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对于“兵马俑嘴唇边发现2200年前工匠指纹”,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第2页

           

user avatar   lin-bao-bei-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设你站在故宫某个小门前 透过某个洞看进去 你能想象吗 千百年前 某个小宫女 就曾透过这个洞往外看 这是多么奇妙的感觉

如果你站在崇祯上吊的地方 闭上眼睛 记住周围的场景 把自己代入进去

你是当时的大臣

你是当时的崇祯

你是当时给崇祯递绳子的太监

你是当时那根绳子

感觉是多么的奇妙

如果你站在故宫的一条小道上 没有任何旁人打扰 记住周围的环境 闭上眼睛 遥想千年百年前 经过这条道上的人 他们的身份 他们做的事情 他们的服装 他们的生活

可能某个小皇帝还撒过尿

某个宫女和侍卫偷偷在这里约会

皇后坐着轿子从这里路过

某个小太监从这里翻墙而过

某两个不知名的百姓乘着运粪车从这里出去

此时感同身受是多么美妙的东西

当那名工匠发现那枚指纹 抚摸上去 这就是穿越千年的一次接触 不是小说 不是玄幻 不是做梦


user avatar   yejo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着兵马俑嘴唇吻一下,说不定会活过来变成张艺谋。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物勒工名,不朽,有时就那么简单。


user avatar   li-xiao-xiong-18-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一道语文题。。是一篇命题作文。。

看着目前的二百多个回答,那感觉就像昨天晚上批作文的时候一样样的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的文物,并不特别突出“制作者”这个要素。除了书画要落人名款,早期制作的官用物品要落制作工匠的人名作为责任记号(还可能不是工匠自己落的),宋代以后商品经济发达著名的工匠落人名款以作宣传之外,我们在欣赏文物的时候,“制作者”基本上是消隐的。

兵马俑身上也落有工匠的人名款以及责任机构的机构款,但是一般参观很难看到。

这枚指纹直接在兵马俑比较显著的位置彰显了“制作者”的存在,并且因为节目的设计,和文物摄影师形成了一种巧合发现语境下的“对话”关系。

这种古今对话关系,契合中国传统文化祖先观念的元叙事,所以在情绪上特别有感染力。

就这一现象本身来说,陶瓷器在造型的时候,工匠的手指在无意中留下印迹,其实并不算太罕见。

就是不知道秦代对兵马俑的验收标准是什么……也许验收官恰好粗心了?


user avatar   hu-da-ye-32-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会这么激动呢?

是因为在秦国一统之前,这片大地上的人分别叫:赵人、齐人、韩人、燕人、楚人、魏人……

秦国一统之后,这片大地上的人不管再怎么分开,最终都慢慢变成了:中国人、中华民族、或者华夏子孙。

看《国家宝藏》的时候,我部分认同沈腾对兵马俑的认同,这些人为了统一,不停的死去,血肉融进泥土,而大王(后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泥土重新变成人。

这些泥人,本身应该有姓名,制作他们的工匠,更是活生生的人。

现在这一切,duang的一下就摆在你面前。

哦,你突然知道了你从哪里来,你为什么在这里?你不必再和赵人、齐人、韩人、楚人兵戎相见,因为我们已经认同彼此是天下一家。

后世常常把秦始皇的行为理解为“野心”,但是从客观层面,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功绩”?

在海南发射了胖五,我们与有荣焉!

在内蒙收回了嫦娥,我们与有荣焉!

在四川飞起了歼20,我们与有荣焉!

在港珠澳架起了长桥,我们与有荣焉!

……

而不必像呆湾郎天天吃柠檬:“他们”……

不,我们就是“我们”,不应该是“他们”!

我们能像如今这样,相亲相爱天下一家,源头在哪里?

感谢那些为了统一化为泥土的将士!

感谢那些把这些泥土重新塑造成人的工匠!

因为他们,我们知道了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


user avatar   chx-82-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新一期国家宝藏的播出,赵震分享的经历让我动容。

赵震是一名给兵马俑做身份证的人,也就是给总计八千个的兵马俑一一拍照,好比兵马俑国的人口普查。赵震在诉说他的经历的时候,他的眼睛里有光,“当你站在他的面前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他的呼吸,那一刻,站在你面前的就不是陶俑了,他是祖先”,短短几句话让我感受到他溢出荧幕的热爱,不仅仅是对工作,更是对于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那无数星光的热爱。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甚至在工作前会沐浴更衣,这是一个大国工匠对于历史的敬畏,对于一支大秦帝国军队的敬畏。真正感动到我的,是他的偶然发现——


在拍摄的过程中,他偶然抬头,发现在兵马俑的嘴唇上,竟清晰地留有一个指纹。

那是在2200年前,大秦工匠留下的。

在那一刻,时间已经消失了,此刻的赵震仿佛和2200年前的“赵政”站在了一起,赵震感觉“仿佛踩在他有温度的脚印上一般”,“赵政”仿佛刚离去,而赵震跟“赵政”正做着相同的事情。这是一次跨越2200年的对话啊,同样这也是延续了2200年的工匠精神。光是倾听他的分享,我就已如此震撼,我无法想象那一刻呆站在兵马俑面前的赵震到底在想什么。

在历史长河里,在宇宙尺度里,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渺沧海之一粟,寄蜉蝣于天地。在我们的生命中,准确地说,在我们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这把巨尺的那一点中,我们能感知的到底有多少?我很敬佩从事考古工作的人,他们就是想触摸更多尺度的那一类人,秦朝的人与我们两点相距甚远,也许他们的生命不允许他们到达21世纪,但是他们努力地,将他们的生命寄予给这些无数能够在历史之尺上延续并到达21世纪的没有生命的东西,我看到了他们不懈的努力,他们的确也做到了,而兵马俑和这次偶然的对话,便是最好的佐证。当然,这样的努力有太多太多,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庭院楼阁,即使在今天,历史的巨轮依然带着他们前进。

也许,不对,必定有一天,我们会被这时间巨轮给抛弃,我们如何把我们的文化带上这巨轮,让它滚到下一个,那个我们所有人都不在巨轮上的时代?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user avatar   zcw-gaizh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你看到山上恐龙的脚丫子印,还不得哭得满地打滚?


user avatar   hua-xia-ying-l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的灵魂触动是很独私的事情。

没必要解释,不期待也不需要让别人理解。

只要别人的不理解还不至于上升到人身攻击,别人的“这有什么好哭”“为什么哭啊”,也就当耳旁风就行了。

人的这种独私的体验,是很可贵的,是你的特别之处,甚至是你的存在意义之一。

不是总有人怀疑自己活着的意义,自己存在的价值么?这种由你自己的心所自由选择的触动,就是其一了。

并不是说只有“外向型”的探索追求才是人的意义,对自己内生精神力量的挖掘也照样是人的意义。

当然,“独私”并不是说就要是和别人不一样。比如这个指纹,受到触动的当然不止摄影师一人。

“独私”是指,它是你的整个人生经历在此时此刻凝结出的一滴精华,是你自由选择的、真正的东西——而不是囫囵吞枣借来的感觉,或者出于什么目的而进行的惺惺作态。

我小的时候,会为亲眼见到庞大的煤钢重工业集群而感动的流泪。没错,从小时候,“生产力”就是我的一个G点,能带来快感和触动的那种。如果别人看到了,是不是也觉得很奇怪呢?奇怪就奇怪呗。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IAFIS里一测,发现跟现役某特种部队大校指挥官右手拇指98%吻合。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南昌海昏侯墓清理发掘过程中发现失传近两千年的《齐论语》? 
  有没有人可以大致计算一下伪史论者所认为的伪造古希腊文明的成本? 
  山顶洞人遗址中的鱼骨与山顶洞人确定是一个时期的吗? 
  为何在秦始皇时期法家思想占统治地位,而汉武帝以后是儒家思想占主流? 
  为何有这么多国人相信其他古文明并不真实? 
  平淡朴实的文笔同流水账的区别是什么? 
  金字塔的建造时间有没有经过碳十四测定? 
  以后世界上会不会出现像始皇帝统一六国那样出现一个完整的世界帝国? 
  挖掘一座古墓的一般程序有哪些(一定要看补充,拜托各位)? 
  秦朝时候没有棉花种植,为什么兵马俑的衣服看起来很像棉衣,很厚有夹层?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塞拉斯用魔法就要被抓,而拉克丝却可以在德玛西亚开大?
下一个讨论
有没有一句话让你感觉智商瞬间被压制?





© 2025-02-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2-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