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就不论述所谓的技术原理了,手机上的内存是肯定要留一部分给主控和系统的,我们只思考到底小岳岳的建议可不可行。以普通消费者的角度而言,小岳岳说的把系统和软件占用内存给厂商消化,可用多少就宣传多少看起来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实际操作起来可能性几乎为0。
虽然的确有部分厂商比如三星魅族会在包装盒上标注用户可用容量大约为多少,下面的魅族18的包装盒就清楚标注了107g左右,但是这个数字并不适合宣传,或者说,如果用这个数字直接替代128g完全不现实。
首先,一台手机出厂的系统版本并不是固定的,一般会根据生产市场配装最新的系统,每个版本的系统占用也会有差别,比如这个系统版本可以达到107g,但是下个版本功能多了,剩余只有106g了,那又怎么宣传呢?或者说,厂商发布的时候剩余107g,发售后更新版本就106g了,这又算不算虚假宣传呢?
还有就是每个厂商占用都不同,如果不用统一的标准标注内存的话消费者很容易困惑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奇奇怪怪的版本。而且不同供应商能用的内存也有轻微差别,比如三星西数两个厂商的预留主控内存就不一样,如果多供应商根本没办法保证剩余内存都一样,可用容量根本没办法宣传。
所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是必要的,行业确实需要足够的规范性,不然标准过于混乱。而64/128/256是符合计算机二进制标准,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形成依赖了。内存的确是那个内存,厂商生产的时候就是按照一个标准生产的,宣传用一个标准并不算所谓的虚假宣传。
震惊,我的本命男子天团竟然和我自己的领域产生交集。这是命运的邂逅吗(x)
就,挺突然的!
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有很多人注意过了。
我记得大约是2011年的时候,就在相关的贴吧里见过这类问题了。
其实这不是厂商缺斤少两的问题,是他们真的没必要“缺斤少两”
让我们一步一步的来讲一讲为什么厂商不宣传“嘿我们这手机是112g的”而是一定是128g呢。
首先,为什么内存都是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呢。112g的内存究竟能不能实现呢。
计算机采用的是二进制,这个大家当然都知道。以前经常开玩笑说信工是最基的学院,因为他们要天天对着0 1 打交道(嘿嘿嘿)
所以在表现为数字的时候都是2的多少次幂。
绫音喵小时候表演背2的多少次幂,其实也存了这种偷懒的心思,毕竟前几个只要记内存条大小,后面记手机内存就行了。
如果实在是不好理解,小时候有个游戏叫1024,就很能帮助理解了。
内存颗粒虽然叫颗粒,但是它说到底是芯片,只能识别计算机的语言。
所以内存如果不考虑什么屏蔽冗余等等等等,一定是二进制就是了。
其实不光手机内存,SSD硬盘也是一样的。(小声bb:早年其实也有20GB 40GB的固态硬盘,其实好多也是什么24GB,48GB,只不过冗余部分比较多于是…)
然后为什么不管是硬盘也好,手机内存也好,内存为什么都好像有点“缺斤少两”呢?
一般来说,手机的存储芯片会被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当然是手机操作系统的空间。其实如果大家有给电脑系统的经验应该就很好理解了。装系统的时候,一开始就提示你要给系统留好足够的空间。而且如果你打开系统自带的硬盘管理,或者分区助手等等软件,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系统到底占了多少存储。
另一部分用于安装程序
剩下的部分才是我们用于存储个人空间的部分。
下图是绫音喵自己的电脑,硬盘管理界面。因为是用电脑写的这个回答,于是就懒得开手机再截图了,反正原理差不多。
磁盘1是我的固态硬盘,可以看到除了划出来的两部分(我分别作为系统盘和存储重要文件用),还有一个64m的系统空间和542m的恢复空间
接下来就是一个很玄学的问题,厂商到底有没有可能故意“缺斤短两”
答案是,没必要。
手机的存储模块都是焊在主板上的。如果你有充分的好奇心,拆过小时候那种还比较好拆的大砖头手机,是可以清晰地看到存储模块的。
而且如果你有充分的好奇心,去搜一搜xx巴巴,也能搜到批发的存储模块。
内存的大小绫音喵已经在前面讲过了。这些存储模块当然也非常有自知之明的全都是二进制。
那当然,你们要不是二进制,小时候我还怎么装作自己是个天才的样子嘛(x)
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厂商来说,是现成的存储模块焊上去成本高,还是单独研发“缺斤少两”的存储模块成本高呢。
因为质疑比较多,那就再加一条吧。
(其实我觉得这个很容易想明白的)
那为什么厂商不宣传“实际使用空间”呢,这到底构不构成虚假宣传
众所周知,我们的手机系统是需要更新的。
每次更新的系统大小也会不一样。
这就势必会出现一个问题:系统更新完了,剩余的空间到底还会不会是112g。
那么此时如果用户觉得是厂商偷走了自己的储存空间怎么办。
为什么我买的112g的手机系统升级一下就变成110g了,剩下的2g去哪了云云。
当然我们还得担心,研发部门会不会和市场部相爱相杀,以至于出现各种恶性案件(x)
小声bb:如果是我开发系统,然后市场部宣传“可用内存”,我觉得我一定会打人的,真的。
所以说,目前这种说法你好我好大家好。
所以说内存这东西真的不是像大妈买菜一样,说给你少根儿香菜,我争一争他就能回来。
当然其实这个疑问真的不仅仅岳云鹏会有,好多好多人都会有的。
绫音喵也是因为小时候有过这个疑问,才在老爸的引导下查了这么多资料,然后因为对二进制感兴趣而背了那么多二的多少次幂。
只不过长大以后二进制在我脑子里就只剩下 0 1 和二了。
就是你们想的那个0 1
和二了吧唧的二。
唉,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希望小岳岳着眼于大处,比如说为什么我100平米的房子实际只有……
128G占10多G大家觉得正常,是岳云鹏不懂技术。
那8G占6G呢?
32G占20G呢?
随系统带了一大堆垃圾软件,也不允许删除,还收了装机费呢?
这话也就是相声演员说出来,一群人就开始卖弄自己优秀的计算机常识了。
这届消费者不行啊。
看到很多专家在驳斥岳云鹏同学,这里就举几个例子,听听专家们的意见:
1、如果专家买房子,开发商告诉专家套内地毯面积128平米,但开发商占用了一间房17平米。专家们会认为自己买的房子有128平米吗?
2、如果专家买128斤猪肉,摊贩说给专家128斤猪肉,但其中17斤专家吃不到。专家们会认为自己买到了128斤猪肉吗?
3、如果专家买128尺布,商家说给了专家128尺布,但其中17尺专家用不了,专家们会觉得自己买到了128尺布吗?
当然,128G可以指存储设备容量。实际上用户可以使用容量是不足128G的(如果你要杠用户可以把系统清理了当存储器使,那就是你对)。
商家不标注可用空间,怎么看就只对商家有利,而对用户不利。
用户,至少是部分用户的认知,存储空间就是自己可以用来存储的空间。忽悠了这么多年用户,一个相声演员指出这个问题,咋就成了他素质问题呢?
很多人一厢情愿站在商家角度解释,其心理倒是可以理解。毕竟小鸭子出壳见到谁都是当妈妈使。
再补充几个例子:
买夏普某款智能电视,号称存储8G,实际可用存储只有不到2G。经常报错。
买华为某款智能电视,号称存储32G,实际可用存储只有10G多一点。搞得连下载个程序都心惊胆战。
更不用说现在小岳岳说的手机,还有我们常用的电脑,基本都是重灾区。
为什么商家不能标注可用空间呢?为什么要反对商家标注可用空间呢?
无非就是利益罢了。
很多没长大的网友,经常喜欢批评别人只提意见,不提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也很简单:
1)商家标注存储空间的同时,标注可用空间。
实际上很多商家也标注了可用空间,只不过很不起眼。为什么不起眼,因为这对自己不利。
至于说到更新系统会导致可用空间减少的问题,解决也很简单:
2)在更新系统的时候,提示用户本次系统更新会占用多少空间即可。
这也是大部分系统更新都在做的。
以上还是在假定商家是提供很干净的系统前提下的。可惜的是,商家提供的系统往往还“携带私货”,无偿占用存储空间。
比如系统内置应用、比如系统随机应用,不但占用空间,还无法删除。
商家内置这些内容,要么阻止了用户选择竞品,要么拿到了额外收益。
这就是另外一笔账了。
谢邀
本来不想掺和这个问题,但突发奇想,就到各大手机品牌官网搜了下
以下品牌对「可用存储」问题均在官网有所备注
目前主流手机品牌中,有 5 家未在官网对存储容量有所备注
魅族在包装盒上有标注,但官网确实没有找到
绝对绝对没有黑以上品牌的意思,如果我看漏了(或是像魅族标在包装盒上)欢迎指正
一路看下来,大部分品牌都对存储方面的情况有所备注。
但也只有苹果在官网写出了占用容量的数值(11GB-14GB)也希望其他品牌跟进吧。
而查看岳云鹏的微博可知,他之前使用的是 iPhone
那么这次换机可能也是 iPhone,我猜是换了 128G 的 iPhone 12 吧(狗头)
首先,我认为「128G 手机可用空间为 112G」非常合理,原因各位大佬也说得很清楚了。
其次,我也认为大家不必对岳云鹏过多苛责。
不是所有人都对数码有一定了解,而对于不了解数码的朋友来说,问出这样的问题非常正常。
事实上,前两天还有朋友问我:想「短期入门数码」该去看什么内容学习,而我想来想去,居然无法给出很好的建议。
思来想去,「数码」其实是个很难入门的领域,如果不是对数码本身有浓厚爱好背景下的日积月累,或者身边有朋友随时解答各种问题,想短期入坑真的不容易。
这种问题对于数码圈的朋友们来说也许有些莫名其妙,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挺正常的。
只不过我也认为,岳云鹏这样的公众人物发表类似言论时应该更谨慎,引起争议不见得是好事;当然,也不见得是坏事,是好是坏就看提问者真正的目的了(毕竟,懂的都懂)
对于第一次使用智能机的小岳岳来说,产生这种疑问也是正常的
毕竟很多朋友第一次对照手机参数来一项一项进行查看时,都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疑问。
长期以来,由于Gigabyte和Gibibyte换算方式的不同,往往会给大众造成混淆,尤其是市场占有率如此之高的windows对于GB这个单位的误用,更是使得这个误解普遍化传播开来。
Gigabyte,缩写为GB,又称吉字节,计算方式是十进制,换算如下:
Gibibyte,缩写为简称GiB,计算方式是二进制,换算如下:
Windows系统上显示的GB实际上应该是GiB,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发现Windwos上显示的硬盘容量会低于说明书上硬盘标示容量的原因(计算方法的不同导致的显示相差在容量的7.3%)。当然,也有些系统显示的就是GB这个单位本身,例如Linux,OS X系统,因此避免了很多误会。
不过,上述的这点科普,并没法用来解释手机的存储空间问题。因为手机宣传的128G闪存容量是实实在在的128GiB规格的闪存空间,不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宣传多少显示的最大容量就是多少。
但是,实际可使用的空间大小却并没那么多,主要还是因为操作系统本身以及预装应用会占据很大一部分空间。
那是否可以排除掉操作系统和预装应用的空间,来标注实际可用空间呢?看起来也不太可行。因为这两者会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更新操作,所以其所占据的总存储容量大小实际上是在变化的,所以还是标注实际总容量而不是可用容量比较妥当。
那么这部分被占据的空间该由谁来付帐呢?我个人认为,由消费者来支付是比较合适的。假设消费者买来未预装系统的裸机,也还是需要自己搞系统以及配套的软件来使用的。现在,相当于把这部分工作委托给厂商了而已。
最后,建议以后卖手机可以不预先安装操作系统,用户付费可让厂商帮忙装,不过代价是要占点手机空间~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没啥可说的,大家都知道操作系统的容量是可变的,没法提前标注,而且用户自己可以刷自己的系统就不存在产商系统占的空间了。
不过,借此机会来纠正其它答案中的一个误区:闪存的容量会按照1000x1000x1000计算吗?
答案是不会。
一般而言只有机械硬盘才会存在用1000x1000x1000标注容量,导致操作系统报告其实际空间小于可用空间的问题。而闪存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一定是2的幂次的整数倍来计算,而不是10的幂次。
128GB闪存的真实容量确实是128x1024x1024x1024,而不是128x1000x1000x1000。
存储容量究竟按10还是按2的幂次计算,这个问题有没有定论?
本来可能没有定论,但喜欢用10的幂次计算的其实只有机械硬盘产商。自从机械硬盘逐渐日薄西山,逐渐在主流配置中淘汰,这个问题事实上早已经有了定论,那就是,存储按照2的幂次计算。因为新式的现代的存储都是按照2的幂次计算容量的。
那么,为什么闪存的实际容量,依然还是比2的30次方算出来的要小一些呢?因为闪存的读写原理决定了它需要预留一部分空间用于主控做擦写平衡。这部分预留空间具体留多还是留少,那就是产商的具体算法区别了。——总的来说,这个跟 SSD 是差不多的道理。SSD的实际空间也比用2的幂次计算出来的理论值要小,这其中的差额被用作主控预留擦写平衡,预留区域甚至有可能比1000到1024的差额更大。
当然还有些空间丢失可能是因为坏区,坏块之类被屏蔽的区域。这些区域在物理上也是客观存在。只不过不可用了。
有很多理由造成闪存实际可用容量小于理论值,不过这通常并不包括1000~1024的计算方式。
如果闪存自身不带主控,完全由操作系统控制闪存的擦写,是可以做到完全提供2的指数级别的真实容量的。读写闪存的这个程序我写过。
不过,无论有没有预留空间,闪存在硬件上,容量只能做成2的幂次的整数倍,这是硬件特性决定的。声称闪存使用10的幂次计算容量的商家,多半存在原则性的虚假宣传。
至于可用内存与真实内存不符算不算虚假宣传。。。
个人觉得不算,因为从硬件上来看,搭载的确实就是真实的128GB「规格」的闪存,所以这不是虚假宣传。
评论区有人说这像卖房,是的,有点像买房的公摊面积,这些面积你不可用,但依然还是客观存在的。
虚假宣传。虽然不能算,但岳云鹏反映的问题的确是问题。因为无论你说手机的内存空间是多少,消费者默认理解的就是自己能用的空间,你自己装的系统文件当然不应该挤占消费者的这个空间。比如我买瓶酒,瓶子上就要写净重多少,你不能告诉我连瓶子重多少。
只不过在现实中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大家觉得不至于这么去折腾。因为每个版本的文件也不一样大,而且通过互联网文件本身还可以不断的更新,有可能同一型号的手机不同批次卖到消费者手里面系统文件也是不一样大的。为了传递这个空间信息付出的努力和事实上获得的效用相比不成正比。
但是这并不妨碍你在盒子上加一句明显的话,实际可用存储空间与扣除必要系统文件后的剩余空间为准。即便做不到精确操作,那还做不到提前申明,理清责任吗?
问题本身不值得探讨。。但是这个问题为什么会上热榜,非常值得探讨。
这个问题其实,主要取决于你的团队,以及商业模式。
我假定你一个便携小工具是没打算赚大钱的,只是顺带附送的工具,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不可能专门为了这个项目去培训或者招聘」。
那么结果就很显然了:你的团队成员会什么技术,那就用什么技术。什么方法能立即上手就用它。——其它的因素都是次要的。因为理论上,现在任何技术,都可以用来写桌面应用。所以技术本身不是痛点,痛点是你的团队成员懂什么,最喜欢用什么,那就赶快用上。
我很难相信为了一个便携小工具你们会专门让团队学习培训新技术或者专门招一个懂新技术的人来带队。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参考其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