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提出了两个问题,这里先回答第二个问题,再回答第一个问题。
按目前学者的研究结论,多数学者认同“忽律”指的就是鳄鱼。
“忽律”在《水浒传》中也写作“【犭忽】【犭聿】”或“犴【犭聿】”。
《水浒传》“武松打虎”一回:
那两个人(猎户)手里各拿着一条五股叉,见了武松,吃一惊道:“你那人吃了【犭忽】【犭聿】心,豹子肝,狮子腿,胆倒包着身躯!……”
可知《水浒传》中的“忽律”应当是一种猛兽,可能与狮、虎、豹相似。
《水浒全传》“宋江全伙受招安”一回,阅兵式解说词中有如下内容:
……凤楼下百兽来朝:为彪,为豹,为麒麟,为狻猊,为犴【犭聿】,为金翅,为雕鹏,为龟猿,以及犬鼠蛇蝎,皆知宋主人王。……
这里的“犴【犭聿】”,显然就是指朱贵,应与“忽律”、“【犭忽】【犭聿】”相同。
评论区一位朋友指出,“犴【犭聿】”中的“犴”指的应该是“井木犴”郝思文,“【犭聿】”字指朱贵,此说似更合理。
小说中的“忽律”究竟是何猛兽?我们还需要查找其他资料。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四引《恰闻记》:
鳄鱼别号忽雷,熊能治之,握其嘴,至岸,裂擘食之。一名骨雷,秋化为虎,三爪,出南海恩、雷州,临海英潘村多有之。
另外,明代朱谋玮《骈雅》及方以智《通雅》均有鳄鱼号“忽雷”之说。
清人程穆衡著《水浒传注略》提到:
《恰闻记》:鳄鱼一名忽雷,转音为忽律……
其中还提到了《新唐书·张士贵传》的记载(按:此段与《旧唐书》内容略同):
张士贵,虢州卢氏人,本名忽峍,弯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空发。隋大业末起为盗,攻剽城邑,当时患之,号忽峍贼。
清人程穆衡及现代学者盛巽昌都认为,“忽峍”即“忽律”;但学者何心认为“忽峍”只是张士贵的名字,其意义不明,且“峍”与“律”不同,不可断然将二者混为一谈。
个人观点:“峍”音同“录”,但字形相对较生僻。而“律”与“峍”字形接近,更兼某些方言中二字发音接近(按:“峍”音、义通“嵂”,“嵂”音同“律”),故存在被替代的可能。但苦于暂无其他佐证,聊备一说。
清人程穆衡在《水浒传注略》中评价:
鳄鱼鳄鱼,在水中其恶如是,今在旱地,其恶又当何如?
依据程氏的解释,朱贵的绰号似有贬义。
现代学者杨芷华认为:朱贵虽身居水泊,但不谙水性,故而被称为“旱地忽律”。
盛巽昌先生则认为:盖鳄鱼多傍旱而寻食物,颇有威风。或以此喻朱贵在水泊边开酒店为梁山耳目。
众所周知,被称为“忽律”的鳄鱼是一种两栖爬行动物,多数种类性凶猛,善于伪装打伏击。它们一般潜伏在近岸的浅水中,伺机捕食岸边饮水的动物,有时也会上岸休息或产卵。
朱贵所在的地点是梁山设为耳目的酒店,酒店开在临水之地,是水岸交界处,朱贵本人则以酒店老板的身份作为伪装。
朱贵不仅有身份的伪装,更兼其行动冷静、精细,且有心狠手辣的一面(根据朱贵本人叙述,他的酒店曾卖人肉以及将人油作为灯油),这些特点,都与动物界的顶级猎手鳄鱼相似。
综上所述,鄙人比较赞同盛巽昌先生的观点。“旱地忽律”这一绰号,可谓比较完美贴合了朱贵的人物性格、形象及其在山寨中职能定位。
小彩蛋:《水浒传》的版本,大体分为简、繁两个系统。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通行本,不论是百回本还是百二十回本,所依据的底本都属于繁本系统。据何心先生研究,朱贵的绰号在各简本中大都被写作“旱地葱”(见于“朱贵水亭施号箭”一回),可以说相当喜感了[滑稽]。
其他关于水浒绰号的回答:
参考资料:
1.《水浒传》(上、下):人民文学出版社
2.《水浒全传》 【明】袁无涯刊本
3.《水浒研究》 何心 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4.《水浒研究论文集》 沈伯俊 编;中华书局
5.《水浒语词词典》 李法白、刘镜芙 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6.《水浒人物谱》 盛巽昌 著;学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