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2年,德意志化学家和名医施塔尔(G.E.Georg Ernst Stahl,1659-1734)注意到天然碱(苏打是后来的说法,英语washing soda,这里的天然碱指的是水合碳酸钠)和草木灰(potash,来自中古荷兰语potaschen,意思是pot ash,描述的是制备方法[1])的晶体形态是有差异的,这是现存历史资料中第一次区分苏打和草木灰。
1736年,法国植物学者兼农艺化学家蒙梭(Duhamel du Monceau,1700-1782)通过实验证明草木灰和苏打不同,一个是“蔬菜碱”vegetable alkali,一个是“矿物碱”mineral alkali[2]。应该能看出来是通过种菜吧,这个实验对后来李比希提出农业化学和植物需要氮磷钾肥很有帮助。他之后证明了现在被称为氯化钾和氯化钠的两种盐的溶解度、晶体形态和味道是不同的。
1758年,德意志化学家马格拉夫(A.S.Andreas Sigismund Marggraf,1709-1782)发现火焰的颜色可以区分钠和钾的化合物[3]。
(0408更新)
- 草木灰只是钾含量高,也有植物钠含量高,制得的草木灰以碳酸钠为主的。
- 中药里的“石碱”(从蒿、蓼等草灰中提取之碱汁,和以面粉,经加工而成的固体)一般认为主要含碳酸钾、碳酸钠。
- 在日本人的记载中日本区分钾碱和钠碱要到19世纪,兰学家翻译欧洲化学著作,并引入索尔维制碱法见识了高纯度的碳酸钠之后,才分得清。
- 一些资料会说南朝陶弘景通过颜色反应区分了过去长期混淆的两种硝——芒硝(硫酸钠)和硝石(硝酸钾)[4]。其实后世根本没把陶的说法当回事,一直存在混淆两种硝的情况[5],硝是什么各家有各家的说法,这事在火器出现之后情况好了不少。
- 希望我国古人能分清他们都没提纯分离出来的碳酸钠和碳酸钾不现实。
(0409更新)
我做视频读了一遍,加了图,发现有些小错误,文字果然还是要多读。
参考
- ^ http://en.wikipedia.org/wiki/Potash
- ^ https://chemistry.unt.edu/sites/default/files/users/owj0001/davy%20and%20alkalis.pdf
- ^ https://baike.baidu.com/item/马格拉夫/373204?fr=aladdin
- ^ 赵匡华, 赵宇彤. 中国古代试辨硝石与芒硝的历史[J].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94, 013(004):336-349.
- ^ 陈友山, 陈玲. 硝石,朴硝(芒硝)的本草考证[J]. 时珍国药研究, 1997(2):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