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个以毒攻毒吧,中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比哪个深啊?
在中国,哲学和科学好像是独立的两个学科。
甚至有人说,哲学高于科学。
在西方,哲学科学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哲学也是在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脱离了科学空谈哲学,最后会陷入唯心主义里。
而中国古代是没有科学的,也没有科学的方法论。所以,哲学的水平也不会很高。
我感觉是当时没有纸张,传播思想困难。所以要把复杂的思想浓缩下来。造成一般人的理解困难。
也就是说,一句话是一个大纲,所以说的不详细,造成现代人理解困难。
而且哲学嘛,听听就好了,看了没什么用。
你听了十句话,能跟着做的有一句已经是好了。一般人哪懂什么哲学。
开心就笑,不开心就生气发火,才是一般人的行为。
一般人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自己开心就好,没有必要思考人类的行为逻辑的。
想太多的人,喜欢的东西会少的。
有一点,研究哲学的人,在翻译老外著作的时候,从来没有觉得汉字不够用!
(倒是化学领域的人翻译老外的元素的时候,创造了几十个汉字。)
而老外在翻译我们的古典著作的时候和新鲜事物的时候,不得不创造一堆新的单词。
这说明什么?
说明我们古人的思想里已经把很多世间原理都预见到了。
比如矛盾论,我们还真就有矛盾这个词呀。
比如communism,我们共产一搭配就解决了呀。
笛卡尔坐标的4个区域,我们的脑子里面还真就有“象限”这个概念啊。
我再给大家说一个高深的。
比如我们脑子里面有一句话,我也经常喜欢用的:损有余而补不足。
字面意思很简单,就是说:虚位以待的比这个溢出来的要强。
也就是说水的势能比较大,它就会往下流,高处的水就会补充低处的水。
地上有一条沟,这条沟随着时间就会被填平。
山上有块突出的石头,随着时间长了这块石头就会崩裂会掉下来,最后山就会变得平平的。
那么这里我们很自然就引申出一个“能量最小原理”。在我们力学和机械里面,同样就可以引申出一个“虚功原理”。
在我们物理里面就可以引申出一个:熵增原理。哪里的温度高就会向温度低的地方进行传递。哪里的混乱程度高就会像有序的地方传递混乱。哪个国家的技术水平高,生产力强,最终他也会向周边的国家扩散。
大家看看我们电磁学里面的楞次定律。物体在切割磁力线的时候,就会产生电流。那么这个跟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连续是什么呢?就是物体在磁场中运动的时候,所围成的线圈的磁通量变化了,那么自然界就要产生一个电流,这个电流就要进一步产生一个磁场来抵消前面磁通量的变化。是导体的运动改变了磁通量,所以它就会激发一个磁场来补偿这个这种改变。这就是跟前面的原理是一样的。你减少了,自然界就会来补充你。
实际上你要是进一步引申的话,你可以发现这句话简直是适合于人世间和自然界的一切道理。
我们古代人的哲学,就已经很深刻的明白了一些这样的基本原理。
这些原理跨学科,跨领域,跨人种,跨地域的存在。
所以中国人在理解外国人的哲学著思想的时候,不存在任何的障碍。因为外国人现在想到的一些概念,其实我们的古人的原理当中就已经存在了。无非是从我们古人的思想当中,文字当中找一个合适的替代品。
所以你要说中国的古人哲学不如外国的深刻,我是不赞成的。
要说我国古人的几何学可能比欧几里德系统的几何理论确实差了那么一点。
在哲学,在思想,在文科方面,我们可以说甩了他们几个地月距离。
个人理解啊,中国古代哲学一直是人间视角,藏在芸芸之中云云,内容都很有道理,但流于平视,归于朴素了,角度不高,不够抽象,就不容易深刻。
除了中国以外,神的概念都非常巨大,在思维里是彻底绕不开的,于是,在思维上多了一个从上面看下来的视角。西方哲学的抽象恐怕来自于视角的独特性,进而有了分析,由神学而科学了。
没关系啦,三百年弯路现在也赶上来了,西方的视角也早就掌握了,可着劲干吧,oh,no,roll up sleeves to build our matherland。
简单说说我对中西方哲学比较的看法。
1 西方哲学比中国哲学执着,中国哲学比西方哲学豁达。
2 执着的一方容易想得更深,我同意西方哲学深度超过中国哲学(其实是大大超过)。可是另一方面,中国哲学比西方更拿得起放得下,灵活性高得多。
3 西方人更擅长哲学上创新,中国人更擅长哲学上集大成。相应地,西方人更容易青史留名而中国人更容易赢在现实中。
4 西方哲学深度远超中国的最突出表现是它对近代科学发展乃至社会转型起到了很重要的助产士作用。
5 中国哲学灵活性高得多的最突出表现是,近代以来(1840开始)不到两百年就迅速从古典状态过渡到现代状态,古典时代糟粕被深度荡涤总体上已经边缘化而与此同时中国哲学影响力并未衰亡。相比之下,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和古典糟粕搏击七八百年,到如今在扬弃糟粕方面的成就依然不如中国。
6 西方哲学的文明助产士功能已经失去了,目前也看不到复兴的可能。
7 共和国的哲学基底是中西方哲学的混合。哪种哲学根基更深一些是见仁见智的事,我倾向于认为两边势均力敌。
8 由于第7条,任何以比较中西方哲学来影射共和国的企图都是不得要领的。
9 共和国的哲学优势不是体现在辩经方面,而是体现在群体行为方面。如果只看学院精英,共和国这边的造诣肯定是比不上西方的。
10 展望未来,哲学能否再现文明助产士的荣光?共和国在本世纪下半叶是有可能令哲学再现这种状态的。如果出现了,那新中国哲学(不是古代哲学)的深度就可能追上西方。当然目前还看不出迹象,所以不发生也是完全可能的。
找一个有天赋的人,给他充足的物质供应,给他足够多的信息,他就能从中总结出规律来,进而把这些规律的共同点归纳为哲学体系。
我推崇老子,他是周的太史,他的职责就是保存和记录历史,所以他能够看到其他人看不到的信息。
老子是有天赋、有时间、并掌握了大量信息的人。
《道德经》五千字,包含对宇宙起源的推演,对人类漫长历史实践的归纳,对最终真理的敬畏和追求。
在老子的时间位置和科技水平上,他的思考深度已经到达人类极限。
在我们的时间位置和科技水平上,信息是极大丰富的,进行这样的思考更容易得出正确的答案。
可是,我看到人们不是在思考,而是把我国古代哲学家和西方哲学家进行比较。
我厌恶把人和人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宣扬自己优越于别人,本质是自卑。
通过比较,宣扬自己不如别人,则是更大的自卑。
站在门外面是看不清门里面的东西的。
不自己去读一读东西方哲学的作品,光听别人的结论,会人云亦云,被带偏的。
就像只知道静夜思三个字,听别人讲李白怎么怎么牛逼,然后就觉得李白牛逼,这是不靠谱的。
没有读过李白和曹植的作品,只知道“李白”、“曹植”两个名字,光听别人评价李白和曹植,然后就觉得“李白比曹植牛逼”,或者“曹植比李白牛逼”,或者“各有各的牛逼,不能一概而论”,这也是不靠谱的。
听到别人评价一个东西,不要立刻就把它作为自己的观点,请先了解它一番。不用务求精熟,只是观其大略也能让我们的判断更加合理。
同样,听到别人对比两个东西,不要急着把观点收入囊中,先观一观两者大略,自然心里就有底了。
政治课老师说:“孔子 老子都有了简单的辩证法”,那是不是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深度不如西方的思想家?
这个问题,问的太宽泛了,答不了,没法答。
孔子、老子中的哪位?对应哪位西方的思想家?对比的是他们对哪个问题的看法?
问题清楚,才能列举双方之看法,再加以比较。所以说,答不了。
如果是想了解两者的“感觉”,“feel”。这就是非常主观的东西了,自己去读一读嘛,课文《论语十则》里面有一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嘛。
听如我这般游手好闲的键盘侠在这里不就具体问题地、天马行空地谈古论今,不如去读一读圣贤们的原著,看看他们对各种具体问题的思考,听听后来的各位大贤们对其思考的解读。
拾人牙慧,也捡大贤们的牙慧嘛,捡我等胡言乱语的残渣,实无必要,实无必要。
说实话,我看哲学,弄清楚啥叫哲学以后,就再也研究不下去了。然后发现知乎上好多人,啥是哲学都没搞清楚,就敢评论了。至少,在欧美的哲学史著作里,提到过好几个中国哲学家。而且,麻烦评论哲学的时候,敢于讲“对、错”。而“深度”这种东西,像“我的经验就是证据”一样,傲慢且空洞。
哲学本身的定义来自西方。我以前一直以为哲学就是为人处世的观念,但百度一搜完全不是。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是研究自然和社会的玩意。
这东西越说越玄乎,以至于我第一次见唯物主义这个概念的时候一脸懵逼。老师说先有苹果这个东西,还是先在脑子里形成苹果的映像。我当时觉得这不傻逼吗?肯定先有苹果的呀。
我很难想象中国古代会有人作这么无聊的思索,而这都能作为哲学的重要派别。
既然哲学要研究的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那在科技的加成下,西方无疑在探索世界和形成方法论上远胜于中国。这没啥好说的。
再往前推,苏柏亚对孔老墨,还真就是半斤八两。西方重利,很多理论都是告诉你获得最大利益的方法。东方重名,就告诉你舍利取义得名。
这些谁也没法说谁更好。
这个利不是功利,其实他们的思想在关于个人方面是相似的。我个人认为西方思想里做君子是因为对自己有好处,而中国则是做君子能名扬四海。
当然我学识浅薄,也只能随意敲敲键盘,勉强给大家提供一个另类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