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明本人的基本背景:理工科教系统从业者,无产阶级劳苦大众一员。
首先,魏东是不是法学泰斗,和他是不是一个合格律师没有必然联系。事实上,作为律师,从程序正义性(下有更多讨论)上来讲不应该预设立场,虽然作为辩护律师,可以而且应该在法律程序允许的范围内为被告谋求利益最大化。在当今中国尚未废除死刑的前提下,“教条废死派”律师是没有资格担任杀人嫌犯辩护律师的,因为他们预设了该嫌犯必然不死的前提,这是对法律程序正义性的破坏。正常地,一个律师在合乎程序正义性的前提下,可以对杀人嫌犯争取非死刑判决。当然,在实际法律实践中,很难做出一个普通律师(魏东律师不在此列)是不是“教条废死派”的判断,所以这是法律实践和法学理论之间的一个明显不能吻合的例子。
其次,他作为一个有名的废死派教授,确实培养和影响了很多学生,其中死读书、不知理论联系实际、不思精进自己思想的学生(欢迎补充列表)就成为“教条废死派”法官、律师、教授、学者。
再之,是不是法学界的泰斗和他是否能够了解社会现实、体察舆论民情没有必然关系,法学也有偏哲学理论、形式逻辑等理论层面研究的学术独立性。健康的社会里,既要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者、教授, 也要有关注社会现实的。因为学术既可以是象牙塔里的玩具,具有独立性和超现实性,比如数学、基础自然学科及文学、史学、哲学等,也可以是社会求利工具,比如各种工程应用学科、以及文史哲、社会科学的应用。作为求利工具的法学实践(律师辩护、法院审判、检察院监督),必须要和社会的治理现状紧密结合,因为它们都是在现实世界中的利益博弈工具。
下面我们来看看作为“教条废死派律师”魏东律师 以及“教条废死派法官”王静宏 (如何评价 王静宏:
) 在“岳父灭门案”(岳父张志军残忍杀死女婿 邹朔、邹朔父母邹成海、杨会芬)中的法学实践,希望大家能冷静分析,互相学习,更欢迎批评、指正。
在阐述本人观点之前,请大家先对该案案情总体有个了解:
1. 2019年1月10日一家三口(邹朔及其父邹成海、其母杨会芬,父母皆为中学教师)在邹朔家中惨遭岳父张志军预谋杀害灭门。
2. 2019年12月20日,一审判处凶手张志军死刑。
3. 2020年7月,二审就开庭了,被害人的一代、二代旁系血亲 如@小白杨yyyj (她的文章列表里有各种庭审细节、证据等,请自行查看)等毫不知情。被害人邹朔是邹成海、杨会芬的独生子女,在此案中原生家庭被残忍灭门,邹朔与妻子张瑜(杀人凶手 张志军之女)育有一女,年不满三岁。
4. 2020年10月28日,二审改判凶手张志军死缓。二审法官是教条废死派法官 王静宏,辩护律师是教条废死派律师 魏东,被害人的血亲们因未被通知而不知道有二审,因而也没法参与二审。
5. 2021年4月6日,被害人家属取到二审判决书。二审判决后,经热心网友告知,被害人血亲 方知该案二审改判死缓,因而被害人血亲向高院索要判决书,却发现判决书被四川高院列为国家机密,后迫于舆论压力才交付判决书。
6. 2021年4月23日,被害人家属委托律师向四川高院递交申诉状。
7. 2021年5月6日,四川高院发布再审(复核二审审判)决定书。
8. 2021年8月20日上午,再审开庭!
9. 目前,该案正在四川高院进行二审复核中,敬请持续关注。
下面是本人基于法学常识(大学本科都学过法律)做的阐释,着重讨论该案在审理、辩护过程中的程序正义性和实体正义性。
请先阅读我写的关于程序正义性和实体正义性等两个概念的小科普:法律和道德不同,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由国家暴力机关负责实施,而道德靠公众的个体自觉施行。近现代法学讲求程序正义性(又被称为可见的正义,即审判、辩护等法律实施环节的程序是否公开透明、公正客观无偏倚)和实体正义性(又被称为 结果正义,即审判结果是否符合公序良俗及社会大众的心理预期)。二者中,现代法学和法律实践更注重程序正义,因为它的可见性且易于判断、衡量、监督,并认为程序正义性是实体正义性的前提,这很好理解,有毒的树上长不出好果子,煮茶叶蛋的工艺流程造不出原子弹。
友情提醒:以下是观点混着事实,请大家开动脑筋,不可盲目轻信:
二审在审判前、审判中、审判后皆存在严重违背程序正义性和法学常识的方面。具体如下:
1. 二审在不通知被害人的任何成年血亲前提下,偷偷重审。(事实,被害人血亲 @小白杨yyyj 那有证据)
2. 二审时采纳杀人凶手女儿的谅解书。(事实,同上有证据)
3. 二审结束后,不给被害人血亲及时发送二审判决书并将其列为国家机密。在二审结束半年后,因被害人血亲网络发声,四川高院才迫于舆论压力递交判决书。 (事实,同上有证据)
因而,本案二审全程是典型的违规、违法操作,丧失程序正义性,由此二审审判结果的实体正义(结果正义)性也荡然无存。程序正义被称为看得见的正义,是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控诉、辩护双方自由举证、法官不预设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做出判断,审理过程公开透明,这些基本程序正义在本案的二审中没有任何体现,因而结果正义性全无,这正是引起舆论关注、大众对“吃绝户”恐慌的根源。
针对二审审判环节的违规、违法的法学实践,进一步的具体分析如下:
1. 根据法官应客观、无偏倚的程序正义原则,二审法官 王静宏 作为“教条废死派”不具备该案审理资格。因为他预设了任何该类案件的嫌犯都不应被判死刑的立场,这就是明显的不客观有偏倚。事实上此案并非第一起这样经王静宏法官之手的案例。(本人观点)
2. 二审律师 “教条废死派律师” 魏东 在此案审理中,在没有被害人邹朔及其父亲邹成海、母亲杨荟芬的任何成年血亲在场的情况下,呈堂 凶手张志军女儿张瑜 替被害人邹朔及其父母出具的谅解杀人凶手张志军的法律文书,枉顾常识和法律证据利益冲突回避的程序正义原则,诱导法官做作错误判决。二审律师还呈堂 张瑜为邹朔幼女(不满三岁)出具的谅解书,并呈堂张瑜伪造的借款条、群众求情书等众多材料,颠倒一审判决中采信的确凿证据(比如张志军预谋杀人的证据、张瑜及受害人邹朔事实婚姻结束,因而无权为其出具谅解书、张瑜非邹朔父母的血亲、无权替邹朔父母出具谅解书等基本事实和法学常识),如此违背法学常识的种种操作,使得 魏东律师在辩护的过程中突破了法律的底线,违背了作为律师的基本职业操守。(观点混着事实)
3. 综上,该案的教条废死派 审理法官 王静宏,该案杀人凶手张志军辩护律师“教条废死派律师” 魏东 ,枉顾法律的程序正义性和法学常识,严重危害三名受害者(皆被张志军预谋残忍杀害)的基本法治人权以及受害者家属的切身利益,极大伤害了中国国家法律的庄重、严肃性,造成恶性”吃绝户“社会恐慌和舆论的愤慨。(观点混着事实)
目前,该案正在四川高院进行二审复核中,敬请持续关注。
本案可怕的点在于如果不是蜀鼎律所公众号发了一篇庆功文,受害者家属可能根本就不会知道有二审且改判死缓。
上网搜二审判决书,文书网上写的涉及国家机密,就这一通操作,除了偶然事件,外面的人怎么知道张志军居然没死成。
魏东在整个事件里也许并不有决定性,但绝对有辅助性。我认为说废死的前提是至少做到程序无误,一审时受害者家属又不是没去。二审时法院不通知他们,是不是因为有的人知道要用到谅解书呢?
该刮骨疗毒了。我们需要共产主义战士,不需要权力寄生虫。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11月22日,据普洱市失联人员搜救联合指挥部通报,此前失联的4名地质调查人员,于11月21日被搜救队伍发现时已不幸遇难。11月23日21时50分,4名失联人员遗体已移交失联人员单位。
11月20日,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曾派遣24名搜救人员组成3支重装穿越小组,计划在无补给的情况下,连续5天长途跋涉进行搜救。他们选择的道路与遇难者被发现的地方仅相隔一条山脊。
↑搜救人员发现的失联人员的雨衣碎片。图据央视新闻
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会长胡文琨带领了重装突击队参加救援,他向红星新闻记者详细讲述了救援过程。
“我们指挥部在测量该地的磁场时发现,救援地的磁场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胡文琨认为,失联疑主要是受当地的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没有认知到危险的状况下,发生了失温意外。“在事故发生前,四名调查员可能还在寻找工作点样地,他们个人认为还没有产生危险,所以没有打开装备发出求救信号。”
24人重装队伍曾做好长期搜救准备
红星新闻:这次派遣去哀牢山救援的重装突击队是怎么组建的?
胡文琨:我们带领了三支重装队重装突击队去哀牢山救援,因为这次搜救的道路非常艰难,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队员也会发生摔倒、罗盘方向受到干扰等情况,所以队员都是从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中,挑选出搜索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强的成员,组成8人一队展开搜救任务。
重装的意思是吃穿住行的装备全套。因为重装穿越基本上没有后援,所以吃穿住行的装备全要背在身上保障自己。这次重装突击队按照五天的给养定位,配备有帐篷、睡袋、GPS卫星电话、做饭的反应堆、燃料气罐、五天的食物、防寒保暖的衣物等。
↑11月21日,救援组在哀牢山中搜寻失联人员。图据镇沅县委宣传部
红星新闻:重装突击队进入哀牢山救援的情况如何?
胡文琨:在昨晚(23日)九点五十分,遇难者的遗体被护送下山送至镇沅县。这次搜救任务中,重装队扮演的角色是远距离搜索队,搜救选择的道路与遇难者被发现的地方相隔一条山脊。因为当时通过总部对现场的分析判断,认为这个方向比较重要,考虑到各种机会都不要放弃,所以重装队就沿着这条山路往下搜索,大方向没有错,只隔了一个山沟。
事故原因疑为迷路+失温 未打开RTK或因未意识到危险
红星新闻:根据遇难者被发现的现场,您认为意外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胡文琨:通过对他们遗物的判断,当时食物和汽油都还有剩余,所以根据我个人的分析,我认为主要是受当地的磁场干扰造成迷路,在遇难者自身没有认知到危险的状况下,发生了失温意外。在外面的搜救过程中,电子罗盘和机械罗盘都有受到磁场干扰而紊乱。我们都是通过画图重新确定位置。
而14-16号三天大雨,山上一下雨就起雾,容易迷失方向。所以当时四名调查员受大雾和罗盘指向的影响,没有寻找到工作点的正确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他们还在工作的状态,没有意识到发生危险,而失温的发展又很快,所以在很短时间里,发生失温意外。
因为意外发生得比较突然,遇难者没有表现得不好的状况,而是呈现失温者微笑的面部表情。四名遇难者相隔不远,有两个人并排躺在一起,一个人顺着一个方向,另外一个人跟他们间隔10米左右。只有户外失温这种情况才会很快地把人的生命带走。
红星新闻:遇难者都配备了RTK装备(实时差分定位)帮助定位,但他们并没有按下该装备,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胡文琨:没有按下定位装置可能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危险和问题。我们指挥部在测量该地的磁场时发现,救援地的磁场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所以在事故发生前,四名调查员可能还在寻找工作点样地,他们个人认为还没有产生危险,所以没有打开装备发出求救信号。
遇难者野外生存经验丰富,救援难度巨大
红星新闻:您在看到救援现场和遇难者的照片后,您对四名遇难者有什么判断吗?
胡文琨:四位遇难者一位是干部,三位是战士。他们以前都是中国人民武警黄金部队的战士,最大的32岁,最小的是25岁。我们在这次任务中和他们的战友一起搜救,战友告诉我们,他们的能力非常强。他们主要负责林地调查、地质调查、冶金矿产等工作,至少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在野外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
他们作为户外调查的地质队员,户外生存能力比我们普通户外爱好者强大得多,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比我们有些户外专家都要强大。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没有带那么多装备的原因,因为他们野外生存经验很丰富,就像猎人一样。
消防、武警、当地村民等组成搜救小组,在哀牢山中搜寻失联人员。图据镇沅县融媒体中心
他们能认识云南山地95%以上的可以吃的东西,可以就地取材寻找食物和水源。说个小技巧,他们可以用冷水把袋装的方便面煮熟,所以他们不会带很多东西上山。刚好哀牢山在14-16号连下三天的大雨,大雨就会有雾,有雾就会容易产生意外,而这次失温就是个意外。
红星新闻:在您从事的10多次救援行动中,您认为此次救援的难度如何?
胡文琨:哀牢山的地质地形格外复杂一些,这一次测了他们的磁场,发现是四川黑竹沟磁力强度的两倍。我们户外运动协会成立有六七年了,组织了包括山地、洞穴等多次救援行动。今年哈巴雪山就有三次,苍山有两次,洞穴有一次,但从来没有遇见过比这次大的任务。
这次救援行动在中国来说都是最大的了,它的救援难度应该是排在第一。它和其它的救援不一样,比如梅里雪山救援、泰国的洞穴救援和珠峰的雪崩,因为他们的位置比较明确,上山的道路比较简单,指向性非常明确,所以救援很容易开展。
但这一次是在几十平方公里进行大范围搜救,再加上遇难者没有信号、没有报警、没有定位,没有各种信息资源,救援全靠大海捞针。所以这次救援在世界山地救援史上,其难度都算大的。
来源:红星新闻
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在云南哀牢山失联遇难,牵动各方关注。11月24日零时左右,4名失联人员遗体已运送至镇沅县殡仪馆。有救援人士向南都记者介绍,遗体被找到时呈现出失温特征。针对人员装备问题,24日,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南都记者表示,中心给所有野外工作人员配备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此前引发关注的一次性塑料雨衣,用途主要是防护粘性草籽。
南都此前报道,11月15日,云南省镇沅县政府接到报告: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4名队员,于11月13日进入镇沅县者东镇樟盆村哀牢山后失联。失联地位于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形陡峭、树木茂密、沟壑纵横,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加之连日阴雨大雾,给搜救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此番搜救规模浩大。据央视报道,普洱和玉溪两地协同合作,从两头向中间合围搜救,玉溪前方指挥部也不断前移,并在救援中加大无人机、直升机的喊话频次。搜救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搜救人员需要从海拔1700多米的山脚出发,翻越海拔2800多米的多座高山。
11月20日,搜救人员在失联人员简易宿营窝棚的下游发现了他们的雨衣。附近同时发现了排泄物。
11月21日18时33分,搜救指挥部接到搜救人员报告,在哀牢山玉溪市新平县水塘镇,调查样地东南方向直线距离1.85公里处发现3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11月22日8时32分,发现第4名失联人员,已无生命体征。
24日零时左右,4名失联人员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运送至镇沅县殡仪馆。整个转运过程长达40小时。
参与搜救行动的岳麓蓝天救援队队长谭章此前向南都记者介绍,“失踪人员的户外生存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痕迹表明,他们曾经顺着河流、溪流往下游走,用油漆在石板上面留下标志,应该是希望沿着水道找到村庄。被发现时,其中一名遇难人员衣物掀起,呈现典型的失温症状。搜救队伍认为,4人的遗体分隔两处,有可能是中途决定由一名队员外出求救,剩下三人原地保存体力。
而据媒体披露,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
作业工具包括:每人一台RTK,森林罗盘,2把工兵铲,3把砍刀,油漆,排笔,树牌,卷尺,皮尺,钉子,一次性雨衣,1个2万毫安充电宝,1矿泉水瓶汽油。
上述信息引发关注后,公众热议失联人员的装备是否妥帖齐全。11月24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党委书记范忠禹回应南都记者提问表示,“我们给野外所有人员配备探路者防水防雨保暖衣裤鞋。妄自揣测一次性雨衣就更荒唐了,那是工作人员在山上作业时视具体情况用来防护粘性草籽的。”
目前,4名失联人员的遇难原因正在深入调查中。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为知友们补充更多信息:
四人殒命哀牢山,为何进山时穿着“一次性雨衣”?
新民周刊微信公众号 消息,最近两天,“哀牢山”这三个字一直占据热搜位置,引发网友关注。
在失联整整8天后,4名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工作人员全部找到,但都不幸遇难。四个年轻的生命,把心脏跳动的最后时刻留给了雨雾迷离、野兽出没的哀牢山,那个左手写字的张金榜再也没机会提笔写出漂亮的字迹了。
11月13日,这4名工作人员徒步进入云南哀牢山内部,开展野外作业时失联。他们中,最大的32岁,最小的25岁,都曾当过兵,具备野外作业经验和一定野外生存能力。
在为4名遇难人员扼腕叹息的同时,笔者梳理了整个事件,提出几点疑问: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进山人员的装备配发是否合乎标准?为什么哀牢山的搜救难度这么大,需要投入8000余人次和10架次直升机?
目前,救援队伍正在开展失联人员遗体的转移工作,事件原因仍在调查当中。
失温或是罪魁祸首?
据搜救队员描述,4名遇难者被发现时,衣冠较为完整,没有被野兽侵害的迹象,初步判断遇难原因最大可能是失温。
失联人员所在哀牢山正值入冬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能达到二十度左右,到了晚上则降到七八度,山区树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连日降雨,林中有雾,能见度极低。而0-10℃是失温的高发温度区间。
初期会觉得很冷,手脚不自主抖动,中期会出现意识不清,后期可能造成昏迷、心脏骤停。一般在低温下,正常成年人超过两个小时就有可能出现失温症状。
如此低温的环境下,再来看,工作人员携带了哪些装备。据现场救援人员透露,4名失联人员携带的食物不够4人吃一天。具体包括:2包蛋黄派、4罐八宝粥、1包巧克力、1包瓜子、4包鸡翅、4瓶饮料;香烟若干。
衣服包括:张金榜(黄色冲锋衣+保暖内衣),杨敏、张瑜(迷彩服+保暖内衣),刘宇(羽绒服+配发的冲锋衣)。而这些基本的御寒装备,御寒的是够用了,但放在险恶的哀牢山,似乎无法撑过一个夜晚。更离谱的是,救援人员分别在宿营地和下游两条小溪的交汇处发现了粉色雨衣碎片。
经过比对,确认这些雨衣就是由失联人员携带的物资。
笔者在淘宝上搜索了同款雨衣批发价,0.4元/件。你没看错,就是这件粉色雨衣,与游乐场玩激流勇进的一次性雨衣一样,被发给队员们带上山去遮风挡雨,给队员们提供生命保障。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顾伯健告诉《新民周刊》,这种一次性雨衣野外根本没法使用,树枝轻轻一刮就烂掉了。
难道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经费紧张,置办不起专业的防寒装备?资料显示,2020年9月23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接受转业的武警官兵就成了这家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2021年4月,发布的一则车辆租赁服务中标公告显示,因工作需要,中国地质调查局昆明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需租赁四驱高性能越野车用于野外任务使用,租赁车辆不少于20辆,年度预算人民币406万元。
一个一年用400万元预算来租车的单位,为何连基本的专业装备都无法提供?
为何专业人员也会失联?
既然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为何也会迷路和失联?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副站长杨效东教授说,进入哀牢山上的密林,和你在电影《侏罗纪公园》看到一样的。人一旦进到林子里,明明外面的阳光很好,但密林深处光线不好,尤其雨天,特别不容易看清路,很快就会迷失方向。
恰恰,遇难人员的失联位置属于哀牢山地形地貌最为复杂的区域,山壁坡度较大、多悬崖峭壁,就算是巡护人员,在平时走得少的地方也可能出现短时间的迷路现象。遇难人员当时处在高山密林的环境中,一旦迷路,很难再找到原来的路了。
杨效东教授说,即便长久驻扎在哀牢山,但每次上山都非常小心,要防着黑暗中的树枝、溪流深沟的拦阻。还要小心地质塌方和滑坡,出发前都会做好方案,请山民或护林员来做向导。
一名护林员还提到,哀牢山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随着管理逐渐规范、完善,进入保护区需获得准许,“游客是不允许进入的,专业人员也需要护林员陪护”。
多位樟盆村村民也提到,近些年他们很少有人进入哀牢山。有村民提到,一二十年前,当地村民曾上山采药,“但到的地方也都是边缘地带,而且都是跟着长辈走原来人留下的路”。
杨效东说,每次出去,大家都要携带对讲机来确保安全。但也不是所有先进的救援设备都可以在哀牢山被用上。当时4名遇难人员每人携带了一台RTK。
RTK是一种能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量方法。失联的4人各有一台RTK设备。按计划,他们应该在11月14日打开RTK设备。只要按下设备按钮,救援人员就能根据卫星系统传回的数据找到4人所在的位置。
但从11月14日至21日11时,失联4人从未打开过RTK设备,因此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无法据其定位。
不过,有从事地质工作的人士表示,原始森林中如果失去通信信号,即便打开,后方人员也收不到信息。而即便是早早地把RTK设备打开,当救援队的无人机在这里飞行时,也会因为某些地方信号太弱而失去联系。
参与救援的张先生也给出了同样的说法。在搜救过程中,他的手机信号时断时续,经常收不到消息。“主要是雨后雾很大,能见度低,容易找不准方向;而且下了雨温度太低,他们身体上可能也受不了。”张先生分析。
搜救难度为什么大?
据了解,整个搜救行动,云南以普洱市为主,玉溪市、楚雄州协同展开,截至目前,投入专业救援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8000余人次、车辆150余辆、卫星电话100余部、无人机50余架、直升机10架次及相关物资、技术装备全力开展搜救。
为什么一次救援要持续8天,先后投入8000余人?这与哀牢山本身的地貌相关。
哀牢山位于云南中部,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分界线,也是全国最大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区,最高海拔3156米。失联人员位处的区域是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此前,搜救工作存在三方面主要困难:
首先,哀牢山在镇沅境内面积达13.5万亩,此次人员失联的区域,地处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属原始森林无人区,山陡林密、遍布山崖和沟壑,地形极其复杂。
其次,正值入冬天气,昼夜温差较大,白天能达到20度左右,到了晚上则降到七八度,山区树木高大茂密,加之近期连日降雨,林中有雾,能见度极低。
最后,搜救路线距离较远,从山脚前往搜索区域需要爬山约4个小时,随着搜索范围不断扩大,山中无路,行进困难,不具备夜间搜索的条件,队员往返宿地耗时较长。
11月22日,遇难者张金榜曾经的战友李先生讲述,他和张金榜是2015年武警黄金部队新兵连的战友,“一起入的伍,当时在新兵连,我们一起训练、聊天,他平时非常踏实,训练也很认真,我记得他是左手写字,字迹非常漂亮”。
后来,他们各自退伍转业,分别被分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下属单位,“他是昆明单位,我是成都单位。”李先生表示,他们的工作项目大致相同,都是日常进行森林蓄积量调查。
事发后,中国地质调查局官方网站切换成黑白色,并发布公告,对因公殉职的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致以最沉痛哀悼。
来源: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