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想太多,公司推出超长加班不会是一个单独突然的制度,据我的经验,有这么三种可能:
其一,公司发展前景非常看好,甚至隐隐有“上市然后财务自由”的预期;
其二,公司待遇很好,远超其他可选或者可跳槽岗位,这个待遇是广义的,可能是钱、编制、福利等等。
以上两种可能,会使得公司有任性的底气,反正不缺人,空出一个岗位会出来,有一百个人争着想进来,所以加压也不会有大量人溜走,有人溜走也无所谓。
其三,整个行业或者区域大致都这样,也就是贵司意识到其他公司加班力度更大,进行“补涨”拉平,保持“你去哪儿都一样”,所以就没有跳槽的必要。
所以啊,如果是贵司作死脑子懵乱加压,你自救很简单,溜走跳槽就好了;如果说属于评估后深思熟虑的决策,比如属于上面一种,你或者没有好的去处,或者要有所取舍,至于如何取舍,就看选择了。
其实这么说吧,很多选择只存在于纸面上,大部分人生活好坏多半靠运气,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人在江湖嘛。
之所以发起这个讨论,是因为我在和近期引发关注的某公司员工、前员工交流的过程中,有些认知被刷新了:相当一部分人,并不是「愿打愿挨」选择了超长时间加班的公司,而是在某个时间点开始,发现自己深陷其中无法解脱。
有人提到,18 年加入某公司时,HR 宣称的工作时间是上午 11 点到晚上 8 点,减去午餐时间,也算是八小时工作制;也有人提到,得到过诸如完成了工作任务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的承诺,但这样的承诺很快被背叛了,直接主管发现他完成工作先于其他同事离开后,会约他谈话,当场指派新的工作或者要求他留下来协助其他同事。
这不是某一个公司特有的问题,这个提问,和我接下来要发表的回答,目的非常简单:希望能联合知乎上的各位,给发现自己深陷「狼性」公司的年轻从业者提供一些启发。
那我先来抛个砖:
1、首先,要警惕被加班文化所裹挟,乃至同化。
在跟几位某公司前员工交流时,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关于工作时间的要求,没有通过邮件、文档进行过任何官方的通知,甚至在企业 OA 系统里也几乎不会被作为一项要求来提及。那它是如何实现的呢?
有几个了解到的情况:某公司并不鼓励员工在工作场合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不鼓励员工拉非工作微信群,甚至 HR 会「卧底」加入各种群聊将其解散(这一点,在最近很火的一篇文章中也有提及)。另外,还会进行高密度的绩效考核,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绩效打分。
这种管理方式,就像是班主任不断在教室巡查时的晚自习:同学不能交头接耳,班主任密切关注着大家,随时可以警告表现不好的同学。
这时,如果有一个插班生突然加入了班级,他会如何选择?我猜,大概率就是照着旁边同学的样子,有样学样,以至于这一套潜规则可以自发地维持下去。
认识到目前的氛围不健康是第一步,如果能记录下明确的加班要求,对于后续采取法律手段也很有帮助,因此,年轻人还是需要录音笔。
2、其次,要有能力「提桶跑路」
「如果公司开始推行超长时间加班制度,应当如何自救?」这个问题,看似有非常简单的回答:辞职跑路就是了。但在互联网行业,就连跑路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 不提供离职证明、动用竞业禁止协议只是基础操作,还有所谓的「脱敏期」的折磨。
有位朋友跟我介绍过「脱敏期」:简单来说,就是在你提出离职后,公司会收回你的办公设备,冻结全部权限,但依然要求你每天来公司打卡,按照和其他同时一样的上下班时间出现在公司,否则就没有工资。
有的人的确有颗大心脏,利用这段时间刷题准备面试,甚至还有人借此机会把公司当成自习室准备考研,但更多的人,会因为在公司什么也干不了,还要接受各种目光的凝视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
对此,我半开玩笑地说,对于这种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没皮没脸一点,就不当老实人。
那位朋友深表赞同,跟我讲起一个故事:
某公司曾经有一位员工遇到了不开离职证明的情况,她上演了一出行为艺术,在前胸后背各贴了一张大字标语,在办公室里进行了一次一个人的游行,结果成功被两名 HR 和主管带进了会议室,但也成功拿到了离职证明。
我听了这个故事,虽然觉得解气,但也有一丝担忧:大家都是在这一行混,如果做出这样的「出格」举动,留下了黑料怎么办?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某个公司对待离职员工的态度已经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那么,他们给离职员工留下的「黑料」,又有多少可信度呢?所以,还是要多进行行业讨论。
当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离职员工当然是可以要求公司出具离职证明的: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但考虑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和维权成本的高昂,具体效果存疑。
3、多抬头看路,意识到自己其实手握更多可能性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家暴受害者不选择离开自己的家庭?」,不少答主从经济能力方面给出了回答:因为娜拉无法出走,她们渐渐失去了独自谋生的能力,只能忍受。
在和一位某公司技术岗前员工交流时,他说出过一句自嘲:觉得自己在大厂做得久了,手艺慢慢都没了,变得更像是螺丝钉,只会处理一小块业务。也有员工表示,自己每天两三点回家,只想倒头就睡,根本没时间更新知识准备其他公司的面试。
其实,大厂的高薪,一部分包含了对未来可能性的「买断」,应届生容易被大厂光环所吸引,认为这样优秀的平台能够给自己的履历加码,却没有意识到,命运中的礼物,都已经被市场给出了精确的估值。
-
说到底,套用一句名言,我不认为这是资本的问题(狗头),这是一个行业系统性欺负老实人的问题。某公司的管理,越是去了解,越是惊讶于它的粗糙、原始:通过人盯人的方式确保加班制度延续,通过恐吓剥夺人们的选择自由。
但这一切,对应届生真的管用,在走出校园后,他们见到了更多为了每个月的考评积极表现的同学们,因为班主任的一句批评心里难受好久。
他们之中,有的人会长大,不再老实,变得没皮没脸,会耍滑,会闹,会知道公司并不能带给你什么,自己的手艺和资源才是闯江湖的本钱。
但在他们之中,也有的人不会再有机会了,
他们只是不再老去。
自救的方法在19世纪就已经存在了,但说了要封号
暴论:你接受加班,就说明你认为有利可图。无利可图自然会辞职,自然能自救。
网络舆论比较搞笑的一点,就是前几年当国家没有开始敲打互联网巨头时,满屏幕都是“财富自由人在美国”,动辄就是某某大厂高阶员工分享“再不当程序员就晚了”,蚂蚁金服上市消息一传来整个知乎的酸味都能开醋厂。
知乎上去搜索“年入百万什么体验”“年入50万什么体验”,里面那些嚷嚷着虽然钱多但加班也辛苦的答主,评论区里有几个让他们打倒老板反对加班?清一色羡慕。
至于这个问题蚂蚁集团成功上市之后,会出现多少个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我都不想嘲讽有些现在画风一转抨击资本家的答主,当时舔成什么样子了。
结果,现在风向有变,大家又立马气势汹汹口头上不接受任何加班,任何在网上说不反对“加班”的人立马扣上工贼的帽子,拼多多那就是屎厂谁去谁傻逼。
就仿佛此前的阿里腾讯字节跳动之类公司没有员工猝死,一切都是拼多多的错。
怎么,以前加班是财富自由的象征,现在就是“自救”啦?
说真的,大家都不傻,也不要试图让自己看起来很傻很天真,仿佛每天很无辜地在被资本家剥削受罪,人人都是注定猝死一样。
真的无利可图,谁会留在一家公司里无效加班?
如果某个公司推行超长时间加班,但你还不愿意走的话,那必然就两个原因:
1.钱给够了
2.心不委屈
对,就是马云曾经那段被无数人奉为经典的名言罢了。
是,加班强度很大会过劳,是,有一些不幸者因此丧命,但互联网大厂里的绝大多数人,偏偏更有可能的结局是35岁前赚到99%的中国人一辈子都拿不到的收入。
哲学家特朗普说得好,你大概率是死不掉的,这就是人生吧。
以前知乎有个问题说,为啥你们不愿意逃离北上广,不愿意回家乡过安逸生活。
很多人就回答,家乡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满足不了自己对薪资的期待。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其实结合中国国情根本是瞎扯淡,知道有无数渔民一辈子都在水面上,现在因为长江十年禁渔的关系上岸了吗?人家照样进行了转行,开始了新生活。
你们总不是从生下来就在敲键盘的吧?
别装了,你们根本舍不得大厂的工资,只要钱够多,胡萝卜够甜,你们照样愿意继续加班,最多凭借自己每天对着电脑摸鱼时间多,有足够精力占据网络话语权的优势,看上去好像你们全球最惨。
理论上,只要所有互联网大厂员工集体请假不干活,管你是马云还是黄总都得舔着脸过来喊爸爸,但为啥做不到这一点呢?
骂资本家是政治正确,线下给资本家干活才是生活。随便挑几个知乎现在骂得最凶的答主,让他们有机会见见几个互联网巨头,让互联网巨头跟他们亲切合影送项目……
你看他们是当场抽巨头一巴掌飘然而去,还是脸上露出蜜意般的甜蜜?
真要某天资本家良心发现了,让你们享受一周五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同时把你们的工资缩水到30%,然后……
恐怕才是大批员工“离职潮”、自救的到来呢。
那是你没见过真吹过头的时候,那时候知乎全都在论证年薪30万码农从各方面吊打省直单位正科级,吊打985青椒。
楼上居然全是反面意见,我来说个不同的看法。
对战术和阵型设计的学习,很有必要,但是要结合自身实际来学习,生搬硬套就没必要了。
来说说实际的案例:
我们是深圳的一只业余球队,网络上召集的,有40人左右,2015年是我们的第四个赛季,截止今天应该已经踢了150场比赛了。球队最大的接近45,最小的16,平均年龄应该在35左右,大叔占了绝大多数。而且这里面大部分人,是已经放弃足球很多年后重新开始的,比如我在加入球队前,已经12年没有踢过足球了。总的来说,球队里面水平参差不齐,业余里面水平偏下的。
我们对内人比较多,经常分为红白两队比赛。白队有一个速度冲击力都很快的前锋,还有一个踢过大学生联赛的后腰,刚组队踢球的时候,白队连续虐了红队有半年吧,每场赢5-6个。红队的优势只在中场有2个公司球队的主力,控球比较好,但经常是围着白队禁区前倒来倒去不进球,一旦失误被白队一个反击就丢一个。随着踢得多了,红队个人能力有所提高输球越来越少,就开始琢磨怎么赢球了。首先是红队设置了一个前置的后腰,一旦转入防守状态这个队员就去贴对方后腰,永远站在持球队员和后腰之间,不让白队通过后腰来发动长传反击,这样一来白队进攻威胁大打折扣。第二是从队内挖掘了一个没人要的小个子队员,因为这个小个子虽然球踢得不怎么样,但是在短距离爆发力极好,三步以内没人能追上他。安排他打边后卫,不许压上,专门站在对方前锋身边2米,对方拿球启动冲刺的一瞬间进行上抢,成功率很高。在这两个战术都采用并且见到效果一段时间后,做了一个最重大的改变,就是把整个防守战术调整成了全队参与的压迫式防守。除了后场2个红队后卫陪着2个白队前锋,其他人全都在对位逼抢,前锋去扑抢白队持球后卫,前腰切断后卫向后腰传球的线路,逼白队后卫直接大脚向前开。这最后一个调整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白队不能有序的组织进攻,让他的进攻变成盲目长传解围,再让自己的后卫和对方在小范围拼速度。自从这套战术运转以后,红队遏制了白队长传反击能力,白队的进球率直线下跌,而红队通过战术加强了自己控球的优势,也逐渐解决了不进球的问题。
通过上述自己踢球的经历,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业余比赛中,通过一定的战术安排,仍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改变战局。顶级比赛的有些战术安排对业余比赛时有一定的启发性的,比如后腰前置就是受到了比达尔踢法的启示。另外,顶级比赛所传达的队足球的理解,才是对业余球队最宝贵的财富,业余球队可能无法踢出巴萨那样的流程配合,但不能阻止大家对于这种技术风格的模仿,对于控制皮球的追求。反过来,在自己业余足球中对于某种战术风格的模仿,也可以极大的增加看球乐趣,更好的揣摩教练意图,从技术角度观赏比赛。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曹校长那还不叫造假我真是不知道什么才叫假了。
国内学术圈一直就这个__样。
靠着各位学阀做出这样的research,写出这样的paper,我相信五年内超越美国不是问题。
对不起,让你受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