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谢邀。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值得去探讨。题主的纠结点可能在于“你都三省合一还把三省长官删掉了,为啥他们的长官还能用于给死人赠官呢”?这里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论证下能够赠官的合理性。
一、流程上存在的必要性
尽管乾道八年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为左右丞相,但从机构上来说,三省并没有取消,这点可以从文书格式上得到体现,比如。绍熙三年十二月,左丞相留正推荐朱熹拟任知静江府,朱熹不愿赴任,撰写 《辞免知静江府状》言: “熹,十二月十九日准尚书省札子,奉圣旨除知静江府……欲望朝廷,特赐敷奏,寝罢已降指挥,令熹依旧宫观,实为大幸。谨具状申尚书省,伏候钧旨。”另《两浙金石录》藏有理宗朝的札子,具体如下:
临安府状……正月贰拾叁日奉圣旨依□僧清远令尚书省出给敕牒。(楷书,十三行)
付南山高丽慧因教寺 宝庆叁年正月贰拾叁日(大楷字,二行,尚书省印一)
少师、右丞相、鲁国公押封(尚书省印二)
尚书省劄(小字,正书) 临安府状……拾壹月拾贰日奉圣旨:……(细楷书,十一行)
右劄付南山高丽慧因寺
绍定肆年拾壹月拾伍日(小字正书,尚书省印)
少师、右丞相押封(大字,行书)
这可以体现出,在文书系统上,尚书省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这可能是尚书令作为赠官存在的必要性之一。
二、机关未被废除
宋代的三省是个名存实亡的机构,即便是元丰改革的时候赵顼强行给他续了一把、搞了个假古董系列,但仍然架不住时代潮流的马车滚滚碾压而过。建炎三年四月,门下、中书两省合并为一省,随后也就是乾道八年这一次,中书门下也与尚书合并,并为一省。尚书省仍然在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文书)
三、文字上的理解
其实题主提到的这些,包括《中兴圣政》《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等都提到,乾道八年,“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罢置。但这很有可能是不给活人发这三个岗位了。从实际角度来说,北宋前期很多宗室、重臣还可以在活着的时候捞到一个三省长官的名头,南宋以降就不多见了,乾道八年之后是彻底断了可能性。但给死人赠官应该还是可以的,毕竟三省未废、罢置三省长官(不给活人)而已。
粗浅的理解,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