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中
一周前,张近东就已经决定用自己在苏宁的话语权,换来苏宁的周转基金
一口气发了这么多公告.......
整整一周前的7月5日晚,苏宁易购发布公告,创始人张近东拟将上市公司16.96%的股份以88.3亿元的价格转让给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有限合伙)。
这场股份转让完成后,就意味着苏宁易购将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那么今天,张辞任董事长,自然是顺理成章
今年3月时,苏宁易购发布2021Q1财报,表明已经负债1570.13 亿。而仅仅在10年前的2011年,在A股上市的苏宁净利润达到了46亿元,张近东以358亿元的身家位居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七位。而从2004年到2011年,苏宁的市值增长了近20倍
同样是10年前的2011年,苏宁开始正式拥抱互联网。
据江湖传闻,10多年前张近东曾经问过手下一个问题,苏宁最大的敌人是谁,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正确答案”——苏宁自己
但是张近东却说:可能是互联网
2012年9月,苏宁收购母婴B2C平台红孩子;
2013年2月,苏宁更名为“苏宁云商”,希望打开线上线下通路
2013年6月,宣布全国苏宁门店与线上实现销售商品的同品同价,不惜牺牲线下利润
2013年10月,收购PPTV;
2015年12月,接手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
2016年6月,并购米兰(知友提醒是国际米兰)
........
此外类似的操作还有收购天天快递,入股了罗永浩的锤子、龙珠直播、努比亚,投资了恒大,收购迪亚中国,接盘家乐福……
现在回过头来看,张近东的眼光还是独特的,在2011年,这个中国移动互联网大潮起步元年,苏宁绝对是找准了赛道轰起了油门,但是,却只留下了一地鸡毛和落寞的背影。
个中缘由各种解释都有,比如说经营差,比如步子太大扯到D,比如又传统又互联网结果四不像,最好的例子是拥抱互联网后的苏宁,上班还要穿西装……
但是无论什么原因吧,曾经的大象最终慢下了脚。
从2014开始,苏宁的利润一直是负数,
2014年,-12.52亿元
2015年,-14.65亿元
2016年,-11.08亿元
2017年,-0.88亿元
2018年,-3.59亿元
2019年,-57.1亿元
2020年,-68.07亿元
直到一周前,江苏国资联合产业资本进行战投,解决苏宁面对的流动性危机,苏宁易购成为无控股股东状态。
一个人的命运啊,既要看个人的奋斗,也要参考历史进程
但这话放在苏宁身上
正着看,是他在2011年前的历史,
倒过来看,就是他在2011年以后的历史。
谈论苏宁,不能光看苏宁,还要看近五年来整个中国企业运营的大趋势。
如果十年后有财经作者写书,这几年的关键词大概就是“国有化”。
随着经济下行、疫情冲击,以及资本市场的黑天鹅事件,企业自身的运营压力首先以债券违约的形式传导到市场,而后延伸到破产重整。
企业为了存活,不得不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而他们唯一可以借助的力量,就是国资。
大到那几家大家都知道名字的大公司(为了避免审查的麻烦,我就不点名了),小到基层县市的明星企业,莫不如此。
重整程序完成之后,企业的历史债务被清理,国资收到优质资产,债权人手里的债权虽然会打折,但也比血本无归好的多了。甚至消费者,可能都感受不到任何变化。
企业还是那个企业,唯一变化的是控制权。
当然,“国有化”这个词非常敏感,不能随便用。但如果从长期的角度看这一切变化的结果,与“国有化”无异。
某种程度上,这是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国有企业“私有化”的一个翻版,甚至它们所面临的经营困境,都有些类似之处。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其实这就是月亮和六便士的问题,是要月亮,还是要六便士,最好全都要。
一心看着月亮,却忘了地上的六便士。
是要面包,还是要自由,还是要两者兼得。
旅行,自由,远方,美食,华服,这都是很好很好的。
可是之后?大部分人还是要落到现实生活上面。
需要养家糊口,需要给孩子找学校,需要给自己找工作,需要面对现实问题。
不是说脱口秀不好,但是对比脱口秀演员和我们河南省至少前三的王牌中学的编制,可能还是少了稳定和底气。
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功利主义者的个人看法,对我而言稳定可能胜过自由。我欣赏自由自在的勇气,只是我不敢罢了。
当然如果外面很好,回报又很高,辞职也未尝不可。
我没有这种勇气,只能钦佩她人的自由。毕竟大多数人没有六便士,也没有月亮。
但人生没有如果,为了诗和远方,只能苟且于当下。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以上,人生如负重行远。
相比于自由和散漫,我觉还是工作和编制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