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Flag这件事是人类的自然倾向,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部门一个人,把未来的工作定义为自己书写的宏大史诗,是一种很好地激励自己行动的行为。比如这张前几天大火的老报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个国家是怎么实现或者放弃自己曾经立下的Flag。
中国在探月计划上的成功让我们明白:立下一个巨大无比Flag并且去实现它,可能是世界上最有成就感,最帅气的事情。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立下的Flag,却鲜有实现,比起左边逆袭成功的中国,我们这些普通人更像是右边几个鸽子国家,说好的大家手拉手上月亮,结果你们人呢?
立那些宏大的Flag固然很爽很开心,等到了执行的时候却一地稀碎,不仅如此,过于宏大的目标更会让人感觉无从着手,从而陷入深深的迷茫,时间也就被这样一点点耗过去了。这是拖延症的典型发病原因,我本人偶尔也深受其害。
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初我听说因为疫情,所有人都要在家隔离之时,就给自己定下了各种要做的事,欢声笑语中立下了一大串Flag。果不其然,1月底定下的要做的事情,2月底都还没开始做,每天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连定下的清掉steam里没玩过的游戏这种“奖励任务”都懒的去做。尤其到了二月下旬,每天连起床的动力都没有。睁开眼就从被窝里打开电视,找点垃圾电视剧动画片看,饿了就喝瓶奶或者代餐,除了能自己上厕所之外,完全处于一个瘫痪在床的状态。这个样子别说年前定下的隔离期工作学习游戏任务了,感觉我自身的存在都快难以维持了,不过正好也是那会,公司开始尝试飞书的OKR管理系统,深切感受到确实是帮助回收Flag的好东西。
OKR的原理很简单,但是他能解决的问题却很实际。百科里面翻译的“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固然没错,却让人难以理解,丢失了OKR这个东西简单的本质。我希望能用一个简单易懂的比喻来说明这个方法论的原理。
想必大家都玩过电子游戏,无论是手机上的还是电脑上的,比如说一个基地建设生存类的模拟经营游戏,他的任务或者新手指引可能是这样的:
#维持殖民地的食物供应:
-建设1口水井(0/1)
-建设3个农场并分配农民(0/3)
-建设2个渔场并分配渔夫(0/2)
-建设1个猎人小屋并分配猎人(0/1)
同样的,各种MMORPG也会有类似的任务,任务名字是玄乎其玄的“解除暴风城的危机!”,实际上点开任务是让你去城门外杀三个强盗,再采两朵花。
也就是说,OKR理论既能满足你在立Flag时的那种宏大叙事的感觉,对应到上面的例子,也就是任务名字“维持殖民地的食物供应”或者“解除暴风城的危机!”;又能切实地帮你脚踏实地地完成这个Flag,帮你把这种伟大使命具体成杀一个强盗或者修一口井。
既加强了工作的成就感与获得感,又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对于经常陷入“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我来说,那会就想着应该如何更合理地设立自己的Flag并去实现它。基于前面说的这种方法论指导下,我买了一块写字的大白板挂在墙上,找了一个不错的OKR编辑软件,尝试用白板和飞书OKR结合,把自己的“小目标”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事例。比如该写的专栏和剧本,就拆成一篇篇文章和章节;该上线的网站就拆成一个个模块和功能;哪怕是推steam游戏,也要具体到哪天前推完哪款具体的游戏。
用OKR做事情实在是太快了,基本上一天能划掉好几个小目标,尤其是用工作的态度打游戏这事是最恐怖的,这计划里的三个月足足通关了四十多款游戏。我发现游戏这个东西,一旦你用最高效率去思考怎么通关,任何游戏都真的不禁玩。另外我这三个月在知乎上也以这种思路写文章,把观点拆成一系列文章,再把文章拆成一个个小的目标点,最后7篇文章共计460万的阅读量,着实是把我惊到了。
这三个月结束之后,90%以上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有一些我工作和学习曲线安排得不好导致最终没有达成的,不过这和我过去的工作效率相比也是云泥之别,不得不说这个飞书OKR+白板的玩法实在是太高效了。
有没有副作用呢?
有,这三个月的工作结束之后,我感觉我的肝都要爆了。举个例子:明日方舟六星干员全收集+全体精二,是的,我把这个缺德项目也放进我的三个月OKR计划里了,你说我的肝能好的了么?
养好了肝之后的我觉得不能只让我一个人受苦,于是我把“魔爪”伸向了我在游戏里的建筑师和现实中的小工人们,大家应该都知道,我开了一个名为流浪帝国的MC生存建筑服务器,并且开展了一个庞大的计划“生存模式1:1还原姬路城”。由于管理方面的不当,实际上只有我一个人在折腾这个项目,非常辛苦,其他的建筑师们长年处于鸽子的状态。后面我给建筑师们全都拉到一个群,大家把自己要在姬路城修的各种建筑全都排上档期。为什么要说“同一个OKR”呢,因为这个飞书OKR还有一个特别好使的功能,他能把你的OKR和别人的OKR对齐,这样建筑师们互相监督,谁鸽了就会被揪出来在大群里挨批斗,我每天在大群里主持一下批斗会,就能看着一座座建筑从姬路城城下町拔地而起,真的是太爽了。
回到开头说的,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上,立Flag是每个人的自然倾向,大家都希望能将自己的人生故事能够更加传奇,自己的每一年都是“完成了XXX”的特殊的一年;都希望能站在时间的长河上,回首过去的十年,看到自己一步一个台阶,离理想中的样子越来越近。大家可以看到OKR这个方法论到处都在或多或少地使用,它能诞生和流行起来也正是因为它有效地回应了这个时代的痛点。
2020快要过去了,希望越来越多年轻人能勇敢而又脚踏实地地回收自己立下的Flag。
立flag的本质,是创设一个外部的“意义世界”,来规训我们的动物性,实现“延迟满足”。
在人类祖先几百万年的进化中,多数历史时期都处于“采集-狩猎”的生存模式下,由于食物贮存的不方便,面临种种不确定性和不安全因素,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人能保证自己看到第二天的太阳。因此,和大多数动物一样,“今朝有酒今朝醉”,是最符合生存理性的模式,这也刻画了智人最底层的行为模式和基因代码。
在这种底层代码之上,一部分经历过农业文明的族群,进化出了“延迟满足”的能力。对于农民而言,不同于猎人和采集者,需要跨越季节的长周期规划,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而大量不具备“延迟满足”能力的个体,则在这样的农业文明进程中,或淘汰,或边缘化,或举步维艰。
但万年的农业史,相对于几十上百万年的狩猎-采集史,仍然显得太过单薄、太过短暂。哪怕是后农业时代的我们,大量的心智,仍然和作为“狩猎-采集”者的祖先,高度同构。得过且过,随遇而安,各种层面的“今朝有酒今朝罪”,仍然如梦魇一样,纠缠着我们。
而这就需要一种超越性的激励,需要一个值得期待、且有信心去实现的美好未来,让我们克服自己基因里的弱点,去做一个更纯粹的文明人。虽然“未来”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想象,但我们坚定地相信它的存在,并能够“脑补”出它的美好。也许这就是一种“神性”对“人性”的赋能,而“人性”也因此得以遮蔽“动物性”。
“想象的现实”是智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它不仅包括“想象的共同体”,“想象的信用”,“想象的超自然力量”,也包括“想象的美好未来”和“想象的稳定预期”。也许,前述诸多“想象”,可能在根子上就是同构、同源的,是同一种心智结构的自然衍生。
那么,flag总是被打脸怎么办?但也无妨。N年以前读过一句让我刻骨铭心的话,在这里分享一下:
“有些梦想是永远不会开花结果的,但播种梦想的人并不因此而放弃流汗流泪的机会,只因生命里那些动人的细节丰富了生命的内涵。”
我立过说美帝要是内战我就女装直播一整年
因为我真的想看美帝内战
这不是还差几天就又快要过新年了嘛,到时候就能在微博啊朋友圈看到各种嘎嘎新的flag人山人海的迎风飘扬。可能有些就是今年元旦立下的flag改了下日期,明年接着立。
有的flag年初下来了,年底不动手往回翻翻,可能自己都想不起来了,就更别说别人会不会记住你立的这些破flag。
Flag这种玩意啊,其实就是一种美好的新年愿景,立着玩玩而已,你当谁都会把心里真正想要的东西一嗓子喊出来昭告天下啊。
例如我,年初倒是认真朴实的立了几个接地气的,今年要把钱多挣点,坚持健身,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结果尼玛一个魔幻的2020过去,因为疫情影响,上半年特么没戏拍,我一个掌机,在家溜溜的闲了大半年。阳台上的菜都让我种了收,收了种的好几茬了。我都开始考虑要不要去乡下租块地去种菜算了。后来疫情好转些了,剧组开始复工,特么的要不就没戏找我,要不然就扎了堆来找我。两天之内三个戏都来找我,让我两天之内给答复。我仔细考察,互相掂量。推了两部,选了一部。结果到了快进组了,机票都订好了,然后制片那边告诉我说这戏黄了! 窝尼玛!!!这让我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好吧,钱没挣到,我身体要搞好吧,结果闲了这么久没扛摄影机,没吃剧组盒饭。尼玛平白无故张了八斤肉。我寻思这肉张就张吧,只要不掉头发,不秃脑袋,身体健康,一切都好说,吃上几顿剧组盒饭没准又能瘦回去。结果去体了个检,胆固醇还超标了!我勒个大擦!!这真的是我大意了啊,一个耳光打我脸!打的我都来不及施展接化发!
但是新年快来了,新的flag该立还是得立,生活总得有个盼头嘛,万一有的真的实现了呢?
其实我们立的诸多flag里面,真正你要尽全力要实现的也就那么几个,剩下的最终大多计划赶不上变化,也就想想得了,你也不会真的为它付出多少,毕竟每个人的精力就那么多。
个人觉得在立flag这件事上,要走两个极端,要不然就少立flag,优先选择一个重要的或者容易实现的目标,这样一旦实现了就比较有成就感。要不就多立flag,因为只要我立的flag足够多,抽过来的耳光就追不上我的脸!反正立flag被打脸,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这脸被打着打着也就习惯了。
因为理论和实践永远是两回事,心想就能事成那叫童话世界,但人总是需要有点指望的,指望是生活的润滑油。
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然后朝着方向前进,能让人感受到自己的人生是受自己掌控的,自己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这种自我掌控感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至关重要,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随波逐流,只要路径确定了,就算最终目标没有达成,你也可以归结为自己的努力不够,但仍然可以感受到自己是走在自己给自己划定的道路上,也就是说,你的生活仍然处于你自己的控制之下。
这种对生活没有失控的心理诉求,对很多人来说是自我认知和心理构建的关键因素,是和呼吸进食一样的必需品,所以哪怕你每年都走不完自己给自己划的路,你还是会接着去划,因为你必须维持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或者至少也要有这么个意思在里面。
为什么每年立FLAG都会被打脸?
因为瞬间的激情澎湃很容易,让它变成持久的涓涓细流却很难。
一次演讲,一部励志电影,都能让我们浑身充满能量。
一句句“算了吧”,“从明天开始”,又把我们打回原型。
好逸恶劳,自由散漫,随遇而安,贪图享乐,这些都是我们的天性。
设置目标,完成目标,就是我们身上的“人性”战胜“天性”的过程,是天人交战。
这种交战不是一场定胜负,而是年年月月,时时刻刻。
在冬天的被窝里,在自习室的手机里,在办公室的摸鱼时间里。
我们一次次被打败,到了年终岁尾,回望一眼年初立的FLAG,再来一句“明年我一定要......”
说起来,被自己打脸好像没什么,谁又不是这样呢?
不是的,每一次打脸,都是对自己的一次否定,对人生的一次苟且。
以前的人没有选择,农夫不终日劳作就食不果腹,工人不竭尽全力家人就免不了冻馁。
我们看似选择很多,但随着一次次跟自己妥协,最终也会变成没有选择。
比如考研,没有考上好像也没有怎样,反正还可以再考或者去工作。于是人生的选项又少了一个,自己岁数又大了一岁,梦想也更遥远了一点。
再比如减肥,到了岁末体重纹丝不动甚至还有增加。慢慢的我们就习惯了穿大码的衣服,习惯了被别人叫成小胖,接受了自己是个胖子的现实。然后在可能的缘分面前望而却步。
次数多了,我们也逐渐年华老去,意气消沉,只能颓然接受自己的命运。
那还要不要立FLAG呢? 当然还是要立。 立FLAG正说明我们还有希望,希望变成更好的自己。
尤其是年轻的朋友,虽说青春正好,但是人生最关键的窗口期就那么几年。这种时候都不激励自己,那更待何时?
我的建议就是,不要设置大而空洞的愿景,而要设置切合自己实际又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具体目标。有目标还不够,还要有实施路径和约束自己的条件。
“我今年要减肥成功”,很好。那你想减多少斤,准备怎么安排自己的食谱,怎么安排每天的运动量。每餐吃几碗饭,一个月喝几次奶茶,深夜肚子饿怎么办,你打算用什么办法让自己深夜不吃。
“我今年要考上某某大学”,很好。那你和那个学校的分数线还差距多少。具体到每个学科,分别要提多少分才能够,哪些部分是可以提分的地方,有限的学习时间怎么分配,等等。
“我一定要脱单”,也很好。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异性?是相亲网站还是联谊活动, 每个月要认识几个,约会几次?
不管如何,这个世界终究属于那些最有行动力的人。2021要来了,送给大家一首我喜欢的小诗,共勉。
春度春归无限春,
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
愿与梅花俱自新。
人本来就应该随心所欲,随心所欲就是熵增。
你说你想提升业绩,可是躺在床上多舒服
你说你跑20+城市,可是躺在床上多舒服
你说你一年读30+的书,可是躺在床上多舒服
你说你要认真学习做事,可是躺在床上多舒服
你说你要减体重,可是躺在床上多舒服
你说你要考驾照,可是躺在床上多舒服
你说你不要熬夜,这会我可不困了啊。
所有的事务都是有序走向无序,但是无序是不好的。
你要变得自律,你要变得有序,你想抵抗熵增。
抵抗熵增本身就很痛苦,是需要做功的。
立FLAG的过程,不就是自己誓言抵抗熵增的过程么。
执行不执行的到,那是另外一码事了。
个人觉得要是根据熵增原理,还是需要外部能量的,不然的话,迟早从有序变无序。
得不断的和外界接触,不断的吸收外部能量。
人要不停的动起来,不管是脑子还是身体。
立下的新的flag是对的,新的flag让你有了动力,但是手段是必须的。
不要把自己的自制力看的过大,自制力是有极限的,而且每个人的极限是不一样的。
尽量人为创造达到Flag所需要的环境,让过程不那么痛苦。
谈一次恋爱,结交几个朋友。
千万不要一个人“默默的承担”,那就完蛋了,孤立、封闭的系统,是无法产生熵减的。
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
就是因为人有想象力
,可以这么说,
想象力产生是人类从生理学进化
到社会学进化的分水岭,
而FLAG就是积极目标,
相当于给人一个正面的预期,
虽然可能最后被打脸,
但是并不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的正面激励。
这不是主观产生的,我搞脑科学,
知道前脑岛会使人产生抑制新情感,
立FLAG就是抑制这个情况的出现,
如果没有这种正向的激励,
人就会变得非常消极,
不但对心理有影响,
对身体的健康也有很大的帮助,
立FLAG有助于防止抑郁,
延缓减轻职业倦怠,
至于打脸的问题,
相反结果是微不足道的。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利益相关,北大本硕,2020年毕业生,拿到上海中学、深圳中学offer,入职深圳中学。
1 先讲自己的情况。小镇做题家一枚,出身山区十八线小城市下面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家里收入最高的是作为乡村退休教师的爷爷。可以算是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从小就被家里教育要好好读书。尽管家长从小灌输的理念是读完大学要当官,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反而从小就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初中的时候最想去的大学是北师大。高中选择了文科,在分科之后就被认为是清北的苗子,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没进自己心仪的院系,之后跨院系保研到了本校感兴趣的专业。一开始是有做学术的打算的,但是读研期间也算是饱受打击,认识到自己不是那块料。之后做过两个大厂的产品经理实习,经过实习之后确实认识到自己不擅长这种工作也不喜欢这种生活。反而是更喜欢在本科期间在学而思兼职的那种工作,觉得给人传授知识于自己也是一种享受,于是秋招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下定决心做老师。秋招也比较顺利,拿下深中offer之后就没有再参加任何招聘。在上海中学和深圳中学里选了后者,待遇当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就是喜欢深圳的气候和大海。
入职以后的感受: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被领导赏识调到了高三。因为自己教的学科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最感兴趣、最擅长,也是研究生的专业,所以备课做题之类的工作都没有太大压力。学校不要求坐班,基本上朝八晚五。(晚上如果有学生约了答疑会晚一些)几个月过去了,上课的功力有所进步,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确实很适合当老师,也确实很喜欢这个工作,每天上班并没有在互联网实习那种不想上班的感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觉得教高中并不屈才。本科和研究生上的课,有一些知识还是能很好地融入到高中的教学中。再加上本人喜欢骑行、喜欢旅游,了解的杂七杂八的知识也比较多,所以课上的内容会比较丰满。另外深中的高一高二有类似于大学通选课的校本课,等我以后下去也打算给大家浅显地介绍我那小众的专业。
看到有答主说清北的老师教出来清北的学生,然后回来当老师,这听上去很讽刺。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读一个好的大学是可以让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自己选则做什么则是另一回事。
2. 说一下其他人的情况吧。深圳教育系统也只是这一两年异军突起,大量引入高学历的新教师。其实北京的一些名校早已如此。确实有一些人并不是那么坚定的做老师,已经离职或者有离职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这个职业的。
从我校今年的招聘状况来看,基本是清一色的清北海龟,偏文的学科基本是硕士,偏理的学科基本是博士。对于没有职业偏好的人来讲,一些基础学科确实也未必能找到比深圳的老师或者公务员性价比更高的工作了。
另外,深中毕竟是深圳最好的中学,所以招聘名单里看上去有这么多的清北学生。但是放到整个深圳教育系统来看,其实清北毕业生所占比重就小很多了,放到全广东、全国来看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去看清北的毕业就业统计,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毕业生所占比重并不高。(貌似不到10%?需要确认一下)所以题目的提问方式并不是太恰当。
我们校长曾经说,引入名校的硕博是“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自己并没有多优秀,但是我自认为还是给我的学生们上了一些不一样的课、提供了些许有价值的知识或者信息。我也的确见到一些做了班主任的同事,在倾尽全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