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就是在古代社会“伦理”的地位始终是高于“法律”的。伦理的在外体现就是“礼”,而法律的在外体现为“刑”。
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并不是说大夫以上的贵族就不会受到处罚,而是一般不会用“刑”来处罚贵族。为什么呢?因为古代的政府(包括司法机构的广义政府)可不是什么服务型政府,而是以处罚为主的管理型政府。古代的政府(含司法机构)虽然也有一些法律条文之类的东西作为依据,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存在,所有罪犯都是有罪推定,换句话说,只要进入这个系统,本身就是一种折辱。特别是古代的所有刑罚本身都带一种人身侮辱的性质,什么剃光头发、脸上刺字之类的主要就是侮辱人格,至于其他的切鸡鸡、砍头、凌迟之类,要么需要游街示众,要么袒胸露体,要么在闹市被人围观,行刑的时候难免会有惨叫、呻吟、失禁之类的很不体面的事。这就和高官贵族平时衣冠整齐、举止有度的形象相悖了。何况古代司法普遍黑暗,一个贵族进了牢狱,就要讨好贿赂平时地位底下的狱卒,还要和一些“刀笔吏”之类的小吏反复对质、交代情况,这都会大大的损伤贵族的体面。
前面说过,古代伦理大于法律。为什么古代人要搞出来那么多繁杂的礼仪来遵守?主要就是为了体现尊卑有序。那么,一个贵族犯了罪,让他进入“刑”的系统,不但是他本人和家族收到侮辱,更是整个贵族阶级受到了折辱。而且这样的次数一多,渐渐就会让被统治者产生“贵族其实也就这样”的想法。所以,“刑不上大夫”其实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不让犯事的贵族进入司法系统,这样更有利于统治阶级保持神秘性,也算是贵族圈子里的互相给留得一点体面。
那么,古代的贵族犯事以后怎么处理呢?走“礼”的系统。在古代,默认普通人是读书少、家风差、不知廉耻的,“只知畏威不知怀德”,所以犯了法必须狠狠地处以刑罚,从肉体和精神上双重折磨,才能达到教化的目的。而贵族,默认是读书明理,家风严谨,心中知耻的。贵族犯了事,可能是既违礼又违法,而且违礼方面的问题更重大一些。而违了礼,就会产生“耻”,一旦产生耻,不及时洗刷的话,这个家族就在贵族圈子里贬值了。比如,某个贵族家里的小姐经常抛头露面,可能就导致整个家族都没有类似地位的其他贵族与之联姻,家族利益收到重大损失。
所以,某个贵族犯事之后,只要不至于触犯到皇权的根本利益,一般都尽可能的在“礼”的范围内解决,避免进入“刑”的系统。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
一是维护了贵族集团的整体利益,避免了贵族系于狱卒之手的情况,保留了贵族身份的仪式感和神秘感;
二是避免了与某个贵族家族关系的彻底破裂,减小了统治阶级内部冲突的激烈度。赐死某人,一般波及其家族,换句话说,某人违反了“礼”所为家族带来的“耻”,已经被洗刷干净,那么这个家族这就可以重新做人了。甚至某人被赐死,爵位、礼仪地位都可以保留,甚至于其后代自然是被信任的统治阶层一员。这与某些家族在政治斗争中彻底失败而被铲除有本质区别;
三是留给这个贵族及其家族一点体面。将某种错误在“礼”的范围内,以君臣关系解决,而不是被开除出贵族队伍,被国家机器的“刑”处理。面子上好看多了。注意,在贵族圈子里,面子就是利益,失去面子很快就混不下去了。
所以,一般人被体面的赐死,大部分也就尽量体面了。就算本人不愿意体面,其家人也会帮着他体面,都不用使者动手。比如被慈禧赐死的大臣赵舒翘,自己不愿意死,其家人只好帮着他死。有的贵族只要预感到自己要失去体面,就会提前给自己体面,比如李广不愿面对刀笔吏,就自杀了。汉代很多廷尉、卫尉、中尉之类的官儿办案子,会提前给某个贵族通知:“过一会儿我要去抓你。”一般该贵族就会自杀,过几个时辰使者来确认一下就行了。
上海涌金系的掌舵人魏东,在北京他父母的家里接到两个电话,通完话后他留下绝命书,没有一毫犹豫的打开窗户跳了下去。
能有资格被皇帝赐自尽的人,都狠着呢,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人家心里明白的很,这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给自己留足了面子,牺牲自己,保全大家,这总比双方撕破脸,然后所有人一起倒霉的强。
雍正赐年羹尧自尽,年羹尧心怀幻想,就是不死,结果呢,万岁金口一开,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让他乖乖在狱中结果了自己。
所以,没人会逃,因为场面上的人,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明白得很。
那得分情况,一般皇帝大权在握的时候赐死你,你基本没得选。
赐死的赐字只是为了听起来柔和一点,说白了是皇帝给你留面子,保留你的人格尊严,不想你遭受司法羞辱了,你要明白皇帝的一片苦心。你要是想跑,那就是不给皇帝面子了,那赐死的执行人只好帮你给皇帝面子。
赐死也是死刑的一种,也是由专门的机构来执行的。一旦你被赐死了,你也就相当于被判了死刑。除了你早有准备临场起义,或者你外面有势力能够及时来救你。否则,你要么配合执行人的工作,要么被强制配合执行人的工作。
举两个个例子:
其一: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 ,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日,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 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
其二:1725年四月,雍正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年羹尧调职后,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纷纷揭发其罪状。雍正以俯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官职,并于当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十二月,朝廷议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审判结果,给年羹尧开列九十二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其罪状分别是:大逆罪五条,欺罔罪九条,僭越罪十六条,狂悖罪十三条,专擅罪六条,忌刻罪六条,残忍罪四条,贪婪罪十八条,侵蚀罪十五条。
雍正说,这九十二款中应服极刑及立斩的就有三十多条,但念及年羹尧功勋卓著、名噪一时,“年大将军”的威名举国皆知,如果对其加以刑诛,恐怕天下人心不服,自己也难免要背上心狠手辣、杀戮功臣的恶名,于是表示开恩,赐其狱中自裁。
从以上文字可以看出,赐死并不是突发性的,而是已经将某人下监狱问罪了,然后再讨论哪种刑罚比较合适。也就是说,赐死是量刑阶段的事情了,这个时候你想逃跑已经来不及了。更为重要的是赐死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在维护皇帝和朝廷的体面,你必须按照既定程序走完。如果你不按照程序来,那么有人会强制帮助你走完程序。
当然了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假设你是汉献帝,某天你觉得每天被曹操欺负,太委屈了。突然在朝堂上当众宣布:曹贼,你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朕今日赐你三尺白绫。
曹操听罢轻蔑一笑,然后给许褚递了个眼色。于是许褚提着宝剑,上前问道:“陛下何故谋反?我现今奉丞相之命诛杀反贼。”话音未落,你便身首异处了。
各位老铁,写作不易,有需求的还请扫下图二维码:
寿酒不饮,可领此二物。
可以啊,当然可以,腿长在你身上,想跑就跑呗。
但是跑掉跑不掉就由不得你了。
你以为赐自尽,就是皇上派几个太监来了,你打倒太监抢一匹快马,飞奔而去,从此远离江湖。
不对啊兄逮,事情不是你想象的这个样子的。
我必须得指出,递给你白绫毒酒的,通常是太监这没毛病。
但是谁告诉你太监是自己来的啊。。。这种事情,你家早就被团团围住了,你打倒了太监冲出去,然后还是会被捉住灌毒酒/勒死,这还叫体面的。
千万别不识相了,你还有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呢。。。赶紧喝了毒酒好好投胎吧。
“大汗说了,俺们蒙古人有个规矩,不会让皇族流一滴血,请蛮子的陛下体面点”
上午,傲慢的鞑靼人使臣带来了大汗恩赐的毒酒,让你体面一点。
你不停的颤抖,说到:“真主在上,自杀者必受火狱之苦。”
你觉得不能坐以待毙,你最初想到了造反,可是之前你哥哥的兵败已经证明了这是徒劳的,鞑靼人也一定会疯狂的报复你的妻儿,家族和臣民的,不行,不能那样。
你忧心忡忡找来自己最信任的阉奴,准备和他商量商量,在听完你的一些想法以后,他让你先安心的休息,他去找宰相大人和鞑靼将军去向大汗求请。
于是你安下心来,开始准备财物给大汗请罪,突然,你的宰相带领着禁卫军闯入了你的寝宫之中时,你最信赖的阉奴抓住你的双手,把你送到了宰相的面前。
“您既然不愿饮下大汗恩赐的礼物,那么就由奴才代劳吧”
你的妻子和孩子都被禁卫军带了出来,你已经吓的瑟瑟发抖,你最小的孩子正在好奇的看着自己的父亲。
宰相摸了摸了他的头说:“你以后要当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你绝望的哭喊,国家不能由孩子统治,自己不会再忤逆任何的要求,但无济于事,宰相从禁卫军的弓箭上拆下了弓弦,当着禁卫军和你孩子的面,亲手用弓弦勒死了你。
嘿,你别说,还真有人这么干过。
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皇后冯氏被赐死的时候就不肯好好上路,而是边喊边跑。然后呢,她就被人抓住把药强灌下去,neng死了。
(元)勰等以高祖遗诏赐冯后死。北海王详使长秋卿白整入授后药,后走呼,不肯饮,曰:“官岂有此,是诸王辈杀我耳!”整执持强之,乃饮药而卒。 ——《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二
你以为那个来给你送毒酒的人就只是个端盘子的吗?
如果你不乖的话,他可不介意上来帮你一下哟。
不过呢,你要说有没有人真的逃过了赐死呢?
emmm,也还真有。
起码我知道的就有一个,唐朝人贾道冲。他被赐死的时候儿子贾直言在旁边跟他说,死之前要拜一下四方神灵的。趁他拜神的功夫,贾直言就把毒酒抢过来喝了。不过他也是命硬,没死成。皇帝被他的孝心感动了,决定免去他父亲的死罪,改为父子俩一起流放南海。
贾直言临行之前,对他妻子董氏说,我这一走怕是就回不来了,你趁着年轻找个好人家改嫁了吧。董氏也是烈女子,当场拿来布帛和绳索,把头发包起来扎好,说我要等着你回来亲手给我解开头发,“非君手不解”。
这一等……
就是二十二年呐……
贾直言回来的时候,董氏的头发已经如枯草一般纠缠在一起,想解也解不开了。用油浸润之后绳子才勉强解开,但头发全都脱落了。
我秃了,你也回来了。
也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啊。
像贾道冲这种,有个命硬且纯孝的儿子,千古独一份了。
有那么一个,没等被赐就逃了。
皇帝也很好说话,他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被皇帝赐自尽,俗称赐死。自古以来,赐死只是一种杀人的仪式而已,也就是说,被赐死的那些人多数是因为犯罪等原因惹怒皇帝,或是因为政治博弈必须牺牲。
不管是什么原因,真有罪也好、有冤情也罢。被赐死的这些人在皇帝看来是一定要死的,区别无非是怎么死。是斩首还是关进大牢活活打死都行。但是有些人,他可能是本朝的功臣,或者深受皇帝喜爱,本着“既想当又想立”的原则,皇帝会赐死这些人,或给一条白绫,或给一杯放了药的毒酒,或给一把宝剑。让其免受极刑之苦,免受被屠之辱,以彰显皇恩浩荡。
也就是说,皇帝赐你死,那是对你的一种赏赐。是想告诉你:你犯得错,我知道了,大家也都知道了,现在我不杀你难以平民愤,你非死不可。但是呢,看你还算是个能干活的老实人,和我玩的也不错。你就自杀吧,免得大家为难。放心吧,你死了以后你的儿子孙子包括你那几房姨太太我会帮你照顾好的。我真的真的懒得拔刀,所以你可一定要自己死哦,要不然等我自己把刀拔出来忍不住多杀几个你可别怪我。
体面人的死亡只需要一颗子弹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8790718448140288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情况来说,被赐死的人都会感激涕零,以头跄地而以谢皇帝如天之德。然后跪在地上面朝皇宫方向连拜三次后把毒酒高高举起,大喊一句“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后一饮而尽、甘心伏诛,根本就不会想着逃跑。
当然,这些情况只能发生在中央皇权威严不可侵犯、实力不容挑战,或者被赐死者是誓死效忠皇帝命令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皇命不可违,也就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典型诸如秦昭襄王嬴稷赐死白起,嘉庆赐死和珅,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晚清皇太后慈禧赐死刚毅徐桐等主战派等。
但如果皇权中落,实力不再,那当然是另一种结局
比如你让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后赐死李世民
或者汉献帝在被挟天子以令诸侯后赐死曹操
或者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后赐死朱棣
再或者崇祯在快要亡国时赐死李自成
理论上,当然能
问题是你敢不敢跑,或者能不能跑得掉
这就像你遇到一个穷凶极恶的人,他可能抢了你的初恋,又或者给你带了一顶有颜色的帽子。你恨他入骨,想把他找个没人的地方,,,,
但是只要你不是个疯子,你都不会干出这样的傻事。不是因为你拿不动刀,而是因为你知道后果,你知道公民生命神圣不可侵犯,你知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虽然你很想,但是你不敢。
现在皇帝想赐死你,你说你想跑
俗话说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就算你跑了,你的家人、朋友、七大姑八大姨都要给你陪葬。本来死你一个人就行了,现在搞不好要株连九族,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自己掂量掂量还想不想跑。
就算你说,宁可你负天下人,也不让天下人负你。你不在乎其他人的死活,你不想死,你想跑,你要跑!
你以为皇帝赐死是随随便便喊一个长着剥了壳的鸡蛋脸的小太监拿着一张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圣旨,再端着一杯毒酒就去了。
这时武功高强的你想着一套葵花宝典杀死太监夺路而逃
可是后面可能还有一大批御林军、锦衣卫、大内高手跟着呢。搞不好已经把你家里团团围住。
你打得过吗?你杀的完吗?你跑得掉吗?
就算你如有神助,真的突围成功跑掉了,那你能跑的多远?
别忘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你往哪跑?
无论你跑多远,基本上都能把你捉回来咔嚓了
综上所述:当皇帝赐死一个人的时候
横竖都是死,不如死的体面点
对他人,对自己都好
否则,哼哼
敬酒不吃吃罚酒 https://www.zhihu.com/video/1178791025258213376可以呀,怎么不可以……
你一刀砍死小太监,叫上亲兵护卫把门口锦衣卫、御林军乱刀剁死!再拿出黄袍加在自己身上,控制各个大臣府邸,拿出受命于天的玉玺举兵谋反。
如果没得那个兵力就直接开个无双杀进皇城砍死皇帝……
如这还做不到为毛不喝个可乐坐在家里等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