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拼凑一下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阐述对夏代认知的微博:
1.“夏”的存在,既不能证真也无法证伪。
2.二里头文化时期重要发现,殆无异议;一旦对号虞夏商,则聚讼纷纭。
3.把考古学文化所代表的人群与历史文献中的国族或者王朝归属对号入座的研究,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4.只有执着于“夏”的人才会有“死穴”“永久的心病”之类的纠结拧巴“只要充分意识到考古学材料和学科手段的局限性,避开它回答不了的具体族属国别等问题,考古学是可以提供丰富的历史线索的。抛却了王城岗究竟是‘阳城’还是‘羊圈’之类的争执,我们看到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已经快在意义上“不是问题”了。
目前有夏禹记载的最早的文物是遂公盨!
遂公盨(又名豳公盨、燹公盨) 高11.8厘米,口径24.8厘米,重2.5千克,椭方形,直口,圈足,腹微鼓,兽首双耳,耳圈内似原衔有圆环,今已失,圈足正中有尖扩弧形缺,盨盖缺失,内底铭文10行98字。器口沿饰分尾鸟纹,器腹饰瓦沟纹。它是2002年春天由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专家在海外文物市场上偶然发现的,现已入藏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遂公盨是西周中期的遂国的一件食具,距今约2900年。
遂公盨有文字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沬 贵)唯德,民好明德,寡 顾 在天下。用厥邵 绍 好,益干(? )懿德,康亡不懋。孝友,訏明经齐,好祀无 (废)。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侮)。
文字大致记述了大禹采用削平一些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并划定九州。遂公盨将大禹治水的文献记载一下子提早了六七百年,是目前所知时代最早也最为详实的关于大禹的可靠文字记录。至少证明了在西周时期,夏朝为三代之首的观念已经深入民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