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第2页

           

user avatar   li-xiao-yu-42-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一下:

个人数据有相对重要和相对不那么重要的。

比如你玩网络游戏,你需要提供的就是你的身份证号码和姓名。单纯的这个数据几乎没有意义,因为网游公司并不能把你和他们的需求对得上号。而且说不定还不是实名注册,小孩用家长信息游戏的多了。这种信息的重要程度就相对差一些。

但是滴滴的数据可以分析出来的东西,甚至比外卖和快递的还多。因为你在这些地方呈现出来的形象是立体的,当出行作为你的需求的时候,意味着你不得不做这件事,这与淘宝和美团有本质区别。

我只是从一个非常浅显的角度来说一下这件事的危害性,至于用大数据观察人口流动,跨城行程,甚至油价升降对车主开车意愿的影响,这些都是需要计算机才能完成的。而滴滴这些数据如果想用来锁定一个人,可能通过不那么复杂的分析就实现了。

比如现在要找我们公司的一个同事,但你只知道他的姓氏,在你有调阅滴滴数据的权限的基础上,你可以并不困难地做到。

先筛选姓氏,再筛选偶尔,经常甚至每天从某地打车到我司地址,再打车回到之前位置的,再结合上下班时间,基本上就可以划定一个不算大的范围。

用这些手机号再辅助以微信,支付宝等需要实名的工具,又可以继续缩小范围。然后分析一下车内录音,并不难确定。

滴滴的问题在于他几乎垄断了网约车市场,导致用户的数据集中而全面。几乎不需要考虑“这些信息因为用户可能使用别的软件而不全面”的可能性。

例如有一个用户经常用饿了么叫清真餐,能说明他是穆斯林吗?不能,因为他可能其他时候用饿了么叫红烧肉。但一个用户如果每周末都叫车去礼拜堂,那他很有可能就是个教徒。

即使用浅显的办法也可以进行推测,这与腾讯的信息完全不同。用户的聊天记录对腾讯的运营几乎没有影响,但滴滴的用户信息和出行记录对于其运营有巨大的影响。

滴滴掌握的这些数据是非常原始的一手数据。其实地图之类国家公开发布,还不至于有太大问题。但是从你叫车的频次,电话号码,姓氏,起止点,时间等信息,可以轻松找到几乎任何想找的人的下列信息:

手机号,住址,嗜好,习惯,灰色事宜,职业,单位甚至近期突发的事件

以及

按照行业,领域,单位划分的某些群体集中住宿的区域

这些信息极其方便间谍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精准拉拢和接近。

例如一个每天打车往返于某小区和某科研所的账号,已知他的姓氏和手机号,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姓名。近期发现此人频繁往返于家和肿瘤医院之间,可以推测为其本人或家人罹患重病。那么提供经济或者药品上的援助就很有利于建立关系。

或者某位政府官员,经常于夜间从某娱乐场所附近返回,那么他有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既可以用钱拉拢,也可以用问题来威胁。

若干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的手机号集中出现在了某地,但当地近期并无召开会议的安排,当地可能存在疫情风险。。。

这些数据的珍贵程度超乎想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面临严重的泄密风险。


user avatar   Hieda_no_Akyuu-25-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lokinko邀请,顺便再打个广告,欢迎关注@开放隐私计算,公众号OpenMPC。开放隐私计算社区:openmpc.com,关注隐私计算、数据要素化、区块链、金融科技等领域,完成隐私计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刚刚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就跟lokinko聊了一下,简单来说关于本次事件有几个切入视角:

  1. 这是网络安全法以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生效之后,同时也是数据安全法生效以前首次公开进行的网络安全审查程序。目的是为了确保“滴滴出行”作为一个在纽交所上市的中国公司不会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如果滴滴公司能够按照监督流程通过本次审查,那么就应该算是“靴子落地”的利好消息
  2. 这只是一个开始,正如同反垄断风暴一样,基于数据安全法、国家安全法以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的管理措施会越来越多,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准备相关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否则?就会被强制压实平台责任。互联网企业都应该认真思考,相关的技术储备、管理模式、组建可以维护公众关系以及政府关系的可靠团队。
  3. 网信办、工信部的存在感会越来越高的,而且信息技术作为极其具有渗透性的、天然具备军民融合特性的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地触及国家安全问题,而在俄罗斯、欧洲以及我国,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支撑。
  4. 互联网主权化是在未来至少二十年内全球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趋势,主权化管理的重点不仅仅在于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平台言论管理,更在于互联网参与节点、互联网数据所有权流通性以及互联网作为舆论宣传与动员工具的属性。数据不会是仅仅属于公司的“私产”,更具有主权属性。


当然,在这件事情之外,也有一些可以讨论的:

大概是一两个月以前(6月3号),我发表过一篇知乎回答,后来没有被放出来就被干掉了,里面稍微地进行了一些政策研判,简单来说方向有五个:限制业务应用范围、完善数据安全共享体系、加强个人数据立法保障与标准化建设、加强数据反垄断审查、加强数据的主权化与国家安全属性。

在这里想引用我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已经放飞自我的某科幻作品吹】的观点: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与社会结构,其中一些与数据相关的产业将会按照相关文件精神在监管之下受控有序发展,监管框架已经在过去,也将会在不远的未来不断完善而监管框架以及可能出自监管体系的政策工具,正是高悬于互联网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最新更新:

对此,滴滴回应澎湃新闻(thepaper.cn)称,滴滴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我们将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全面梳理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能力。


user avatar   lokink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网络安全法》第三十一条:国家对公共通信和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一旦遭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国计民生、公共利益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实行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具体范围和安全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滴滴出行的打车服务实质上成了城市的一项基础设施,而且配套现有的安保机制,乘客在订单期间会被全程录音,还有行驶记录数据等,数亿条行驶记录和录音信息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审查以保障国家安全为制度功能,是在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风险泛化态势下提升国家网络安全能力的必要方法和手段。近年来,网络空间博弈趋于复杂。全球化的网络产品和服务采购活动不可避免地将面临更为开放且缺乏安全控制的外部环境,逐步层次化和复杂化的供应链势必导致不安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拥有更为便利的渗透机会。毫无疑问,这些不安全的网络产品和服务正在成为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实施网络间谍和网络破坏活动的主要媒介。国家必须更为审慎地对待通过供应链渗透引入的国家安全风险,建立并实施有效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意义重大。


今天刚好看到这个信息,然后跟 @孙文约 大佬简单聊了一下,比较认同她的观点。

网信办、工信部的存在感会越来越高的,而且信息技术作为极其具有渗透性的、天然具备军民融合特性的技术,将会越来越多地触及国家安全问题,而在俄罗斯、欧洲以及我国,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此支撑。
互联网主权化是在未来至少二十年内全球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趋势,主权化管理的重点不仅仅在于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平台言论管理,更在于互联网参与节点、互联网数据所有权流通性以及互联网作为舆论宣传与动员工具的属性。数据不会是仅仅属于公司的“私产”,更具有主权属性。

大家可以去 网络安全审查_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里看看领导们的文章,数字化时代加强数据监管和数据主权意识迫在眉睫。


提到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进行审查,应该是防范出现像 TikTok 类似的模型、数据泄露风险,以及各种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危害。


上次在 APP 违法收集个人信息被通报的问题下也提到过网络安全法和相关内容。

网络安全法 第九条: 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看到滴滴的回复

滴滴方面向记者表示,滴滴将积极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我们将在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全面梳理和排查网络安全风险,持续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技术能力。

应该不是出了啥事儿,而是通过审查后希望不出啥事儿。


好家伙,直接扬了一半

期待 9.1 《数据安全法》生效以后,加大对数据监管的力度~

顺便再打个广告,欢迎关注@开放隐私计算,公众号OpenMPC。

开放隐私计算社区:openmpc.com,关注隐私计算、数据要素化、区块链、金融科技等领域,完成隐私计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能是因为互联网公司大搞996违反劳动法也没事,所以觉得其他事情也一样没事吧。


不是我想为社畜找什么借口哈,如果连最基本的违法行为都不去查,那么背后的老板就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成本,再加上柳青是买办阶级柳传志的女儿,你们觉得会有什么好事发生?


user avatar   fatfox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关键敏感数据提交给美国了呗。

不然无法解释两个事情:

1,滴滴副总裁辟谣说“用户数据都在国内”

那么,用户数据提炼出来的信息呢?比如每个街区不同时间的客流量热力图,给了没?

根据危机公关一般原理,这种东西,没说肯定给了。如果没给,就会直接辟谣说没给。这个文字游戏是危机公关的老戏码了。

2,为什么被停止新用户注册?

如果只是一般审查,撑死就是审查了, 停止新用户注册,这构成一个实质的处罚,所以,如果没有非常过硬的实锤,怎么可能上市短短三天之内直接叫停注册?这个效率未免太高了。

吃瓜看戏。


user avatar   cyberlaw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看法完全不同

国家对滴滴的网络安全审查是网络安全法以及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生效之后首次公开进行的网络安全审查程序。

根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这其实意味着滴滴已经进入了我国某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的产品目录之中,这对滴滴应当是重大利好。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安全审查并不是行政约谈,而是事前安全防范,两个属不同范畴。

相信滴滴通过这次安全审查,能够极大地提升其产品网络安全能力的透明度,同时,也是我国主管机关历练其审查能力的极佳机会,也会促进更多互联网产品注重安全和合规工作。


user avatar   tie-ba-hua-de-zhi-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下午看到手机推送滴滴新闻的时候,我就在想,热闹了,热闹了。然后从昨天晚上开始,就有朋友发消息过来问,滴滴是不是出事了?紧接着就看票圈滴滴的前同事在各种发辟谣贴。


什么滴滴严格遵守国家政策啊,绝对没有数据隐患啊,后面还有那个老用户不影响使用,只是新用户停止注册的公告。


只能说热闹,真的热闹。





本着离职不说前东家的准则,就不多说滴滴的一些体验了吧。只能说,滴滴打破了我对大厂的所有寄望,也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职场。所以就只是单纯说一下滴滴手上的数据有多么的危险,以及出行数据究竟有多么大的价值吧。


拆东墙开始~:

首先

说一下一个人的基础数据模型。

通常我们要分析一个人的画像,

一般需要这几个数据基础。




第一:社交数据(腾讯+头条)

主要是反映这个人关注什么,用以判定这个人的兴趣点和能够接收和喜欢接收什么样的信息,从而构建符合这个人的信息茧房,培养韭菜基础。




第二:搜索数据(百度)

主要是反映这个人关注点中最长出现的关键词与外拓信息边际,用以判定这个人的认知范围与边界值,从而构建符合这个人的认知模型,培养韭菜发展方向。



第三:消费数据 (阿里+拼多多)

主要是反映这个人买什么,用以判定和这个人的消费能力和收入水平,从而构建出符合这个人的消费主义雏形,用来割韭菜。




第四:出行数据(滴滴+美团)

主要是反映这个人的消费场景,同步具有了可能接触到的社交信息,认知边界,消费数据,实际定位等等。可以说,出行数据是上面那三个基础数据的反证模板,用来确定上面三大类数据的准确性,用以调整割韭菜的那把刀。


所以互联网几个大厂之间排名的变化,并非是单纯营收能力和业务运营之间发生了差距,而是消费者这个韭菜池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跃迁。割韭菜的方式不同了,营收能力和投资人的预期自然也会发生变化,所以排名也就改变了。



在互联网发展的早期,那会消费者是不知道买什么东西的,所以依托于搜索数据的百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想割消费者的韭菜,就要先让消费者知道自己的产品,所以就要给百度交过路费,百度就是老大。


互联网发展到了前期,大家都知道有什么东西买了,就开始讨论哪些东西好,哪些东西坏,这种讨论就把同样的产品分出来了一个三六九等。而如何把产品分出三六九等,就给了舆论权利。


腾讯这种社交数据起家的公司就迎来了黄金期,谁想要割消费者韭菜,就要给腾讯交钱,让腾讯帮自己提高产品的溢价,让更多的韭菜走进来。




互联网发展的中期,大家知道买什么东西了,也分出来的三六九等了,有了自己中意的品牌和圈子,就需要精细化割韭菜了。因为消费者想买的东西很多,所以看似大家在不同的行业竞争,但实际上最终消费终端都是一个人。


因为一个人买衣服多了,买吃的就少了,虽然不同的行业之中韭菜都有自己中意的品牌和圈子。但是先买哪个圈子,就成了怎么割韭菜的关键。


所以依托于消费数据起家的阿里就腾飞了,把握了消费者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的他们,就决定了先让谁割韭菜的权利。因此谁要是想先割消费者的韭菜,就得给阿里交钱。所谓的直通车,所谓的广告,实际上买的就是优先割韭菜的资格。




毕竟韭菜每个月就长高那么多,他割完了,你就没得割了。


到了互联网发展的晚期,不管是搜索逻辑、社交逻辑、消费逻辑都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现在的消费者是深处信息茧房,没有判断能力,深受消费主义洗脑的成熟韭菜了,想要再割一刀,要不然大家联合,要不然大家提高自己的准确性。


而联合是不可能联合的,可以做吃不饱的大哥,绝不做吃饱肚子的老二,所以只剩下另辟蹊径的提高自己的准确性了。





而提高自己的准确性,就需要一个数据更加全面,但是可能并没有那么准确的数据对象做对比,而这个对比,就是滴滴。


滴滴因为是出行数据,所以完美的可以获取三大数据基础的反证数据。比如去哪里了,买了什么,车上聊了什么,每个月去了几次,每次出行都是去哪里,最远到过哪里,最频繁出入的地方。


这些数据虽不是滴滴主要的数据源,滴滴对外宣称的还是出行用车数据,但是用车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人的关注力数据、消费数据、社交数据等,只需要对滴滴出行的原始数据做一个提纯,就可以得出三大BAT公司的粗略版数据源,也可以帮助三大BAT公司再往上走一步。


所以换言之,

滴滴也具有成为弱化版的三大BAT公司的可能。



延伸一下:

为什么

现在一堆公司都想造车呢?


因为一个标准的韭菜,除了线上的互联网形象外,还有线下的具体形象。线上的数据各大公司都收集的差不多了,能割的点也都割了一遍。剩下来要想再割韭菜,就要把户外的场景结合起来,看看韭菜网上说的,和现实做的是不是一致。


当线上线下数据一致后,完美的韭菜池就形成了,而线上数据这块现在完全不缺,谁要想进入BAT的大门,就看谁能先拿到线下的数据源。




那么等线上线下数据结合之后,形成了一个搜索控制认知,形成信息茧房。社交强化圈层,固化认知结构。消费让认知结合行为,知行合一之后的一个成熟韭菜应该具有什么特征呢?


大概是:

1、没有判断能力,网上说什么他就信什么。

2、情绪大于理智,谁能让我爽,我就叫爸爸。

3、没有积蓄没有未来,偏信活在当下。

4、害怕独处,比如要有归类到某一群体的安全感。


所以

滴滴上市为什么闹得这么大?

真的仅仅就是因为卖出去了一个道路数据吗?

托腮~那可是一个互联网后期的开门钥匙和规则制定的资格,这个钥匙给国外?真的是牛逼啊,直接来了个堡垒内部开花~

哈哈~





以下是分界线,大体上是顺着大家比较感兴趣的道路数据有什么危害做的一个衍生,我没细想,纯属当时看培训资料时候觉得存在问题的点。



出行数据可以测算出来的东西。

第一:地图数据,通过出行定位+车型记录仪的拍摄照片,等同于地图采集。而滴滴的出行又更加落地,不同于地图企业的数据采集员,所以很多只有本地人知道,或者一些小路的数据。


高德百度这种专业的地图公司请的采集员采集的都不一定比滴滴手上的数据全,滴滴实际上也是个地图公司,而且还是一个测绘了管制或者未知区域的,极具实用主义的地图公司

(聊天记录找不到了,当时记得好像是5000块底薪+拍摄距离的奖金)


第二:地图上对于出行时间的测算一项不太准,就是类似于我们常规判断的好像有的路自己开也就半个小时,地图上显示要四十分钟。有的路自己开要半个小时,地图上显示又只需要二十分钟,使得大多数情况下,地图的行车时间判断都是摆设。特别是远离市区的路线,没有实施路况信息的协同,时间判定就更加没用。


但是滴滴的出行时间是和车费相关,所以行车时间是绝对准确的。加上把时间线拉长,就可得出准确的这些路段拥挤所需的行车时间和通畅所需的行车时间数值,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对某些节点进行影响,就可以直接影响到通行物流的效率,从而影响到物资运输的时效性。甚至于根据时间判定,可以把目前地图所欠缺的地形补上,形成反向推定的等高线。





第三:滴滴自从采取了实名制和企业版之后,加上很多公司要发票进行报销。所以滴滴可以得到准确到企业和个人的行车信息,从而判断出这些企业的上下班时间与人员的工作效率。


换言之,也就是对很多特殊的单位的人员数量和工作时间都有判断。甚至于根据里面员工在工作日的出行地点,拉出来一条单位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逻辑关联链。而某些特殊行业的关联方如果被定为,一旦在特殊时期,对某些节点进行打断,将直接影响某些特殊产品的生产与运输。





第四:中国,特别是中国北方,国企事业单位还习惯搞家属院和大院。换言之就是某些国企事业单位的人并不是分开居住,而是居住在一块。滴滴的数据在进行了人员匹配和出发地到达地的匹配之后,就可以得出一个精准的单位工作及家属人群分布图。这个分布图在某些特殊的事情,可以达到一下掀桌子的价值,一下端掉一个重要节点的所有人员。


user avatar   vincent-qq-smith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会做这种事情的,但是对于买办阶级就不一样了,就比如懂王吓了吓火星人,火星人立马就跪下来要把下蛋的金鸡拱手相让。你能想象这群在国内挥着拳头问政府要权利要利益的大资本家们见到老外扑通就跪下的场面吗?若不是亲身经历这些历史事件,我也不敢相信,感谢懂王啊。不要去看那些企业家传记,看多了,人会变脑残的。等国安局调查结果吧,以柳家过往的行为来看,如果他们干出这种事来我是一点也不惊讶的。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的人,该被吊路灯吗?如果我们开始讨论这个话题,一定有人会跳出来骂我们——XX余孽、XX小将、极端分子、“爱国贼”。我们只是讨论个学术问题,他们就吓疯了,可见他们做了多少腌臜事?心里有多慌?

比如说,有人当了中国的互联网地主坐地食利雁过拔毛还不满足,比如说他们垄断市场掌握了国民的衣食住行大数据还不满足,还要在这样的关键时间不顾国家数据安全跑到美国去上市。

你知道美国现在是个什么环境吗?你还记得特朗普、拜登两届政府是怎么对待TIKTOK的吗?如果一家外国公司在美国上市,美国就可以进行管辖,所有在美上市公司都要遵守“美国的制度”,它让你出售就得出售,它让你交出核心数据就要交出核心数据。

现在的美国正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期,制造业空心化,美联储疯狂放水,通货膨胀,这个时候去美国上市,不是去赚美国人的钱,而是去给华尔街、美联储输血,赚几张毫无价值的绿色废纸,白白送出自己的产品、技术、数据和生产力。

在如今中美对抗的大形势下,任何一家中国的巨头互联网企业,都应当被国家监管起来,你不要小看这些数据,这些“渠道”,这些是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如果一个app、一个平台可以清清楚楚知道几亿人在哪里居住、工作、生活,出门走那条路,知道中国的交通网络,了解哪里去得,哪里去不得,哪里有什么,这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平台了,这就是人民的“基础设施”,和铁路、公路、核电站、三峡大坝一样重要。

你觉得他们委屈吗?是的,委屈,人家只不过想要多赚点钱,你凭什么要管?是啊,明末的某些商人也只是想赚钱,结果把战略资源都倒卖给建州女真了,他们卖出的每一块铁,都变成了清军入关时的盔甲和刀剑;清末的时候,李鸿章旗下的买办企业,把中国最好的煤炭和铁矿石卖给日本,到了甲午战争的时候,每一发打在北洋水师官兵们头上的炮弹,都是买办们卖出去的。

这就叫“火星视角”、“国际思维”。

中国人就是对自己的富人、资本家们太宽容,以至于某些人真的以为自己的钱是凭本事赚来的,真的以为是他们养活了人民群众,以为他们的财富就应该是自己的,所以,他们赚了钱之后,不是想着承担社会责任,不是想着先富带动后富,而是转移资产、美国上市、建立海外信托基金、甚至直接肉身出国、换个国籍,直接去做“世界公民”。

他们懂什么资本主义啊?他们连资本家都算不上,资本家是靠掠夺和侵略别的国家累积资产,而这些走资派们只会剥削本民族的百姓,或者贱卖自己国家的资源。

的确,如果把资本家都吊了路灯,未免有些过分,全部吊路灯,一定有冤枉的,但是隔一个吊一个,一定有漏网的。

还有人会哭哭啼啼说:“你们要毁掉数十年的建设成果吗?你们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资本家创造的吗?人家凭本事赚的钱,你们为什么要嫉妒?你们就是仇富!”

是的,我就是仇富,因为我知道他们是怎么富起来的。

今天的伟大成就,今天人民的美好生活,是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干出来的,企业家们的“商业奇迹”,都是建立在一个强大、安全、稳定、基础设施发达的国家之上,他们积累的所有财富,都来自于无数工程师、工人、农民数十年的奋斗和牺牲之上,他们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他们富起来也就罢了,但他们一不感谢国家,二不感谢人民,三不感谢党,一心要卖屁股,反认他乡做故乡,我能不仇吗?

我对他们只有三个愿望——国有!拆分!还利于民!


user avatar   bao-yu-15-25-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字少事大。

我感觉这次滴滴里面弄不好得有几个被打针。

道路数据倘若外泄,后果极其严重。

改开以来的买办第一家,这次全家该凉了吧?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王振华猥亵女童被判 5 年,王振华将上诉,请求二审判决无罪? 
  如何看待网曝淄博理光董事长杨某某当着孙女的面性侵儿媳这件事? 
  小红书如何进行高效引流? 
  如果男性约炮被女性指认强奸,男性是否完全没有办法? 
  如何看待「大连某餐厅内一女子因女童喊闹做出过激反应,女童母亲与其发生冲突」的现象? 
  如何评价《优秀的女孩是没有性生活的》一文?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量刑后被害人因为病情恶化死亡的还会追加量刑吗? 
  日本大学升学考试首日,17 岁男子持刀闯入考场砍伤 3 人,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上班时间带薪拉的屎算作谁的所有权? 
  西安一外籍男子当众辱骂防疫人员,家人称用错词语,还有哪些后续值得关注?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台湾民众百米冲刺争打疫苗残剂?
下一个讨论
6 月 23 日加拿大又一印第安寄宿学校旧址发现数百个无标记墓地,这对保护原住民人权意味着什么?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