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些人来讲,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好就好在吸收了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思想。
亚当斯密说,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越发达,分工效率越高,国民财富就会增加。
有些人看到这就很欣喜,大家工作效率越高,产业越发达,中国国民财富就会增加。
在逻辑上没有问题,也完全符合历史。问题出在哪里,就是这个国民财富是指什么,真的跟国民有关吗?国民财富到底归属谁?
马克思揭开了面纱,所谓国民财富,就是资本。说到底,还是得看它被握在谁的手里。
“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
当然可以再把躺下的青年叫醒,只是叫醒之后会发生什么就没人知道了。
前两年环球时报有个诨名叫“叼飞盘报”。
这篇文字用最鲜活的样式解释了什么叫“王顾左右而言他”,落笔千言,离题万里,堆砌大量的修辞手法,就是不敢面对核心问题:
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年轻人认为,社会的进步与个人的努力,已经完全脱钩了。
最近不是流行批判公知吗?有句经典的“公知言论”,叫“祖国啊,停下来等一等你的人民”,现在这句话已经不用再提了,那些躺平的人知道,祖国没在等他们,索性躺下来免得误了坐车的人的兴致。
我觉得比较精分的是:
一方面,环球时报觉得年轻人躺平只是说说而已。
其实,我们相信绝大多数赶“躺平”时髦的年轻人只是过过嘴瘾,他们在生活中是不敢真的躺平的。
但另一方面,环球时报又一再强调“不能让年轻人躺平”
除了关心、鼓舞那些年轻人,帮助他们在走向成年和担纲的路上不断更加强大起来,我们这个社会其实别无选择。
中国正处在民族复兴漫长路上最为承重的一个阶段。而年轻人是这个国家的希望,无论是他们的个人境遇还是这个国家的境遇都不会允许他们集体“躺平”。
既然尽在掌握,那你呼吁个什么呢。。。
不过,不得不说至少环球时报承认了年轻人的困难和动摇,说出来了“恰恰是普通人最难‘躺平’”。
胡编在这一点上,还是比他的同行好多了
中产阶级。这个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他们对于中国革命具有矛盾的态度:他们在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的革命运动;但是当着革命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他们又怀疑革命。
《毛泽东选集》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矛盾的态度”
“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的时候,他们支持”
“但自己地位有了威胁的时候,他们又怀疑。”
如何看待?
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对于一个依附传统体制的主流媒体而言,无论如何利用精巧的文字来掩饰,
最后输出的都是和20年前一样的观点:
年轻人要勇于担负起家庭的重担,担负起国家复兴的责任和使命。
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充满正能量,但是主流媒体对于体制中存在的财富分配问题闭口不提,
反而是以一种精英式的说教口吻来打煽情牌,本质上依然是劝说年轻人要努力加班,
学习父辈的任劳任怨,继承勤劳隐忍这些被主流媒体塑造好的完美底层人品质。
正如我之前的视频提到的,为什么躺平内卷没有在10年前流行起来,
因为那时候的一代人是有时代红利可以分享的,现在的年轻人没有了,只有巨大的债务等着他们。
这些东西主流媒体难以启齿,只有打传统的煽情牌了,貌似这种方式已经过时了。
一个幽灵,一个名为“躺平”的幽灵,在神州大地游荡。
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新时代的一切进步势力,记者和主持人、自媒体和报社、激进派后浪和正统的爱国者,都联合起来了。
以下省略一万字_(:3 ⌒゙)_……
结合今天的三孩政策看
环球时报:别躺了,起来生孩子!!
在香港机场被暴徒围攻临危不惧的付国豪离开环球时报了。
就小伙的表现那不得是政治过硬业务能力突出需要重点培养的好苗子!
然后呢,小伙子在北京在环球的收入扛不住了。迫不得已离开了环球时报。
然后这篇评论还唧唧歪歪的说躺平的人会被时代惊醒。问题是真到了那个时候,还不晓得是谁会被谁用什么方式惊醒。
毕竟无产阶级打破的是枷锁,得到的却是全世界。
我觉得这个评论没错。确实身边到处都是要躺平,但是实际上没见谁真躺平。因为如何才能躺平呢?只有死了才能躺平。
大多数人的躺平无非是不愿意花时间和成本在一些收益完全不成正比的方向,又不是彻底躺下不吃不喝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