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博士得到足够的尊重了吗? 第1页

  

user avatar   isaac_y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至少跟欧洲比,确实没啥尊重。按说中国博士的比例基本上只有欧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本来更稀缺,但实际没啥用处。

在欧洲,Dr.是一种“头衔”,什么是“头衔”,就是在正式场合别人称呼你是一定是Dr. XXX,。举个比较常见的例子,有些航空公司的网站,注册填个人信息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你的头衔是“Mr.”、“Mrs.”以及“Miss”之外就是“Dr.”。当然还有个更厉害的头衔是“Prof. Dr.”,欧洲的“教授”那真的是权威的象征,我一个朋友去面试的时候一紧张喊未来的导师“Dr. XXX”,那位还愣了一下,说已经有十好几年没听到有人叫他“Dr. XXX”了。

在欧洲租房子的时候,一般的房东其实不是很乐意租给外国人的,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们你是个博士,他们的态度往往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变,非常乐意租给你,这个是我一个朋友在德国的亲身经历。

而在中国,“博士”有用的地方在于“学位”,在找工作的时候有用,而作为“头衔”的属性在学术圈以外真的毛用都没有。你去租房子跟房东说你是博士,房东最多夸你一句“真厉害”,也不会考虑把房子优先租给你。至于外国人嘛,管你是不是博士,反正都不太好租房。我之前帮组里的外国博士后找过房子,绝大多数房东一听是外国人就直接拒绝,后来找到一个在Airbnb上用中英双语介绍的房源,房东是专门做外国人生意的,这才租下来,但是至于房租嘛就贵上好几倍了。

在国内,有的时候即使是学术圈,很多人也不太在意这个“头衔”。我们这边有一次做宣传册,里面每个领导都有简介,什么“主任、所长”之类的倒是标的很清楚,但却忘了给他们的名字后面加上“博士”。按理说“主任、所长”只是职务,而“博士”才是“头衔”,需要跟姓名放在一起,并且用同样的字体和字号的。我去给他们提醒,他们还不在意。学术圈都这样,还能指望外面怎么样呢。


user avatar   bei-hai-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欧洲我听说拿到学位后订机票,办银行卡都带 Dr. 这就好像你头顶着一个头衔;

别提了,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有一次我换里程票,是境外航空的里程换境内的票,在填写名字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了新大陆,名字前面除了Mr,还可以选Dr。

这还考虑啥,好不容易有个满足虚荣心的时候,必须选!

票的时间是好几个月之后的,然后我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了。

结果到了坐飞机那一天,悲剧发生了。安检说什么都不让我过,说里程票有问题出现了乱码!

然后我足足在那里沟通了三小时,幸好飞机也晚点了。到最后我才明白是什么问题,安检认为里程票和我身份证名字不一致的地方是乱码。

我说哪里不一致?明明一致啊!

安检员说你看Dr是什么东西!这就是乱码!

然后我花了五分钟时间给他搜索这个是博士的意思,在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我这个博士头衔特别愚蠢。

我发誓,我再也不装逼了。

这就是博士的地位,以上


user avatar   yongle-li-8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在新墨西哥的Wells Fargo银行办信用卡,等电脑联网处理信息的时候闲聊天。办事员问我干啥的,我说我是博后,跟核工程和生物工程学院的几个课题组合作,致力于增进人类的健康。他说哎呀真巧,他也是生物在读博士。银行每天早九点半上班下午五点来钟下班,活少没事干,他就申请了个博士读读,白天当cashier晚上去做实验。什么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全都门清。

最后我们互致博士的问候道别了,两个博士(其中一个还差一两年才能拿到学位)都得到了尊重。

但是后来我的存款多了,在纽约办存九个月赠送几百美元服务,主管直接来给我敬咖啡。看来在美国,有啥头衔都不如有钱来的实惠。


user avatar   gaofangj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坐标德国,聊一下德国这个被认为狂热崇拜博士头衔的地方。其他地方没有亲身经历过,没有发言权。

先说结论,在德国博士是否得到足够尊重需要一分为二说。在法律层面上,博士头衔在德国被赋予了一定的“特权”,从而树立起了全民尊重博士的错觉;但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博士得到尊重并非自然而然的事。

法律给博士赋予的“特权”

德国的个人证件管理相关法律为博士头衔拥有者提供了官方的“特权”。个人身份证和电子证件法(图一)以及护照法(图二)明文规定个人可以将所获得的博士头衔加入身份证和护照上。


并且,德国的相关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在获得了博士学位的前提下,个人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冠以博士的头衔。这里“冠以”(德语:führen)的法律定义是“sich gegenüber der Umwelt äußernde aktive Inanspruchnahme des Titels für sich im sozialen Leben in einer Art und Weise, durch welche die Interessen der Allgemeinheit berührt werden können”。中文大意是:在身处环境中对于使用自己头衔的一种主动要求和权益,通过这种要求和权益,公众利益可能会被触及。

所谓的公众利益被触及,指的是使用者通过头衔表明自己的一种社会状态(德语:sozialer Status),从而获得相对于普通民众的某些优势。

德国各联邦州明文规定,个人在德国和欧盟/欧洲经济体国家通过正规读博程序所获的博士头衔后,可以直接在姓名前冠以Dr.头衔。

对于欧盟国家以外获得的博士学位,德国法律法规也罗列了和德国有互认条例国家的情形(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比如说美国,在Carnegie Found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所分类的high或者very high research activity研究型大学的PhD持有者亦可在德国直接冠以Dr.头衔。

剩下在其他国家获得博士头衔的个人,原则上需在所居住州的政府相关部门完成认证以后才能合法地冠以Dr.头衔——这点我没去研究过,有兴趣者请自行寻找信息。

最后,德国的刑法(条例132a)也明确了在无权使用头衔的前提下冠以头衔可面临罚款甚至最多监禁一年的处罚。

以上的种种法规法条从法律角度给博士头衔在德国社会形成了一种优势。但在现实生活中,在德国拥有博士头衔的人会被人时刻尊重吗?

博士头衔在生活中真的受到了尊重?

德国的很多行业和公司有着尊重博士头衔的传统。比如大多的医疗保险公司和银行都会在博士客户的医保卡和银行卡印上Dr.头衔。

甚至德国的汽车行业也有重视自己客户博士头衔的习惯。比如图三是我昨天收到的某汽车厂商关于使用他们服务的条例更新通知——文字中醒目的第一行是在多么刻意地去营造尊重。

在现实生活中,我个人确实感受过部分人对博士头衔无条件的尊重甚至说是敬畏。但更多的情况是,德国人所尊重的并非是博士头衔本身。

举两个亲身经历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和金融咨询业发生的故事。前段时间我去某知名金融咨询所(字母I开头)咨询房贷的事情。接待我的是个年轻咨询师。在匆匆记录了我的数据后便将我打发走,前后不到15分钟。第二天他发来封邮件,要求我将自己的身份证件、收入和财产证明复印件发给他。邮件态度极其傲慢。我本来就不爽前一天15分钟流水线式的作业,他的邮件更是直接将我引爆。我立马回邮件过去,说复印件不会给他,因为我觉得他的态度说明他是个不值得我信赖的人。我指出他的不专业让我极其不满意。我不想让他继续服务我,并且要去他们公司投诉。结果他秒回邮件,解释说这是误会,并在邮件中第一次用上了Dr.的称谓。我看到邮件后没去理睬,于是他在第二天打了个电话给我,Herr Dr.长Herr Dr.短地说他马上能帮我找到最好条件的贷款等等。我直接在电话这头问他怎么那天见面时不称呼我Dr.,现在那么客气干什么?他连忙道歉说那天他忙坏了,所以很多细节都没注意。。。

第二个例子是和某4S店的,图三那家旗下。我去做维护,取车时发现车门有道划痕。当场找接手我车的工作人员要求处理,工作人员回我不是他们弄的,不负责。由于是公司配车,我们公司和图三那家又是战略伙伴,我立马发了封极其严肃的邮件给了4S店,要求他们一个星期内给我一个满意答复。不然我找自己公司出面帮我处理。邮件用的是我公司邮箱以及我工作中的正式签名,带Dr.。结果第二天4S店老总亲自回邮件,约我过去见了面并当场找人修了车的划痕。等候修车期间他还带我里里外外参观了一圈。从此再去那家4S店他们开始称呼我为Herr Dr.了,之前从没有过那种待遇。。。

博士头衔在工作中会被故意尊重也会被故意针对

我之前的不少文章提过,在学术界,博士的收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所以首先个人认为德国学术界对于博士群体的尊重还是低了点。

但在这里,我想要跳过学术界,着重谈一下我所在的业界。

需说明一下,我的视角是业界中的那些普通工业企业和职位,研究所以及研发型岗位不在我讨论的范畴内。

博士头衔在业界有着双刃剑的作用。博士头衔在业界比例非常低,特别是非研究类型职位。头衔本身能带来很多的机会,包括晋升。德国的不少传统行业甚至会明文规定博士入职第一年收入的最低标准——足以看出他们对于博士头衔本身的尊重。

但反过来,博士头衔有时在业界有着神奇的消极作用——它会被当作调侃甚至针对的点。由于博士比例低,被调侃/针对者哪怕不是众矢之的也很难随便找到盟友共同抵抗。

我刚毕业入职那会儿,经常会有同事故意当着众人的面问我一些我不知道的工作内容。当我回答不知道时,他们便会开心地说出那句酝酿已久的:你可是博士啊,怎么那么简单的东西都不知道。

第一次时我被这个套路搞懵了,但从第二次开始我便每次都笑嘻嘻地回答:是啊,我对于那么简单的东西来说überqualifiziert(英语:overqualified)了。我专门负责你不懂的东西。这种简单的事就留给你了,要不然你会失业的。

然后世界就安静了。其他类似的套路还有不少,在此不一一列举。

我在之前的不少回答中指出过,德国,特别是德国的业界,丛林法则盛行。人人都明白博士头衔会是丛林中有竞争力的武器,于是打压这件武器或许有意无意也成了法则中的一条。

我自己就认识成为我们公司里丛林法则牺牲品的博士。德国人,人非常老实却很内向。一开始同样的套路被调侃,他也不反抗。后来几个同事变本加厉,弄得他都不愿理同事。接着被他的同事们说成不是team player,处处受排挤。

如今已没人再套路我。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我是个奉行“怼回去”哲学的人——不管德语还是英语坚决奉陪到底。当然只会动嘴皮子没用,更重要的是在工作中必须做出大家都无话可说的实际成绩。不然德国人直接选择忘了你的Dr.,分分钟给你换成heiße Luft的称谓。

所以说,想在德国业界聊对于博士头衔尊重这个话题,“怼回去”和出成绩两者缺一不可。不然有时等来的只会是更加的不尊重。

最后总结一下

博士在德国确实会受到尊重,但德国人不会只因为博士头衔去尊重任何一人。他们奉行的仍旧是弱肉强食,博士头衔只是博弈的筹码。

职场中,博士头衔会带来尊重,但也会带来虎视眈眈——小到有意无意的套路,大到。。。

说到这里想起了德国前国防部长古滕贝格(Guttenberg),在2011年风头最劲之时硬是被人死死抓住博士论文抄袭嫌疑,数星期之内火速失去博士学位并引咎辞职。

这位前德国政坛明星据说最近又获得了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可谓博士情结严重。

相信这次大概率没人会再去关心这位大势已去的前政客所获得的博士头衔是否有假了吧。

综上所述,在德国拿到了博士头衔不等于就能得到尊重,有时它甚至也会给你带来负担。其实更重要的课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想一下怎样去争取和捍卫自己真正想要的尊重——这个和博士与否无关。

以上。


user avatar   zhi-xing-zhe-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尊重个屁】生存艰难:

在博士主要工作的地点高校,博士本身是科研民工,对单位来说,你就是个年终统计的数字;
在博士生活的社会生活,一切以金钱为导向,以物质为旨归,你就是个穷酸文人;
在博士工作对象,学生眼里,你只不过是个流水线作业的工作者,你就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

——但是做人做事,最忌讳的是被别人影响,受别人制约,由他人判定。

你的价值和意义,是自我实现,与自我认可,自己开心高兴就好。

别人,对你几句高歌颂扬,喊几句某博士某博士,你就飘飘忽然,忘乎所以;

别人,对你几句冷嘲热讽,说几句博士算个毛,你就落寞消沉,丧失动力。

这样的人,缺乏主见,没有定力,才是最为可悲,最为无能的。


user avatar   guan-tang-bao-shao-m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俺们作为工人阶级的一分子不要求超越阶级兄弟(姐妹)之上的尊重,俺们只求阶级弟兄(姐妹)们少埋汰俺们,包括:

你个博士生怎么问你点啥你都不懂;

读了那么多年书,人家孩子都读幼儿园了,你连个对象都没有;

书读了那么多年有什么用,赚不了钱;

你咋还在读书,啥时候能毕业阿;

人家做IT/人工智能的都是对社会产生实际价值的,你说说看,你成天琢磨的阿尔法贝塔,对社会有什么用;

对方男生/女生说你无趣,我看你啊,是读书读傻了;

成天猫在个电脑前玩,不干正事;

小姑娘读博士读出来都是老姑娘了,男的看到都吓死了,嫁不出去;

…………

俺们平时出于礼节跟着笑笑自嘲几句,真要开嘴回怼,怕你们背过气去,毕竟没有跳楼的博士,什么刁钻的审稿人没见过阿。


user avatar   UNSC7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法律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还是差些,

导致大公司经常肆无忌惮地侵犯消费者。


美国有集体诉讼和天价赔偿等法律制度,

虽然有很多争议,但确实有利于消费者。


比如这个事主如果想告南航几乎不可能,

因为损失撑死几千,但律师费至少几万。


一个普通人想要和大公司法律部做斗争,

时间精力金钱损失多,还很难打赢官司。


航空公司的飞行计划安排相对比较专业,

外行的人很难证明这是航空公司的过失。


如果这事儿发生在美国,情况就不一样,

事主可以代表所有被航司坑过的人起诉。


如果胜诉,航司必须赔偿所有类似事主,

而且原告打赢官司了才需要支付律师费。


好的律师事务所非常喜欢接这样的案子,

因为事主多赔偿多,能够得到很多提成。


一旦打赢官司,不但得到天价赔偿提成,

还能让律所暴得大名,真的是名利双收。


在这样制度的约束下,大公司必须小心,

不敢过分侵犯消费者权益,以免赔大钱。


我国证券版的集体诉讼制度于去年生效,

希望以后能够尽快向其他领域拓展开来。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郑州一小区被外卖骑手“孤立”一事? 
  曾在海外读书/工作的博士们, 你们如何找到国内高校教职的? 
  如何客观评价匿名用户在“长远看,妻子漂亮很重要吗?”话题下的高票回答? 
  男性是否有权利批评女权主义? 
  博士和自己的导师的学术想法不合,是博士有错吗? 
  35 岁以下的青年科研(青椒)人员工资多少?生活过得怎么样? 
  博士生除了写论文还有什么其他的输出方式? 
  理科生研究生可以转读工科的博士吗? 
  你们在博士毕业离开学术界伤心吗? 
  读博天赋更重要还是努力更重要?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的春晚小品剧情都是因“误会”而起?
下一个讨论
隋炀帝、唐太宗为什么拼了命都要打高句丽?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