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古代谋士为什么有上中下三策,而君主却不选上策? 第2页

           

user avatar   allen-63-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少年,想要得到你问题的答案。我这里有上中下三策你且听:

上策:

现在就放下手机,去努力学习,远离游戏和享乐。给自己定一个人生目标,学习几门外语,到世界各地去行走与当地人交谈,真实的去观察和了解这个世界。

如此坚持10年后你将拥有成熟的世界观和知识体系,不再需要人云亦云的来网上寻求答案,自己就会得出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份知识是你属于你的,未来前途无限。

中策:

每天抽出至少2个小时阅读,认真做笔记和思维导图,看完30本社会学和管理学的书单,进修考取一科心理学或管理学的硕士学历,研读一些实战领导力的课程。

如此坚持5年你将熟练掌握管理学与沟通的知识,情商和交流技巧得到明显提升,了解到如何通过设置议程与强制选择来引导对方,潜移默化说服别人的技巧,能够叱咤职场。

下策:

你去一个叫知乎的地方,花5分钟发布一个问题。一天后傻笑看完网友回答,选个最喜欢的点赞。

此法指标而不治本,仅能得到一堆奇怪又有趣的答案,好像学到了点什么东西,其实对未来人生和职场上遇到类似问题并无太多帮助,但快乐的摸鱼混过了30分钟上班时间。


你为什么不选上策呢?是因为不好吗?还是不喜欢呢?


PS:真正的原因文中已经提到了,就是“设置议程”和“强制选择”经年老吏甚至可以凭此指挥上级,感兴趣可以去看英剧《是,大臣》与《是,首相》。



user avatar   chang-si-yu-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低情商:主公,这事我有妙计,听我的,这么做······

高情商:主公,臣有上中下三策,请决之

上策是(一个过于激进的策略)

下策是(一个过于保守的策略)

中策是(我真正想要你执行的策略)


【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三国志·庞统传》


user avatar   di-ta-ye-qiu-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si-lu-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古代谋士为何都喜欢提出“上中下三策”?这与古代的时局以及谋士的职责和定位有关系。时局复杂,应对的策略也就不可能只有一种,谋士提出“上中下”三种策略,以便于穷尽一切的可能。第二点,谋士的定位在于“谋”而不是“断”,谋士在提出自己的不同策略时也有一定的倾向,他们用“上中下”来区分,不仅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又能把决断权交给上面,不用承担相应的风险。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读书时你听到父母师长说过无数次“好好读书”,听进去了吗??

知非即舍,要功夫。

没功夫不是耳旁风毫不在乎,就是能听懂但是做不到。


user avatar   zhi-he-yo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选上策的有啊,破釜沉舟不就是么,宋义的按兵不动就是中策,还有一条下策是撤军。项羽杀了宋义获得军队的指挥权,然后一把梭哈全押上去赢了个大的,再也没人提什么“上中下三策”了。

选下策的也有,高平陵之变中的曹爽,上是挟制皇帝逃到许昌号召天下诸侯勤王,中策是召集兵马就地抵抗,下策是投降不失为富家翁。他选择了下策,结局是被族株。

所以,不是君主不选上策,而是选了上策以后就没了回头路,成功了不需要解释,失败了没人听你解释,也不是没选下策,只是选了下策一般来说没人愿意提这事。


user avatar   zhou-tong-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很多时候,所谓上策,下策,本就是建议者为了确保自己内心实际主张和推销的“中策”被采纳而给君主营造出一种“这件事情上,其实你是有选择的”的假象,而人为增添的用来陪标的浮华虚幻的包装。

在这种情况下,所谓上策,往往会被建议者故意描绘一种结果上会呈现一劳永逸,一举多得,美好到有点不敢相信的大好局面,但同时会给予非常苛刻,难以达成,本意是要吓退君主的复杂条件。

本意是用明显不可能达成的繁复条件,让上策看上去局面虽好,终点虽然美轮美奂,但明显不具备条件去执行。

而下策,往往就被描述成一种,局面糟糕,被动束手,任其发展,于事无补,回天乏力,徒劳无功的选择。

上策是用实施难度吓退君主,下策是用局面糟糕,徒劳无益,慢性死亡,不可承受来吓退君主。

最后,君主在陪标的上下两策的夹逼,衬托,对比之下,只能选择那个相对中庸,但具备可执行性的中策。

至此,谋臣,或者说建议者达成诉求,用两个根本不存在的所谓“选择”,让君主产生了,我执行“中策”,是在理性思考,反复比较,多案择优的前提下,科学地做出选择的幻觉。

说到底,这是一种典型的营销话术,一种典型的为了“程序正义”,手续合法,而人为营织的一种竞标局面空前繁荣的“选择权和备选项极大丰盈”的假象,在它的假象之下,永远包藏者表达者,或者说建议者,那些试图劝服你的人,其实非常露骨直接的充满诱导性和暗示性的所谓“中策”。

比如,优衣库,Zara,这些快时尚品牌。就是隐藏在那些你买不起的奢侈品大牌的“上策”,和土鳖造型穿不出门儿的以纯,唐狮,班尼路们扮演的“下策”之间的,直接与你的钱包和时尚触觉沟通,从而打动你脑中决策权的所谓“中策”。

很多咨询公司,埃森哲啦,麦肯锡啦,和君,长城啦,在做了上百页ppt的一大堆分析,末了在给出建议的时候,走的也这个路子。

就是把自己真正的建议包装成“中策”,另外安排一个上策,一个下策,来围标雇主。最后雇主在她们连哄带吓,围追堵截之下,心甘情愿,自鸣得意,甚至略带智商优越,实际上是“不得不”地选择了那个他们期望的中策,而告终了。

鲁迅说,中国人是最喜欢折中的。譬如你想在一个屋子里开扇窗,就必须以拆屋子的架势来讲斤头,这样别人就会来调和,觉得拆屋子未免动静太大,还是开窗户比较稳妥。就同意了你开窗子的所谓“中策”。

其实你本意之中,根本就没打算拆屋子。拆屋子只是为了让具有表决权和决定权的人,认为自己同意你开窗子,是在“多案比较”,“理性权衡”之下,“科学”的,充满“智慧”的具有“人本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优质选择。


user avatar   huang-se-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上策:约等于理想方案,预算充足,团队执行力强,预案完备,情报充分,反馈及时。

中策,以上能满足一项,或者每项能到2成。

下策,你知道老板知道你在摸鱼,你也知道老板根本没钱没团队付不起代价只能看着你摸鱼,老板要装作很有办法很多事情在推进的样子避免公司散伙小姨子跑路供应商催款,你也得一边配合老板装作很有办法优势在我的样子准备胜利转进并且顺手拐走小姨子。


user avatar   tommaxmim-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打工人的鸡贼和自保而已。

风险都告诉你了哈,后面出了问题,跟我无关。


user avatar   di-shi-qing-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相关话题

  如果由你来设计《文明6》中中国的领袖和特色单位,你会怎么设计? 
  如何评价朱温?他真的是一个残暴到玩弄张全义一家的淫魔? 
  为什么古代皇帝要死了才传位?不能提前退休享受生活吗? 
  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 
  为什么继位的皇帝们不给死老爹弄个好谥号? 
  太子能不能命令六部尚书做这做那,就说:虽然我现在还没当皇帝,但你如果不做,等我当了皇帝,我就收拾你? 
  你如何看待古代女子“三从四德”的问题? 
  战国时期的东方六国(赵、魏、韩、燕、齐、楚)的爱“国”意识是如何消弭的? 
  平心而论,光绪帝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为什么古代的女子画像有些是眯眯眼呢? 

前一个讨论
中国女权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清华北大毕业生收割一流中小学教师岗位?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