
上一个得这庙号的,是退出中原的元顺帝。顺天应人的让国者。
瞧,法统找补回来了。当然啦,你们可以不拿南明当明朝。
如果是姬喵喵,他肯定会特别不厚道的吐槽题主:“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但是我厚道,我不吐槽题主。木哈哈。
建文帝在名义上一直是朱棣侄儿,是至亲。
朱棣叛乱也是打得清君策的旗号,从来就没有号称打到建文帝。
朱棣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统性,是绝不会批斗朱元璋钦定的建文帝的。
本来就没有定性为反,何须平反?
就是方孝孺,被杀也不是因为要求给建文帝平反,而是坚持认定朱棣篡位。
反对现存所有答案,和怕死不怕死完全无关:
永乐及以后朝代的臣子均不可能提出「为建文帝平反」的意见,在于法统上永乐并非得国于建文,而是得国于洪武,也就是说在法统上,根本不存在建文一朝。既然在当朝做官,就必须承认永乐得国的合法性,而否定建文的合法性;反之,承认建文的合法性,就必须视永乐及其后续为叛贼,如此又如何入朝做官呢?
如果要类比,林总是不恰当的,蒋公更是不恰当的(当朝完全承认49年前民国的合法性),应该说如同提案承认汪精卫政府的合法性,这在当朝无疑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