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能吃的固体那么多,而能喝的液体几乎只有水? 第1页

  

user avatar   chen-lian-shan-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是不喝酒吗?


user avatar   sun-ya-fei-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怎么会这么冷?

从生物学的角度,完全可以由果推因,这个地球上的生命体就这样了,起源就在水里,总能够给你找出为什么喝液体光喝水的理由来,不过还有一个最简单的回答,那就是液态的物质相对而言实在是太少了,而水恰恰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基于有评论说我答非所问,此处加一句,“液体种类太少”就是对这个问题题面的回答,地球上的已知物质,熔沸点间隔和0-50摄氏度区间重叠的物质,百分之一都不到,就这还是高估了,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因为有了生命之后产生的有机物,无机物寥寥可数。不少人可能觉得液态物质还挺常见的,但是换到火星上,恐怕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不过,事情并没有就这么结束。


首先,人真的能吃很多“固体”吗?

拿一块压缩饼干来,咬一大口,不喝水,看看你最快几秒钟可以咽下去?

(如果真的要试,请务必准备好一杯水,可别真噎住了。)

我们总有一个错觉,就是觉得我们吃的食物状态一般都是固态的,然而像压缩饼干这样极端的例子就可以看出,这么干的食物,正常人是吞不下去的,因为干燥的饼干容易吸水,即便强行咽下去,它也会吸干食道中的水,然后堵在食道里,所以不喝水就想吃压缩饼干,非常危险。实际上,即便不是饼干这种食物,固体的金属就吞得下去了?吞剑练起来可是很痛苦的。再比如说,巧克力在口中不化开,又有多少人能咽的下去?

所以,我们吃的食物,虽然它入口的时候可能是固体,但我们一般都需要在口腔中让它“液化”,这样才能顺利地通过食道。这里的液化,包括了很多种变化:有物理变化,比如巧克力会因为温度而融化,或者还有很多食物会溶解在液体里;也有生化反应,很多食物都会被口腔里的酶进行第一步分解。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吃的食物,在进入食道的时候大多数都是呈糜状的固液混合物,纯粹从物理的角度来说,它们其实属于液体,且一般都是非牛顿流体。

于是,我们这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人其实并没有吃很多固体。


第二个问题,虽然这些食物发生了液化,可它们还都是水体系。吗?

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就算变成了液体,一般也是以水作为分散剂。

但前面提到了巧克力,巧克力在口腔中会融化,它融化的产物并非是水体系,而是——油脂。

实际上,我们能够吃的液体并不只有水,吃下去的糜状食物,主要成分也未必都是水。

之所以让我们感觉不到,其中一个原因是物质的液态只能保持在相对比较窄的温度区间内,就算是巧克力这种可以“喝”的液体,它也只有在34-36℃才融化,所以你并不觉得自己吃下去的是液态的油。这并非是在强辩,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志愿军在朝鲜的时候,经常是吃炒面就雪,雪当然是固体的,但是吃雪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喝水吗?所以吃下去的食物究竟是不是液体,要以37℃的状态为准。

另一个让我们注意不到的原因是,很多人没有尝过别的液体。试问,人类都能喝哪些液体?

答案是很多,多得超过我们的想象。

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

乙醇就是可以喝的,而它在常温下也是液体。但是千万不要喝它的近亲甲醇。

中外各国的传统杂技中都有喷火这一项,考虑到安全性,现代艺术在表演的时候已经采用了其他一些手段模拟,然而真实的喷火是在喝下汽油或煤油之后完成的,所以,烃类也是可以喝的。

人类的远祖也和鱼类一样,可以在水中呼吸,但是现在就算是专业的潜水员,也只能在水下憋气几分钟而已。不过,有一类液体,可以供人类呼吸,只是喝下去算什么?

图片来自:

全氟烃目前已经被研究得比较多了,它在化学上是一种惰性的溶剂,但是在生理上却奇特得很,因为能够溶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并且不和身体组织发生反应,所以人类可以淹没在里面正常地呼吸,就跟鱼类在水里一样,还不用额外安装一个“鳃”。这类物质已经在一些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面开始应用,未来甚至有可能用它作为人工血液。

所以,人类能够喝的,并不只是水。


最后一个问题,人类依赖的液体,不能只有水。

水是生命之源,关于水在生命中所起的作用,翻开高中课本就能略知一二,不再赘述。

但是,水的各种功能,也恰恰说明了另一个问题,我们还需要其他的液体,特别是油脂。

水是优良的溶剂,油脂也是,但水和油脂却不能自发互溶,这是热力学决定的。

水和油脂的两大体系,让人体内也形成了水溶性和脂溶性物质两大类,比如维生素,A、D、E是脂溶性,但B和C就是水溶性。两个体系共存的好处在于,可以对一些物质进行识别,最简单的一个案例就是细胞膜。众所周知,细胞膜是双层磷脂膜,两层之间是脂溶性的,所以就可以看到,细胞膜不容易让水溶性物质通过,但是比较容易让脂溶性物质通过。这就好比,计算机语言一定要有0和1两种不同的指令,这样才能组合出更多的信息。

换句话说,对于人体来说,也是对于绝大多数生命体来说,水是必要的,但油脂同样也是必要的,我们未必会直接喝油,但是身体中却不能少了这种液体。


总结一下——

1、我们吃的食物,一般都不是“固体”状态;

2、我们能喝的液体,并不只有水;

3、我们要“喝”的液体,不能只有水。


延伸阅读——

我在2019年新翻译的《迷人的液体》,其中讲了不少液体的有趣性质,作者米奥多尼克,前几年的现象级作品《迷人的材料》也是出自于他手。译作由未读出品,已经正式上市,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能这么说,因为在你的语境里,能吃的固体和能喝的液体并没有使用同一个标准。

同一个标准的话,那么能吃的固体只有碳水化合物,能喝的只有水;

要么就是能吃的有好多肉啊菜啊,能喝的也有好多酒啊饮料啊。

你不能一边使用一个标准,另一边使用另外一个标准。


user avatar   lence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情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商业诋毁,现在还不好说。

但好欢螺的这个官方回应显然是不够专业的。

比如说,回应的第二段,商家一直在说「烘干达标后进行包装」、「经过巴氏消毒灭菌处理」、「十万级 GMP 认证车间」,给人的感觉是「我们的生产工艺很高端,所以不会发生虫卵问题」。

但这些工艺其实只能「在加工过程中尽量保证不混入虫卵」。如果原材料中本身就有虫卵的话,虫卵还是会一直保留到最后的。

「烘干达标后进行包装」:假设原料中就混入了虫卵,这一步只能保证虫卵在烘干步骤中被杀死,你还是会吃到虫卵,只不过是死虫卵。

「经过巴氏消毒灭菌处理」:这里有歧义,到底是「巴氏消毒处理」还是「灭菌处理」?这两者采用的温度完全不同。

  • 「巴氏消毒」处理温度比较低(65 摄氏度~ 90 摄氏度),可能无法保证灭活全部的虫卵,细菌的芽孢也可能存活。通常巴氏消毒过后的食物需要冷藏保存,保质期一般不会大于一个月。
  • 「灭菌处理」温度比较高(121 摄氏度以上),一般可以保证杀灭食物中所有细菌,包括细菌的芽孢。在这种处理下,虫卵会被完全灭活。(当然还是能吃到死虫卵)

上他们淘宝店看了一下,大部分产品都是常温保存的长保产品。因此它们使用的应该是「超高温灭菌处理」。说「巴氏消毒」也是不专业的表现。

「十万级 GMP 认证车间」:十万级指的是洁净度,也就是空间中每立方米尘粒的数目。GMP 指的是「良好生产规范」,是一套标准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厂房采用「十万级 GMP 认证车间」,可以尽可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不出问题。但还是那句话,如果原料有虫卵的话,生产过程再牛X,也不能把这些虫卵排除掉。


后面两段,商家有意想引导大家往「商业诋毁」和「假冒伪劣产品」上面想。

这两种可能性存不存在?当然存在。而且类似的事件也出过很多次。前段时间农夫山泉矿泉水里生蛆,就是典型的「从生产工艺看完全不可能,几乎可以肯定是商业诋毁」的情况。

但这次螺蛳粉这个,光按照现在的信息,还真的判断不出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商业诋毁。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老老实实向公众说明情况

比如,可以说「目前还不确定是商业诋毁/假冒产品,还是真的质量问题。有商业诋毁的可能性。会深入调查,给大家一个交待。如果是商业诋毁,或者假冒产品,会坚决维权。如果真的是质量问题,会严格自查,改进原料/工艺,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像现在这种回应,不仅不专业,还直接暗示「肯定不是自己问题」。说实话,很坏路人缘的


user avatar   sithfer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靠亚洲邪术。

转自网络 https://www.zhihu.com/video/1185497029856464896

鉴于网友说第一个太假,再补一个。

转自网络 https://www.zhihu.com/video/1192438958553108480

欢迎精神小伙们入驻圈子!


user avatar   77qiq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人觉得从聊天记录来看

明明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嘛?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女的明显就是天天嚷着喜欢渣男那种

还“我是您的”

简直就是一个受虐狂的心态

施虐狂和受虐狂不是绝配嘛?

恋爱的时候搞不好还很享受呢

哦,现在分手了,越想越气,趁着罗志祥的瓜蹭一波热度伺机报复?

动不动就pua,但凡能独立些有原则些,自尊自爱些,能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这么久?




  

相关话题

  中医专业真的像他人说的那么不好吗? 
  如何让元素衰变停止或减速? 
  国外有些学者在学生时期发论文横扫science nature,但独立后却只能在一般刊物上发论文。怎么看这个现象? 
  艾滋病和癌症,哪个会被最先解决? 
  奥赛生做高考题是种怎样的体验? 
  地球大气中的云算生物吗? 
  水的张力的微观解释是什么? 
  怎样看待东京大学研究团队用氮与水在常温常压下合成氨的工作? 
  如何提取头发、化石里的 DNA ? 
  有哪些没有破解的科学谣言? 

前一个讨论
路飞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海贼王》里的索隆为什么不能成为领导者?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