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回答列举了南唐兵力的问题。
事实确实如此,南唐不是没打,而是打了打不过,李煜在金陵被围且外无援军的情况下才出降的。
我来解答题主吴越不支持南唐的原因吧。
其实吴越和南唐在徐知诰(即烈祖)时代,关系一度很好。
六年,吴越国火,焚其宫室、府库,甲兵皆尽,群臣请乘其弊攻之,昪不许, 遣使吊问,厚赒其乏。钱氏自吴时素为敌国,昪见天下乱久,常厌用兵,及将篡国, 先与钱氏约和,归其所执将士,钱氏亦归吴败将,遂通好不绝。
这是徐知诰的国策决定的,即休养生息,趁机进取中原。这与杨吴时期基本一致。因为南唐最大的敌人一直是中原王朝,南方势力基本不能对南唐产生威胁。
然后是中主李璟时期,与南方各国关系,尤其是吴越,开始恶化。
仁达送款于吴越,吴越以兵三万应仁达。觉等争功,进退不相应,延鲁与吴越兵先 战,大败而走,诸军皆溃归。
一方面,南唐打下闽后,就对吴越已经形成了包围圈,战略上来说,吴越只要不傻,就知道南唐下一步就是自己。另一方面,烈祖死后,南唐朝廷里形成了两大派系,伺机进取中原和统一南方,而且统一南方占据上风。对吴越形成了巨大威胁。
十一年,金陵大火逾月。
十二年,大饥,民多疫死。
史书上这两条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方面,南唐连年用兵,闽、吴越、马楚,烈祖时期的积蓄消耗一空。大饥且没有灾情的前缀,那就是明显的征收过度。金陵大火几个月这种首都恶性事件,也可以表面当时南唐内部统治出现了问题,火灾怎么起的,为啥几个月都不行。国家管理不善,被敌人渗透,都说明了南唐内部的混乱。
南唐的国力不行通过这两件事就瞒不住了。南汉后蜀离金陵太远,中原王朝内战不休无暇南顾。吴越非常可能是南唐乱像的推手。
景困于用兵,钟谟请铸大钱以一当十,文曰“永通泉货”。谟尝得罪,而大钱 废。韩熙载又铸铁钱,以一当二。 (都用这种手段缓解财政了。)
吴越虽然对中原王朝一直比较恭顺,但也不是一开始就想着投降的,也希望保住世袭割据。
当五代时,常贡奉 中国不绝。及世宗平淮南,宋兴,荆、楚诸国相次归命,俶势益孤,始倾其国以事 贡献。
吴越是在整个南方都没有抵抗希望,且与南唐不可能和解之后,才一心投降。投降南唐,南唐一开始就把吴越当成了战略目标,而且关系恶劣。还不如降宋,反正都打不过。
五代十国一直有一个经典的谣言八卦,就是说十国相对于唐宋治理比较宽松,对老百姓好,这个说法的含金量嘛。。。大概也就跟这么说民国差不多。
其实看一下宋史地理志所记载的五代十国人口数据就很清楚了,宋太祖平后蜀得户53万,平南唐得户65万。而后蜀和南唐所养(抓)兵(丁)的数量,其实已经达到了这两个数字的一定比例。
后蜀的总兵力,花蕊夫人写诗说14万,而这个说法确实有一定的可信度。从史料记载来看,后蜀此战的部署是,王昭远领兵3万守剑阁,韩保正率兵数万趋汉中,高彦俦领兵万余守夔州,太子又领兵万余为后援。如此看,后蜀仅仅是可以运动的兵力,就已经达到了7-8万人,把蜀中各地不能动的守军加上,共有14万的确有可能。与户数53万相比,大约3.8户出1兵。
南唐的总兵力就更是惊人了,正如下面一个回答提到的,采石之战南唐2万兵被歼,秦淮河之战水陆军10万被击溃,皖口之战朱令赟从江西带来的10万水陆军援兵又全军覆没。光把这三个数字加起来,就已经达到了22万,算上各地守军甚至可能超过30万,与南唐户数65万相比,户兵比高达2.2户出一兵。纵然大兵团人数上的水分可能可以将上述数字减去一些,使得户兵比或许可以接近3比1,但2-3户征1兵的比例仍然和三国东吴有得一拼了。
当然,从比烂的角度而言,宋初也好不到哪去,宋史兵志明确记载宋太祖开宝年间禁军、厢军总兵力为37万人,而北宋建立之初的户数才不过96万户(宋史说法,而旧五代史认为后周户数有250多万户,若按此数则兵民比不很高),而且由于河北屡遭战火残破不堪,山西又被北汉占据,兵役徭役几乎完全由中原百姓来负担。
然而,王全斌出兵5万,仅耗时66天就灭掉了后蜀,而灭南唐之战曹彬也仅带兵10万,1年左右时间就结束了战争。从结果来看,兵确实不在多,割据政权为了保命暴兵虽多,提供的也不过是虚假的安全感。
首先,由于兵民比高,兵源质量很难保证,兵户比3:1意味着青壮年几乎被全部征入军队,包括体弱多病者可能也不例外,14万这样的后蜀军(其中8万可以动)即便将领水平一样(实际上王昭远太能送),也真未必打得过5万北宋精兵(宋军的兵源状况好不到哪去,但南征军相对而言可以挑选全军中的精锐来用于进攻)。此外,相当一部分农业生产要留给中老年人,后勤徭役可能要留给妇女(宋太祖建朝后下令户籍不统计女口,也算是长期混战后让利于民的体现),效率也大大不及正常情况。
其次,几十万大军竭泽而渔,军心很难保证,尤其是割据政权一旦完全失去了进取天下的斗志和希望之后,队伍很容易瓦解。因为小兵们也不是傻子,拼死抵抗成功的结果无非是乱世持续得更久,给几个土皇帝续命而已。尤其可以作为旁证的是,宋军胜利后在蜀地烧杀抢掠,前几个月还“十四万人齐解甲”看起来毫无血性的蜀军很多又拿起武器奋起反抗了。
所以,有些人疑惑的北宋为何打后蜀、南唐、南汉这些国家如摧枯拉朽,一碰上契丹和越南就不行了,或许可以从上述这些思路找到一些答案,因为到了某势力真离统一不远(当时赵匡胤已经派慕容延钊拿下了荆南,长江蜀地天险已去其半),而割据政权却让其军民一点希望都看不到的时候,其民心军心士心自然会开始极度倒向天下尽快平定。尤其是柴荣与赵匡胤此前已经打下了南唐整个江北地盘,南唐的人心此后完全散了自然在情理之中。
当然,的确有一些十国君主相对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的记载,因为如此高度军事化的社会,还可劲压榨农民的话,那就是嫌全军饿死的不够快了。更接近真相的或许是,唐宋还能有些诗人词人偶尔描绘民生艰难来喷喷朝廷,而在乱世连这样的声音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