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小说和影视剧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由小说拍的影视剧必须进行合理的改编,以适应影视剧的表达形式。央视《水浒》就是如此,并没有弱化武松林冲的战斗力。
小说战斗场面重在简洁,如果打斗时间长,则不宜过细描写,要留给读者想象空间。比如《水浒》这种打斗比较写实的,三拳两脚一棒子打翻,读来就酣畅淋漓,如果是长时间打斗,顶多前几个招式写具体点,后边就“数合之后”一笔带过了。要不然,如果两个人打了五十个回合,你一招“白鹤亮翅”,我一招“野马分鬃”,你再一招“举火烧天”,我回一招“童子拜观音”,你还一个“张飞大骗马”……非五十回合都写全了再把一个人打趴下,想想吧,读者最多前几招还看个新鲜,说不定还会跟着比划比划,七八招过后,就得把书扔了。
而电视剧是视觉的艺术,不用你去想象,直接把画面呈现给你,当然越精彩越好。三拳两脚,一棒子打翻,观众看着没意思啊。唢呐声刚起来,人就倒下了?我酒都倒上了你就给我看这个?再说了,央视《水浒》的动作设计是重金从香港请来袁八爷的,三拳两脚就完事你跟台里领导怎么交代?这钱花的值吗?现在多好,观众看着热闹,领导看着高兴,演员演得过瘾,皆大欢喜。
而且啊,什么叫弱化战斗力?本来可以一两个回合就打趴下对方,改成俩人打得有来有往平分秋色,可能还被踢个跟头、吐两口血,最后一招胜出,打完了还气喘吁吁惊魂未定,这叫弱化。(据说新《水浒》里武松斗杀西门庆就是这么拍的……)而您看央视《水浒》里这两场戏,不论武松还是林冲,都是游刃有余闲庭信步,犹如大人戏孩童,或猫玩耗子,打得那叫一个轻松自在。这完全是实力的碾压,不但我能打赢你,而且我想几招打赢你就几招打赢你,说十招打趴下你你九招就倒了算我输……这是另一种形式的炫耀,何来弱化之说呢?
再而且啊,央视《水浒》的这两场打斗设计,无形中还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作用。武松是个好名之人,喜欢人前显圣,书里说武松的心思是:“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所以越是打的时间长,越是显得在戏耍蒋门神,越是表现出两人实力的悬殊,还tmd是醉打,老百姓看着热闹,不是更能替他扬名吗?而林冲是个谨慎隐忍之人,他在柴府是客,洪教头毕竟是柴进的师父,虽然柴进话里话外透着对洪教头的不满,让林冲不必顾忌他的面子,但林冲未必这么想啊,打的时间长点,显得洪教头还是有点本事,柴进面子上也好看不是。
所以原著和央视的这两场打斗的处理方式,都挺好,都很精彩,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假如你是个乒乓球职业选手,都不说你是国家队的了,就说是省队的吧。原著的打斗呢,像是某一天,你训练完了,正要去吃饭,一个自认为打球水平还可以而且和你相熟的记者凑上来说想跟你切磋切磋。你又不好意思驳他面子,队友们还在旁边催命:“赶紧的,食堂快关门了……”于是你啪啪啪连发十一个球,对方一个没接住,十一比零,你收拾东西走人,留下对方在风中怀疑人生……
而央视《水浒》呢,像是某一天,你们队受邀去参加一个市里的庆祝活动,一个自以为打球水平还行的市领导说要跟你切磋切磋,你更不能驳他面子了啊,于是小心翼翼地陪他打了起来。旁边队友们还给出主意:“稳一点啊,稳一点。”“你发他右手。”“这球太快了,注意啊。”“再让一个。”“你让他扣一个。”……于是你和领导打得有来有去,最后以一个体面的分数,比如十一比七,结束了这场友好的比赛。领导打得高兴,觉得自己水平还可以,努努劲能和职业选手掰掰腕子;观众们看得热闹,现场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你呢,既秀了把球技,又秀了把演技……多么美好的一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