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纠正提问:围棋并没有7.5目贴目,所谓的7.5目贴目实际是中国规则的贴3.75子,因1子近似等于2目而被近似为贴7.5目,实际由于收后等原因并不完全等效贴7.5目。
至于现行贴目/贴子的数学依据,如果不考虑统计学依据(大量比赛的统计数据)的话,其他通过计算得到的数学理论依据应该是没有的。
近代围棋一开始是不贴目的,黑棋在不贴目的情况下毫无疑问具有先行优势,而这一特点导致了棋份的产生,上手对阵下手时下手使用黑棋比例增加,直至让先(下手全部执黑)甚至让子。此后因竞技围棋的兴起,对局双方需要以相同棋份进行比赛(假如依然引入不同的棋份,能想象三星杯下手对上手时先摆上两个子吗),才慢慢引入贴目制。然而最早的本因坊战的贴目也仅有4目(由于平局白胜,所以实际相当于贴4目半),也与现在的贴目相去甚远。
此后随着大量比赛的统计,贴目逐渐提高到5.5目(中国规则2.75子),再提高到现行的6.5目和中国规则3.75子。一般认知是贴5.5目/2.75子黑明显好,贴6.5目基本平衡,贴3.75子白较好。
从大数据看6.5目的贴目较为合适,但中国规则贴3.25子并不能实现和6.5目的等效(贴3.25子,黑棋183.75子以上胜,贴2.75子则为黑棋183.25子以上胜。由于数子法最小单位只有半子,也就是说两者只有183.5子的胜负不同,但183.5子要求出现有眼双活才可能存在,而出现有眼双活且同时比赛为2目以内胜负的概率很低,导致贴3.25子更接近贴2.75子或5.5目),因此中国规则目前仍为贴3.75子。但贴目法也有其他问题,例如盘角曲四的逻辑问题(盘角曲四劫尽棋亡,即在收完单官之后将所有对手劫材补净,再开劫即可用先手劫对手无劫材方式无条件杀棋。但在贴目法中补劫材一步需要自填目数。此后贴目法引入了盘角曲四直接判为死棋的补丁,但若出现无法补掉的劫材,例如双活等,依然会出现问题,而中国规则可以实战解决。)。
近期AI比赛中推行了引入先pass方影响贴子数的规则,以贴子法实现了贴6.5目,若能在大量AI比赛中实现黑白胜率均衡,则可给6.5目贴目实现统计学依据。